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时间:2025-02-23 07:02:38 教案 投诉 投稿
  • 幼儿园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推荐度:
  • 二月二龙抬头幼儿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月二龙抬头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1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知道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对龙的美好期许。

  2. 通过制作龙的手工,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活动准备:

  1. 各种废旧材料,如彩色卡纸、饮料瓶、一次性筷子、毛线等。

  2. 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每个幼儿一套。

  3. 展示各种龙手工成品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幼儿灵感。

  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龙的手工成品,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这样的龙?今天我们就来一场龙抬头手工大比拼!”

  2. 创意启发(10分钟):展示不同材料制作的龙手工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运用和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想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龙。

  3. 手工制作(20分钟):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在一旁指导,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对遇到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

  4. 作品展示与评比(10分钟):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每个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教师组织幼儿投票,评选出最有创意、最精美等不同奖项的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2

  活动目标:

  1. 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对传统节日有初步认知。

  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 绘制精美的龙抬头传说故事图片或制作成PPT。

  2. 一条手工制作的简易小龙道具。

  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拿着小龙道具,以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叫小龙。在很久很久以前,发生了一件和小龙有关的有趣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2. 讲述故事(10分钟):借助图片或PPT,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龙抬头的传说,比如玉帝惩罚不让下雨,小龙偷偷降雨被压山下,人们用炒黄豆让金豆开花救出小龙等情节,讲述时适时提问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3.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拿着小龙道具,模仿小龙的'声音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吗?要是你们是故事里的人,会想什么办法救我呀?”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故事,再次强调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告诉幼儿人们在这一天会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吃好吃的,以后再慢慢了解。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龙的基本特征,知道二月二龙抬头和龙的关系。

  2. 通过绘画龙鳞,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 各种龙的图片、视频,展示龙的不同形态和颜色。

  2. 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每个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龙的视频,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龙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描述龙的特征。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详细讲解龙的身体结构,重点介绍龙鳞,并讲述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明白龙在这个节日中的`重要意义。

  3. 绘画环节(15分钟):给幼儿发放画纸和绘画工具,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自己心中的龙鳞。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对有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

  4. 作品展示(10分钟):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组织幼儿互相欣赏,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龙鳞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氛围,了解简单的节日习俗。

  2. 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若干彩色纸条当作“龙须”,用大纸箱制作几个“龙洞”。

  2. 提前布置好游戏场地,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物。

  活动过程:

  1. 开场介绍(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吸引幼儿注意力后说:“小朋友们,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龙会醒来,给我们带来好运。我们今天就来玩和龙有关的游戏!”

  2. 游戏一:龙须接力(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站成一列纵队。教师在起点放置一篮彩色纸条当作“龙须”,每组第一个幼儿跑到“龙须”处,拿起一根纸条跑回队伍,将“龙须”贴在第二个幼儿头上,第二个幼儿重复动作,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教师边组织边说:“小朋友们,快像小龙一样快快跑,把龙须带回家!”

  3. 游戏二:穿越龙洞(10分钟):将幼儿分成两队,每队幼儿依次穿越“龙洞”,穿越时要绕过障碍物,不能碰到。教师鼓励幼儿:“勇敢的小朋友们,像小龙一样穿过龙洞,就能获得好运啦!”

  4. 结束分享(5分钟):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再次强调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5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美食,如龙须面、龙耳(饺子)等。

  2. 通过亲手制作美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感受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活动准备:

  1. 制作龙须面、饺子的食材,如面粉、水、馅料等,以及相应的制作工具,如擀面杖、面板等。

  2. 介绍美食制作步骤的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1. 美食介绍(5分钟):教师展示龙须面和饺子的`成品,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我们会吃这些特别的美食哦。”接着讲解它们名字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2. 观看制作视频(10分钟):播放制作龙须面和饺子的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制作步骤。教师在一旁适时暂停,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组制作(2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适量的食材和工具。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先尝试制作龙须面,感受面条的拉伸;再制作饺子,学习包饺子的方法。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经验。

  4. 品尝美食(10分钟):将幼儿制作好的美食煮熟,大家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制作美食的感受,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龙抬头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二。

  2、通过找找相关资料,知道二月二的日期、习俗、来历、故事、诗歌等。

  3、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及与龙抬头的关系,对二月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并重点掌握节气中惊蛰的含义。

  问:一年有多少个节气?你知道哪些节气?(学生在日历上自由寻找)

  小结: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日子以农历为准,农民都是以节气为准种庄稼的。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是讲冬季里不吃不动的动物,到了天气暖和时,渐渐脱离冬眠的状态,从昏睡中惊醒过来。

  二、了解龙抬头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据说,冬眠的龙,到了惊蛰前后,被隆隆的雷声唤醒了,开始抬头。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三、了解龙抬头的由来与传说四、二月二民间食俗

  1、山东食俗――吃料豆、打粮囤(出示课件)

  2、其他地方的食俗

  吃春饼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

  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五、古诗诵读二月二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耕作风檐夜雨声。

  六、总结

  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二月二的?

  七、课外拓展

  让爷爷奶奶讲一讲以前当地过二月二的习俗。

  【相关阅读】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在我国尤其是北方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谚语。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总而言之,从二月二日这天开始,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虫醒目的开始。有皇帝曰“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吱声”,寓意为我为龙种,百虫之首,唯有龙头先抬起来,其他小虫方敢吱声。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平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 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 条 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平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习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不同,过节的风俗不同、方式不同。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着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不仅寄托了人们的生存理想,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月二龙抬头教案】相关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短信07-12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04-20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寄语11-19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句子06-09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短信02-29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祝福短信01-04

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语05-06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祝福短信01-12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经典11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