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2-10-06 13:47:00 教案 投诉 投稿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推荐度:
  •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

  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小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方式的参与,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故事的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设计思路:

  在经历一支笔画画的成功经验以后,幼儿对色彩有了别样的体验——原来很少的颜色也能画出很美的图画。为《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尝试在一张以绿色为主的画面上,用幼儿不常用的白色作局部涂色,使画面上绿色的植物、黑色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色的动物妈妈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十分淡雅的色调。

  我们按照故事的线索,以讨论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色的位置为重点开展,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均衡与变化,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协商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故事情节,进行合作编画。

  活动目标:

  1、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的故事角色之间大小和位置,关注画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为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的基础上,体会小组合作完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小蝌蚪、金鱼、乌龟、白鹅、青蛙,水生植物水草、荷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引发对小蝌蚪动态特征的观察

  1、猜谜: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

  2、欣赏齐白石的画《蝌蚪》,来了一群小蝌蚪,它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尾巴扭一扭蝌蚪就能向前游。

  二、操作尝试——感知布局的合理性

  1、小蝌蚪要去找妈妈,遇到过谁?

  2、这么多小蝌蚪是怎么围在它们身边找妈妈的?(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来摆放蝌蚪的位置)。小蝌蚪遇到的动物谁大谁小?

  3、小蝌蚪们还可以游在什么它们的什么位置?(幼儿个体操作)

  原来当许多小蝌蚪碰到动物时,有的可以远远地问,有的可以围在一起靠近问,有的可以分散有的可以集中在一起,还可以排成不同的队形。有的.是比较大的动物有的是比较小的动物,不过动物们都比小蝌蚪要大很多哟。

  三、分工创作——选择不同场景创作

  1、小蝌蚪找妈妈的路上还遇到过谁?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

  要求:

  (1)一组朋友完成一个故事,每人分工完成故事中的一个画面即分别选择一个动物。

  (2)想一想小蝌蚪要站在小动物的什么位置来问话?(按自己的想象确定动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应)。

  2、按画面需要适当添加水生植物。

  1、用线描勾画水生植物,用白色炫彩棒局部涂色和涂抹水纹。

  四、共同分享——讲述故事内容

  1、展示一组自制图画书,找一找小蝌蚪问小动物时的位置排列都一样吗?

  2、找一找谁和你画的一样的,看看你们的小蝌蚪和小动物排列位置也一样吗。(幼儿分散观察比较)

  延伸:

  1、为大书做封面。

  2、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翻滚、双脚跳和手脚爬。

  3、体验游戏的快乐并能够大胆的表达对妈妈的爱。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使幼儿在翻滚、双脚跳、手脚爬

  等能方面得到发展。

  活动难点: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手脚协调的爬过拱形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青蛙妈妈、大鲤鱼、乌龟、螃蟹、贝壳等动物头饰,垫子、荷叶、拱形门、音乐《加沃特舞曲》。

  经验准备:幼儿有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剧。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谜语:小黑球,水里游;细细的尾巴,大大的头。(蝌蚪)

  师:幼儿园的池塘里多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游一游、扭一扭、转个圈来想一想我们的妈妈她在哪?

  2、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寻找妈妈。(自由游动向大鲤鱼、乌龟、螃蟹、贝壳等询问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2)妈妈的一封信。

  师:这里没有我们妈妈,可是妈妈在走之前托乌龟先生给小蝌蚪们留了一封信。(亲爱的孩子们:妈妈没有抛弃你们,妈妈在很远的'田里捉害虫,你们还不能来找我,因为你们还不够强大,要变得更强大就要经过考验,闯关成功就能见到妈妈啦,加油我的孩子们。)

  3、小蝌蚪来闯关

  (1)翻滚吧小蝌蚪。(要求幼儿不能用手和脚协助,通过身体滚过垫子。通关的小蝌蚪会长出两条后腿。)

  (2)荷叶蹦蹦跳。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要双脚连续跳荷叶,闯关成功的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

  (3)穿越彩虹门。长出四条腿的小蝌蚪手脚爬钻过拱形门,褪去尾巴变成小青蛙。

  4、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1)闯关成功的小青蛙用咒语“啊呜哩嘛啼轰”召唤了妈妈。

  青蛙妈妈:“宝贝们真棒,你们是怎么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呢?”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卵变成青蛙,巩固知识。

  (2)和妈妈一起捉害虫,体验变成青蛙的乐趣。

  5、活动延伸:

  1、小青蛙捉害虫,练习撑跳触物,跳的过程中抓住害虫。

  2、表演区自由演绎《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本着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的和兴趣需要。以游戏化的形式贯穿整个过程,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作为主线贯穿于活动之中,引导幼儿帮助小蝌蚪找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先是从一颗小小的卵慢慢的活动起来变成一只小蝌蚪,小蝌蚪滚过垫子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跳过荷叶长出两条前腿;长出后腿和前腿的小蝌蚪手脚爬过拱形门,褪去尾巴变成一只小青蛙,来到田里找正在捉害虫的妈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一个一个的关卡,感受由卵变成小青蛙的喜悦,体验小青蛙的成长过程。在支持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幼儿翻滚滚、双脚跳、手脚爬等能力的发展。

  根据《指南》精神,手脚爬应该是本年龄阶段幼儿的活动重点,因为平时开展活动时,手脚爬练习的相对比较多一些,所以大部分幼儿掌握的都比较好。反而是翻滚的部分,平时并不是很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导致“翻滚”成了本节活动的难点,大部分幼儿不能掌握翻滚的技巧。因此,再实施本节活动时应把“滚”作为活动的难点,在平时活动的过程中创设一些翻滚的游戏,促进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近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12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9-1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1-13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5-17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07-07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08-25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7-0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