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时间:2023-01-05 18:31:24 感悟人生 投诉 投稿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

  幻想有一台时间倒走的机器:人一出生便是老年,然后才是中年、青年、少年、婴儿期,这样至少在人生的尽头,还能在享受上一回放肆的欢乐。人总是太晚明白,明白后就没有时间后悔,只剩下遗憾和痛惜。人生,本就是属于自我的旅程,只能靠自我开拓,也只能由自我评论,酸甜苦辣,荣辱成败,仅有自我的心明白答案,外人是无法插上一句的。

  《写在人生边上》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这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感悟,写出来唤回一些执着于身外之物的人,引他们去寻找自我的价值罢了。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异常欢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可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谁的人生能辉煌一世呢?大起大落,只可是换来些浮名,何必苦了自我。倒不如抓点实在的,欢乐、童趣、健康……每个都能在死前换回一丝快慰,却被主人早早放弃。人生,绝不是一段回忆,等着死后供后人凭吊,它就像一根蜡烛,烧尽了便没了,不留一丝痕迹,仅有燃烧时的痛苦与满足才能成为它最本质的欢乐。也仅有蜡烛本身,才明白它照明了黑暗,又温暖了多少空气。

  钱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涩,有时看得我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摸不到头脑,但一旦看懂了,那些文字便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出了鞘,明晃晃让人胆寒,一下划开云雾,把我从里面揪出来,眼前一片清明。灵魂像被针扎了一下,痛得我不禁直起背来。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走得艰难却踏实。

  将欢乐与黑暗应对立起来的.《论欢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欢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完美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教师。”

  一篇一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融化了,如养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却不急着与那里的土壤融为一体,一点点渗进去,滋润中夹杂着痛苦,让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我,有些被剖析的慌乱,却是最真实的与心灵在对话。读书的过程,有些迷茫,渐渐的清晰了,又有些胆怯,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手捧着书页就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脚上越来越重,心却渐渐充实起来,一点一点被从未见过的东西填满,无限满足。

  作为学生,我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我正行走在人生路上,漫长痛苦,却不乏一些转瞬即逝的欢乐。也许,我就这样过完一生,平淡、肤浅。也许,我会经过许多的大风浪,都没有关系。人生没有幻想,仅有梦想,而梦想的价值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我只期望,我的人生边上不会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简单欢乐的批注,能化作笑容一向陪伴我,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2

  钱钟书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钱先生身上实在合适不过了,看过钱先生的生平,其父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锐气,避其锋芒。但是钱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让人胆寒。

  读钱先生的作品很费脑神经,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时候你很认真去阅读,却发现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己的天资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所说的,钱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涩,读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畅销作品。乍一听,觉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到家,看书如同牛听琴一般无用。就说《写在人生边上》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读者透过思考来理解他的思想。《写在人生边上》,这个名字,确实也取得巧妙。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将一部分人比喻作书评家或批评家,而另一些人则为消遣者。这样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贴切。

  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

  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而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是属于物质范畴的,而意识是物质能动的反应,当然,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钱钟书先生将人生是不快乐的与我们应当乐观的看待人生这对矛盾称之为“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我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去理解这句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况且“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这样一来,我们至少会感觉到什么是快乐。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即使人生可能会不快乐,但我们仍要乐观地过一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3

  如果让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钱钟书,当是:帅;思辨;幽默;谦逊。

  认识钱钟书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去一个同学家,她大概也是爱书之人,藏书不少。而在“浩繁卷帙”中我一眼相中的是那本包着白色封皮的《围城》,恍若少女一见钟情,对着它居然还有点脸红心跳。也许“初恋”太过暴风骤雨,也许当时阅历尚浅并未能体会书中旨趣,借来的《围城》并没有仔细地阅读,兴奋劲儿过后书就被搁置了,以致于现在让我回溯书中内容,除了主角“方鸿渐”和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外,我一概都不记得了。

  喜爱上钱钟书时已经是高中了。当时不知道在哪儿看见一张钟书先生年轻时候的照片,英伦风,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帅得简直人神共愤。我想,大抵女生也是视觉性动物,看到美好的人或事,荷尔蒙、多巴胺都会胡乱分泌,至少彼时彼境的某高中女生的确如此。

  如果没记错,《读<伊索寓言>》一篇被当时的高中教材收录,文章就儿童是否该读寓言展开论述,而喜爱钟书先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源于该文吧,其中的一些哲思至今我还在时常咀嚼。钟书先生写到“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育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以为人事里的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事有凑巧,大学时候,老师给我解读《道德经》,他说,“因为没有标点,所以读者有了更大的解读空间,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老子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我认为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按照古人们“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哲学观来看,我倒觉得老师给我的解读似乎更符合当下现实社会的逻辑。人是社会性、情景性动物,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如今,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再不敢简单地以“是非”“善恶”来妄断了,没有情境没有证据,求知真相的过程会被太多内外在的主观情绪干涉和影响(可能来自媒体刻意宣传,可能基于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我只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或许就是钱钟书先生给我种下的一枚思辨种子吧,当它再从外界环境和周边人物中汲取阳光雨露时,便会生根发芽逐渐长成。

  钟书先生有三本大书——《围城》、《谈艺录》、《管锥编》,可惜我由于心存敬意与怯意,一直没敢翻阅,只断断续续地读了一点钱钟书的散文和关于他的生平趣事,期许自己能够“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其中,《写在人生边上》应当算是比较认真阅读的了。所以,别的书籍我都不敢妄加评判,唯独看过思考过的《写在人生边上》感觉自己还稍稍有些发言权。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4

  《人生边上的边上》第七部分都是书评,所评的书涵盖心理学,哲学,中国文学,传记,游记,散文,诗歌,考据甚至辞典,可见钱锺书兴趣之广,知识之渊。来自西文的词必会在后面括弧列出,方便理解,又可见作者极其咬文嚼字。内容极富文采,简直像是在看散文。说起散文,其实《写在人生边上》里还有一篇书评,聪明狡黠,那便是:《读<伊索寓言>》

  若要写一篇此书的书评,或许可以引用原书书评里的话“本书中名言隽语,络绎不绝”(《<不够知己>》)“感荡了无量数读者的心,跟随作者的心一同颤动,跳跃!”(《<落日颂>》)然后引用完毕,全文结束。

  何也?其一,若是真正仔细地看过了钱的书评,那么再看书评的.书评就会忍不住对比,最终兴趣索然,然后把手里的玩意儿挪到右上角,用手指去触摸未知数X。其二,本书不仅内容杂,而且风格不一,《写在人生边上》幽默中浸润着思索,而后面则愈加严肃(虽然作者一直会忍不住插上几句俏皮话),若是从前后两部分各抽出一篇文章,估计没人会以为是同一人所写。其三,文章极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别看《写在人生边上》看似在不停地掉书袋和卖笑,里面的东西深的很。最富代表性也是最简单的一篇就是上文所提的《读<伊索寓言>》。在此摘引一段: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读后感 )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几篇散文都是幽默首当其冲,然后讽刺大军随之而至。欲修炼吐槽功底,可日观此书,夜观此书,饮食观此书,如厕观此书,如此苦练,必有所成。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观看这些文章的时候,必须把做阅读理解走火入魔的恶习戒除,千万别妄想去找什么中心思想,这太幽默了。如此,观此书会有心情舒畅,神清气爽之感觉。

  至此只能停笔,只能写这么多。我只能发发对于《写在人生边上》的小小的议论,再写下去恐怕不伦不类,难以阐尽。这并不是我的懒惰,而是“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写在人生边上·序》)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

  幻想有一台时间倒走的机器:人一出生便是老年,然后才是中年、青年、少年、婴儿期,这样至少在人生的尽头,还能在享受上一回放肆的快乐。人总是太晚明白,明白后就没有时间后悔,只剩下遗憾和痛惜。人生,本就是属于自己的旅程,只能靠自己开拓,也只能由自己评论,酸甜苦辣,荣辱成败,只有自己的心知道答案,外人是无法插上一句的。

  《写在人生边上》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这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感悟,写出来唤回一些执着于身外之物的人,引他们去寻找自己的价值罢了。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可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谁的人生能辉煌一世呢?大起大落,只不过换来些浮名,何必苦了自己。倒不如抓点实在的,快乐、童趣、健康……每个都能在死前换回一丝快慰,却被主人早早放弃。人生,绝不是一段回忆,等着死后供后人凭吊,它就像一根蜡烛,烧尽了便没了,不留一丝痕迹,只有燃烧时的痛苦与满足才能成为它最本质的快乐。也只有蜡烛本身,才知道它照明了黑暗,又温暖了多少空气。

  钱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涩,有时看得我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摸不到头脑,但一旦看懂了,那些文字便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出了鞘,明晃晃让人胆寒,一下划开云雾,把我从里面揪出来,眼前一片清明。灵魂像被针扎了一下,痛得我不禁直起背来。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走得艰难却踏实。

  将快乐与黑暗面对立起来的《论快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快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美好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老师。”

  一篇一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融化了,如养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却不急着与那里的土壤融为一体,一点点渗进去,滋润中夹杂着痛苦,让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己,有些被剖析的慌乱,却是最真实的与心灵在对话。读书的过程,有些迷茫,渐渐的清晰了,又有些胆怯,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手捧着书页就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脚上越来越重,心却渐渐充实起来,一点一点被从未见过的东西填满,无限满足。

  作为学生,我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我正行走在人生路上,漫长痛苦,却不乏一些转瞬即逝的快乐。也许,我就这样过完一生,平淡、肤浅。也许,我会经过许多的大风浪,都没有关系。人生没有幻想,只有梦想,而梦想的价值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我只希望,我的人生边上不会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简单快乐的批注,能化作笑容一直陪伴我,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6

  《人生边上的边上》第七部分都是书评,所评的书涵盖心理学,哲学,中国文学,传记,游记,散文,诗歌,考据甚至辞典,可见钱锺书兴趣之广,知识之渊。来自西文的词必会在后面括弧列出,方便理解,又可见作者极其咬文嚼字。资料极富文采,简直像是在看散文。说起散文,其实《写在人生边上》里还有一篇书评。

  若要写一篇此书的书评,或许能够引用原书书评里的话“本书中名言隽语,络绎不绝”《不够知己》“感荡了无量数读者的心,跟随作者的'心一同颤动,跳跃!”《落日颂》然后引用完毕,全文结束。

  何也?其一,若是真正仔细地看过了钱的书评,那么再看书评的书评就会忍不住比较,最终兴趣索然,然后把手里的玩意儿挪到右上角,用手指去触摸未知数X。其二,本书不仅仅资料杂,而且风格不一,《写在人生边上》幽默中浸润着思索,而后面则愈加严肃(虽然作者一向会忍不住插上几句俏皮话),若是从前后两部分各抽出一篇文章,估计没人会以为是同一人所写。其三,文章极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别看《写在人生边上》看似在不停地掉书袋和卖笑,里面的东西深的很。最富代表性也是最简单的一篇就是上文所提的《读伊索寓言》。在此摘引一段:”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一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期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留意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下,安慰自我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我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能够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几篇散文都是幽默首当其冲,然后讽刺大军随之而至。欲修炼吐槽功底,可日观此书,夜观此书,饮食观此书,如厕观此书,如此苦练,必有所成。

  务必要说明的是,在观看这些文章的时候,务必把做阅读理解走火入魔的恶习戒除,,千万别妄想去找什么中心思想,这太幽默了。如此,观此书会有情绪舒畅,神清气爽之感觉。

  至此只能停笔,只能写这么多。我只能发发对于《写在人生边上》的小小的议论,再写下去恐怕不伦不类,难以阐尽。这并不是我的懒惰,而是“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相关文章: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2-28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01-02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3篇02-09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3篇02-03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3篇)02-04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4篇12-31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01-02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0篇01-01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篇01-01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