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时间:2024-08-15 10:08:24 海洁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觉醒年代观后感 推荐度:
  • 觉醒年代观后感作文 推荐度:
  • 看觉醒年代观后感 推荐度:
  • 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 推荐度:
  • 觉醒年代观后感2000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8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8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 1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觉醒年代观后感 2

  古今多豪杰,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之水深火热。——题记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 3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4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觉醒年代观后感 5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观后感 6

  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觉醒年代观后感 7

  《觉醒年代》里的人们有着那个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气冲斗牛,主张旧思想的,则巧舌如簧,胆小怕事,只会维护自己,不懂得维护国家,失去了冲劲,最后只会和社会断开联系,成为空壳。中国人只是缺一个指引方向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冲劲,陈独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欢迎。《新青年》出版后,买的人不少,不论是受苦受累的民众,还是青年学生,亦或是商人,只要还没有沦陷在旧封建思想之中,拿到这本书后,眼里就会有希骥。有能力的,并且有思想觉悟的,都要跟着大干一场,一时间,当真是气冲斗牛。

  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势之反派被攻击的体无完肤,中国的时代要来了,中国要觉醒了,要翻身,要战斗,谁也无法阻挡。在此期间,陈独秀等先驱是中国战士,他们一心为拯救中国的圣土,为唤醒中国人民而奋战,他们都有一股冲劲。

  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的人其实或多或少是没有些冲劲的,没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直接与人民接触,即使有,没人想着改变——认为现在的生活够好了,只是策划着如何能让自己舒适,骨子里的冲劲也没了。我认为,创造即进步,只有创造,才能拓宽进步的渠道,创造才能构建未来,预知未来。现在的中国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们想着如何进步,如何斗争,现在,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让儿女们能够拿到高薪……想要创造的却是少之又少。中国到现在仍然算不上发达国家,人们口中的好东西都是进口的。

  为什么中国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国外的相比?

  一是中国人很少自己创造

  二是中国人的固有思想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改变了这种观点,但仍有不少人坚持,这其实都与创造有关——创造意味着改变,改变思想。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所以,中国人应该学着自己创造,趁着还年轻,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时代进步应该如此,国民进步重在创造!

  觉醒年代观后感 8

  暑期的时候,在姥姥家度暑假,跟着姥姥姥爷看了一部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无法相信,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曾经是那么混乱,封建。原来有一群人,他们毕生都在为救国奋斗,甚至牺牲。而我,对那个年代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学校作为课外知识的科普,寥寥几句概括了这场新文化运动。我根本不知道这场运动的那些人是谁,是怎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就是鲁迅出场时,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第一次看时,我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群众思想是多么无知,会相信如此荒谬的事!看客的冷漠,社会的封建,令我沉思,也令我相信,在当时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这国,没法救了”的言论了。

  当剧中陈独秀先生的家门口被复古派贴满了辱骂性的纸张时,他的妻子高君曼一边撕着纸,一边擦拭着眼泪,却目光坚定地对他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比谁都清楚,我如果因为这两三声就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你要找的高君曼!”语气中充满信任。他们的这份爱情令我感动。

  最后,便是陈独秀先生送延年乔年出国时了。上一秒,这两个少年,背对阳光地踏上了去法国的邮轮。下一秒他们,脚底染着鲜血,蓬头垢面,伤痕累累,手脚上的铐镣随着一步步走动碰撞。在死亡面前,他们从未惧怕,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目光坚定。陈延年,临刑前,宁死不跪被反动派乱刀砍死,年仅29岁。弟弟陈乔年,临刑前大吼道“就让我们的后辈,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部剧播出后,为了纪念他们,合肥市的延桥路牌下摆满了鲜花,直行后便通往繁华大道。

  剧的后半段,先生们都陆续离开,看着每个人的平生简介,几句话概括了他们的一生。我竟然有些不舍。

  我想,我见过先生们,在书中,在过去,在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9

  看完《觉醒年代》,感到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

  《觉醒年代》一剧围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开:时局紧迫,幸而有许多仁人志士为国操劳。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一伙人创办《每周评论》,冒死毅然传播新思想;蔡元培为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三顾茅庐;巴黎和会收复山东被拒,郭心刚一夜白头作血书;陈延年就义时誓死不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在如此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时代,这些有识之士,是如何凭借信念开天辟地,万死不辞的。我想,一定是他们心中不灭的信仰之光!

  历史课本上的`事件全景式地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才明白,课本上的一笔带过,可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隅:整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的出场片段——他在风雨中逆着人流走来,街道上小商小贩,卖孩子,穷人要饭,富人在马车里吃面包,军阀暴力驱赶百姓…短短几秒却反映市井百态。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日后拼搏改变的动力!

  心怀坚定信念,必然会带来曙光。毛泽东的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缩影,“踏遍青山人未老”是他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寥廓天将万里霜”是他豁达的胸襟,“战地黄花分外香”是他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伟岸。正如我看到的一段话:“我们从后来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能想象的要深重得多。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胜利,所以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重大,而他们在牺牲之前并不能预知未来,并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的意义,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是否能够胜利。”

  我们出生于幸福美好的年代,更应感念先辈的付出,将爱国二字铭记于心。我们要心怀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努力奋斗,做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你我少年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觉醒年代观后感 10

  梁启超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以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所描述的少年,是所有人心中少年应有的样子。而继《觉醒年代》播出以来,陈独秀所描绘的少年,却再一次让一大批年轻人热泪盈眶。

  陈独秀在《告少年》中说道“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如果说梁启超是强调了中国少年的重要性的话,那么陈独秀的这几句话,则是为当代少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他的两个儿子便是对这两句话最好的践行者。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哥哥名叫陈延年,弟弟名叫陈乔年。他们是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也是陈独秀笔下的'星星火。他们意气风发,志向远大。他们的有智慧,有抱负,有理想。但只可惜,他们缺少了一个好的年代。电视剧开头身穿清朝服饰的女人,拉着行李的骆驼,车不同轨的现象,末日景象下的府邸。无一不显示这时局的动荡。陈家兄弟出生在如此年代,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乱世出英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在这时代背景下一定是有抱负,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这对当时的社会是幸,对充满理想与抱负的他们来说,也是幸。但同样,革命是用先行者的血压铺就的。两兄弟注定会在这条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

  但是他们不会怕!

  因为,在他们的一生里,他们一直向上,一直努力,一直在追求真理和梦想!

  因为,他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子孙后代,一直在披荆斩棘!

  因为,他们一直满腔热血,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最后付出了生命!

  因为,他们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点亮了那段黑暗的历史!

  鲁迅曾说过“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陈家兄弟是炬火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光。是点燃时代青年心中阴霾的星星火!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学习这种精神。以此为榜样。少年强,则国强!

  聚青年之火,燃时代之光!

  觉醒年代观后感 11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陈独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此时蔡元培受命当上北大校长,立志培养人才,上任后立刻招揽有贤之士,三请陈独秀。陈独秀当上文科学长后,更是请以一篇文章而名声大噪的李大钊,胡适,许多贤才慕名而来,北大人才济济。许多著名的学术论文,小说如潮流般涌来,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出自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第一篇深刻研究的《体育之研究》出自进步青年毛泽东(二十八画生)之笔。

  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中,出了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历史性的贡献,也有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公认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留给我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无私精神。今天的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面临着“天将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青春梦想,因青春奋斗而光芒万丈,艰苦困苦,玉汝于成,青春当有梦想,以奋斗砥砺成。

  觉醒年代观后感 12

  我的家住在合肥市经济开发区的繁华大道,在这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直到最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才知道和繁华大道相连接的延乔路是因为陈延年和陈乔年两位革命烈士而命名。此时的我不禁热泪盈眶,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红旗下的少年更加了解到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的不容易。剧中陈延年、陈乔年的扮演者为我们演绎了两兄弟从叛逆到成熟,自立自强、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不只是个体的成长,更是那个动荡时代的“觉醒”,是无数站在时代前沿先进青年的缩影。“觉醒青年”延年、乔年转变观念,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正是那个年代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思想觉醒的过程,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胜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历史必然性。即使到了为革命理想流血、牺牲的最后一刻,革命先烈始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

  那时的青年们和现在的.我们一样,都是“新时代”的“追光少年”,追求的是对真理的信仰。在学习上,我们要攻克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学习,与先烈们相比,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百年后的今天,天安门广场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呐喊,正是如今的年轻一代对真理和信仰的追逐,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少先队员为之奋斗的目标。

  “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也必然是“繁华大道”。因为有一代代的青年追寻真理、投身实践、自立自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永远有人正年轻且风华正茂。敢于斗争、自立自强的骨气和志气是代代青年自觉传承的,无数青年如萤火般发光发热,不断实现穿越百年的理想,在黑暗中相信光,在绝境中创造希望;在没有路的地方,辟出远方!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穿越“延乔路”必将踏入更加美丽的“繁华大道”。

  觉醒年代观后感 13

  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于迷雾里燃灯奔走。——题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特此推出《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它让我们了解到书本上没有描述出来的细节,并用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将它们呈现在我们眼前。

  期间,6年时间,国运飘摇,民不聊生,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世。面对贫穷、落后,愚昧的现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面对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愤怒,有人消沉,有人奋起。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钱玄同、胡适、鲁迅等人开始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由鲁迅先生著的《狂人日记》,电视剧里对鲁迅完成《狂人日记》场面的历史性再现真的把我震撼住了。

  1918年,绍兴会馆,周树人趴在房间地板上奋笔疾书,满地撒的都是手稿。地上还摆着几碟茴香豆和尖辣椒。突然,他停住了,缓缓一仰,瘫卧在一片手稿上长舒一口气,脸上有悲悯,有激愤,有怅然若失,走进来的钱玄同被他吓了一跳,但周树人脸上抑制不住地笑。让他随即意识到什么,用颤抖的声音问:“成了?”

  不久,《狂人日记》刊行全国,举国震动。

  鲁迅曾言:“猛兽是孤独的,牛羊则结对;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但拉开一体,定能哞哞地叫。”

  沉稳厚重,朴实坚毅的李大钊;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陈独秀;目光高远,充满理想,性格刚正的毛泽东;冷峻孤愤,以笔为枪的鲁迅等,以及在北大红楼,一批在新思想、新文化鼓励鼓励下,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铸成了那座防御强敌的城。

  青年在每次运动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正是。

  青春当有梦想,以奋斗砥砺成。

  看这部电视剧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的是党的过去,参与的是党的现在!

  觉醒年代观后感 14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 15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观看《觉醒年代》让我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也深切体会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唯有不成。”宏阔的历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动,共同汇就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光荣并存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抗争的历史。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更能给予人们深刻透彻的领悟与震撼人心的力量。从鸦片战争到中共建党以来,中国人经历过三次觉醒。其一为技术的觉醒,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二为制度的觉醒,推翻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但科技、机器、西方制度移植都没有太大的效用,唯有思想的觉醒,才救得了中国。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面对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代表团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了统一的学联,进行罢课抗议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青春的力量的蓬勃生长!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开支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深知使命在肩。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人,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青年,唯有不断奋斗,才能不辱时代之使命!奋斗有我,强国有我!

  觉醒年代观后感 1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风呼啸,幸而没有下雨。离清明还有半个月,扫墓的人却多了起来。路上车堵成一条长龙,公墓周围声音热热闹闹,这地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热闹。租住在乡下农村,也就这段时间人气多些。当然,车也堵些,也许上班会是个难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觉醒年代》,大结局里党终于建起来了。虽然早知道结果,但看剧更有代入感,更能体会先辈们开拓的不易。1921年,一个小党诞生了;一百年后,这个党有了一亿多党员。因为这个党,我们的国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异,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前的生活怎样我不知道,说说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时候种田是件辛苦的事,纯粹靠用人的体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谷,那些在田地里的时光想起来都是苦涩的。避不开的烈日,好像永远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生活好像没了希望;后来有了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器一过,人就轻松了许多。

  就是看个电视也难。以前都是看老式的电视剧,只有一个江西卫视,为了看动画片版的西游记早早爬起来。后来有些村里人家装了卫星电视后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欢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开心,总是被关了电视。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时间总会改变一切的,自己家也会有电视,能自由地换台,看剧。

  时代进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个党带来的'。看《觉醒年代》,比价注重伟人们在年轻时的经历,看他们怎么从一个平民成长为大人物怎么升华自己的思想。深受启发的一点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总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审视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别扭的原因。原来不是我不适应这个环境,而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

  好在一个人的时候更多,有时间自省自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下班的时间更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总有人在默默努力。

  觉醒年代观后感 17

  春天的味道是什么?一枝怒放的花会在枝头告诉你。或是一场春雨,在清凉的洗涤下,让你品味春天的味道。

  而这种味道却摇身一变,悄悄地飘到海外的落叶上,飘进了那个别样的深秋。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被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浓烟所笼罩的时代!之所以称之为“年代”,而非“时代”,大概是因为它蒙上了历史的面纱,虽久远却不得不被铭记——因为正是那个年代,正是那个年代里的`那些人,以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华!

  还记得那个衣着破破烂烂、浑身长满了虱子,但眼睛炯炯有神、为人善良开朗、血气方刚的“乞丐”吗?没错,他就是创办了《青年杂志》的陈独秀,也就是那个用科学与民主照耀中国的革命家!正因为他独特的方式、细致的思虑,让身处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李大钊由衷地感叹:“现在虽然是深秋,但我从他的《青年杂志》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然而,春天不会只停留在一处。

  一碗清水里也有春天!你瞧,那只欢快的小蚂蚁还在游泳呢!正在码头劳作的延年见了他,没有粗暴地将他丢弃,而是轻轻地将他捏起,放在碧绿的叶片上,让他来一场森林之旅。一盘荷叶黄牛蹄里也有春天!虽然只是一只无辜的小青蛙,已上餐桌的它却没遭扼杀,借仲甫的手,又回归了自然,回到了清澈的小池塘里,继续自由地生活。

  春天的味道竟如此美妙,但在一个个革命家庭里,却如此可遇不可求!

  有一对兄妹正在提一个沉重的水桶,要把水倒进水缸里。这时走进了一个人,他“八字胡”,身着长袍,提着木箱,热情地帮助他们,结果却被这一家错认成了“黄鼠狼”!好一只“黄鼠狼”啊,那就是兄妹俩的父亲——李大钊!

  为了探索救国之路,多少革命家长居海外,刻苦钻研!看着他亲切地喊一声:“姐,我回来了。”那种久别重逢的团聚不也是春天的味道吗?看着他柔情地抱起女儿,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真想激动地喊一声:“春天真美啊!”

  觉醒年代观后感 18

  《觉醒年代》讲述了从新文化启蒙,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段民国历史,这段历史跨度不大,却是大师辈出,惊天动地。

  这段历史,我的印象却是极其模糊,凌乱,甚至是空白的。正是《觉醒年代》以时间为线索,让历史人物再次生动鲜活,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系统的,客观,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这是一段风雨飘摇,丧权辱国,军阀混杂的年代,却也是大师辈出,充满希望与满活力的年代。“此后如竟没有了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陈独秀站了起来,李大钊站了起来,鲁迅站了起来,无数的仁人志士站了起来……

  《觉醒年代》值得看的点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太多,我最关心的却是“中国人的精神”!

  影片中辜鸿铭北大演讲说是“温良”,但读完他全篇《中国人的精神》却没有找到“温良”,找到的却是为皇权的背书与辩护。我认为“温良”不是中国人的精神,只能我们民族的属性。

  其实,我们民族的属性不只是“温良”,”温良”也远不代表我们民族的属性。“温良”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儒家的《论语》,而儒家经典经过2000多年的传衍,蜕化,包括今文儒家、古文儒家早已不是原来的儒家,只能说是儒家一脉思想的延展和赓续!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学说只是当时众多思想流派之一,到了汉代董仲舒为了维护皇权的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在历代皇权的加持下、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当然,能传承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自有其闪耀的`智慧和普世的价值,但儒家之精神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人之精神。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执中通变”的发展观,“尊亲尚德”的社会观。

  那个不是中国之精神,但是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是《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生命姿态,刚健强劲的奋斗精神,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就今日而言,中国精神即少年精神,爱国、拼搏、进取、责任、担当。我辈少年理当插上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的翅膀,绝运气,负青天,与时代同行,与精神共舞!

  觉醒年代观后感 19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题记

  自从我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后,感觉它就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百年前的中国,地裂权分,民不聊生。在肮脏的世道里,有钱的买命,没钱的等死。“闹市砍头”成了人们热衷围观的特色节目,人群蜂涌抢人血,蘸馒头,民间“妙方”,不为别的,只为两个字——活着。

  但封建的黑暗即便是挡住了天上的太阳,也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总有人从风雨中开辟着这条救国的道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真诚豁达,一身傲骨,他创办的《新青年》在中国大地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带领着一批有为青年开启了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他的一篇《敬告青年》提出了当代的青年六大标准。国家倘若要进步,必须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成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号召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建立新的中国。

  乱世之下,家国不能两全。仲甫先生整天忙于社会,救国救民,所以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关系一直不太亲近。兄弟二人一直认为父亲是个伪君子。父亲和儿子之间仿佛隔着一座厚厚的墙,陈独秀一直想推倒这座墙,但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我在影片中父子的关系,看到了一个细节,陈独秀可以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做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让人热血沸腾。可到了儿子们面前,却仿佛变成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但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去爱着他的孩子们。

  兄弟二人从一开始认为父亲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伪君子”到后来理解父亲,为父亲亲手做荷叶黄牛蹄,双双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甚至为国牺牲。他们与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救国之心。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坚毅和力量之光。即便是迈向死亡的步伐,也和当初迈向未来的步伐一样坚定,毫不犹豫。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的面孔是那样年轻鲜活而美好,就像屏幕里从血里开出的花朵一样,在最美的时刻凋谢,化作黑暗里的一束光,指引着那些与他们,共同奋斗无数的革命志士前进的方向……

  觉醒年代观后感 20

  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恰逢其时。观看后大家心潮澎湃,该剧获得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并成功制造了主旋律成“顶流”的范本。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衰败、人心思变,“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风雷激荡,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这段思想启蒙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崭新开端。这历史的一瞬,对中国革命、民族复兴而言,却是孕育初心、锤炼使命、奠基思想的重要阶段。对这段岁月,文献资料、课本教材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其中对不少重点事件、重点人物事迹,大家还都“背诵过”。许多人都被这部剧带动和感染,“让那段历史从课本里活了起来”“看完整个人都好有动力”“主旋律也可以充满‘文学性’” ……陈独秀会不顾旁人目光狼吞虎咽涮羊肉、李大钊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会纵声大笑……“南陈北李”等历史人物不再只是课本中“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而是在人间烟火中展现着性格,使得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脉络更加“有情有味”。以历史为依托的细节刻画,让人物塑造比同类剧集更精准、更生动、更丰满、更立体。

  《觉醒年代》的创作者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入历史哲思,注入人文抒情,形成了历史现实主义与历史浪漫主义交融的审美特质。同时,叙事策略上的'多元创新,使得这部电视剧突破了题材的束缚,营造出极致东方美学效果。服化道、镜头感的运用,生动的台词,全员在线的演技,相得益彰,共同呈现了一部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文艺佳作。近些年,这类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热捧,足以充分说明,社会大众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历史题材、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有市场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期待能有更多经得起审视的优秀剧集涌现,带领我们走进历史,感知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 2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震撼,心潮难平。

  视线,把我们拉回到100年前:黑暗的旧中国,满目苍夷,生灵涂炭。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的刊物为时间线,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首的革命先驱,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为首的革命青年,为济世救民舍身取义、慷慨赴难的英雄壮举。革命先辈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最“燃”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

  观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一部中国的革命历史。剧中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领导者陈独秀,有敢为人先、为民发声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有一代国士、北大校长蔡元培,有“科学与民主”运动的旗手、文学巨匠鲁迅等。还有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就是在父亲面前,也是从不认输、从不低头的“刺猬孩子”,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

  观看《觉醒年代》,我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100年来,我们的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站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是生于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一定要牢记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觉醒年代观后感 22

  原来政治书上需要我们死记硬背的东西,曾经真的有一群人把它当做毕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奋斗。在看《觉醒年代》前,我也知道他们很伟大,但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历史书上的纸张太过单薄,写不尽他们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袁世凯为一己私欲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张勋“辫子军”进京,溥仪和一众清朝遗老妄想复辟,无知的民众争相抢夺假辫子。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先辈们在探索过程中的艰难,但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即使前方的路再艰难,他们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就义是一个29岁,一个26岁,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他们在风雨和苦难中来,如阳光般耀眼,正如延乔路虽短,尽头却是繁华大道。

  生逢乱世,即使人命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在那样国土沦丧的背景下最终胜利,才更像是痴人说梦,原来,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当汉奸的想不到会有今天,而成为英雄历史的那些人,其实他们大约也是想不到的,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原来坚定的信仰是这个意思,原来我一直知道他们伟大,却依然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泽东的出场,他从风雨中来,如阳光般耀眼,他看到了这些苦难,他记在了心中,而他也改变了这种现状。

  而革命人士的爱情也令人动容,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北女师的高材生,她有文艺女青年的浪漫,也有着贤妻良母的温柔。李大钊和赵仞兰,“憨坨”和“姐”的绝美爱情,赵仞兰不识字,是个地道的村姑,但她一直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憨坨。胡适是个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人,在新旧文化冲击的时代,他和江东秀的婚姻多了几分戏剧性,他们后来也算恩爱白头到老。

  还有人血馒头,死刑犯被杀时周围人是漠然的,人死后却有一群人冲上去,争抢着要用馒头蘸新鲜的人血。其实鲁迅先生是写过这个诗的,但当时感触并不深,直到在剧中亲眼所见才感到了惊恐与不适,如看客般冷漠的深情让人毛骨悚然。卖孩子,嫁公鸡,穷人家的孩子高烧却没钱医治,救国迫在眉睫,却找不到良策,共和国的探索艰险仍然历历在目。

  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如今,太平盛世,如您所愿。先生,泱泱华夏,代代出人才,中华儿女必将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他们的精神跨越百年,仿佛又站在了我的眼前……

  觉醒年代观后感 23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趁德国在欧洲分身乏术,日本加紧了在中国的扩张,在此前后,自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人被迫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国内政局混乱,人民痛苦不堪。内忧外患,再次将中国抛入风雨飘摇之中。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21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日本在中国南满和蒙古东部享有特殊权利,日本获得在中国多条铁路建筑权等等。北洋政府的行为遭到全国民众强烈反对,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等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上海码头工人举行大罢工,宣布抵制日货。汉口、镇江、汉阳、长沙等地的工人相继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拒不承认21条,誓雪国耻,表现出坚定的反对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这个倭族趁机,逼我夏宇,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国亡人死之际,就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的精神。如果把共和的'思想灌输给民众,则必须推翻封建的思想,这便是觉醒年代的寓意。在这个年代,陈独秀、易白沙、严复、李大钊等等,这些人便是要让全国百姓思想从封建到彻底的觉醒。

  “这一次我们真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敌,这个强敌不仅强在武力上,更重要的,他还强在思想上和理念上,他们不仅有工业时代所产生的先进武器,他们还有资本时代所产生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体制,在他们面前,我们的制度落后了,我们的思想也落后了,一句话,我们的人落后了,这是我泱泱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所以我的结论是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我向各位保证,让我办十年报纸,全国思想都会为之改观!”

  这句话说的是多么有理有据,发自肺腑,慷慨激昂,直指人心,在这个大多数人都看来无药可救的国家,陈独秀却没有放弃他,还找到了关键“药方”!

  我们今天的一切如平安幸福,都应当感谢,感恩无数革命先烈们的奋斗,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平安幸福,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繁荣昌盛!

  觉醒年代观后感 24

  最近,看《觉醒年代》令我感触尤深,开篇第一集描写了仲甫为了与守常见面,当众多爱国青年说出“中国无药可救”,还遭到郭心刚的唾弃,但最后结果令人满意。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在仲甫等人的不断努力下掀起一阵新的革命思潮,前八集分别写了陈独秀与李大钊初见,谈革命、创办杂志,再到去北大当文科学长。之后陈独秀邀请鲁迅撰稿,这当中每一集都看的我热血沸腾。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剧情,就是在钱玄铜去找鲁迅,而鲁迅身后是一人被斩首示众,众人原是当做看戏,当砍刀落下之时众人却又吓得连连后退。此情此景,实属令人难过、悲哀但却无能为力。

  钱玄铜说鲁迅消沉,鲁迅却对他说道:“假如啊,有这么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且是万难破毁的,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钱玄铜又反驳道;“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令我映象尤为深刻,是揭露社会情形的实事,让人身临其境。那时的政治混乱,令人担忧,陈独秀等人为此努力,想改变这个社会。他们都不怕任何势力,更不畏惧任何牺牲,哪怕是背上“卖国贼”的骂名也要为之奋斗。

  李大钊先生曾与同学在大街上进行游行,被当时政府追捕,虽然对北京有着诸多不舍,但迫于形势,只能无奈前往上海。

  一个民族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不断进步,最终摸索出一套最为适合本民族的制度,他驱使了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勇于斗争,也燃起了群众的民族情怀和激情,在时局混沌的情况下对着腐朽的社会不断进行着冲击。在革命斗争中,虽然充满了艰辛困苦,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他们依然苦中作乐,为了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而不断努力。

  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中华民族必定会站起来,不再受外人的欺负,在中国的领土上真正的当家做主。那些艰难的日子,使我们奋勇向前,终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这是数代人义无反顾奋斗换来的。让我们向那些先烈致敬,也提醒了我们珍惜现在生活的同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觉醒年代观后感 25

  最近,我观看了《觉醒年代》这一部电视剧,看完后,我感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既没有战争,也没有饥荒,这些都是前人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谐美好生活。

  故事讲述自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中国人民还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依旧压在中国人民头顶,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再一次摆在我们中国人民面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涌现出一批青年代表李大钊、毛泽东等在混乱中上下求索。在探索新中国的道路上,他们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中国的共识。由他们策划的“五四运动”唤醒了国民的人性,从此,华夏大地到处聚集着觉醒的幼苗。“五四运动”不仅是青年人觉醒的开始,也是青年人奋进的起点。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从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二次革命再到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一场空前的爱国主义运动,在新旧文化的博弈中,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青年新思想代表开展了爱国救亡运动,并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31年,日军在沈阳南满铁路段,用炸药将铁路一侧的轨道炸毁,进而向北大营发起进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烧杀掠夺和不断地入侵让中国国共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中国驻守北大营的团长带领官兵面对日军英勇抗战,打响了中国14年抗战“第一枪”。九一八事件的爆发,也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日。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每一个场景都无不让人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我觉得《觉醒年代》不仅为我们展示几十年前中国人民的觉醒,更是告诉我们中国青年的觉醒。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的奋发崛起,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新知识、培养好习惯,健康快乐成长,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 26

  一百年前,军阀混战,社会中处处都有“吃人”的封建礼教,腐败与黑暗充斥了整个旧中国。这些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被吃”,让当时之社会,当时之中国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面对这样的中国,是参与“吃人”,追随封建,还是殚精竭虑铲除推倒这个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我们的先辈选择了后者。

  一百年后,“吃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先辈,我们会称他们为英雄,会说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当时的他们终究不是预言家,他们看不见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个他们梦里的新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说自己当日的牺牲是否被人铭记,自己满怀的信念是否被人传承。但是,尽管前路茫茫,尽管前路被黑暗所笼罩,他们知道若没有第一个敢于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没有第一个开拓新路的人,就不会阻止那些发着恶臭的封建礼教在这黑暗中成长。他们在牺牲时,在用生命与黑暗斗争时,心里想的不是亲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与民族大义。为了建成一个可爱的中国,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亲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那些反对他们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对革命的人,他们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阳,让这个世界黑暗无光,只留下黑暗与恶臭,但他们绝对无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拉动历史前进的车夫,那么民主就是帮助历史前进的车轮。新文化运动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让历史前进的车爬越封建礼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挡住的光。

  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那个年代,他们用热血一笔一划写出的青春与信仰,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国家的成败全在这个国家的青年身上,他们骨子里流出的爱国情怀与精神文明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已经传递给我们,先辈们心中的信念已经传承给我们,当代青年啊,该觉醒的不只是当时之中国,更应该是现在的我们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成为一个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励志少年!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太阳,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觉醒年代观后感 2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但是我们仍要铭记先烈的英勇事迹。

  暑假里一部电视剧火了——《觉醒年代》。我抱着好奇与疑惑,打开了这部深深影响了我的电视剧。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年人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走上了刑场。但他却仍然带有信念,眼里却依旧有着光。这位青年当时只有23岁。他被铁链束缚了手脚,铁链与地面发出摩擦的声音。周围是一片寂静,除了这点声音别的什么也没有。青年光着脚,越往前走,步伐越沉重。他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眼中没有一丝的后悔或遗憾,似乎他做出了献身的准备。

  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或许青年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的从容告诉我——值得。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后果。他也有血,有肉,有心啊。他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兄弟,他也有感情。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前提是,他是一名中国人。他也爱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但他更爱中国。如果没有了大家,何谈小家呢。回首从前,他笑得真挚开朗,但现在他却显得十分成熟。有多少先烈用最好的年纪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呢?只能说是数不胜数。

  当战争的号角吹响,革命战士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又是怎样的情感在推动他们前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用鲜血染红国旗,用生命铸就今天。

  他们就是红旗上最亮的星。

  他们住在革命的洪流里,胜利的曙光倾向理想一万丈,他们午睡在北风途经的芦苇荡中。他们吃过草根,睡过山腰,他们不放弃,不抛弃,他们是长在岩石里的.松柏,是饱经风雨的梅花。他们梦想中的国家美好一片,也终于通过他们的努力实现。

  硝烟未停,奋斗的脚步越发坚定。

  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被甘霖滋润,被花香萦绕,但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为祖国富强献计,为国家繁荣献身。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人民拼搏奋斗,今天的中国,在他们的手中创造,在他们的手中改变。因为他们中国才能锦上添花。在将来的一百年中。中国也必将在我们手里繁荣。在我们手中强盛。

  电视播完了,但我的心却翻起波澜。浪花拍打着快速跳动的心脏,我知道是未曾演完的历史,在提醒着我,催促着我。

  觉醒年代观后感 28

  李大钊先生说: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我觉得这句话今天使用再恰当不过了。之前,我们学历史,听历史,总是会听到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为我党,我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却没有思考过这些贡献的背后是多么让人难以缅怀。我甚至一度疑惑,为什么中共一大的中央局书记是陈独秀。但是,今天看完《觉醒年代》我就顿悟了。我们的仲甫先生和守常先生还有很多其他的伟人,他们立志启发民智,开展新文化运动;他们苦苦追寻,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出路;他们舍生忘死,奉献一切。

  五四运动,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发动广大人民众参与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在那天,北京13所高校的三千余名学生走上街头,大声呼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要求政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途中还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的宅邸赵家楼,痛打亲日派章宗祥,全国各地学生工人纷纷罢课罢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这场游行,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在中国追求独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爆发时,学生们首当其冲去申诉去反抗去呐喊去大联合,他们一路跌跌撞撞却始终满腔热忱地奋力斗争。他们曾少年挥斥方遒以身许国我想觉醒不应该限于某个时代某个时期,就像守常先生说的人之惰性是难克服的时常需要钟来警醒我们。《觉醒年代》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让我们与那段岁月相连体会他们的.一点点激情与心绪了解他们绚烂一生中的一些片段除此之外还要感受到现在的幸运以及末来的光明和道路之艰险,生逢乱世需要觉醒,身处安逸,也需要觉醒,不忘来时路,才能明了应去向何方,不忘前辈遗志和奋斗目标才能怀揣着初心走得更加坚定,要以史为鉴幸福感恩日努力奋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不是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才能保卫中国。现在我们的祖国虽然已经很富强,但国际形势依然堪忧,我们也应该向前辈们一样,关心祖国、热爱祖国,为不公平而抗战,坚决抵制那些抵制我们的,向帝国主义强权说不。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觉醒年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看《觉醒年代》心得体会05-20

觉醒年代观后感06-09

《觉醒年代》观后感09-05

关于《觉醒年代》的观后感08-30

《觉醒年代》观后感(合集)07-23

观觉醒年代有感04-22

观觉醒年代有感11-03

观《觉醒年代》有感05-25

[经典]觉醒年代观后感4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