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推荐度: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推荐度:
- 最新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推荐度: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推荐度: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华]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题记
穿越时空,观先人李时珍之经历,看完《典籍里的中国》,受益颇丰,写下心中所想。
学医难,行医更难。少时的李时珍便有一个行医梦,可作为医者的父亲李言闻自是清楚医者之难,一再反对他。长大后的李时珍乡试三次未中,他心中的梦想便愈加坚定。他为从医曾求父亲三次,终与父亲共为“逆行舟”。为乡民看病,不辞劳苦,成了李时珍的日常。尽管他深知从医的艰辛,但他依旧带着“寿国以寿万民”的志向坦然地踏上了征程。
学医难,行医难,修本草书更难。在行医救民的过程中,李时珍目睹了不识药、用错药的案例,心中由此萌发利了重修本草的种子。”天下医书,利益天下”,李时珍集古代医书之大成,又通过自身实践,三十年饱经风霜,三十年呕心沥血,著成《本草纲目》。
可谁能想到,出书更难。当时竟无一书商想要刊印。从书商口中得知,得到王世贞作的序,《本草纲目》便可发行,李时珍跋山涉水去求王世贞作序,对于李时珍而言,弯下腰求序比挺直腰著书更难,可为了造福百姓,他甘愿奉献。幸而《本草纲目》得到了王世贞的赏识。
然而李时珍又担心《本草纲目》存在错误,误导后世子孙,在流去的十年光阴里,李时珍重修本草,不负所愿,《本草纲目》得以印发。令人嘘不已的是,年过七旬的李时珍没能看到出版的《本草纲目》,这也是他留下的遗憾。穿越百年,让李时珍看到被后人所珍藏的《本草纲目》,了却了他的夙愿。
李时珍的一生,用“难”形容再合适不过,他用“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行医精神克服种种磨难,他是一个不怕难的人,一个迎难而上的人,李时珍艰苦奋斗了半生,彰显的是实事求是、格物明理的大医精神,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大医情怀。就是这样一个人,完成了需百人整理撰写的浩大工程,造就了医药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救死扶伤,一心为民;艰难卓绝,著成本草;锲而不舍,求序刊印。这是李时珍一生的写照,我们永远怀念他!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典籍里的中国的观后感05-22
在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2-14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2-09
《典籍里的中国》的观后感05-16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05-15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1-14
典籍里的中国的观后感12-09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04-11
[通用]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06-19
观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