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

时间:2024-10-24 18:16:08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金刚川观后感 推荐度:
  • 金刚川观后感800字 推荐度:
  • 金刚川观后感1000字 推荐度:
  • 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推荐度:
  •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优选)《金刚川》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刚川》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金刚川》观后感15篇

《金刚川》观后感1

  11月4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去看了爱国主义电影《金刚川》。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电影开幕。

  该影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现了艰苦异常的战地氛围和战场上志愿军生死相托、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与其他战争片不同,故事的主角们不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但他们为在指定时间内让增援部队通过金刚川抵达金城,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筑建了“新的长城”。这一场战士与敌人间、修桥与炸桥间的“拉力赛”,展现出志愿军战士临危不惧的战斗姿态和无畏气概!

  有一种感慨,尤其是从美国空军视角去叙事的时候,飞行员说了一句话,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尸体烧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对于他今后的人生来说,犹如活在地狱,每每想起,都是一种窒息的感觉。

  三次炸毁桥梁,三次合拢,当时间所剩无几的.时候,为了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修桥的部队,抽调水性好的战士,采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人桥,作战部队快速通过,按既定时间到达了金城的主战场,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此片是为抗美援朝献礼的电影。影片采取三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发扬了我军打不死的斗争精神,一次次炸毁,又一次次修好。这些人那时候都不怕死,为了心中坚定的信念,无惧生死。

  我很感念这种伟大,人生有个信念,并为此无畏生死是何其幸运,就连死都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的背后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对背后的同胞深深的爱。

  直至电影结束,我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但战争年代烈士们的精神不能忘却。何为“金刚川精神”,是铁的纪律、高效执行;是坚韧不拔、势必达成;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如管虎导演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大家走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事与家人们,总会有人默默奉献。”反观现实生活,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依旧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战士”存在,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劳任怨的付出着,而默默付出的人为什么又不能是自己呢?我们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依旧可以凭自己的绵薄之力发光发热,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金刚川精神”。

《金刚川》观后感2

  在沈阳市北部,鸭绿江畔的西边,坐落着一座松柏掩映着的陵园——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座陵园建于1951年&月,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安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而闻名中外。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将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网络上有一篇关于抗战英雄张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讲金刚川的故事。金刚川是一条河,金城战役打响后后勤物资需要通过桥运到前线,张振智等人受命要在这里架起称重桥。他和战友们利用敌人炸断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敌人出动了飞机,把7孔桥炸得只剩下了两孔,桥不能用了。张振智带着全连冒着枪林弹雨修桥,在这次任务中,敌人在载重桥周围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弹,还有2500多发炮弹,可全连一直坚守到运输车通过为止。敌人的轰炸愈发猛烈,上千枚炮弹在张振智和战友们旁爆炸,他们冒死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桥梁,尽管头部、肩部等多处受伤,但张振智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架桥。没想到刚一架完,又被敌方空军炸毁。就这样,张振智不屈不挠地带领志愿者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了37米长的桥。活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彻底保障了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给身处最前线的战士,输送了救命的炮弹与武器。

  现在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都应该去看看这样的电影,确切的说,我们都应该去看看如今这样的繁荣昌盛,是怎样得来的。是无数英勇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组成了这片土地的砖瓦城墙,是他们的宁死不屈,捍卫这如今的浩瀚山河。长江黄河再汹涌,长城林园再坚硬,都抵不过,那集结成军的民族心。看完电影深刻理解到,中国如今能屹立世界之林的根本在哪里。以前听过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他们不需要奉信神明,他们的神迹,来自他们的民族。”其实这部电影前期就一直有在关注,看完成片后,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又向前进了一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像以血肉之躯冲破炮弹战火抵达彼岸的志愿军。我们民族的精神,总在被一群又一群,坚定而有信念感的人证明着。从前是,现在也是,真好。

《金刚川》观后感3

  今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列强、援朝鲜、卫边疆。33个月奋战,134起战役,197653人牺牲,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见证了这场爆发在异国的惨烈战役,年轻的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电影《金刚川》通过张译、吴京、邓超几位演技精湛的主演的倾情演出,演译了在1953年美军轰炸机连续轰炸鸭绿江的大桥,也就是曾经的抗美援朝之战。

  电影以修桥将大部队输送到金刚川为目的进行会战,飞行员希尔的独白中这样说道“渡江成功就是我们的地狱,摧毁桥梁就是他们的地狱。”电影以不同的人物角度看待战争,分别以高连长、关磊、张飞、美国飞行员的角度看待了这场战争。

  这是一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血性的好影片。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上,《金刚川》另辟蹊径,没有选择上甘岭,长津湖,鸭绿江等为人所熟知的主战场,而是把视点聚焦在了金刚川这样一座桥上。场面大、气势大、演员阵容大,却采用了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方法,围绕着具体的'、有鲜活的小人物的活动,带动了大情节、大场面、大主题。感人至深而无说教味,人物丰满而不概念化,即便是对稍纵即逝的美国飞行员也表现得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情节而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金刚川的集结我军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最终我们没有被美国的高科技,高机动给打败。志愿军们用身体扛起了桥梁掩护大部队渡江成功,而这时候美国飞行员史密斯被这一幕给震惊,志愿军创造了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完全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却并没有使人产生对战争的恐惧,反而使今天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真切地感受到到了当年的先烈是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了后代的安宁、幸福而前赴后继、奋勇牺牲的,唤醒了和平环境中沉睡在人们心中某个角落的英雄情结。

  电影以新颖的视角、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诠释了先烈保家卫国的精神信仰,使今天的人们走进了先烈的内心世界,对先烈的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理解。《金刚川》不仅是一座通向正义战争胜利的桥;更是一座延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通向和平、通向新时代、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桥。

《金刚川》观后感4

  10月24日我有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金刚川》以一位年轻战士回忆的口吻展开,眼前慢慢清晰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我带入到了那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争年代,让我感受七十年前那个异国他乡的战场。

  影片《金刚川》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实际围绕中国志愿军修桥、美军炸桥这一线索展开,借鉴了从多个时空角度围绕着一个焦点事件,展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中人物各自的经历与感受。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自己的坚强的身躯战胜困难、瓦解美军侵略行径,保卫祖国的义勇壮举。

  相比于电影,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更聪明、更擅长谋略的。据史料记载,志愿军为通过金刚川,建造了一座可以随时拆卸桥板的`桥,白天为了避免被美军发现,将士们将桥板和桥桁都拆掉,晚上再架上去,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金刚川。不光如此,志愿军将士们还在水面开阔、流速较缓的河面下修筑过水吊桥,汽车和士兵可以水上“游过去”,水面上只留下钢丝绳索,即使是美军视力再好也侦查不到。将士们就这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美军戏耍于股掌之间。这些层出不穷的战争智慧,才是我军在装备和人数上远远不敌美军的情况下,以弱胜强的奥秘。

  曹玉海烈士曾说过说:“我不是天生喜欢打仗,我不是不追求个人的幸福,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有着和曹玉海烈士一样的胸襟和信仰。他们在国家领土和主权遭受到外来侵略者威胁的时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用自己的伟岸身躯阻挡战火蔓延到国内。中国志愿军将士们抗美援朝战争,既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又是帮助朝鲜人民打败帝国主义、赶走外来侵略者的正义行动。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它既包含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包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包含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当片尾志愿军遗骸归国,《我的祖国》响彻耳旁,影院里的观众眼里都充满了泪水。让我们再次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让我们铭记并传承志愿军抗美援朝精神,用更加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国家!

《金刚川》观后感5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国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70年前,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但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战争,让新中国的安全环境陡然恶化。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际,以电影之名向英烈致敬的电影《金刚川》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为背景,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军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的真实故事,展现出他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事迹。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金城前线的一条河流,如果想要去金城,大部队必须通过这条河流,但是,在部队抓紧过河的同时美军也在步步紧逼。电影从步兵连、高炮连和敌军的角度分别讲述了这场博弈,敌军一次次摧毁,我军一次次修复,一晚的时间志愿军创造了奇迹,他们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往希望的桥。

  那时的中国是贫穷的,造不出自行车也很少飞机大炮,美国人有飞机在头上掩护而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你问我们是谁给的勇气?是那些素未谋面却为了给我们打掩护牺牲的战友。在对回国战士的采访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为了我那些死去的`战友活着,当小胡最后站在了金刚川那所桥上时,水面烟雾弥漫,横尸遍野,我想所谓的奈何桥也一定不会比这恐怖吧,对于那些死去的战士来说,这所桥又和通往黄泉的桥有什么区别呢,在来世的路上有人作伴他们也不会太孤独吧。

  电影里刚参军的刘浩还不明白战争的意义,总以为凭着一股劲就能打胜仗,看到了战友伤亡严重自己却无可奈何更是失去了理智。战争需要的不仅是蛮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如果嘴炮和冲动有用那么阿Q一定能打胜仗。人软弱了会挨打国家亦是,四大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绵延了下来?因为中国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中华民族像一条锁链紧紧扣在一起,把敌人捆绑起来扔出领地。

  我们每个人都该有一份担当,为生在中华大家而骄傲。“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绝不要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为了那些沉睡的先烈们,请好好珍惜当下,奋斗未来。

《金刚川》观后感6

  这周六,我和朋友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金刚川》受益匪浅,十分震撼,虽然它描写的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片段。

  《金刚川》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影片,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在电影刚开始时,我还有点摸不着头脑,随着影片的播放,我明白了该部电影是以三个视点描写的:过桥支援部队的视点,美军的视点以及为过桥部队轰炸敌机的视点。每个视点都振奋人心,让我明白了一个个战争英雄都是不平凡的,伟大的。

  影片主要描写的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从一位位战士的眼神中,我们读懂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以及他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永不熄灭,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好!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敬的人——志愿军们,是他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强勇敢,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7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金刚川》,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金刚川》观后感8

  我想谈谈对本片的感受,主要聊2个特点。

  1,紧扣主题。

  全片就一个中心:部队要过桥,所有人员要为过桥创造条件。这样故事就很好展开,不论是志愿军的壮烈牺牲,还是敌军美国军人的投弹堵截,所有人都冲着这座桥,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影片中,桥的这头是隐蔽在高出一人头的绿草丛中等待渡河的大部队、随时准备抢修炸毁的桥的工兵团和掩护部队的高炮队,桥的那头是志愿军翘首以盼的目的地,两座山耸立在那里,静默观看这残酷的.对战。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乒乒乓乓抢修,桥两侧的河流不断爆破,桥两岸的绿地炮火连天,影片中这样的场景反复出现,将桥这个意向渲染十足。

  2,多角度解读战争。

  影片分别从战友、敌人、高炮队3个角度,展示战争中各方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美军的榴弹炮轰炸了3次、B29、B26炸弹投掷了3次、延时炸弹在水中爆炸了3次、喀秋莎像流星似地摧毁了美军阵地3次、高炮队点火暴露自己以吸引敌军这样的悲壮时刻上演了3次等等,每一次出现,我们发现,相同的场景换个角度看待,感慨亦不同。以美国那个军人和志愿军的生死纠缠为例(我认为这也是全片的另一个小主题),从战友角度来看,这架敌机单独行动,给我方造成了意料之外的灾难;在这个军人看来,这是一场让他肾上腺素飙升的屠杀游戏,他恶意地要让志愿军见识下地狱;在高炮队看来,即使打光所有炮弹、打光所有战友、即使断了胳膊瘸了腿只剩我一个,也要和你决一死战,以护卫我方安全。同一件事,三个立场,既表明了战争的极端残酷,它释放了_心中的杀意,也刻画出志愿军之间生死相托的战友情,同时也展现出了我方军人在爱国精神驱使下创造神迹的毅力。

  观影中我一直在想,个人的牺牲意义何在美军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我方却依靠血肉之躯防守、进攻和反击,牺牲和代价太大了,心中愤愤不平,可也满是无奈。蒋勋从艺术的角度说到,中国的文明向来是讲集体主义而淹没个人特质的,反映在战争中也是,这既让人动容有时也让人感慨。好在我们现在强大了,我们要用高科技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集体主义和个人特质都能够得到发挥,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因为你我都在。

《金刚川》观后感9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进一步深入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铭记历史和传承英雄精神,在总校和本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领取到了一张《金刚川》电影票,并按时参与观看。从影院大厅走出来的时候,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感慨颇多。下面是我的一些观后感悟。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志愿军修桥和美军炸桥所展开的一场对决。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河流最宽处达60米左右,在不借助桥梁的情况下无法通过。为了战争能够胜利,战士们必须要在金刚川上架设一座用来运输战力及物资的桥梁并保证其畅通无阻。但金刚川原有的大桥同一座人行便桥已被美军轰炸毁坏,为阻止桥梁的搭建,美军甚至将金刚川沿岸的树林摧毁。在敌方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中,战士们向着修桥这一目标,顶着战火以血肉之躯一次又一次的修补。

  “一个战士,是脚步坚定、勇往直前的,是永远年轻、永远追求光明的。”真正的战士,是在战争激烈紧迫的情势下,每排间隔3米有序过河的高度纪律性;是高炮班排长张飞与师傅关班长的师徒情谊;更是在燃烧弹毁损全部桥体的惨况下,最后架起的人桥。影片中的`一幕幕都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往无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用生命守护初心,用身躯支起信念,在保家卫国、反对侵略上立场坚定,敢于亮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共产党的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但战争年代烈士们的精神不能忘却。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悉心培育的希望,教师身负万斤担,笑立三尺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肩负着同样艰巨且光荣的使命。无论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还是在生活中以德育人、陪伴成长,我们都要发挥“金刚川精神”,即恪尽职守、甘于奉献,默默的发光发热,守护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我作为刚刚工作一年的英语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履行职责使命,时刻虚心学习,关注每名学生,认真备讲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努力教育每个孩子,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家人满意、让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

《金刚川》观后感10

  这个国家,从来不缺少英雄。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伟大时刻,通过观看《金刚川》这部影片,重新回顾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心底总有一种莫名的悲壮,一种血液的冲动,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情感。那一幅幅画面震颤着心灵,随着那些嘶喊,仿佛我也进入到了那片战场。

  一张张朴素的'面孔,同是中国人却说着彼此听不懂的语言,为了心中的理想家园,他们汇聚到一起,变成了战士。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却积极乐观,彼此关爱;当敌人带着狞笑逼近时,他们没有畏惧,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兴奋着亮出自己的剑。

  一种坚守,只那一个姿势就足以震撼世界。战场总是充斥着冲锋、驰骋,但同时,也需要坚守,坚守着那道底线。一座桥,建了炸,炸了建,反反复复修了七次,却成了敌人眼中永远也炸不掉的桥。一个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一个命令就是永恒的誓言,在水与火的面前,挺起的脊梁就是一座大山。

  一种精神,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英雄史诗。这种精神就是英勇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才有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魄力,知难而进、坚韧向前的勇气。不是无畏,而是心中有精神力量的支撑,那种精神力量硬生生托起了一座座丰碑。

  一种信仰,发轫于心底,蔓延于大地上的绿色。这种信仰是对未来希望的憧憬,是拼了性命也要去践行的诺言。这种信仰就是正义、是守护。有时候,很努力也说不清楚,但他却发光于生命中的一点,璀璨着整个天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当云层变淡,露出那一缕曙光的时候,到处弥漫着自由、和平的空气,没有人会忘记,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坚守、精神、信仰,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融入到每一名党员的行动中,前行的路上,永远也不畏惧黑暗,因为那盏灯照的够亮、够远。

《金刚川》观后感11

  这是一篇迟来的观后感,《金刚川》我又喜欢把它称为八佰的番外篇。看这部电影之前,说实话我是十分期待的,毕竟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国内顶级导演联手执导、张译、吴京两大影帝联手飙戏的电影阵容,足以满足我对这部电影的任何幻想,但电影究竟好看不好看是不是一部好电影,看过之后才能见分晓。

  一般来说,以战争为主旋律的电影,都以两个内核展开,要么是民粹,要么是反战主义,前者十分轻松讨巧,将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然后在代表正义一方必胜的中心思想贯彻全片。

  这样的内核主题受众也更多,出错的地方也能大大减少,将故事讲好就是对导演的唯一要求。但很可惜的是管虎在《八佰》中后段剧情崩了,而《金刚川》更是拍得不知所云像极了骗傻子的玩具。

  之所以说这部《金刚川》像是骗傻子的玩具,是因为电影中的画面采取了太多的重复镜头、字幕、和无意义的风景镜头。

  有些人,喜欢吹捧管虎采取新颖的多视角讲故事的手法,但其实这样的.手法根本就不适合残酷的战争电影,像这样将同一时间段发生的事情,用不同的视角来描绘的手法,这样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更加适合悬疑片或者是恐怖片。

  作为历史纪录片般的战争电影,不需要多视角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重复镜头,作为战争电影来说,管虎卖弄的那点手段可以说是极其低劣的,拍简单的民粹也就算了,但连民粹都拍不好是何其浪费这样的一个演员阵容?

  无论是《八佰》还是《金刚川》他都不讲究基本逻辑,从来就只告诉观众是这样,却不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既然战争如此残酷,我军环境、条件都十分恶劣落后,所以我们不怕牺牲最终导致胜利?

  这样的逻辑说实话我无法接受,通过不断地制造悲壮牺牲的镜头来刺激观众的同情心,炒冷饭可以说是十分拙劣。

  事实上这部《金刚川》真正需要做的是,讲人文讲情怀讲抗战意识,讲一讲如何运用智慧例如游击战、地道战中,能体现出战争的智慧,最终取得胜利。再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重复镜头,用严谨的单视角去讲这个故事会更好。

  而不是像管虎这样卖弄自己拙劣的所谓技巧,让我感受不到电影的真诚。所以我说它是迟到的“八佰番外篇”《金刚川》,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

《金刚川》观后感12

  前几天,我阅读了《朝鲜战争》这部大型战争历史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悟。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领国,“朝鲜”这个不知名的半岛发生了一场令世界震惊的战争“朝鲜战争”,当时,朝鲜半岛在美国的挑拨下混乱不堪,美国为了在东亚站住脚,得以与苏联这个超级大国抗衡,便把目光瞄在了朝鲜半岛。

  现在经常听老一辈们将朝鲜战争的故事传说是,总是能听到几个字“北纬三十八度线”,这条线就是分割整个朝鲜半岛的交界线。谁也没有想到,这条关系民族利益的线,竟然是一个美军官随意画的,这条线画的.毫无军事作用,这条线穿过了朝鲜4条大江,一百多座高山,横劈十余个村庄,使得美军吃了这条线不少的亏。

  朝鲜半岛被分成了金日成统帅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由美国傀儡使唤的由李承晚统治的大韩民国。

  片鸡飞狗跳,到处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美国大兵,和南朝鲜志愿军的败兵,城内各大街道都挤满了人。这时,美国方面当然也好不了,南朝鲜是他们的走狗,一旦南朝鲜被共产主义北朝鲜攻占,美国的东亚手柄就会失去,失去对东亚仅有的一点控制,使得苏联更加强大。于是,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紧急在五角大楼召开会议,最后,打算进行政治调停。然而,战争贩子麦克阿瑟却不乐意了,公开侮辱总统,最后由于某种原因,决定,由麦克阿瑟这位远东总执行官担任将军,统领整个美国远东军,直接干涉朝韩问题。

  南朝鲜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被朝鲜人民军吞噬,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那是一个夜晚,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集团军进入了南朝鲜仁川港,登陆了。就在这时,我国向北朝鲜实施无偿援助,当晚大批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领土,由彭德怀直接领导。北朝鲜人民军在美国强大数倍的军队的镇压下,在美国超级武器的攻击下,渐渐衰落了。我国志愿军却整装待发,准备战斗,前方的战士热血横撒,后方的人民众志成城。

  让我们记住那些死去的战士们,是他们为我们打下了美好江山,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想为保护人民而用作斗争的战士们致敬!

《金刚川》观后感13

  一、金刚川剧情简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战士要在第一时间赶往金城参加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如果没能及时赶到,对战况的影响可想而知。志愿军战士们要通过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川流,才能继续赶往金城。志愿军工兵连修建了一条木桥,可供战士们通过。但是,美军也知道只要阻止志愿军通过金刚川,自己就能在金城大战中有更大的优势,于是配备着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以及多发子弹的轰炸机、战斗机不断轰炸木桥与志愿军战士们,而让美军惊讶的是,每次把桥炸烂,志愿军战士们都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重新修复木桥。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为原型,讲述了当时的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金刚川战役,志愿军们为保证前线物资的输送,必须通过金刚川上的水里通道——岩石桥,才可以成功。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飞机,而敌方美国恰巧就在空中领域中独占鳌头,他们从空中扔下的炸弹,对陆地上志愿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但中国人民不会为此而退缩!

  敌军在空中扔炸弹,中国军人就在地面用炮轰炸弹,没有因为被炸伤就放弃抵抗,而是一直坚持着,为修桥争取时间。敌人的`炸弹到处乱飞,金刚川上的岩石桥一次又一次被炸毁,志愿军们一次又一次得修补,为的就是等桥修整好后,能让去前线送物资的军队顺利通过金刚川。

  有人的任务是通过那座桥,让输送物资的军队过桥。

  美国人的飞机每一次炸弹的投下,志愿军就伤亡惨重。在陆地上与美军做斗争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反抗着,一发发从陆地上飞起的炸弹中总有击中敌人飞机的,一旦飞机被炸下来,我们就会赢得一次修补的时间。

  一次次被炸毁,一次次重新修补,总计七次,意味着中国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垮的!

  为了能让物资快速的运输,那些志愿军站在水里,肩膀扛着木板,让军队从他们的肩上跑过,一个接一个,脚踩的是修桥志愿军的肩膀,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

  中国人,加油!

《金刚川》观后感14

  “我知道你们不是神,但你们却创造了神迹,那不是人能够做到的事,但你们做到了”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人们早已烂熟于心,可又有多少人,能真切的体会到负重前行之人的不易?

  回望抗美援朝时期,多少人民处于苦难之中,多少人民饱受战火牵连,又有多少战士赴死前线。

  这部影片讲的就是抗美援朝时期,渡金刚川时的“拉锯战”。大致无非就是敌炸我修,我修敌炸的顶级拉扯,但他却用三个视角为影片增添了更多戳心的细节。

  在前线,有无数个并肩作战的队友,大多数根本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却愿意在战火来袭的第一时间把炮弹引向自己。

  令我最触动的还是张飞和关磊。两人互相挤兑互相看不惯,但在临近最后关头,关磊调笑着说把你们炮弹匀我十个的时候,张飞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在分配任务时,总想把对方推向隐蔽炮点,总想保住对方。

  夜晚,战士们在过桥,看哨的士兵有所察觉,连忙吹出一个“情况不对”的哨音,战士们立刻撤退,紧接着,空中的美军战机便投掷了炸弹。一时间,黑白交织,溅起无数江水与黑土。关磊为了掩护对岸的战士,点起明火吸引敌机,牺牲在炮台下。

  张飞慌忙赶过去查看情况,看到的却只有满地的鲜血和尸体,还有关磊的烟灰罐。

  情况直白,无一幸免。

  张飞顾不上炮点隐蔽不隐蔽了,他只有五个字,我跟你拼了。

  他回到炮点,点明火压炮管,与美军战机来一场殊死搏斗。身边的战友被射中,血溅在脸上,他的'血和战友的血混在一起,紧密交缠,永不分离。

  他只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炮弹箱已经空了,他拄着粗木棍去拿原本准备匀给关磊的几枚炮弹,拖着身子又重新点明火,压炮管,虚弱的唱出关磊平时拿来调侃他的戏曲。千钧一发之际,炮弹摧毁了那架击中关磊的战机。他无力的垂下唯一一只手臂,过一会又举起来,艰难的捏起哨子,吹出“关磊,我们打中了”的哨音。

  巨大的炮弹落下,那是美军极具摧毁力的大家伙,张飞永远留在了炮台上。

  最后还是过去了,他们用身躯顶起木板,架起一座“人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

  他们本以为一次两次足以将我们摧毁,投下无数个炸弹,翻起无数片土地,可又有什么用呢?千千万万的人牺牲,又有千千万万的人顶上。三米,五米,七米......无论炸毁多长的桥段,我们总能最快速度把断桥修复。

  他们不是神,却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奇迹。

《金刚川》观后感15

  上周五,我们一起看了电影《金刚川》,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去攻打美国的英勇事迹。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看电影的时候,你问了我,你说:妈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过桥呢?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你看,这道人桥多么令人敬畏和感动啊!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才成就出历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关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强,好好学习,笃定前行。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最后,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金刚川》观后感】相关文章:

金刚川观后感01-25

金刚川观后感11-03

《金刚川》观后感11-05

《金刚川》观后感11-16

【优选】《金刚川》观后感05-15

《金刚川》观后感范文09-06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11-09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11-23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11-21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