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通用17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
本部影片以一个女人的口吻陈述着,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名字,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穷酸教员寡妇的女儿,在她的青少年,抑或说是童年,她爱上了四合院的新邻居,一个在报社工作的作家,一个单身男人。他们几乎毫无交集,但是少女还是偷偷地爱着,尽管作家不是个对感情忠诚的人。一年后,女孩搬到山东,仍对作家念念不忘,买了他的所有作品,只因希望看到这个男人的名字。六年后,女孩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和男人“偶遇”。他记不得她了,但是女子接近他,并暂时“拥有”了他。临走时,男人送了女子一只白色玫瑰,他们在一起了,直到女子发现自己孕有了属于他们的小生命,她默默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离开了。八年后,女人的儿子已长大,她也过着表面荣华的上层社会的日子。命运又安排他们见面了。他不记得她是谁,尽管这几年来,他一直收到女人在生日那天匿名送来的白色玫瑰花,但,他不记得这个女人是谁。女人仍旧义无反顾的爱着,和他做了多年前同样的事情,吃早餐的时候,男子说天下局势紧张,自己要去张家口一段日子,她淡淡地说:太遗憾了。……会回来,可是一回来,有什么都忘了。男人突然感到这所有的场景和对白都曾发生过,但他却将其认为是前世的.一段姻缘。女人哽咽,离开。男人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女人离开时看到了玫瑰花,白色的,有些颓败了。女人出门看到了男子的老佣人,显然,老佣人认出了女人,他们只是沉默,但都或许有些激动。
这一切都是女人写给作家的信里的故事,他们的儿子去世了,当男子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人已经不在人间了,她已生无可恋。镜头最后从看信的男人拉远,画面中的男人已经不再年轻,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在拆开信之前,他在吃面条,在吃饭前,他问:“今天只有面条么?”“先生,今天必须吃面条,今天是您生日。”
女人在信中写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在你生日的那天送给你白玫瑰了,那个花瓶只能空荡荡的摆在那里了吧。
不得不说,这是不让人心碎(本来要用“纠结”一词的,但是这个词被用滥了,那就不用了)的电影,让人慨叹女人的命运。她的一生都在爱着这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她对于他而言终归是个陌生人,她只是曾经存在于作家的生命中,而他却是永恒于女人的生命中,只要他召唤,她即便是在坟墓里也会攒出一股力量去见他——尽管以后他可能不再记得她是谁。我将其理解为童年的阴影,她遇见他时年龄方小,爱上了就不会放下了,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执拗与较真,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让她小心维护,尽管对他人而言,是多么卑微。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想这女子炙热的情感,把她变成了尘埃,虽然最后没有花开。
故事里的作家是健忘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他喜欢和女人们逢场作戏,然后失忆。这也是他的悲哀,他失去了最纯洁的爱,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陌生的女人。或许是他太过浪漫,喜爱放浪形骸,洒脱不羁。他很博学,却无法掩饰人性中的软弱。也许这也是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吧。
我很喜欢整部影片娓娓到来的叙述方式,因为这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背景音乐很是古典,舒缓却又不失波澜,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与缠绵悱恻,当然还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与悲凉。整部影片是平淡的,隐隐约约有暗流在涌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骤然爆发,让人酸楚。色调是发旧的,像是我们在裱画时刷过了一层浆,淡淡的土黄色——老照片的颜色,是源于影片讲的本来就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2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是我的事情,与你无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她说,我爱你,你是我的一生,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默默的,默默的,去爱一个人吗?当她一头撞进了他的怀中,悠扬的琵琶响起,美丽的风筝,还有女子快乐的心绪,一起飞扬在老北京故旧的胡同里。没有什么感情,能比这份感情更加真挚,更加专一,因为这是一份隐藏在孩子心里最初的爱情。时间流逝,可是在女子心中,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个胡同。不管怎样的遥远,不管怎样的寂寥。即使身在人群中,也那样寂寞,甚至,更加寂寞。因为周围的热闹中,始终没有当初骑着车从身边晃过的身影。——我就站在你的身后,你向着我们一群孩子招手,你可曾注意,那双坚定的眼睛?
寂寥六年,回到最初的地方,带着行李,带着希望,带着秘密,带着回忆,带着怀念,带着涣然一新的自己。他,从未认识过你,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你在期望些什么呢?当你从窗口用跳动的心情等待着他出现时,会不会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就像那个吃剩的苹果,独自死去。
幸福就像是一场雷雨,来的莫名,去的悲伤。他问她,你方便吗?她背对着他,紧握着双手,微笑,再微笑。她颤抖的,而又坚定的回答,我方便,我都方便。整整六年以后,她终于扮演了曾经在故居窗前无数次见过的那些女人们的角色,和他谈一场露水的恋爱。她是露水,他是绿叶。朝露待日唏,而绿叶却一直深植泥土,等待着下一场露水的降临。他可知道,露水也热爱生命,露水也有眼泪?露水也希望天长地久,露水也希望长相肆守。他不知道。他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他回来了,她吃着苹果等回来的男人已经遗忘了她这颗,爱了他多年的小露水。干枯的苹果,独自死去了。
再一次激情相对,晃若隔世。她的手,象十四年前一样,划过他的书架。书,依旧,人,依旧,心绪,面目全非。他知道他抱着的,是多年前家门对面那个寡母的未成年的女儿吗?他知道他抱着的,是多年前他从街上救下的女大学生吗?那年,她一个人悄悄的,也是这样划过他的书架,想从上面,找到一丝他的气味。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包括她说,“我都方便”时,步履轻盈的跳过雪地那一刻,笑的几乎颤抖的心。
最后的早晨,他们像一对夫妻围桌而坐。他突然说,这一幕,似乎很多年前发生过?感觉很熟悉。她看着他,等待他的记忆回家。他又说,不管你相不相信,也许真的有前世,我们在前世,一定是一对恋人。——是的,我们在前世一定是一对恋人。我爱你爱的不够,所以,今生,让我继续这样爱着你。或者是前世你爱着我,而我爱着别人,辜负了你,所以今生,换作我这样爱着你,这样的痛苦的,隐忍的爱着你,以此弥补,我所犯下的错。可是亲爱的,来生,我们还会相遇吗?我今世所受的苦难,你会记得吗?你还会这样独自离开,留下我孤寂一人吗?你还会流连花都,让我默默守望吗?你还会当我就在你面前,也不知道我深深的爱着你吗?
每年,她都送他一束白玫瑰,作为生日礼物。在他们最初的那一个早晨,他送了一朵白玫瑰给她。在他们最后的那个早晨,她向他要了一朵她送给他的,已经开始凋谢的白玫瑰。他轻轻的插在她的头上,她笑了。以后,还会有人这样送他白玫瑰吗?当她死去以后,孤独的会是那个年年插玫瑰的.花瓶吧!一年只有一次,她细微的呼吸能萦绕在他身边。这些玫瑰,便是她的触角,站在这件房间中,仔细观察着它每年的变化。今天,她活生生的站在这里,带走了她的使者。他会给她钱,会帮她穿衣服,会做在他这个房间过夜的所有的女人都享受过的,他的体贴的温柔的服务。可是,他永远也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她的前尘往事。
亲爱的,你的管家还记得我,我多么欣慰,又是多么伤心。所有人都记得,唯独你忘却了。所有人都可以忘记我,唯独你要记得我。你把我遗忘了,我就算在全世界的人心中刻骨铭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3
爱情是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来人间走一趟都能够拥有旗鼓相当的爱情。而对个人来说,应先爱自己,而后学会爱人。为了能更好地去爱别人,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生机勃勃。
小说中的女人从小便为了R而活着,每天趴着门从小小的猫眼看向R的世界;更不惜在寒风凌冽的冬天躺在门缝边,为R不断靠近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心跳加速;甚至连看书也仅仅是因为R读过这些,想通过读书离R更近些。她的`爱很纯粹却又很卑微,卑微到不管怎么做,都在R的记忆里未留下一点痕迹。
她在爱情面前无怨无悔地守候着,这些或许源于她童年时不幸福的家庭,或许她没有过多的朋友可以倾诉,或许她的世界太小,小到只容得下R.。.。.。.而R的一生,面对无数女人,却未曾在一人身边停留。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去领悟,然后去锻炼的能力。或许R也是个孤独的人,并不懂得如何去爱。
茨威格作为一位男性,能写出如此细腻的女性心理,不愧是弗洛伊德的好友,不愧是最懂女人的男作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4
经朋友介绍,看了徐静蕾导演的片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的是女主角一生痴缠的爱情故事,用句后现代的话就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男主角(职业作家)在他四十岁生日时收到一封“陌生”女人在死之前的来信,信中述说自己打十几岁开始几次与作家邂逅、短暂生活而这风流作家却一次次将她遗忘的事,随着他们儿子的夭折,女人决定离开这冰冷的世界,在死之前留下了这封信向男人告白自己一生倾情甚至坠入风尘,历经苍桑却从未改变的爱,可悲的是这男人自始至终还是想不起这女人到底是谁。印象颇深的是信的开头“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应算是称呼,觉得这后面的一个“啊”字夹杂了多少情感在里面哟,我所能联想到的词有压抑、苦闷、忧郁、隐忍、孤独,更多的应该是无奈,对生活也对自己。
另一处打动人心的便是《琵琶语》——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
豆子的个性签名确是很个性“再厉害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我不知道是怎生的悲伤以至连肖邦都表达不了,但林海大师创作的这支《琵琶语》绝对能够映射陌生女人一生的悲苦,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述商妇的话“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来形容最为合适不过,结合故事情节去感受更为震撼。曲子开始部分是个只有三个音符的和声,可惜听不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我是一标准乐盲),反正就因为这和声一下便把人给拉到一个较为悲苍地境地,空旷、自我、孤单的感觉接踵而至,心随之慢慢的收拢,仿佛被纠起来一般,当你快要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琵琶声合适的传出来,轻轻的、脆脆的,根根挑动的都是心弦。钟跃民说:“好的音乐在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还会在你脑中产生画面。”而此刻脑中尽是女孩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情,略带着几许羞涩,很朦胧,看不清脸庞,却能在她呼吸中轻易的捕捉到不经意发出的叹息。发丝随着柔风的拖起,她开始缓缓诉说这一辈子的`苍桑,看似平静的话语实难隐藏心底那屋深深的忧伤……庄子有言“夫哀莫大于心死”,也不外乎于此,只是她的哀似乎更浓,更深。心死便罢了,充其量也不过失望而已,最大的悲哀应是徒有一颗不死的心,却无回天之力。它更似慢性毒药,不小心便滋生出来侵食你整个身心,折磨得半死的时候再慢慢的退回角落去,伺机重来。
陈圆圆的一首《圆圆曲》曲调柔媚宛转,琵琶声缓缓荡漾,犹似微风起处,荷塘水波轻响,令韦小宝也听得着迷(金庸《鹿鼎记》第三十二回)。印象中的琵琶声总是关乎女人,较苦楚的那种:梨花带雨,我见尤怜。当然,《西游记》中的琵琶精不列入其中,其实琵琶的代表作品《十面埋伏》也不是体现女人柔弱的一面,最开始这种乐器是人们在马上所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豪放中夹着苍凉,是为武曲。估计后期此物大都为娼女所精,她们感于身世将情感注于其中导致它的转型产生了所谓的文曲。这只是个人臆测无任何根据,现在我所接触到都是一些文曲,且都为今人所作。譬如吕秀龄的《情咒》将热恋少女心中柔肠百转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次次想放弃之后却只有俞来俞深的爱意,感情似被下咒,还有范宗沛《杨柳》里风中飘荡的薄凉、《琵琶吟》中望尽天涯无路的苍寂。原以为《情咒》是古筝演奏的,它们的声音好像,都是令人心碎的柔。在弹法上古筝是摸,较为平静似是女孩在你耳边柔声轻诉,时刻关注着听者的感受;琵琶是挑,声音更似在自言自语,个人色彩浓烈,旁若无人的讲述着自己的一切,很容易穿透心事掀起最底处的那层伤,就如陌生女人一般。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5
前两天偶然看到书桌上放着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估计是女儿前几天从书架上拿下来的,于是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又翻看了一遍。上次看这本书估计都已经是差不多10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看的具体感受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个小女孩透过锁孔偷看作家的细节。
虽然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个女人会这么死心塌地、没有怨言的爱着那个浪子般的作家呢?为他脱离了家庭、为他未婚生子、为此又卖身做了情妇。她在她爱的人面前卑微、低下,虽被挥之即去,仍毫无怨言。但是她对爱她的人又异常的残酷,拒绝她继父的各种帮助、屡次拒绝爱她的那个伯爵鳏夫的求婚、甚至在看戏途中抛弃那个可怜的供养了她和她儿子多年的男人。
做出这种种极端事情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这个女孩的自我价值感低下,同时又对于爱情和婚姻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她的父亲在她很小就去世了,她的母亲整日里只知道躲在家里自怨自艾,她们家又是只能依靠母亲的救济金生活的,所以经济上的窘迫从她穿着打了很大补丁的衣服上可见一斑,这也更加重了她的自卑感。本来呢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也不是就会必然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但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实在不是个合格的母亲,孩子和她相处的日子里永远都让人感觉灰沉沉的,没有任何生气。而且这个母亲只知道沉浸在自己悲苦中,对于孩子在发生着什么、内心在想些什么毫无所知,所以就导致了后面这个孩子一生的悲剧。
为人父母不是个简单的活儿,父母的.一言一行毫不夸张地说都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要时刻保持着那份警醒,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
同样的故事每个人的视角是不同的,从这么凄美悲伤的故事里我竟然读出了些养育孩子的道理也是醉了,但这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却正是我所需要的,果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6
该影片讲了女主人公对男主角的爱恋加深,直致把自己推向深渊的故事。
记得以前在jt看过这部电影,影片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的音乐和散发出的忧伤气氛一直耐人回味。故事发生在国破家亡的三四十年代,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以阅读信件的.方式,叙述了女主角对男主人的懵懂爱恋,相聚,分开,……绝望。女主人公的坚贞不渝与男主人公的玩情不恭,形成巨大反差。女主人公在他眼里不过如蔡小姐、朱小姐之流,是他生命里的匆匆过客。相反,男主人公在她心里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负心汉能够如此忠诚让人费解。或许与她情窦初开时恰好与他相遇有关,为了永远保护这份“初恋”的圣洁,即使她在坟墓中得到他的呼唤,她仍然会义无反顾的回到他身边。与其说是与他相恋,倒不如说是与自己相恋。
国破家亡时,感情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以坚贞不渝或者萍水相逢的方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茨威格用很细腻的笔法讲了一个暗恋的故事,一个女人暗恋了一个男人一生,并为他生下一子。后来迫于生活,沦入风尘。但直到女人死亡,男人却依旧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在记忆中也并无痕迹。第一次读的时候,一把眼泪,惊异了很久,一个男人怎能有如女性化的心理?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算得上是茨威格的成名之作。作品以一个女人对于自己精神恋爱的情愫拉开文章的序幕,一个女人为她所爱的作家,她心灵上深深爱恋的那个放浪形骸的男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8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配乐:林海的古筝曲《琵琶语》。听起来总是有一种古老的情调,像是在一个安静的时光岁月里,独自一人闲庭信步,只不经意间,一个念头便涌上心头,于是思绪决堤,往事纷乱,带着一丝丝忧伤和哀怨,让人心底不由为之一颤。
这是关于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终于还是忍不住给她一生中最挚爱的那个薄幸男人写了一封信,以一个将死之人的口吻向他证明她的存在以及对爱的忠诚,告诉他他从来都不知道的她的一生。
那个时候的她,还只是一个少女,沉默而孤独,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静柔弱,一双眼里写满了不谙世事的生怯和懵懂,羞涩、纯净的的让人心生怜爱。她的生活清贫而平淡,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她的生命被彻底改变。
他宿命一般出现在她的眼前,给她的生活和内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和波澜。那日门口的险些撞个满怀让情窦初开的她心潮涌动、不知所措,而后欢欣雀跃,仿佛心中那个早已等待很久的世界被照亮,让她有了牵挂,有了期待。
但是她从来都没有告诉他她有多爱他,却始终惦念着他,以一种近乎执着的信念感受着他的气息,感受着他的存在。
多年以后,她与他多次邂逅,也有了他的孩子,每年也都会在他的生日那天托人给他送去一束白玫瑰,但是,那个***的他从来都没有认出来她。她带着他的孩子独自生活,为了他沦为风尘女子。
终于在她孩子死去的那一刻,她最后的精神支撑崩塌了。她感到生无所恋,到底还是绝望了。在她最后的生命气息尚且残存之时,她给他写了一封信。就在他四十一岁生日那天夜晚,他拆开了它,坐在沙发里慢慢读......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在他身边足足坐了四个小时。此刻,他那双聪明的大眼睛刚刚合上了,他的双手也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衣上面。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人,而你一无所知,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要是我还活着,我会把这封信撕掉,继续保持沉默,就像我过去一直的沉默一样。可是如果你拿到这封信,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已死的女人,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祈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只对你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所告诉你的一切,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独自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慌的。”
“我要把这个时刻告诉你,是为了让你,你这个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人,终于感到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憔悴。”
“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但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地爱过你,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的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得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集聚起来。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就是你。”
“你不会明白的,在这一刻,在你家里,过去的岁月犹如一股洪流,劈头盖脸向我冲了下来。我的童年,我的梦想,我的整个一生都在这里。这是我千百次望眼欲穿盼着的一扇门。现在,我迈进来了,被你搂在怀里,这就是我的梦,一个终于变成现实,醒了也不会消失的梦。”
“那个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在我们的目光只有一线之隔,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如果现在我果真还要继续活下去的话,我又要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世间上再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有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
“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仍然没变,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身来,跟着你走。”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我们的孩子,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爱,只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啊!你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是谁,你从我身边走过,你总是走啊走啊,不断向前走。曾经有一度,我以为可以把你抓住了,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他一天天长大,他的眉宇之间,他安静时的神态像极了你。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用不复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
“可是谁,谁还会在每年你的生日老送你白玫瑰呢?花瓶将要空空的供在那里,一年一度的在你周围吹拂着微弱的气息,而我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
这一大段一大段扎心的句子,是一个为爱沉沦的女人在临死之前,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和勇气向这个男人作的最后的诀别。这种衷情的爱的告白是如此的卑微,在她的生命就此消散之时又是那么的心存不甘。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她这样去爱,也无法对她的对错做一个彻底的判定,只是隐隐为她的一生感到悲哀和同情。
徐静蕾的这个作品改编自奥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导演除了将背景嫁接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前后的旧中国之外,电影里的主要故事构架和旁白几乎全部照搬于原著。只是相比较原著,在茨威格笔下的这个故事显得更为动人一些。
在原著中,作者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更为丰满立体,特别是茨威格对这个女人在生活和心理上痛苦挣扎的描绘让这个故事更为真实可信。相比之下,在这部电影中徐静蕾除了对这个女人少年时代的刻画比较出色之外,对这个男人以及成年后女人的塑造都是比较薄弱的,其中情感的表达几乎完全依靠旁白以及林海的古筝曲《琵琶语》来支撑和烘托。要是没有这曲配乐,这部电影真的会逊色很多。
在这部电影的最后,当那个男人读完那封厚厚的信,他从椅子里站起来,慢慢地走向门外。他凝视着前方,思绪随着镜头向过去的回忆缓缓溯去,眼前浮现多年前的画面:那个曾经倚在窗口微笑着的懵懂少女,是否会在此刻让他的心中感到一丝愧疚或者悲哀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9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拍的还算是不错,如果把影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九三零年,第二段是一九三六年,第三段是一九四五年,第一段最好,第三段次之,第二段再次之,也许和演员的演技有关。这个影片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暗恋者的自白,一个奇怪独特的暗恋者。女人从遇到作家的一瞬间就爱上了作家,这种感觉正常真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得到。按照科学的统计,这种感觉平均三十六天就会消失,男的少一些三十三天,女的长一些四十天。只是这个女人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期间的缘由深深值得我们去思索。作家年轻阳光、有才富足、风流野性,几乎具备了一切男人原始的优点,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只是作家一生都在追逐,都在游戏,没有停留,便如原始的野兽,人类的社会观念对他几乎没有束缚。女人总在仰视,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卑,喜欢到不得不去尝试,自卑到不得不去躲避,这种思想几乎把女人撕裂成了两部分。六年后女人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两部分,思想依旧暗恋着作家,身体因为机缘巧合和作家真的在了一起,这是因为强烈地自卑,让女人的思想和身体彻底地分成了两个部分。思想告诉女人,作家不可能会为自己而改变,作家和自己在一起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这是“欲”而不是“爱”,女人在六年前看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女人不相信自己会比别的女人更能够留住作家,同时女人的身体享受着“欲”的快乐,也许女人几乎把这种“欲”也当作了“爱”。当作家离开又回来后没有去找女人,女人的自尊或者是躲避在“坚强”自尊后面的自卑,让女人无法去找作家,无法去表达自己的“爱”,她选择的是等待和离开,她的离开是因为有了和作家的孩子,这个孩子把女人和作家联系在了一起,女人有一种无法言状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可与人分享,只可独自品味、独自咀嚼。女人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但是只要这个孩子还在,在女人看来她对作家的这份“爱”还在。再次地重逢,作家再次地挑逗,女人再次地接受,这时女人的思想和身体再次分离,思想一如八年前,甚至有一种躲在假面具之后玩同一种游戏的快感,而身体也自然再次享受女人心中的“爱”作家眼中的“欲”。自然这种情况不会长久,同样的分手再次上演,女人再次默默接受。
后来女人的儿子死了,这种灵与肉分离的状态是不可能长久的,随着这个唯一纽带的断裂,女人对于作家来说已一无关联,这个时候女人“坚强”的自尊瞬间奔溃,“柔软”的自卑也就剩下死路一条了,说出全部的秘密,是女人留给作家最后的印记,也是这个游戏最后的字幕。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0
11月27日,有点小雨,百瑞景那条路上,明明才七点多,在飘着小雨的冬夜未免显得凄冷昏暗,感觉403像是一盏暖等,路上有打扮文艺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向它走去,我想大概都是去看这部独角戏的;等我进红椅剧场的时候,瞥一眼就是满室的人,没有过于嘈杂的讲话声,很浓的文化气息,幸好这次,没迟到而错过开场。
看茨威格这部作品的时候,还很小,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去看这部被誉为经典的小说,书里描写的那些情感,只看懂了字,却丝毫不懂背后的情感,隐约只记得她爱了R先生一生,一生什么概念?应该是很久吧。
书里面,这个女人用了一生去爱R先生,然后用了半生去可怜自己。她的情绪太沉重了,整个就笼罩在一个悲惨的大前提下,书里面太多大段大段的独白了,我抱着这将会是一部冗长的沉闷的独白戏,没想到并不是,恰到好处的抽离和添加,看得过瘾。
感觉这本书太适合被独角戏演绎,一旦R先生具象化了,就会出现一把斧头劈裂所有她的想象——他是只能存在于她意念里的人。
一个白色的沙发,一张白色的桌子,再加上一个茶几,几段垂落的白纱和背景,她在那边演,你似乎能看到一个即将告别的女子坐在右下角的小角落里写信的幻影,有时候你甚至看得到R先生。
她与R先生的两次都有相同的对话,R先生每次都和她说,去我家么?我们聊聊人生。两次,会明显感到观众发出的“我懂的”的笑声。全世界包括她自己都知道的把戏,她还是甘之如饴,无法控制。
她还穿着白色的裙子,少女的模样,口里念着对R先生的情欲,然后在众人面前表演呻吟,热烈的说,我要和你睡觉。她的第一次,羞怯又迫不及待的献身,我以为会用一笔带过的方式,但是看着女主,穿着大大的男士衬衣,里面只穿一套内衣和内裤对着在摄像机通过投影的方式来演绎,觉得她可真性感啊,风情到全场都静默被攫住呼吸似得,这样的视角好像R先生,那时就在她上边看着她轻哼高潮…
我很喜欢第二次他们在夜总会上R先生和她的那段对话,女主是用整场跑的方式来表达,从舞台的最左边说R先生的台词,再跑到舞台靠右边的位置说她的台词,咚咚
咚的跑步声像极了她的心跳声,这本该一下就结束的对话,因为这样的形式,具象在女主心里,大概像电影的慢镜头和特写一样,长并且撩人。
她就这样一步一步沉沦,最好是溺死在这桶里,所以最后选择以结束自己的生命。血染的白纱,静默的烛光。
她表演风情万种时就能勾起你情欲,然而当不是表演那些时,即使脱了衣服在那里搔首弄姿,你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涌动的情绪。
女主在上面演着说着她一生的经历,嗔痴怒恨,歇斯底里,放纵沉溺,几段热舞,几次歇斯底里,几段与黑衣人的拉扯,还有在大冬天投入这装满冷水的桶也是她所有情感的具象化。
这本书,看这部剧,不要去思考这些痴狂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就去感受那些情绪,去看投影下自己的`影子,你能看清他们么?
很多人提过说这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的感情,这样的诠释初读确实动人,可是细想未免有种隐约的自恋感——我如此深爱你,即使得不到你,也要保持这一份潇洒和从容的,高尚如我,我给你爱但不求你回报。
然而我爱你,从来都是一件与你有关的事,那三个字本身就包含了一个你,爱也因你而存在,而就连这个本与你无关的我,也有一半要被附上“爱你的”而成了如今的“我”,怎么可能没关呢?
爱情这件事本身也容不下这半分的潇洒和从容吧?她真的不求半分回报么?如果真的不求,那么这二十多年的心心念念,自我折磨和毁灭式的沉沦又是为了什么?
就像里面的她,记得台词里面有一句,大概是,他们都宠爱我,尊重我,追逐我,独独你,我深爱的你,却从不记得我。
我说我从不会怨恨你,我真的就不怨恨你么?如果当真不怨,为什么还会反复提起这个词。
从头到尾,她就是不说,自己是谁,用但渴望R先生主动的去认出她,她一定不会说,一半的她是骄傲的,自信的,一半是自卑的,奴性十足的爱着R的。
或者推翻一切也可以理解为,她这一生的爱,从头到尾,都只是在成全她自己的戏剧化人生。
女主最后很大方的来询问观众意见,希望能更好的诠释这个女人,互动了大概半个小时,是很棒的交流,感觉其中有一种磁场在联系台上台下,那些见解也都很精彩。
我个人很喜欢常晓晓她对这个作品自己的理解是R先生和她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或者说她是一种R的投射,R先生生活在上流社会,富裕,高贵,特别会摆脱这种关系,她则恰恰相反,穷酸,堕落,深陷无法自拔。【因为时隔一天,原话记不太清】
剧终还是有点意犹未尽的,主创们后来一一上台致谢,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也喜欢团队谦逊的姿态。没有匆匆散场的仓促感,是一次很棒的观影经历。
有一点我不太明白,开始的时候,她的表现略带点吊儿郎当,有点桀骜,想听听演员对着开头部分的理解。
另外,我觉得这演员的臀部弧度好看极了,她在台上嚷着要和你睡,你不动情才是有罪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1
再次看了一遍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让我沉思了很久。很多年前看过一次,现在又重温。感觉还是那么让人刻骨铭心。一个年幼卑微的爱情,遇到了让人仰视而且触不可及的风流倜傥,悲剧就是这样一幕幕上演了。她选择了隐忍、独自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真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她是怎么挺过来的。很难想象她的内心是多么地强大!
他依旧是多情潇洒,根本不知道对方发生的这一切。直到自己的孩子死了,她也失失去了对活着的依恋而香消玉殒。一封长信讲述了这个痴情女人悲哀的一生。他也因此知道了自己风流造下的业。我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样的心情。因为我根本就不了解这种处处留情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心理。而且在我的生活中也没有遇到过像男主人公这样处处风流而且也不想成家的人。也许这就是我们历史上传说中的柳永、帽辟疆之流吧!女主人公性格倔强成为了她人生悲剧的原因。她敢爱,大胆、疯狂而无所求。但她也不恨,在它的长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男主人公的恨。因为不甘心寄于别人的篱下,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样用禁不住衡量的爱来作资本或用无辜的孩子做条件换得男人的同情和怜悯。因而给自己不幸的人生,从开始就埋下了祸根。我不知道是该谴责男主人不负责任的风流,还是同情女主人性格的.倔强!如果批评男主人的风流是道德败坏,那他身边的女人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同情女人的性格倔强,那他人生走到这一步,又何尝不是自作自受呢?也许我们不应该用一种普世的人生观来衡量每一个人。你我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谁也不会真正走到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去完完全全的理解一个人。但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的道德伦理中,我们应该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影片中描述的男女主公人公那样命运的人。我也无法为这些人的身份给一个合理的名称和定位。情人?小三?都不是。只是简单的两厢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放纵呢?
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我们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但是我们肯定不能成为命运的失败者。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在各种重大的选择面前,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有的人选择了唯利是图,为了一己之私去坑害别人;有的人选择了忍辱负重,甚至忍辱偷生。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有一些人,他们行得端坐得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正义,什么叫做良知?什么叫做道德?不同人的不同做法也就体现出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俗?
每一个影片,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对照自己,虽不能做到顶天立地,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堂堂正正,做一个道德有佳的正人君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作品,它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段深沉而无望的暗恋。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女人从小女孩时代起就爱上了一个邻居的作家,尽管她的一生从未得到过他的回应和记忆,但她依然执着地爱着他,甚至为他生下一个孩子。
女主人公的爱是那样纯粹而无私,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尊严和幸福。她的爱像是一种信仰,支撑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然而,这种爱也是悲哀的,因为她始终无法得到他的认可和回应,她的存在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过客,一个陌生人。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深地为女主人公的痴情所打动,同时也为她的命运感到悲哀。她的.爱是一种自我折磨,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然而,她依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爱虽然卑微,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和力量。
这部作品也引发了我对爱情的思考。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可以让人感受到幸福和甜蜜。然而,当爱情变成一种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时,它就会变成一种痛苦和折磨。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让爱情变成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3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它以一个陌生女人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一段跨越数十年的爱情故事。这个女人从小女孩时代起就爱上了一个作家,她的一生都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然而,她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和回应。
读完这部作品,我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她的爱是那样深沉而热烈,然而,她却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她的每一次等待和期盼都像是一种煎熬,但她依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爱虽然无果,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爱的执着和坚定。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男主人公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在追逐新鲜和快乐。然而,他却从未真正关心过那些深爱着他的人。他的行为虽然令人不齿,但也反映出了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爱情的真谛。爱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让爱情变成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和包容,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以一个陌生女人的口吻展开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女人从小女孩时代起就爱上了一个作家,她的一生都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然而,她始终无法得到他的认可和记忆。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深地为女主人公的痴情所打动。她的爱是那么无私而坚定,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尊严和生命。她的爱像是一种信仰,支撑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而漫长的`日子。然而,这种爱也是悲哀的,因为她始终无法得到他的回应和记忆,她的存在对他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
这部作品让我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女主人公的一生都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她从未真正享受过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然而,她依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坚定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我们是否也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回应和记忆?我们是否也在为了某个人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让等待和期盼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而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总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也让我们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震撼,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故事的女主人公从年少时便对一位作家产生了深深的痴迷和爱恋。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这份爱而活。她为他生下一个孩子,甚至不惜堕入风尘,只为能够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作家都未曾知晓她的存在和这份深情。
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了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或许并不在于得到对方的回应和认可,而在于那份默默付出和坚守。女主人公的爱,虽然卑微,但却无比真挚和执着。她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反思了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有限的时间?是追求名利和地位,还是坚守内心的信仰和追求?女主人公选择了后者,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的深沉与伟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复杂性的作品。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
故事的女主人公虽然深爱着作家,但她却从未真正走进他的生活。她的爱,是一种孤独的'守望和无尽的等待。而作家,则是一个风流成性、不负责任的男人。他从未真正关心过女主人公,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曾知晓她的存在。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但往往也会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却只能换来无尽的痛苦和绝望。而作家,虽然看似风光无限,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和不安。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思考了命运的无奈。有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去追求某个目标,但最终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了我们的结局,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1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爱的真谛。
故事的女主人公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追求那份遥不可及的爱而存在的。然而,这种爱,真的值得吗?
在我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度过这有限的时间。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而不是将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等待和守望中。女主人公虽然深爱着作家,但她的爱却是一种盲目的执着和追求。这种爱,不仅让她失去了自我,更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思考了爱的真谛。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相互的关怀和理解,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女主人公的爱,虽然真挚,但却缺乏了这种相互性。她的爱,更像是一种自我折磨和消耗。
总的来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爱的真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相关文章: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02-11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通用)07-03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5-0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5-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4-07
(经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06-0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心得9篇03-29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心得5篇03-29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2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