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观后感

时间:2024-07-11 15:30:00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电影《夺命深渊》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夺命观后感(通用5篇)

  夺命观后感 1

  “夺命地铁”是一部典型的灾难片,于此不仅让人与“泰坦尼克号”联系起来。两部影片都全面呈现了人们的逃生过程。求生的本能,人性的自私,亲情,爱情,总能让人无限遐思。“夺命地铁”和“泰坦尼克号”比起来,虽然在剧情的设计和影片质量上洗尽铅华,没有了大片的奢侈,但是“夺命地铁”比“泰坦尼克号”融入了更多的亲情元素,和对爱情对婚姻的思考,宛如一部亲情与爱情的交响乐。也使我对亲情,友情和爱情萌生了更多的想法。 还记得那个抱着孩子拼命奔跑的母亲,到了站台也要恳求路人先把孩子抱上去。母性作为一种本能老生常谈。而本片的亲情,不仅局限于对父母与子女之间,更延伸到了结婚多年的夫妻之间。虽然女主伊莎与丈夫安德烈之前的感情早已消耗殆尽,但当一行数人从下水道钻出来,女主伊莎依旧选择了丈夫安德烈,选择了家庭。在此我突然迷惑了。

夺命观后感(通用5篇)

  一方面,我深深的怀疑,女主伊莎是否是因为道德的谴责,因为要在女儿喀秋莎喀秋莎面前维护一个母亲的伟岸形象,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只得选择丈夫安德烈放弃情夫康斯坦丁诺夫。如果真的是这样本无可厚非,不过是一个女人的风流史。但我想,女主伊莎和情夫康斯坦丁诺夫已经没有可能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情夫康斯坦丁诺夫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硬汉形象,理性、威猛、血性、强势,诚如他们的总统普京。在地道里,情夫康斯坦丁诺夫与丈夫安德烈打架后,我们可以看出,他后悔和女主伊莎的风流韵事,他甚至发现不够了解女主伊莎。是的,在爱情里,总是有太多的一厢情愿。这也映射了现今社会,仿佛我们开始一段感情太过容易,结束一段感情,太过容易!铺天盖地的心灵鸡汤侵蚀着我们的内心,一味的蒙蔽着我们的世界观,一味的美化我们的想象,一味的摧残着爱情本来的面目。我们对彼此可能并不了解,我们对爱情总是那样的一厢情愿,恋人仿佛永远活在我们的想象里,我们对爱情早已没有了先人的'敬畏和尊重,甚至我们爱的不是伴侣,我们爱的是爱情。 另一方面,当文章出轨,和马伊俐离婚时,有人曾问: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道德了,然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就真的道德吗!但是在本片中,或许女主伊莎和丈夫安德烈之间爱情已经淡忘,但迷失的爱情在时光的陈酿里融化成了亲情。而女儿喀秋莎的存在已如同一条纽带,将来个人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当爱情渐渐逝去,亲情成为两个人至今的唯一,不,还有愧疚。从片头女主伊莎带情夫康斯坦丁诺夫来家里时,女主伊莎的内心是狰狞的,她极力的想要婉拒情夫康斯坦丁诺夫,我们可以看出,妻子对于出轨是十分愧疚的。当丈夫安德烈、女儿喀秋莎、情夫康斯坦丁诺夫同时困在地道里,女主伊莎的彷徨、女主伊莎的心急如焚我们感同身受。或许我们无法看出那脆弱的眼泪为谁而流。另外,在下水道里,丈夫安德烈那唯一的手机成功的发出信号,女主伊莎回拨却听到的情夫康斯坦丁诺夫的声音时,她仿佛疯了般的失落。那是一种很复杂的忧伤,但我希望那没有理性的疯狂是残存爱情浮出水面的曙光。是的,女主伊莎还爱着她的丈夫安德烈,在时光的压迫下很淡很淡,而当丈夫安德烈被困时,那内心深处的爱情突然迸发出来。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方知珍惜。而对于妻子的出轨,丈夫安德烈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做不了,我们看到了他的懦弱。然而我们却也可以把他看成一个男人的胸怀和对家庭的珍视。其实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爱情中,我们对伴侣多一些体贴多一些谅解,也许形同陌路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影片中的胖子,着实令人感动。虽然不记得他的名字,但是他那颗温情的心却久久萦绕在脑海党。当喀秋莎说饿了,他从包里掏出三明治,尤其强调了" 这是我老婆做的" ;

  当安德烈用他的领带为他包扎,他再次强调" 这是我老婆给我买的" ;当列车在水流的冲击下极速飘来,他心心念的还是他的妻子。影片虽然没有表现他的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在胖子的描述下,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很爱他,他也很爱他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妻子是不是漂亮;不知道他的妻子是不是温柔;不知道他的妻子是不是贤惠;不知道他的妻子会不会在意他挣得多少。三明治、领带、点滴的关心,他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文件快递员,有着一个挺起来贤惠体贴的妻子,有着一份淡淡的爱情、淡淡的生活。这是再多的钱都买不来的,他是多么的幸福。不禁让人联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真挚的祝福他们。

  最后还想吐槽一下患哮喘的女孩爱丽丝和詹尼斯的爱情。詹尼斯对爱丽丝在地铁上一见钟情,在逃生过程中,詹尼斯与爱丽丝因共患难而在一起。是的,看起来非常浪漫,仿佛是公主和王子童话故事。然而我深深的质疑,一见钟情的爱情可靠吗?我并不排斥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也并不鄙夷以色侍人,追求" 美" 是人的天性。这让我想起了民国大才女林徽因,她没有嫁给最爱她的徐志摩,没有嫁给她最爱的金岳霖,却和最合适梁思成携手终老。因为两个人家庭背景、身世经历都很相近,两个人情投意合,情趣素质都很贴近,为人处事上也很磨合。大概古代所谓" 门当户对,长久夫妻" ,就是这个道理吧!但詹尼斯和爱丽丝的一见钟情就说不好了。我想,对于爱情对于是可以在意外在的,但是不应该只有外在而盲目的在一起。是不是合适,在一起能不能有共同语言,为人处事能不能达成共识都是构筑爱情的基石,否则盲目的在一起,爱错了人,相爱相杀也不乏是一种悲哀吧。

  夺命观后感 2

  昨天,应星空影城(恒峰步行街)之邀,提前观赏嘞今天才全国上映的《夺命深渊》.

  看这片子一半是冲着阿凡达和卡梅隆的名号,一半是冲着探险题材。

  光看片名,大抵以为有什么深水怪物,其实不然。

  影片讲述了一个深海洞穴探险的故事。潜水专家佛兰克率领探险队深入地底水洞时,却遇着超级暴风雨,洪水涌入洞穴中,封死了唯一的出口,全员都有淹死的危险。探险队员利用手上仅有的器材,潜入错综复杂的水底迷宫,找出连接大海的神秘通道从而逃生。

  这完全是一个探险家的故事,也许这片子倒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解,那些终其一生追逐冒险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为了不剧透,详细的情节我就不说太多嘞。看完这片子最大的感想就是--潜水真的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活儿,观后感《《夺命深渊》媒体专场观后感》。稍有差池,性命堪忧。

  剧中探险家反复提到"选择",面对他死去的.队友,他坚定的说:当初他们选择了洞穴探险,就知道有可能为之付出生命。是的,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事实上,我最大的兴趣,倒是这部片子的拍摄过程。那些暗无天日的洞穴,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底窄道,还有那大教堂般让人叹为观止的水底空间…话说回来,咱贵州的喀斯特地形,洞穴探险似乎倒不陌生。要是国内也以洞穴探险拍一部电影,不知是何效果。

  影片改编自该片编剧之一安德鲁威特一次地下洞穴潜水探险时的亲身经历,他和探险队员们不幸遇上山洪倾泻险遭活埋,几涉险境才靠水路逃出生天。这个生死一线的真人真事在卡梅隆导演的监制之下,以3D的真实立体效果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让全世界屏住呼吸。赶明就上电影院去感受一下!

  夺命观后感 3

  本周在新浪四川围脖组织的同城活动中,有幸被选中参加了程度上影国际电影城的观影活动。

  看完《夺命心跳》,最大感触就是西方式的悬疑加东方式恐怖。导演着力跟随国外优秀悬疑大片,将故事情节尽量设计紧凑,前卫,使人在观看过程中大脑不会有丝毫的空闲,并且竭尽全力想把片中的故事发展和结尾设计成出乎意料,但是过犹不及或者说是差之毫厘,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如故事结尾的部分看似曲折,但却并不让人意外,在充斥着外国悬疑大片的今天,结局的设计仿佛是相当正常的,并没有引起个人的共鸣。片中细节稍显粗糙牵强,让人稍感不真实,如当一个小女生认错女主角后跑开,女主角居然神经质的追了一大截去追问,要知道小孩认错人是很平常的,这样的.兴师动众稍显牵强。另外女主角在开始和医生的对话中告知自己换心之后会梦游,但是我想梦游者在梦游之后是无法自己知道的,应该是有别人告知,之前未交代,之后才由死者前男友讲出。诸如此类的细节观众可以去发掘。恐怖是该片的另一个看点,导演仿佛不太认同国外的恐怖手段,亦仿佛是经费拮据,所以继续挥舞着国产恐怖大片善用的两根大棒,音效和光线,每当要营造恐怖气氛的时候,就会发出让心脏共振的声音和昏暗晦涩的灯光,看来对恐怖效果还是不太有信心,需要运用传统的辅助手段来增强。

  纵观整个影片,我的感觉是具有基本的悬疑情节,但是却似曾相识,恐怖不足,借用音效来充数,还有曾经的性感女神好像也红颜易老,不再那么惊艳了。我给整部影片的分数为65分,闲来无事时可以打发一下时间。

  夺命观后感 4

  一、影片真实性与地铁危机背景

  其实刚刚听到夺命地铁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个恐惧题材的电影,万万没想是这竟是一部以灾难为题材的电影。该影片给我的感觉真的可谓是印象深刻,总结出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真。从影片的花费上来看,中间一段长达三分钟的地铁事故特效不可谓不震撼,光是这短短三分钟,就已斥资超两千万美元,而且影片拍摄得到了隧道,列车,地铁站等几乎所有真实"道具",所以整体给人的感觉也是很真实。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个人在拿着手电检查地铁隧道,但似乎并未发现异常,头顶渗透下的几滴水为影片的高潮部分做了铺垫。接着镜头切换到了女主伊莎与康斯坦丁诺夫出轨的画面,影片中的女主伊莎对他的丈夫男主安德烈有着极深的怨恨,但她在和康斯坦丁诺夫偷情时却又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卡秋珊,不知该如何与安德烈坦白,而男主安德烈是一个医生,平时可能会主要以事业为重,心中最重要的便是他们的女儿,所以明知道自己的妻子出轨却也不拆穿,应该是作为一个父亲也极力想维护自己的家。

  接着明明有人发现了地铁里漏水了,去警告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却不以为然,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我想也正是在警醒人们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镜头再度切换,影片中的卡秋珊起床发现没水了,安德烈回家后女儿便问他妈妈怎么还没回来,吃早餐时,女儿说了一句:"怎么又是糖果,你的病人就不能送点三明治或是其他能吃的东西。"由此可见安德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医生,否则病人们也不会总送他东西。

  就是以男主与女主以及他们的孩子和第三者交织混乱的感情为背景展开了影片的`叙述,安德烈由于车开不出去不得不乘坐地铁送卡秋珊上学,机缘巧合的是那个第三者由于堵车也去坐地铁,主要人物还有一对刚认识的年轻男女,一个絮叨温和的胖子,一个没结婚的女汉子,就在这平静聊天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与危险一步步接近,正是这种不可预见的未来给人以影片真实性。

  二、影片戏剧性与地铁危机发生

  地铁的驾驶员边开地铁边吃东西打电话,这也表现了现代人工作时松懈的状态,接着地铁急刹车,镜头放缓,清晰地记录了列车上每个人的表情以及他们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恐惧,地铁里面的人撞来撞去,当地铁终于停下的时候,所有还活着的人都急忙往外跑,恐惧让他们丧失了思考力,只知道要赶紧逃,以至于出现了踩踏严重的现象,而且甚至有人趁乱搜刮昏迷的人的钱财一类的东西,只能说这种为社会所不齿的人无论什么时候走到哪里都只会被人唾骂,社会有这种人又怎么会好。

  与此同时,安德烈作为一名医生,尽力去帮助周围的人,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女儿,而刚好康斯坦丁诺夫也在这里,不得不说这里未免太过戏剧性,情敌相见,安德烈并没有为两人的尴尬冲昏头,尽力找到自己的女儿后教她动动手脚,表现了安德烈作为医生心思的细腻。不得不说,这场灾难发生的太过突然,心里的感觉就是震撼。

  之后的半部分影片演的过于嗦,都是之前的主要人物们互相帮助,寻找逃生道路的片段,在这期间,安德烈的妻子伊莎从新闻得知此事,首先就是打电话给女儿的学校,由此可见三人中对于伊莎最重要的还是女儿,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到学校时,伊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出事地点,政府人员正在极力挽救,而记者人员却借此拍照提高收视,我无法评判这些媒体人员的做法。正如现代生活中一般,每次无论哪里出事故,总会有媒体人员率先赶到,可能这是他们的本职,他们有责任去做,可我认为如果能不给救援人员添麻烦能伸出双手也帮帮救助更好,例如最后记者也通过自己的机敏帮助了伊莎。

  三、人性的善良与灾难中的真情

  在影片中途还出现了一只狗狗,后来康斯坦丁诺夫竟利用狗狗去试水深,我觉得毕竟那也是一条生命,对于他的做法是不好的,而小女孩卡秋珊在逃难途中从未放弃过那只狗狗,足以表现了小孩子心中人性的善良的一面。

  最后有两名搜救人员及时发现了他们并且得以逃生,在这过程中伊莎一直守在外面,作为一个母亲与一名妻子,她坚信与祈祷他们活着,出来后小女孩冲上去抱住妈妈,安德烈出来后伊莎几次去挽他的胳膊都被他甩开,我想他的内心也是愤怒的吧,愤怒伊莎为什么那么不在乎这个家。然而影片的最后镜头是安德烈一家一起坐到车上去接受救助,而康斯坦丁诺夫只能看着他们离开。这大概就是灾难过后妻子才知道最该珍惜的是谁吧。

  四、 总结

  总感觉这个结局很是让人回味,总的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影片,总体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方法,比如那个手球女汉子为什么会被开除,地铁通勤员为什么掉以轻心,导游小伙为什么退学,尽职尽责的医生为什么会被出轨,这些大概都暗示了一些社会中的负面问题。但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导游小伙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不顾生命危险找药,医生尽力帮助受伤群众,胖子邮递员始终保护着文件不丢失,伊莎对于自己丈夫的愧疚,搜救人员的勇气与毅力,记者对于伊莎的帮助等等。而且影片既真实又有些戏剧性,影片中男女主角小孩以及动物的形象各异,都代表了一类人,影片叙事情节跌宕起伏,色调清冷,镜头收放有余,让人心不由随之恐惧和担心。最重要的是最后女主伊莎心回到了她的家,不管他们以后爱情是否能够走下去,但我相信即便为了孩子,伊莎也不该再像原来一样。

  我认为在爱情中,无论你有多么喜欢一个人,但如果那个人已经有家室,就请不要去打扰他们,远远地祝福就好。

  夺命观后感 5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探险家在神秘洞穴里探险的故事。在探险过程中,暴雨比预期提前到来了,死亡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了这伙人身上。

  剧中,对于死亡,也许有人觉得弗兰克的做法太过自私,但是,在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好像和弗兰克是一样的。当死神降临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尽一切努力让别人觉得还有希望,甚至是用别人的性命来换取希望。说弗兰克自私,其实不然,他才是其中最冷静的一个,也正因为他,乔什才能活下来。若从我的角度看,卡尔的死其实是维多利亚的.错。如果她穿上了潜水衣,如果她不用刀子割下头皮,她不会死,而卡尔也不会因她的死失去理智导致死亡。

  片中穿插着各种极限运动镜头,使片中人求生的欲望让观影人更明确地感受到,给人们很强的震撼。

【夺命观后感】相关文章:

跨年晚会观后感及心得 观后感04-18

虎年春晚观后感最新 观后感03-04

无问西东观后感-观后感02-19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观后感07-06

舞出我人生观后感 观后感03-05

小学生《夺冠》观后感-观后感02-19

电影《少年班》观后感-观后感02-1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观后感02-19

电影《大赢家》观后感-观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