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时间:2022-07-13 21:40:12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7篇)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1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象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丽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内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同她谈话是一种乐事,而倾听她的谈话更是一种乐事。”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在欢腾的舞会上,吉娣眼睁睁地瞧着渥伦斯基谦卑、驯从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夺去了她的爱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敌,可她却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来愈叹赏她”,安娜“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的松乱的卷发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个复杂多端诗意葱茏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尘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2

  对于托尔斯泰的印象一直只停留在《战争与和平》中,因为总觉得他的小说太过无趣,昨天偶然间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只是出于无聊才看了一下,但是似乎一下子就被这部电影吸引住了,也是女主角太过漂亮,男主角过于帅气。但是看完后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不容错过。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年轻的军官伏伦斯基在一次舞会上与有夫之妇安娜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起初安娜极力想要斩断两人之间的爱情,可是伏伦斯却坚持不懈的去追求安娜。安娜决定离婚与伏伦斯在一起,可是当两人在一起时,却因为种种矛盾不停地吵架,最后伏伦斯决定离开安娜去母亲那里,安娜独自走在街上看到人们的.种种神态,想到自己的生活心情很是悲痛,一念之下我轨自杀。伏伦斯在安娜走后,才有意识到他是如此的爱安娜,如此的后悔。恰好此时俄国战争,伏伦斯决定参军打仗,以了解自己残缺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的感慨有很多,首先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一定要懂得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余留半生的后悔。伏伦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安娜的爱,而是安娜走向了死的深渊,事后他是意识到了,但是又有何用呢?如果他能早点懂得,早点去珍惜,去站在安娜的角度的去想,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呢?不仅仅是爱情上,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应当是如此,认清你所真正需要的,真正珍惜的,并且付诸于行动,好好去做去爱,以免以后去后悔。

  其次,这部电影还让我增加了一些对爱情的认识。爱情和责任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安娜和伏伦斯是有爱情,可她还有儿子有丈夫,有她属于家庭的责任,可是她没有清楚地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为了爱情而抛弃了责任,同样也造成了她最终的悲剧。

  我觉得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此外每个人的感慨也不尽相同,如果大家有兴趣也不妨去看一看,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3

  一只扑向爱情之火的飞蛾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安娜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安娜。卡列尼娜》讲述贵族妇女安娜有着令人着迷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千秋。”作为政府高官卡列宁的妻子,安娜过着世俗眼中的幸福生活。可卡列宁和安娜之间没有爱情,这在现在看来无疑是不幸的。但在当时的欧洲贵族阶层,很多婚姻都是这样,真正的爱情只会被耻笑和鄙夷。安娜不想安于现状,她蔑视与卡列宁的婚姻桎梏,并爱上了志趣相投的英俊青年贵族——渥伦斯基。安娜毫无顾忌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但她不受理性约束的行为,也使自己陷入纵欲的感性误区,从而付出惨重代价。

  渥伦斯基虽然也爱着安娜,但在他的世界里安娜只是他的一部分。他的职业和社交让他回归现实,让他无法面对安娜的感情。当安娜意识到渥伦斯基的怯懦自私后,自己的世界也跟着破碎了。安娜认识到爱情和生命的无望,最终选择了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卧轨自杀。

  安娜为什么会卧轨自杀?

  在当时的社会,贵族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渴求,无法与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相抗衡,更无力承受来自传统的封建道德制度的致命打击。安娜的生机勃勃与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不相符合。这是形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之一。

  梁实秋说过:“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不得,转为烦恼。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赋予她生机的是爱情,置她于死地的也是爱情。她的死有社会原因,但重要的是自身原因:爱情至上主义。安娜对感情要求过多,也是形成她悲剧的一大原因。

  安娜自身性格的局限也是造成悲剧的一大因素。“作为柳里克皇室的后裔安娜拥有与生俱来的地位和尊严,贵族血统所带来的种。种特权和优越的地位,使安娜从小就体验到了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威严,而天赋的美丽又使她处处受到人们的青睐。”安娜的偏执与任性,无疑都带有毁灭性的力量。

  她像一只扑向爱情之火的飞蛾,任性、可怜,又有种决绝和潇洒,只求灿然的一刻!

  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靠近完美的那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4

  在群星灿烂的中外著名作家行列里,我最喜爱的作家除了莫泊桑,便是列夫托尔斯泰了。之所以极其喜爱,便是因为他细腻的文字总能深入人心。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便是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全文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安娜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列文对爱情和生活的寻求之路。而我在这里主要为大家讲的,便是第一个故事。

  安娜出身贵族,可是因为政治联姻,在还是个未涉世的少女时,嫁给了大她20岁的其貌不扬但却有极高地位的军官卡列宁,此后她一直过着平淡无趣的生活,后来在一场宴会上,她遇见了年轻英俊而又迷人的青年军官沃伦斯基,不顾一切的开始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可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看完书后,安娜她那迷人的身姿,一颦一笑,皆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很多人都说,安娜是懦弱,自私,卑微的,因为她一直都在安慰自己,没有任何错,为了爱情,以儿女和名誉为代价,最后卧轨自杀,而这一切都成了众多人责备她的理由。可我认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评价她,她应该是勇敢的,因为她可以勇敢的承认她与沃伦斯基不光明的恋情;她也是可怜的,因为她选择了独自承担无结果的爱情的全部后果。

  本书中最使人难忘的,便是安娜与普通女性的不同,当时,想追求女性的独立与自由,却只能依附于男人的爱来实现,可安娜却没有这样做,她没有选择忍耐、依靠任何人,而是解放自己,勇敢的去追逐爱情。虽然她有了这份勇气,但是她为了追求所想求的自由和爱情,就像扑火的飞蛾一般,落得凄惨的下场。但她这种敢于追求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安娜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书中的每个人都被“时代”所困扰住,像网中鱼,笼中鸟一样,无论怎样挣脱,也脱离不开时代的枷锁与束缚。

  《安娜卡列尼娜》无疑是值得大家一读的著作,因为他以细腻精致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古老封建的俄国的资本主义阶级,也无疑在文学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5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首句便提到了这句话,在看完此书以及电影之后,我真正走进了托尔斯泰的内心,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安娜是不幸的,她的悲剧来自她的性格,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贵族阶级,她性格上的大胆与躁动,感性与狂热,无疑为她的悲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

  安娜拥有极其动人的美貌,丈夫卡列宁是政府高官,膝下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衣食阔绰,生活无忧。在其他人看来,她的家庭是幸福令人艳羡的。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卡列宁对她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他只是觉得,拥有一位这样年轻又貌美的妻子,在社交场合会为自己带来颜面和声誉。或许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但是在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很多婚姻都是如此,华丽的表象之下掩盖着赤裸裸的虚伪与做作,真正的爱情只会被耻笑和鄙夷。

  安娜的心灵是纯粹的,正如她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憧憬。当她遇见了渥伦斯基,这个与她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青年。她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对他的爱恋。以至于让她抛弃了一切,她的家庭,她的名誉。可以说安娜是自私的,她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儿子,但是,相比之下,她更爱的还是自己。她将个人幸福凌驾于道德束缚与家庭责任感之上。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注定要受到排挤和唾弃的。

  安娜也是缺乏理性的。她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作为筹码去换一个男人的爱情。然而这个赌注让她失去了本应有的一切。从此以后,她的世界里便只剩下了爱情。渥伦斯基便是她的整个世界。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成了她情绪的转折点。

  对于渥伦斯基而言,虽然他也深爱着安娜,但是作为男性,在他的世界里拥有着太多的东西。安娜只是一部分。他的职业和社交等方面让他回归现实,让他不得不面对这风云变幻的社会。再加上外部对他的压力,使他无法面对安娜的感情。在这份不对等的爱情之下,也就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当安娜发现支撑自己生活的最后一根柱子轰然倒塌之后,自己的世界也跟着破碎了,因而不得不选择一种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卧轨自杀。

  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给予了极大的讽刺。在19世纪的俄国,贵族阶级拥有情夫或情妇是一件不罕见的事情。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亦是如此。然而如果一旦将这种婚外恋发展成真正的爱情,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并被指名为不光彩的,受人鄙夷的,不贞的情感。然而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世纪,在现代社会亦是如此。

  最后我认为,现在是21世纪,女性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做到独立,放宽自己的眼界,永远不要把爱情视作自己的全部。对于爱情,应当审慎而理性,不要把自己完全展露给对方,不要把爱人看做支撑自己的全部力量。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个独立的个体,其他的一切因素都是附属物。希望安娜的悲剧不要在任何一位女性身上重蹈覆辙。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6

  在观看的两个小时内,心里一直潮潮的,有心疼,有不舍,更多的是为安娜惋惜,惋惜她成为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我想,如果有灰色地带,她一定会幸福。

  安娜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的女人,她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然而这个过于追求纯净和至高无上爱情的女人最终败给了现实,成为铁轨上的一抹鲜红。

  卡列宁,这个官僚制度的化身,无非是整部剧的小丑,让人感觉是一只苍蝇,讨厌可又摆脱不掉,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这么一个冷酷的政界高官,一个从小便是孤儿不懂得爱只会追逐名利的人,一个让安娜八年后想起便会哆嗦的丈夫!他是现实卑劣的,为了前程娶下毫无感情基础的妻子,冷漠对待安娜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无疑不能给安娜带来她所心心念念的爱情。他和安娜的结合,在我看来,自始至终都是个错误。安娜心中对爱情的渴求与可列宁的冷酷无情完全无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后才会如飞蛾扑火式的深爱弗龙斯基,因为他能带给她所谓的爱情。

  我想在我看来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丽的头。爱,只有简单笔画,却比想象复杂。安娜跟弗龙斯基的爱情,到最后可以说只是单行线。

  因为社会的使然,因为弗龙斯基自身对社会的妥协,他们最终成为旧社会的牺牲品。

  确实安娜性格自身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她曾对弗龙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在弗龙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爱的超越自我,爱得忘乎所以,所以悲剧。

  弗龙斯基成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可是后来弗龙斯基对她的爱已愈走愈远。她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弗龙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当被寄托所有的爱情消失不见,若爱最后只是单行,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水满则溢”这句话对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女性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女性,只有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爱情是生活的附庸品,只有好好的活着,爱情才会绚丽;当爱情遇见现实,一定要好好权衡,因为爱情存在于现实之上。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7

  看完了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与丈夫卡列宁和年轻军官弗伦斯伯爵的三角恋情在当时的社会形式下就是一个杯具。当时的贵族们在舞会、晚会等公共场合闲聊的最多的就是某某的绯闻,第三者是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弗伦斯跟安娜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的,两个人一见钟情,起初安娜极力回避弗伦斯的爱意,但是弗伦斯仍坚持不懈地追求安娜。最终安娜与丈夫离婚,两个人生活在一齐,在一齐是却有不停的矛盾、争吵、流泪。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当时俄国的'政府官员,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图勋章和官爵的俄国贵族形象,是一个只会活在自我世界里的虚伪小人。在听到外面关于自我妻子的闲言闲语后,自我的第一反应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没有夫妻间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好处,以及对儿女的职责。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安娜对于丈夫的质问也不做任何解释,她可能也明白自我越解释丈夫越怀疑、越不相信。就让时间来化解这一切。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是在一次赛马场后,赛场中一向领先的弗伦斯的意外摔倒让安娜颇为紧张,直为他担心。因为这件事安娜也被丈夫提前带回家。最后两人摊牌,为了自我的荣誉与地位,两人分居,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儿子归自我养,安娜则净身出户。在一番争论无果的状况下。最后安娜投入了弗伦斯伯爵的怀抱。伯爵也因为她愿意提前结束在军队的生涯,放下曾今手握的大权。在之后安娜出入于公共场合中人们总会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背后对她议论纷纷,让她浑身不自在。众人的不理解和对儿子无止尽的思念让安娜成日以泪洗脸,在怀了弗伦斯的孩子以后分娩时染上了重病。卡列宁来看她。一番劝导以后让她又有了重新回到以前的念头。伯爵也因为舆论和之前各种社交的欲望做出了持枪自杀轻生,后被抢救回来。

  当然,之前那个家安娜是回不去了,其前夫甚至骗她的儿子他的母亲已经生病死了。这也让安娜毅然的离去。她又应对不了跟伯爵在一齐时贵族们一样的目光,最后选取了坐火车独自出走,也不明白何处才是自我的安身之地。最后安娜也悟出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变。让她最终倒向铁轨自杀了。

  其实《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国的《水浒传》中一章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复杂。安娜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弃子;弗伦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最终两个人生活了在一齐,但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下两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终彼此伤害,彼此误会,彼此厌恶。他们可能都后悔了,也许只有感情是没有用的。生活除了感情,除了他们两个。还需要有亲情、友情、人间真情…生活中还有各种诱惑、各种欲望。也许它们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都生活所必需的。

  可能在生活中感情与职责并不是一致的,虽然安娜和伯爵有感情,但是安娜还有儿子,还有丈夫,一个属于自我的家。不可能为了感情抛弃了职责,有了感情就不要其它了。也许生活就是由很多很小的事情组成的,有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你不能够没有它。许多小事情的完好,才有有一个人生活的完好,生活是精彩的,也是多姿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还会不断演绎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杯具,我们能够把它当作一种借鉴,用它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要有一种好好活在当下的信念。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相关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11-23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2-07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观后感11-19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07-07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04-11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04-29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03-13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06-06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书心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