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观后感

时间:2024-06-25 13:53:29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张思德》观后感【实用】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思德》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张思德》观后感【实用】

《张思德》观后感1

  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看后感受颇深。

  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贫农之家。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红军长征中曾三过草地,到达陕北后,调至军委警卫营通讯班任班长,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任务均准确无误地完成。1940年夏,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为中央机关冬季采暖作准备工作。经三个月苦战,经过数道繁重的工序,最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他响应毛主席“自我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仅要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还要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长距离送信,用心完成了通讯任务。1943年初夏,张思德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1944年9月8日下午,党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主席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主席做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给予张思德同志很高的评价。

  电影《张思德》透过张思德同志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我们展示了他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事迹,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画面。对领袖,他无限忠诚。毛主席在延安外出时乘坐的汽车在车尾有专供警卫员站立的踏板,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一次为了换坏的轮胎张思德跑了很长的路,一脸尘土,毛主席很过意不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到车里挤一挤,张思德却笑笑不说话,依旧站在那里。因为他深知,做好主席的警卫员,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对孤儿,他十分关爱。他的无私的爱和憨厚的.笑,最后使得受到惊吓不愿说话的福利院的孤儿开口动情地叫他爸爸。对战友,他关心体贴。在去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烧炭时,对于闹情绪消极怠工的战友小白,他从不另眼相待,而是用他的憨厚和生活上的照顾感动了小白,从此小白努力工作。对工作,他认真负责。抗战期间的延安,冬天要靠烧炭来取暖。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一到夏秋季就要烧木炭以备过冬。这个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干了多次却毫无怨言,他带着一种自豪的精神理解任务,并干得十分出色。

  张思德同志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了平凡的事情,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张思德这种“为人民服务”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激励了几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着重大的历史好处和深远的现实好处。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完成好自我的学业,永远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2

  周五晚上,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影片《张思德》。影片中的张思德憨厚淳朴,为人踏实热心,保持对党的高度信仰,对革命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人民无私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 年他服从命令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

  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悼文中赞扬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懈怠。张思德只是一个警卫员,可他却在平常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成绩。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人一个,要取得丰功伟绩不太可能,但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心办事,真心奉献,就一定能干出不同寻常的.成绩。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关心帮助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就像儿子一样;对孤儿就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即使像是惩罚似的去烧炭窑也毫无怨言。

  他很少讲话,很不爱讲话,他的缺点是“办事不吭声”,他的优点还是“办事不吭声”。他把公众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帮忙。旁人都觉得上前线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打仗,是英雄;张思德在后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说,不管在哪里,前线就在脚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线放在自己脚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伟大。张思德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一个平凡的人更具有代表意义,张思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千万的共产党员的缩影,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影片一开始,张思德一路劲跑,为了赶回来参加唱歌演出;中间一段,张思德给主席打水,跑来跑去;最后,为了修车,张思德跑了两次,拿了两次轮胎。一路的奔跑,意味着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张思德用行动告诉我们,尽心尽力的抓紧时间去工作,去帮助他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光流逝一去不返,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急,我们要抓紧时间,多做实事,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实干。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正如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说道:“我们的队伍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就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平时注意不到他们,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全部的事业”

  作为生活在优越物质生活中的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张思德身上学习甘于艰苦、勤奋踏实、热心友善的精神。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张思德》观后感3

  瞧,那个眼睛小小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也大大的人是谁?他就是我的爸爸,一位了不起的爸爸。我爸爸虽然不是修电灯的,但是他却会修电灯。这一点,我感到很惊奇。这一天,电灯突然坏了。起初我们以为是停电了,就不理会。可过了一会儿我随手打开一盏灯,没想到竟然亮了。这时,爸爸就知道是这个房间的灯坏了。更巧的是家里刚......

  我妈妈最近非常喜欢看侦探小说,她好像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侦探”。有一次,妈妈买了臭豆腐,好臭,臭到我想吐,妈妈却吃得津津有味。我小声和爸爸说:“要不我们把臭豆腐扔了。”爸爸说:“我可不敢,上次我偷喝酒都被你妈发现了,而且你妈现在又看了许多侦......

  我喜欢看小说,比如《米小圈上学记》,《淘气包马小跳》,《我的儿子皮卡》等,但我最喜欢的是杨红樱的著名长篇小说——《笑猫日记》。《笑猫日记》一共有二十几集。今天,我主推的'是《笑猫日记》里:保姆狗的阴谋,也是第一本书。本书讲得是一只会冷笑、微笑、狂笑,皮笑肉不笑的猫(笑猫)与狗狗......

  学了《祖父的园子》一课后,我对萧红的《呼兰河传》兴趣大增,于是我阅读了这本书。《呼兰河传》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自述,合上书后,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子、团圆媳妇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下子浮现在眼前。那东二道街的泥坑;十字街的“李永春”药店;家中会......

  美,无处不在,虽然它就只在一瞬间。它是大片大片的花海,它是夕阳西下,它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也是人们充满美好的心灵以及对美的追求,镜头一一直低头专心走路的我,突然听见身后妈妈在叫我,就在我回过头的那一瞬间恰巧有一阵风吹过,映入眼帘是一片桃林,每棵树上的桃花都盛开着,粉白色的一朵紧挨着一朵,成串成串的挂在......

  我有一个既漂亮又厉害的智能水杯。它很高,比我的手臂都高。和别的水杯相比,它像个巨人一样。它全身粉嫩嫩的,上面还印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花朵。有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灰的……这只杯子像公主一样,在花丛中漫步。和小鸟唱歌,和蝴蝶跳舞,和花朵玩游戏。在水杯的下面写着字母......

  长沙的夏天也是个多雨的季节,大雨把窗外的树叶打得吧啦作响,我推开窗,原来是我家门前的无名树,不知不觉它已经长得又高又壮了。无名树在我家住了多久呢?我不知道,从我记事起它就已经在了,现在我长大了,它也长大了。在春天它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在炎热的夏天,它茂盛的树荫,像一把绿色的太阳伞,给我们带来了阴凉;秋......

  春姑娘走了,夏伯伯风风火火地来了,把热情撒向大地。夏天是炎热的,早上刚起来,艳阳高照,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像要把大地烤焦了似的。我被热的汗流浃背,急忙打开空调,吃起冰棍,在冰箱里冻硬的似砖头的冰棍儿,刚拿出来吃一两口就化了。夏天是美丽的。你瞧!池塘里莲叶满池;姹紫嫣红的花朵们争奇斗艳;岸边,万木......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暑假,我终于和家人一起来到梦寐以求的黄山。来到黄山脚下,抬头一看就是碧蓝碧蓝的天空,忽然一朵云飘了过来。我惊喜地对妈妈说:“快看!那朵云好像一个小丑在表演节目。”妈妈笑着回答道:“还真的挺像......

  鲍尔吉·原野的《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让我仿佛看到了春雨的魅力。春雨不像夏雨那样张扬,它不打雷,只是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晶亮地在天地间飘洒,下落。只要春雨来过的地方,生命就开始复苏。她落在土壤上,土壤开始复苏;落在草上,小草开始生长;落在树上,树开始奏乐。春雨飘落时还会伴随歌声合唱,她......

《张思德》观后感4

  《张思德》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我看了那么多表现毛泽东的影片,觉得《张思德》里的这个毛泽东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曾经背过,而唐国强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把它讲出来,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这个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细节、真实的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等。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大家庭里有

  毛泽东、有张思德、有张思德的战友们,还有幼儿园的老师,还有王团长,还有幼儿园里牺牲了父母亲的小孩儿,还有不会讲话的哑巴老革命,还有老战友和老战友的未婚妻,给我们写了这么一群人,每个人都那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作品中鲜见的。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的真诚打动了我,我也相信,他的真诚会打动许许多多观看影片的观众。

  共鸣催生震撼刘霆昭

  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张思德的扮演者是饰演雷锋而出名的吴军,雷锋和张思德融为一人,是巧合,更是一种象征。雷锋是和平年代的张思德,张思德是延安时期的雷锋,他们共同诠释着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因真实而感人康丽雯

  张思德,作为一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被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人,又因为年代久远,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而鲜为人知。这,无疑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困惑。但聪明的艺术家们,既把张思德当作被塑造者,又把张思德当做讲述者,通过他的视点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串联出周围人的故事,串联出关于领袖、士兵和关于延安的真实故事,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题中。

  影片所有元素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真实和不造作。这让我们最大限度感受到真实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同类题材中一种久违的质朴。借助影片,我们足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发自内心的激情和责任感,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灵魂赋予了作品灵魂。这灵魂就是透过人物传达出来的纯洁高尚的情感和平凡而伟大的道德力量,它是一种照亮人心灵的光芒。

《张思德》观后感5

  电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但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疏隔的感觉,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坐永远的心碑!

  当然,《张思德》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的深深景仰和感动,也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观众感觉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赢得了感动的泪花。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平凡的“张思德”;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6

  张思德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以前不知道,也许我是忘记了。这名字太普通了,这人也太普通了。甚至没多少人会记得。也许,不久之后我也会忘记,或者是再忘记。

  《张思德》是一部电影。我昨晚看了。

  张思德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毛主席说:总结一下嘛,不爱说话,最大的缺点就是办事不吭声;最大的有点也是办事不吭声;喜欢打赤脚。

  张思德很老实,淳朴,团结战士,热爱人民。工作认真,热诚,无怨无悔。

  张思德在作烧炭队队长,在后方为前线、为战士、为人民烧炭,不幸炭窑倒塌光荣牺牲。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说,这样的人在我们的队伍中,太多了。所以,见了面不一定认识,认识的不一定认得,认得的.不一定多说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革命战士,但是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并作为楷模号召全党同志向其学习,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人的品德高下、世界观正确与否不在于人的职位高低、年岁大小,而要看他的基本立足点,站在哪一边。

  毛主席还说道,为人民服务。多年来,这个主题一直是我们共产党人、革命工作者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我们常讲,党员的入党动机、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个人做官发财,光宗耀祖,每个党员和革命工作者都要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改造思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我看了《张思德》之后感慨。而且引用了毛主席很多话,向他老人家敬礼。在电影中,我被张思德的人格、行动深深感动了。敬礼。谢谢导演、谢谢编剧、谢谢剧中演员、谢谢中央6台,让我看到了这一部好电影。好久没有被电影感动了。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85周年庆。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7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悼念张思德同志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60周年。通过观看影片《张思德》使我们感受到了灵魂的震撼。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候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升辉。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60年以后的今天,为什么人们还这样怀念张思德、崇敬张思德?这说明,改革开放年代仍然需要张思德,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应该经常地想一想张思德,比一比张思德。

  一比张思德怎样对待职务。张思德1915年出生,18岁参加红军,受过三次伤,立过几次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二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工作。张思德是毛泽东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听说需要有人到距延安70多公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

  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眼看种下的庄稼就要收获了,农场又决定让张思德进山烧炭,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三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同志。在长征途中,为了解决断粮的困难,张思德带头“尝百草”。而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危险的。当他尝了一种叫“野萝卜”的东西中毒以后,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在延安时,张思德常说:“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他发现炊事员老王的脚裂了口子,就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直到裂口好了为止。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 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要向张思德同志那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作好本职工作。

《张思德》观后感8

  春草,没有流的窈窕风姿,没有柏的参天伟岸,没有花的娇媚可人,却和千千万万的同胞一起点亮春天的主题。

  张思德,就是一个和草一样平凡的人,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他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你们或许不会注意他,注意他或许不会记住它。"他就是一个像草一样平凡的人,一个拥有着心地善良的好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同志。

  影片张思德,是一部电影文学作品,再则,是一篇党性教育宣传片,所以,我想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这部影片的感想。

  首先,从文学方面来评价张思德其人。电影一开始,便是慢慢黄土坡的写景镜头,随后,是两条腿在黄土坡上奔跑,在用一组长镜头,展现出一个在黄土坡上奔跑的`小个子青年人,身后是一溜尘土。影片以这样的情景开头,似乎就在暗示张思德在风中雨中不断奔跑的一生。影片情节并不复杂,但围绕张思德同志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与之形成对比,虽台词不多,但将张思德塑造地饱满传神。

  他总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多。他是出了名的嘴笨,主席说他,话都让别的同志说了。他悉心照顾父母双亡,因心理障碍失语的孩子,没结婚的他却成了孩子的爹;他帮老炊事员磨豆腐,认这位无依无靠的老战士当爹,他帮战斗英雄完成见主席的遗愿,他帮大娘追惊跑的猪仔毫不犹豫纵身水中。相信足以见得张思德同志的善良淳朴。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要探寻张思德形象的文学性,关键在于张思德同志的本性。相信他的善良淳朴不是部队赋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在看时下,人们不敢向歪倒的老人施以援手,冷眼看着街上乞讨的人的用心。还有现在一些找工作的年轻人,有三分说十分,有十分说百分,社会的虚假和镐已经到了一种无可遏止的地步,社会正亟待张思德精神的补救。

  张思德,是党的好战士,是人民的好公仆。他三三年进队伍,过草地坚持了下来,开荒也不落人后,班长一档就是七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人家说他像马掌,他却笑笑,"硬不成一块铁,还当不成马掌哩"。他是一个铁一样硬铮铮的汉子,名利面前,他从不争抢,党的打气挥向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党的命令指向哪里,他就打向哪里。毛主席的车坏在路上,需要回去抗新轮胎,他二话不说,拔腿已经奔在路上了。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要烧炭,给谁烧炭,他说:"给天下千千万万觉得冷的人烧。"他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也许只能以这样的话来告慰亡灵,但是,在一个伟大的灵魂面前,所有的修辞,所有的赞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相比当下,千军万马争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以百万计,全国的优秀青年都削尖了脑袋想混上人民公仆的"铁饭碗",然而真正为人民出力的人却少之又少,不断爆出的公仆丑闻却屡见不鲜,真是极大地讽刺。

  张思德以他29岁的短暂人生做出了"为人民服务"五个鎏金大字的完美注解,也希望随着这部影片的播出,能引发更多人的反思,把挂在嘴上的东西刻进心里。最后,让我们向张思德纯粹的人性致敬,向张思德高尚的党性致敬!

《张思德》观后感9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

  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观后感10

  世界上有很多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牺牲在战场: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董存瑞……但是,我要写的人不是他们,而是张思德同志。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老战士,但是就是因为他口才不好,所以退伍下来。但是他在乡下为老百姓工作,收留了一个儿童,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为了不让老革命失望,自己做了他的儿子。但是不幸的是,一天,队伍们都在开矿山动,准备在那里放木炭,张思德同志和一名小战士在洞中,小战士在旁边吹曲子祝兴,张思德卖力

  一人里的挖着。他们丝毫不知道洪水已经爆发,带着泥沙流汹涌而来。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张思德发现了泥洪到来了可是那个小战士毫不知情。张思德用尽全身力气,别把小战士推出了山洞外,自己却牺牲于了山洞中。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红了起来因为张思德同志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他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毛泽东爷爷给他题词:为人民利益而死。

  世界上虽然有许许多多的烈士,他们都牺牲在了战场上。但是有一些默默无闻的战士会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人民。

  《张思德》是一部好电影,它引领着我们小学生向着光明前进,成为像张思德那样的人。

《张思德》观后感11

  今天妈妈带我和表哥、表妹一起看了花季雨季电影展的一部电影《张思德》。

  张思德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为人憨厚老实,嘴巴很笨,话非常少。他做事非常认真踏实,从不跟战友计较。他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做过一段时间贴身卫士,从来都是叫干啥就干啥,从不多说一句话。毛主席说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爱说话,同时认为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不爱说话。因为张思德从不计较,嘴巴又比较笨,不会为自己争取任何利益,因为跟他一起战士很多都当上了大官,可他还仅仅是一个班长。

  因为他烧炭的技术非常好,后来又被安排去山上烧炭。烧炭是一件很辛苦,又脏又累的活,他最好的战友劝他不要去。可张思德认为能为老百姓烧炭取暖是一件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的事,他一点都没有推辞就去了。一天在一座山上烧炭时,因为山土土质松软,又连夜暴雨。张思德在抢险过程中因山体滑坡发生特大泥石流而牺牲了。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司马迁曾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有些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些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张思德的死就是比泰山还重。毛主席特别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张思德》观后感12

  在很久的时候就曾听老人们讲过党的好同志张思德同志的故事,然而,还是年少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也不知道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会为了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的牺牲而潸然泪下;或许是思想的觉悟没有达到,也许是生在两个不同时代的隔阂,至今我都不敢相信张思德同志确有其人。然而,在历史的事实面前,我的质疑显得不堪理会,倒成了一种在思想觉悟上想有所突破的累赘,亦或是被事实抨碎后依然不能救赎的自嘲。在党课中,我是第一次观看《张思德同志》这部电影,终于觉得张思德同志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震撼,还有对社会的深思……

  从电影中,仿佛断断续续得连起了我幼时那些故事记忆,在我的心里,张思德同志是党的好同志,他有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他很热情,他热情于帮助邻家捉猪,帮着队友捡球,帮助前线下来的战友完成心愿;他还是那么热情,在朋友不小心走了资派后,他不怕连累,时时刻刻不忘激励自己的朋友。“有人在喊你是你活下去最大的理由”可能因为张思德同志的鼓励,他的朋友最终回到了革命的大道。他沉默寡言,即使被别人误会也从来都不讲原因,鲁迅先生所谓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或许就是在说这样的革命者吧;在他任劳任怨的背后还有些许顾全大局,为了完成革命的任务,他主动承认错误,搞好同志之间的关系。

  我在热衷于描述张思德同志的激情中,却寒心于当今的部分社会现象。是谁造就了这个社会,还是这个社会造就了这些冷漠的人?那个撑杆打捞尸体要价的船夫,那个车祸现场漠然走开的大妈,还有公交车上看着歹徒打伤乘务员围观的'群众……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张思德同志。

  记得《战争与和平》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一个民族的存亡就决定于那个不到民族总体人口十分之一的军队的力量呢?”而在笔者看来,也十分相信民族的胜利在于精神的不灭,在于文化的强盛。我再也不想看到八国联军抢夺时,民众眼中的漠然;也不想看到中华儿女泪于人前的无奈;更不愿意有一天我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被一点点的剥削。说到这里有些所谓的理智者们,当然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偏激。其实不然,作为为共产主义事业时时奋斗的我们来说,要坚决防止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更何况这种很可能给党和国家带来危害的部分社会现象呢?党在伟大的毛主席的带领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丰功伟绩,与共产革命先驱们的未雨绸缪是离不开的。所以,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学习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对一名共产主义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张思德同志的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是我所希冀的,而我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当然相信在党的带领下,社会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革命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障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必然。在这个物质的时代,也只有张思德精神才能让更多的同志回到革命的道路上来。

  时代需要张思德同志的精神,需要这个最可爱的人!

《张思德》观后感1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看完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在我耳边久久回响,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一个平平凡凡的工作岗位,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张思德——一个烧木炭的士兵,他为了掌握好烧炭的火候,不分昼夜地巡回各窑,不怕温度高,爬到窑顶观察烟色,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以他烧出的木炭质量特别好。

  张思德爱人如已,助人为乐。他用一颗爱心去关心、照顾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他和战友小白去挖窑,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为救小白,自已却被埋在了窑洞里,光荣牺牲了。

  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14

  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对人民群众满怀赤诚之心。他的感人事迹激荡着我的胸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张思德》这部影片的一个精彩之处,是把为人民服务、为革命艰苦奋斗这支宏大的宗旨意蕴融入普通战士的具体行为和感情状态中,用人性的善良美德展现出来。观众在影片中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也看不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通过张思德同志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的态度,如他对领袖毛泽东、对烈士遗孤宋光明、对老革命哑巴炊事员、对烧炭队员小白,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同乡刘秉钟的那种态度,使我深切感受到那种"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感受到温暖人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看过影片,使我对这个平凡的小战士肃然起敬。我不禁想到,我们不少同志常常不能专注于自己平凡的岗位,常常为自己身份、职位的高低而唉声叹气,以为平凡的人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看看张思德吧,他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伟大的人生。 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我决心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学生工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标,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张思德》观后感15

  今年是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60周年。影片《张思德》以1944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为背景,讲述一个普通小战士和领袖之间的故事。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自我牺牲和自我奉献精神。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对于革命工作的热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都在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平凡工作或劳动中得以体现。他勤劳的身影、亲切的面容留在了革命时期延安的.每个角落。洛杉矶保育院的儿童与张思德亲同父子般的亲情;张思德与内卫班的战友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都细腻感人地传达了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触人心弦的真实情感。

  张思德,是一个拥有美丽灵魂的好人,一个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人,为人民烧炭而又无怨无悔的好人。张思德,有着“闷葫芦”般无私无畏的品格。在个性张扬、主张功成名就的社会里,能做到“雁过不留声”“人过不留名”似乎是很不可能的,想到某位领导为了升职不惜大造舆论的丑恶嘴脸,想起在荣誉面前不惜一切手段而丧失尊严的灵魂,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的富有滑稽性。而在人们早已近于忽视什么是“好人”的思维里,这说起来上的确尚有很大难度,似乎也没有说服力,就连在张思德的年代,他的好并没有给他带来职位上的升迁,然而,这个“闷葫芦”就是认定自己“多做事少说话”的准则,无所求,无所谓,我想也许这就是其人格价值的真正所在:憨厚,丝毫没有受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左右自己前进的生活!而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又是多么的令人震撼,在功力盛行的年代,“好人”存在的价值显得很苍白,然而张思德那回眸时阳光大男孩般的笑容却让多少人为之深深感动!也许作为一个好人不需要做什么过多的说明,它就在那里超脱般的存在着,仅仅因为它博大的胸襟,还有一些是世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绽放着光芒的人格魅力。

  张思德同志以年仅29岁的生命轨迹,实践了自己光辉的誓言:“为革命,为人民,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他所做的事虽然平凡、细小,但却使人强烈地感到他的忠贞和火一样的赤诚。他短暂的一生如同他的名字,有思想,有道德,他是一个平凡、伟大、高尚的人,他的一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

  我应向他学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落实在工作中。要学习张思德,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奉献自己的最大能力。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做人:朴实、忠厚、待人诚恳,团结同志;做事:认真负责,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特别是在和平环境,每个党员要做人民的公仆,不图名利,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张思德》观后感】相关文章:

张思德观后感01-04

《张思德》观后感10-24

《张思德》观后感11-06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12-25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12-17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03-31

《张思德》观后感(精选11篇)11-07

虎年春晚观后感最新 观后感03-04

跨年晚会观后感及心得 观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