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

时间:2023-08-18 16:13:42 颖聪 故事精选 投诉 投稿
  • 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 推荐度:
  •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16篇)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16篇)

  名人读书的故事 1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匡衡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匡衡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名人读书的'故事 2

  有一次,陈毅到一个亲戚家过端午节,进门后,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于是,他忘了走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是墨,便召来家人看,大家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陈毅起初还不知众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明白自己误吃了墨汁,他诙谐地对大家说:“吃了墨没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名人读书的故事 3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名人读书的故事 4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名人读书的故事 5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热爱读书。

  王亚南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王亚南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王亚南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王亚南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 6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之后,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最后被他抄录到手。

  名人读书的故事 7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到达事事精通。一本书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名人读书的故事 8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孙敬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孙敬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孙敬总爱打盹。于是,孙敬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名人读书的故事 9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名人读书的故事 10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

  名人读书的故事 11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名人读书的故事 12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由于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孙敬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孙敬最终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由于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孙敬,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1945年抗战结束后,35岁的钱钟书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一天,他正在泡脚时,一个作者送来一篇文章让他审阅,文章较长,钱钟书先生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才看完。夫人杨绛怕水冷了,不时往桶里添加热水,钱钟书一边双脚互搓,一边阅读文稿,竟然觉得有一种少有的惬意。

  后来,钱钟书每到要读一本重要的'书时,就会将双脚泡在滚烫的热水中阅读。他开始长篇小说《围城》的创作时,也喜欢一边泡脚一边写作。

  名人读书的故事 13

  陈毅幼年时,有一次,母亲叫他到街上去买点绿豆,他提着篮子,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买好了豆子以后,又是一路上看着书回到家。母亲接过篮子一看:哎呀!叫你买绿豆,怎么买了豌豆?原来,他一心看书入迷了,竟没注意自己买的是什么豆子。

  陈毅同志从小就是这样刻苦好学的,他五岁开始读私塾,九岁以后在成都上小学。他每天鸡叫就起床,借着微弱的油灯朗读课文,在课堂上也认真听讲,放学后,不是温课做作业,就是选读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官场现形记》等古典名著。

  除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他还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写一百个大字,两百个小字。为了节约纸张,他让父亲买来一叠草纸,用米汤写字,写了晾干,干了又写,过了些时候,草纸都变成硬纸块了。

  陈毅对书特别感兴趣,他常常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眼,假如发现了一本好书,简直比什么都高兴。

  有一年,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一到就看见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尽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间里专心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作毛笔批注。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就把糍粑和糖给他端去,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还完全沉浸在书中。糍粑本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去,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来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陈毅却很风趣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少哩!”

  名人读书的故事 14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广泛受到世人好评。小时候的沈从文就认真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有一次,小沈从文逃课,溜到邻村看大戏,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回家。

  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罚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下,说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 15

  近来读书,颇有所得,所谓“开卷有益”。书如冬日暖阳,沐浴其中,身心惬意。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与同学们共赏共勉。

  四当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四到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学者胡适加了“手到”一说,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说法。

  四如清代诗人法式善写有《读书四首》,运用四个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道理和方法:“读书如蓄货,一室糜不有;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读书如行踟,历险毋惶惑;读书如将兵,当先讲纪律。”

  四季清代学者张潮认为读书有四季之别:“读经宜春,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冬,其机畅也。”春天适合读经书,因为这时人的精神专注;夏天适合读史书,因为这时昼长夜短,阅读的时间充裕;秋天适合读诸子的书,因为这时候自然的精致与人的情致非常丰富,能适应诸子的不同个性;冬天适合读诸集,因为这时候人的神机流畅,领悟敏捷。

  四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认为读书要做到“四为”:为学习而读书,为研究而读书,为创作而读书,为愉快而读书。

  四不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读书经验是“四不”:不做危害书籍的`蛀虫,不做书呆子,不要被书制约束缚,不要迷信盲从书本。

  四多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多读,重要的内容多读几遍;多写,课堂写记录,课外写札记,边读边写眉批;多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要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轻信。

  四边人民教育家徐特立青年时代刻苦学习数学,走路时也不放松。他常常是:边走路,边计算,边思索,边记忆,并将其归纳为“四边”。

  名人读书的故事 16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领悟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爱读书的故事07-21

名人读书的故事(精选22篇)07-19

名人故事作文12-27

名人的故事作文02-21

名人尊师的故事11-22

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4篇)07-25

关于名人故事作文02-27

读名人故事作文05-26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1-24

名人故事20字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