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8 15:32:55 经典短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观点;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语言风格;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学习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二、难点:学习体会本文十分简练的论述语言。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课前准备】

  作者资料,课件,学生做好预习,圈点勾画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谈读书》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2、出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谈读书》

  (一)师生交流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资料

  交流后出示: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

  (三)交流读书名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五)口味句段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六)学习论证方法,体味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七)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八)拓展延伸

  名人读书语录和读书方法举例。

  (九)作业:品读积累。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2、简介作者。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速读,整体感知,把握要点

  1、教师介绍驳论文知识。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探究学习

  1、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第六段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八段: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迁移:

  1、你爱读书吗?能谈谈你读书的方法吗?

  2、自拟读书格言。

  四、理清本文论证思路

  五、文本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2、讨论: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六、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七、课文总结

  八、结束语。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感知,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培养质疑能力。

  2、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和内容的探究,把握文章的主题。

  3、提高学生朗读散文的水平。

  【教学预设】

  1、明确课题,介绍作者: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这是一个“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的作家。”

  2、教师范读,学生圈点:

  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圈画出来。

  3、学生质疑,小组交流:

  ⑴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⑵要求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比较,最后推出小组内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集体讨论。

  问题预测:

  ①作者写《日》,为什么还要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呢?这两个事情都有贬义,指做无意义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赞扬这两件事情呢?

  ②作者为什么认为“月的光是死的光”?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

  ③《日》和《月》之间似乎有对比之意,作者到底有表达什么?

  4、问题探究,把握主题:

  ⑴

  ①飞蛾是怎样扑火的?为什么它值得赞美?

  ②夸父逐日与飞蛾扑火有什么异同?

  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你能举出几个事例来吗?

  ④巴金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⑵

  ①日的特点是代表着光和热,那么月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

  ③写月的时候为什么会提到“某某人”、“什么人的面影”?

  ⑶两片短文,一个寒冷,一个温暖,放在一起,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5、朗读升华,视频拓展。

  【板书设计】

  日月

  特征特征

  光和热冷和死

  飞蛾夸父──追求──姮娥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02-17

《短文》教学设计02-19

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3篇02-17

《短文》教学设计14篇02-19

《短文》教学设计12篇02-1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7-27

《阿西莫夫短文》教学设计06-25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1-29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