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时间:2023-11-16 17:17:58 情感文章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1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真正电影”了。

  在我心目中,“真正电影”就是这个模样的:有无法忘怀的人物塑造,有一以贯之的生动故事,有吸引心灵的微妙细节……差不多,这些标准都是“传统”的。或者换句话说,我的审美倾向更接近于现实主义或古典主义。我宁可倾情于“老掉牙”的经典,也不愿耗时于无厘头的“现代派”。尤其是国产片,驳一点好莱坞的皮毛,炫耀一下声光电,弄一堆把肉麻当有趣的噱头……看得多了,大倒胃口。尽管“越烂越有票房”的现实让人无语,但“更烂大比拼”的“好日子”终将结束。无论如何,我是把电影看得很神圣的,哪怕你说它有再多的“消费特征”,我也认定它的“启蒙承载”——电影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和国家的形象名片,它不该只是“被玩弄”,更应呈现一幅虔诚的图景。

  现实主义电影的“爱情力作”

  看完《1980年代的爱情》,我的第一反应是:“到底还是霍建起”。他的作品,从早先的《那山那人那狗》到《生活秀》和《暖》,一直到今天的这部电影,现实主义的风格一以贯之。在他的镜头下,那些极具质感的细节,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立体,一切均真实可信,使得影片成为认识社会历史的极佳手段。在《1980年代的爱情》中,呈现历史真实的道具比比皆是——打酒的器具,洗澡的木盆,早年的`《收获》杂志……让你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情不自禁与主人公的命运同声呼应。尤其是这份苦涩的爱情,因与我辈的经历太过相似,难免沉醉其中,仿佛经受一次爱情洗礼……

  影片根据野夫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初期的爱情故事:故事主人翁关雨波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学初恋丽雯,两人再续了一回纠葛虐心的爱恋。最终,以关雨波回城作结。然时隔多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人再次邂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无法抑制深藏在内心多年的暗涌。但这“迟到的爱情”并不美满,此时的关雨波在省城拼打失败,十分落魄,丽雯为了让他重拾男人的自信而给予他爱情。但她拒绝了他想呆在身边的要求,而是鼓励他走出去干出一番事业。走向京城的关雨波终于有了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但此时丽雯却香消玉殒,只留下无尽的哀思……

  野夫小说中该有的情愫,影片没有丢失。这段共和国历史上清纯时代的爱情,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导演用浓墨重彩的镜头,娓娓道来,深入骨髓,让人热泪盈眶,无法自抑。压抑着的爱情尤其令人动容,那份小心翼翼的呵护,那份青涩年代的心心相印,仿佛把我们带入情感纯洁的年代。影片中的丽雯形象,让我们重温“神圣的爱情”。她隐忍,她坚韧,她孝顺。为了关雨波的未来,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爱情,甚至当雨波落魄时,还给了他力所能及的经济资助。她不图现实利益,而是懂得“男人最大的心病就是没有用武之地”。为了成全所爱之人,宁可苦了自己……如此纯粹的爱情,在我们那个年代并不鲜见,但是放在今天,就变成了“天方夜谭”,我听到不止一位年轻观众说:“太理想化了,太假了,哪里有这样的女人?”甚至觉得,推出这样的爱情观,是“不怀好意”。

  由此我感到了真正的悲哀:一段纯真的爱情,今天的人们居然如此隔膜。可见真爱是怎样大踏步地后退,后退到不知其为何物。由此也让我想到同龄男同胞的一些共同感受:我们心中的当年女神,出身高贵,纯洁无暇,高不可攀。然而经过岁月的磨蚀,再次相遇,几无例外,一个个都变成了庸俗的大妈,鲜有气质高雅之人。不见尚可心存念想,一见之下女神形象轰然倒塌。无它,盖因“从少女到妇女”的成长过程中,整个社会环境道德崩塌、人心变坏、唯利是图、功利至上……即便贵为“女神”,也经不起社会环境的打磨,终于俗不可耐。当然也有岁月的刀斧刻凿的缘故,但气质的凋零是决定性的。当一个社会呈现普遍性的素质退化时,我们只有一种无力感。我们的少年时代,或许还有领略“纯洁加品位”之种种风采的机会,后来与“资产阶级”有关的一切都被铲除,“资产阶级的后代”恨不得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与“劳动人民”睡到一张床上去——最后果然睡到一起去了。可是一旦到了又想唤回“品位”的时刻,已经来不及了。文脉已经割断,气质已经变质,贵族气派不是能够在短时期内造就的。我们只能在“向往”中,品咂昔日的虚幻魅力。

  正因为今天的“没有女神”,才使得《1980年代的爱情》弥足珍贵。它无愧为肺腑之作,人们必将记住这位似山口百惠又似吴倩莲的年轻女演员杨彩钰,虽然名字有点土,演技略稚嫩,但在电影形象的人物榜中,这个美好的女神形象,会有一席之地的。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也是一部“爱情力作”。它让我们认识历史,感受爱情,回味崇高,也让我再次鼓起对电影的信心:有诚意的电影人,始终搭住电影的“正脉”,脚踩坚实大地,情系民族之根,意在洗涤灵魂。拥有这样的情怀,才会诞出这样的“正品”,呈现如此的“正品相”。

  致敬霍导!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2

  爱情是什么?1980年代的爱情又是什么?是爱得死去活来,天崩地裂,山盟海誓?还是爱得隐忍克制,用无言的关怀和祝福,默默地守候和陪伴,直至撒手人寰……

  也许,只有沉浸在《1980年代的爱情》这部电影中,呼吸着八十年代隐逸青山土家山寨的纯净空气,留恋在皓月当空的林间廊桥悠扬的口琴声声里,随着女主角丽雯的一颦一笑,一针一线……才体会到何为爱----爱是成全所诠释爱情的真谛。

  剧中的女主角丽雯一直爱着男主角雨波,无论是在青涩的高中时代,还是在偏远小镇琐屑的生活中。在高中时代,她与雨波是同桌,有时她会调皮地在课桌上划三八线,有时又装作无意地将雪花膏丢在雨波脚下,期待着雨波的目光……可是为了雨波的学业和前途,她把这一切的爱都深深藏在心底。高中毕业,雨波考上了大学,成为寨子中公认的天之骄子,她的爱更卑微到了尘埃,仿佛开出一朵莲花,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带着雨波给她的情书,回到了故乡的山寨。

  可老天终是不肯放过丽雯的。在雨波读大学的四年中,她如一株出世的青莲,在遥远的山寨独自绽放,她的清心寡欲不思言笑,寨中无论是青年或是壮年男子都仰慕着她,却无人敢越雷池半步。雨波毕业后下基层锻炼,来到了丽雯所在的供销社买酒。当丽雯听见雨波的声音,她沉寂了四年的思念,犹如被打翻的酒瓶,弥漫了一地的幽香。

  抱怨命运不公的雨波,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怎么能体会丽雯对他的爱,又怎么能表达他对丽雯的爱呢?有时候闷了,他会傻傻地跑到供销社去找丽雯卖酒给他吃;有时候身子脏了,他会呆呆地占据着丽雯的闺房烧水洗澡;有时候闲了,他会笨笨地跋山涉水找丽雯的爸爸聊天。更可笑的是城中的女生慕名来找他表白爱意时,他居然让丽雯招待那女孩同宿同寝……

  丽雯是如此深爱着雨波,她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成全着对雨波的爱,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八十年代那封闭的小镇,每个人都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丽雯的一举一动不知牵挂着多少人的眼光。丽雯犹如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的钢索,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

  但是,在雨波最为困惑的时候,丽雯没有迟疑,她用微笑释然了雨波的惶恐,她用温暖化解了雨波的无助,她用理智赢得了雨波追求者的尊重……她如此爱着雨波,连暮年的田老师都看出了端倪,大力张罗着彼此的相聚。只是,雨波始终不明白丽雯对他的深爱,始终不肯给丽雯一个拥抱,始终不愿意给丽雯一个承诺,无论是基层锻炼期被提前结束,还是他之后的十年被骗、做生意失败、入狱,他始终不肯给丽雯一个字的问候!

  这是八十年代的爱情吗?如此克制和隐忍?我无法想象,雨波的无奈离去,对于丽雯是怎么样的打击?她还会天天守护着雨波送给她的'那束已经枯萎的野花,似乎要把那唯一可触摸的爱,用心浇灌出新的叶新的花扎根在花瓶中吗?她会一遍一遍读着十八岁雨波写给她的情书,夜夜流泪到天明吗?当她迫于生活压力嫁人生子时,她的内心又是如何地煎熬,身体的沉沦又如何让她一次一次地隐忍真爱的迷失?

  爱是成全吗?当丽雯得知雨波人生颓废不如意,她又不顾一切来到雨波身边,悉心照顾酒醉不醒的雨波。当她一遍一遍搓洗着沾满污垢的外套时,她的心应当是在流血吧!雨波是她心中的才子呀,不是放手让他去施展抱负吗?又怎么落得如此窘迫,如此失意?像一具没有生气的行尸走肉!于是,当酒醉的雨波放肆拥吻她的身体时,她成全了他的欲望,她用爱的体温为雨波塑就一世的温暖,她相信她爱的男人一次一次雄起时,他的人生才会有新的开始。

  只是,当雨波迷恋她的温存放弃北上时,她留下了足够的旅资后又一次悄然离开。是的,丽雯再次放手是想让雨波有个新的开始,于是两个人再次失之交臂。可是,当爱一个人时,为什么不愿意给她一个陪伴守候呢?很多事情,错过这一秒,就是错过这一生。总以为很多东西是永恒的,其实,很多东西就是刹那的!

  时光冉冉,当雨波认为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足够的男人自信,再次来到山寨时,一切都晚了,丽雯终因郁郁寡欢烟消玉损……

  是的,电影中的丽雯是清醒的、理性的,她不是寻常女子,她热烈着、深爱着,把爱当成了成全,把爱当成了放手。她是懂得鸿浩之志的燕雀,她希望心爱之人在天空翱翔。一个女人能给予一个男人的最深沉最伟大的爱,不是占有和羁绊,而是放手和成全。

  也许,这就是爱情,来自于对性的理智,对欲的克制,只有这样,彼此才能体会爱情那种略有诚惶诚恐的甜蜜与酸涩。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飞向幸福的地方去……"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因为爱,所以成全,所以放手。是的,有些人的存在,注定只能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留下痕迹,"你和我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相关文章:

爱情魔方之透支爱情观后感07-13

爱情的牙齿观后感07-13

《天台爱情》观后感07-13

《乡村爱情》观后感09-21

爱情公寓观后感11-09

爱情公寓观后感范文05-22

电影爱情公寓观后感11-08

《爱情睡醒了》观后感07-13

爱情电影个人观后感09-09

爱情公寓观后感8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