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神之树永不倒散文
叶春娘,1908年10月10日出生于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现年101岁,是村中为数不多的高寿老人之一。叶春娘老人古道热肠、勤俭持家、操劳一生,村里人都十分爱戴她,家里人更是敬重她,把她看做是支撑整个家庭的一棵“精神大树”。
得知要采访百岁叶春娘老人,乡政府很是支持配合,特地让民政办的胡主任给我带路。由于从乡政府到叶春娘的家颇有一段路程,于是民政办的同志和我早早地就起程了。深冬的早晨很冷,偶尔一阵风吹在身上,整个人都觉得冷飕飕的。但愈升愈高的太阳为我们挡去了些许的寒意。
走在田间的小道上,空气很清新,冬日的阳光和煦撩人,暖暖的。不远的地方,错落有致地矗立着几排房子,几缕炊烟袅袅直上,那是人们在准备早餐了。民政办的同志跟我说老人的家就在那里。
叶奶奶的身体很是硬朗,听觉也很灵敏。我们刚和她的小儿子打上招呼,老人自己就从屋里走了出来。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显得十分高兴,口里不断的念叨着:“难得你们这么好心来看我这个老太婆……”与春娘老人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们触摸到老人的人生脉搏,感悟到老人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探索到老人的长寿之秘。
从叶奶奶小儿子刘兆雄的口中,我们得知:老人共育有五个子女,年长的两个儿子已地离她而去,女儿远嫁在梧州,目前和小儿子住在一起,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家三口全靠着那仅有的一亩三分薄田度日,11岁的小孙子也因负担不起学费不得不呆在家中。说到这儿,刘兆雄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无奈,他为自己不能让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过上好日子而感到歉意。而老人却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肩膀,微笑着说:“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跟当时的许多女孩子一样,叶奶奶早早地就开始下地干活,操持家务。生活的艰辛让叶春娘老人早早的成长,她在外能耕田种地,在家能洗衣作饭,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在那个时候,生活是比较困难的,一家人再怎么节衣缩食、努力干活,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叶奶奶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忍让和退让,好吃的、好穿的她从不沾先,也从不让长辈操心。
“听她说,那时候的日子很苦,有东西都舍不得吃,要留给其他人。”老人的儿子刘兆雄说,“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想着别人。”
叶家有女初长成。十几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她也从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6岁的时候,一顶大红花轿把她抬到了刘家。自此,叶春娘老人成了刘家的媳妇。
那时,刘家家境颇为殷实,按道理来说,叶春娘老人可以不用那么忙碌了。但多年的艰辛让她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她还是和当女儿时一般的勤快。自嫁到刘家后,她挑起了刘家的所有家务,里里外外忙碌着。叶春娘老人没读过书,不认识得字,却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女人,她把夫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跟街坊邻里都处得很好。她为人热情,又喜欢帮助人,因此哪家每有个什么红白喜事,都要叫上她帮忙打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子的齐心努力终于换来了好日子。“那时候我们挣了4万银钱,养了牛、买了地,牛有40多头,田有400多亩,还开了2家糖厂,人们见到我都要请我到家去坐坐。”老人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想或许她是在缅怀过去那段幸福的日子吧。
应该说,老人是过了一段颇为丰足的日子。那时,家业越来越大,家里人都忙不过来,于是就请了人来帮忙打理。由于用人不当或不善管理,一家人辛辛苦苦挣的一份偌大的家业竟在短短的几年消失了。可以说,叶春娘老人一家是从天堂一下又掉到了地狱。可她毕竟是个有担当的女人,几年的安逸生活并没有消磨掉她的韧劲和意志。千金散尽还复来,她深信:只要努力,好日子还是会来的。
于是,叶春娘老人又开始了以前的生活,上山砍柴,下地耕田,什么活都干。在大同村,一提起她,谁当时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由于为人热诚、干活勤快、又有见识,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叶春娘还被大伙儿推选为生产队队长。
“她那时候真的做工了得,是村里有名的劳动能手。”大同村村支书点着头说。
自从2007年11月份在菜园子晕倒之后,家里人就不再让老人做家务了。“不做点什么不舒服啊,可是他们都不让我做了。”老人叹息着说。
“您年纪大了,家里的事有我呢,您就不用操心了!”刘兆雄握着母亲的手安慰道。
如今叶奶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生活有序,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8点睡觉,中午还要睡午觉。老人很爱热闹,喜欢和人聊天,适当的话就出门逛逛,和街坊邻里闲谈。
叶奶奶经历了人生种种酸甜苦辣,但她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总能从容面对,特别是进入老年后,把一切都看得很淡。日子过得平淡,却也安宁。
【精神之树永不倒散文】相关文章:
湘西精神文化之探究散文10-06
散文之美10-06
士之精神作文09-28
母亲树散文10-06
散文女贞树10-06
紫荆树散文10-06
灯笼树散文10-05
关于树的散文10-06
树命散文10-07
断交树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