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皮帽子与手扪子散文
北大荒冬天冷到零下二三十度,我经历过的严寒是零下43度,在北大荒如何过冬是大家有兴趣的话题,室内有火炉,家家睡热炕,室温多在十几度,比扬州冬天还舒服。室外呢那就是另一翻天地了,劳动时大多在室外,寒冷是无法躲避的。那时没什么羽绒服,复转官兵穿的都是军棉袄、棉裤。因为是劳动军大衣穿了不方便,只在乘车时穿。外出腰上扎根皮带或是麻绳,脚上穿上棉胶鞋,(下放时发的大头皮鞋早坏了)打上绑腿就行了。最重要的装备是皮帽子与手扪子,不论男女,谁也离不了的。
先说帽子,关内部队发的剪绒帽抗不了严寒,1958年三月下旬,我们到密山时,就买了顶狗皮帽子,只花了3元钱(约20斤白面),狗是杂色的多,狗皮样子不好看,可毛长,暖和,黑布面儿,两只护耳可打开。就像大家在智取威虎山电影里看到的小炉匠戴的那种。更好的太贵没多少人买,最好的是猞猁皮,当地叫“孬头”,长毛掩盖着密实的细绒,沾上雪一抖就掉。那是大车老板与开敞蓬轮式拖拉机的驾驶员的最爱。从农垦大学毕业后回原农场中学教书,旧的狗皮帽子也坏了,我下狠心花20元买了顶狐狸皮的,一直戴了16年,直到离开。
再说手扪子,就是无指头的棉手套,比我搜到的图上的要厚实,有指的抗不住严寒。因为在室外多从事刨大镐,抬大筐之类的劳动,也不需要用手指头的精细活,两只手套之间有细绳相连,这样就不容易丢了。冻土块甚至粪便冻得比石头硬,也无臭味,没人嫌脏都戴着手扪子去搬。由于老摩擦,手套损坏严重,几乎天天晚上回家要补手套,花一块,黄一块,以至于扪子子除了手背原先用的布都不知什么颜色的了。1958年冬修水渠,我是统计,白天与大家刨大镐也不觉冷。快收工时要量土方,有时量绳或皮尺打了结,戴手扪子没法解,除去解开手就冻得不听使唤了,手连铅笔也握不住了。
棉鞋呢?还得另说,且听下回分解吧!
【皮帽子与手扪子散文】相关文章:
子沐的散文10-06
关于浩子的散文07-12
隋文帝以法治子散文10-06
让我握紧你的手散文10-0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散文10-06
子若安好,我便是晴天散文10-06
散文:一辈子10-06
做人的一辈子散文10-05
男医生的手不老实散文10-08
想念老妈的手擀面散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