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路芬芳散文
现在想起来,我与书之间的纠结,其胚芽可能缘于小时候的“听瞎话”。“瞎话瞎话,没根没把。”但在我,却生根发芽了。以至于20多岁时,仍记忆犹新。其时正搜集庄河民间故事,便写出七、八块东西,竟变成铅字了!时至今日,我仍怀念给我讲故事的老人,名叫——梁其宣。虽然斯人已作古多年。
知道故事可以在书本上“听”到后,便对书着迷起来,先是图画书,后是小人书。可能我的“傻”样太严重,小玩伴就以此吊我的胃口,弄一张破纸卷起来,做“书”状,竟能“勾引”我跟随他们一整天,而且不止一次“骗”我。
更多的,是我英雄的日子。小学五年级,我看了哥哥不知从哪淘来的《第二次握手》、《希腊棺材之谜》、《东方》。于是从我家到学校的七、八里山路上,便有了一道奇异的风景:以个子最矮小的我为核心,周围团团着五六个跟屁虫——那是我在讲述魏巍的《东方》。为了讲得有吸引力,满足以我为中心的虚荣,我就得讲述前重读。这样的荣耀持续了近半年,也由此奠定了我在小伙伴们眼中“说话的权威”。
再后来知道这“书”是人写出来的,老师也正引导我们写作文。于是读书的重点便转向了作文书。当时家中很是困难,母亲连贴邮票的八分钱都犯愁,可我不知都用了些什么方法竟买了十几本作文书,那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现在想想,母亲真的既艰忍又伟大!
一次,同学刚成拿来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如获至宝。知道看完得还人家,我便决定全书抄录。正文,解释,一字不落。抄的过程也是背的过程,书抄完了,诗也背下来了。或许是虔心感动,或许是朋友重义,好友把书赠送给我了。当时的感动现在想不起来,只是我把此书包了外皮,又用蜡纸再包一层,一直存放至今,算是我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后来教到他的孩子的时候,我格外用心,大概缘由在此。
也许有些事物的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不久我就觉得该背宋词,进而近代诗,进而当代诗,进而朦胧、前卫……书也就看客下菜碟,不时地变换着。
高中时看的书终于推进到现代小说,特别是大连文联的《海燕》,近乎每期必买,每期必读,高满堂、孙惠芬的初期作品,我都拜读过。《小说选刊》更是我的钟爱,只要兜内的钱够吃饭用,便坚决买下,更不用说每年的优秀小说选集了。很少发脾气的我因为朋友把我的《海燕》封皮弄破而面红耳赤,大有绝交之状,让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看多了,胆子便大起来,也想着自己去写东西。想好了,动笔写,眼高手低的病症来了,于是又回头猛看猛背。《文笔精华》是朋友邮寄来的书,觉得太好了,就决定抄录下来。当时真是废寝忘食,同学都回宿舍了,我还在抄录着,直至夜半,手屈伸不得……
作文水平的提高显而易见,让其他同学望尘莫及,直至现在,同学聚会,讲稿一类的活,非我莫属。最让我庆幸的是,一个羡慕我作文水平的同学,几年后成为我的妻子。
高中毕业后从教。工作性质的转变导致读书的倾斜,有关教育的书籍成为首选。读进了,读多了,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写的重点也渐渐转到教育教学上来,收获颇丰。国家级的,省级的,让同行很是“嫉妒”。我却深知那是读书的功劳。
闲暇之余,仍捧起各种小说,刘心武的,张抗抗的,毕淑敏的,孙惠芬的,邓刚的……《品三国》品过多次,《红楼梦》随手翻阅……仿佛是一种未了的心结?一种怡情的习惯?一种生命的形式?……
书读多了,讲起课来,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下水文,信手拈来,一蹴而就,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榜样影响。前些日子,骨干教师们学习,教的学生刚瑛辉也在,说仍怀念我初中给她讲的《红楼梦》和沙里途的散文;又想起学完理工科的梁德学非要考中文研究生,现已成为大学老师,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更让人引以自豪的是,凭着写作方面的技高一筹,我得以调到教育局工作!
一路走来,坎坷颇多,有一二欣慰事,竟都与读书有关,不该对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
【一路芬芳散文】相关文章:
故土的芬芳散文10-05
一路芬芳作文03-03
【热门】一路芬芳作文10-06
留芬芳于回忆散文10-07
花儿,兀自芬芳散文10-06
一路芬芳作文(15篇)06-07
一路芬芳作文15篇03-03
成长,伴一路芬芳的作文07-17
芬芳玉米花散文10-06
彼岸芬芳,寂寞流光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