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的那边散文
1.山村的清晨
山村的清晨是异常安静的。
早上六七点钟,天已经蒙蒙亮了起来。随着一声声鸡鸣,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打开木质的房门,迎面即是一阵刺骨的冷风,与屋内温热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许多人选择了待在屋内取暖看电视,或在烧着煤炭的火炉上喝上几盅罐罐茶。当然,也有上了年纪的勤劳的老人挑着两只水桶,去离家几里地的有泉水的地方挑水来吃。
山村的清晨雾气很重,这雾气又和城市中的大不相同。说是雾气,却又像云烟,姑且称它为云雾吧!大概到了九点多钟,青瓦覆盖的房顶上升起了一束束的炊烟,这是农人们做早饭的时候。山村中的云雾和升起的炊烟相互靠拢,融合,继而又散去,好似一幅水墨画。
不久,日头也慢慢地从东边的山顶上升起,乌云逐渐的褪去,白中带青的天空洒满了红日的光辉。一寸又一寸的红光刺穿山中仅剩的稀薄的云雾,整个景象虚幻而又美妙。山村,被新生的阳光照耀着,愈来愈明亮。
伴随着清晨而来的,还有那一阵阵悦耳的鸟鸣。人们可以听得到它们的叫声,但寻不到它们的踪影,鸟鸣在空旷的山村中婉转,山村的清晨,显得更加的安静。山中的鸟儿与其它地方的鸟儿不同,它们更加的自由,欢愉,无拘无束。就和这山村中勤劳朴实的农人们一样,远离喧嚣的都市,远离浮躁的人心,静守着一块耕地,一片绿林,平凡的生活。
山村的清晨是非常热闹的。
山里人做饭,一般都是灶台大铁锅,铁锅很大,做的饭足够一家子人吃。做饭的时候,铁铲翻动着铁锅里的菜,也碰撞着铁锅的内部,发出的声响异常的清脆。一家人做饭发出一种声响,一村子人做饭,发出更多的声响,所有的声响汇聚到一起,好似一场乡村交响音乐会。
吃完早饭,人们裹起厚厚的衣服,就开始串门走动了。即使外面寒风刺骨,也挡不住山里人的热情。人们早早地起来,打扫屋子和院落,准备迎接来串门的同乡友人。友人来到家中,房主人必先拿出香烟招待,再邀请友人进入主屋,架起炉火,烧起罐罐茶,再烤上几块锅盔用做茶点。他们喝着浓茶,谈着生活,争论着柴米油盐的价格,感叹着一年到头的辛劳与欢愉。
乡间小路上,时不时走过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有年迈的老者,有抽着烟的成年人,也有小脸冻得通红的孩童。他们或亲切的交谈,或激烈的讨论,或放肆的大笑。偶尔会有一只恶狗从路边的草丛中突然跳出,惊得老者人仰马翻,随后就是喋喋不休的骂声,还有孩童们的哈哈的大笑声。
一声尖锐刺耳的车笛在山村的上空响彻,这是去往城里的班车开始叫人了。进城赶集的人们从乡间小路上快步而来,生怕赶不上进城的班车,也怕抢不上一个简陋的座位。赶车的人中,有的是打扮时髦的青年男女,有的是抽着旱烟的老人,有的是带着孩子的母亲。这时候,就开始挤车环节了,机灵点儿的可以抢占一个座位,反应慢一点的,则不得不一路站着去城里。当然,如果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抢不上座位,年轻人或者成年人都会急忙的让座。
班车慢悠悠的启动了,在两年前铺成的水泥马路上平稳行驶。车外面是非常寒冷的,因而,车窗里面结满了好看的冰花。在这个窄小的空间里,各色的人群,各种的笑声,讲述着各种不同而又相同的故事。
山村中的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已经十点多了。
当你站在门外,望着淡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发呆时,你会听到一声声高远嘹亮,清澈绵延的声音。这是山村中一位养鸽子的中年人在每天的这个时候,放飞起他心爱的鸽子,鸽子在山村的天空中高飞徜徉,尾部的哨子与风摩擦而发出的声音。
我经常会把我的梦,告诉在天空中高飞的鸽子,让它带着那份小心的期盼,一直飞往山的那边。
2.乡土文化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它自习的乡土文化,那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人文情怀,都在岁月的变迁中富有灵性,变得充满神话色彩。
在我的老家,许多人都信仰神灵,就是道教文化。对于神灵的称呼有很多,有“八爷”“太三爷”“山神爷”“土地公”……每一个神灵都有一段自己的传奇故事。在诸多的神灵中,我只知道“太三爷”是指商周时期的大将黄飞虎,他是忠义和勇敢的化身,这还是小时候奶奶告诉我的。
供奉众神灵,几乎成了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如果哪一家有幸成为今年的供养户,则必定是欣喜万分的。家中的老少妇孺都开始忙活起来,打扰房间,置办供品,购买香火,连续十几日都不能吃大葱大蒜之类的刺激性的东西,老人们说这样会冲撞到神灵,是对神灵的大不敬。小时候很顽皮,我不相信所谓的神灵真有那么神奇,有一次连续吃了好几颗大蒜,辣的我眼睛里都是泪水,壮着胆子跑进供奉神灵的二叔家里的主屋,大摇大摆地晃悠了几圈。整个下午都没事,结果等晚上,我就开始拉肚子,肚子里翻江倒海,难受的要命,奶奶问清缘由后,带上我去神灵的神像跟前烧了一炷香,并对着神像虔心地祷告了几句,一个时辰过后,我开始好转。
但我是个社会主义知识分子,骨子里对于这种迷信的东西是排斥的。一直以来,烧香拜佛之类的事情,每次都是家里的长辈拽着我去的,一年又一年,也逐渐养成了习惯。直到现在,我才能够体会到老人们当时的那种心情,烧香拜佛,并不是说他们希望神灵可以保佑自己一生平安,发大财,更多的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我们的祖先把心里不能说的话对着神灵祷告,向九天之上的诸神倾诉,不管到底有没有神灵,他们的内心世界永远住着一个神灵,生活的神灵,美好的神灵,希望神灵可以听得到自己的祈祷,保佑子孙后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现代医学称这种行为是心理作用,但事实上,直到现在,许多民间的事情都是再高端的科学都无法解释的。
半个月前回了趟老家,迎接我的依然是那青葱的树林和蔚蓝的天空,游荡在家乡的天空之下,整个人都是清爽的,阳光是如此温煦,鸟鸣是如此动人。走的累了,倦了,就回家一次吧,那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是滋润我们心灵的良药。家乡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可它即使变化,依然无暇。
在家待了五天,很有幸地赶上了家乡特有的一次文化活动,用老家的话来说就是“接神仙”。这一天,是非常热闹的。
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杂质,几杆唢呐奋力地吹着,大街上人潮涌动,有头发花白的老者,有操劳在家的妇女,有顽皮可爱的小孩子,都在争先恐后地向这次活动的出发地,寺庙里面踮起脚来张望。寺庙的大门上已经贴上了用刚劲的书法写下的对联,寺庙内香火鼎盛,从大老远就可以闻到那种沁人心脾的气味,留着山羊胡子的白头老汉们,一个个打扮得精神抖擞,有的甚至换上了早年当兵时候穿过的已经掉了色的绿色军装,看起来庄重无比。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从远处开满油菜花的大路上,小路上向寺庙方向赶来,小孩子们欢呼雀跃,手里拿着一根根五毛钱的冰棍,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在“接神仙”的盛会中,他们永远是最快乐的。
几声“轰轰轰”的钢炮响声吓得小孩子们四处躲避,在德高望重的老者的宣布下,“接神仙”盛会便开始了,男女老少有秩序的走入雕梁画栋的寺庙内,从庙管的手里接过一杆杆印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的红旗,排成一队,整齐的走出寺庙,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每一杆红旗都像是一团火焰,风吹过,红旗招展,像一片片家乡的红高粱田。两顶用上等的楠木制作成的雕工精细的轿子被几个大汉从侧堂里抬了出来,轿子里坐着的,就是那代表着忠义勇敢的“太三爷”和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轿子分量极重,要八个年轻人分别从四个角抬起,其实只要四个人就能够完全抬起,这也更彰显了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意。紧接着,祭祀仪式便开始了,家家户户都端来了他们悉心准备的供品,在神像前小心的放下,德高望重的老者精神抖擞的站在寺庙的中央,一字一句的读起了写在黄裱上面的盛会致辞,人们虔诚的跪立在寺院内用心听着,读罢,又是几声“轰轰轰”的钢炮在寺庙的上空响彻,“接神仙”盛会便隆重开始了。
两个绣着飞龙的紫金大伞被两个大汉撑开,像两朵向日葵一样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接着是今年供奉神灵的家主举着香火牌位紧随其后,男女老少们手中的红旗随风招展,吹唢呐的乐手和敲锣打鼓的锣鼓手在中间奋力地演奏着,十六个人抬着的两顶神灵轿子在街道上徐徐慢行,队伍的最后面,则是德高望重的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脚步稳健的跟着。
“接神仙”的队伍像一条红色的长龙,从道路上缓缓走过,所到之处,鞭炮声必然会按时响起,噼里啪啦,吓得小孩子们一个个都用胳膊挡住了脸,开店铺的希望神灵可以保佑他财源广进,普通人家希望神灵可以保佑家中老少平安,身体健康。安坐于轿中的两位“大神”悉心地听着每一份祷告,打算等一会安静下来以后,再帮众人一一实现。
盛会结束后,神灵会入住到今年供奉他们的家主家中,再由村民请来的民间艺术家,在家主的院子里搭台,为乡民表演皮影戏。整个“接神仙”盛会的过程,都是非常热闹的。
而此时,我和其他七个长辈同抬一顶供奉着“太三爷”的轿子,走在队伍的后面。我想,我是不是也应该祷告一下,因为我此时比其他人都要靠近神灵,我所祷告的,应该比其他人的祷告最先传入“太三爷”的耳朵里。
神灵啊神灵,请保佑我的家人健健康康。
神灵啊神灵,请保佑每个人都一生平安。
3.登山看雪
正月初三一过,节日的气氛便平淡了下来,人们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山村,在一片寂静中安然沉睡。
初五早上,天公作美,下了一场霜雪。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还有十来天就要离开家了,临行前,再看一场家乡的雪,也就毫无遗憾了!
起床已经九点多钟,吃完早饭,和家人畅意的交谈,又迎着风雪去了父亲的朋友家一趟。午后,百般无聊中,终于想出了一个消遣的方式。踏雪寻梅?当然,老家没有梅花可赏,但山是有的。所以,打算带着妹妹和姑姑家的小弟去“登山看雪”。
老家有一座山,名曰“大庙顶”,是我们山村的最高点,海拔近两千米。但为何这座山不叫什么什么山,而叫大庙顶?原因是它的最高处不是挺拔的山头,而是一块面积为一亩二分的土地。土地的主人,便是爷爷和奶奶。由于这样的原因,小时候的我还为此自豪过。我想,在我们这座遥远而又贫瘠的山村,我们家占据着最高的一块地,我们是站在最高处的农人,我们会看到最美妙壮阔的风景。然而,世事无常,人生难测,这这不过是我年幼时的一种幻想。最美的风景,不一定要站在最高处去欣赏,只要一路前行,以心为眼,不管到哪里,都会看到最美妙壮阔的风景!
妹妹和小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戴上了帽子和手套,准备随我出发去山顶看雪。小弟今年六岁,正是天真无邪,享受童年的时候,这时,他已经手舞足蹈,笑声呵呵的拉着我的手,催促我赶快出门。
外面的天气异常寒冷,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的脸生疼。但即使天如此寒冷,也挡不住我和妹妹弟弟的热情。很多时候,人们应该走出门去,吹吹外面的风,走走外面的路,看看别样的风景。待着家里,或许可以享受安逸娱乐的生活,但你永远都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所呈现给你的那种自然的美。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踏着雪迎着风向山顶走去。山路原本就很难走,再加上下了霜雪,行走就更困难了。妹妹和弟弟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断后”,顺着山路,越往上走,风吹的越猛。小弟走路很调皮,好几次都摔倒在山路边因风而堆积的雪中。我以为他会哭,但他每摔倒一次,便哈哈大笑一次,又勇敢地爬起来,一路上笑声不断。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童年,美好的童年,摔倒又爬起的童年。
迎着风雪,一路前行,我们看到了很多美妙的风景。山路边的小树的枝头结满了晶莹的冰花,看起来非常漂亮;天空中一片灰暗的景象,山野中的荒草在北风的吹拂下,演奏着荒凉的曲调;农田里的麦苗从皑皑白雪中探出头来,像刚出生的孩子,充满了希望。明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小弟在雪地里欢呼雀跃,突然从路边的荒草丛中跑出一只灰色的野兔,他便一边跑一边呼喊着我们去抓野兔。野兔当然是抓不到,收获的,却是一种童年的快乐。这种快乐,用金钱买不来,用卡通剧代替不了。
正当我沉浸在这飞雪飘飘的美景中而心驰神往时,一声刺耳的车笛将我的思绪拉回飘雪的大山。让人分不清这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大概十多分钟后,我们已到达了山顶。所谓“高处不胜寒”,山顶的风更是狂躁非常,吹得人连站都站立不稳,双脚也冻的直在雪地里跺脚。任何的一种收获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我们待在家里享受安逸,就不会有此时的寒冷与身体上的难受。但同样的,正是因为我们走出来,登上去,才能够欣赏到这山顶的雪景风光。此时此刻,真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北风呼啸,大雪茫茫,山川都已沉睡。向下俯视而去,依山而建的村庄在风雪中屏息凝神,时不时会传来一声声的犬吠,在空旷的山野中回响。天空是一片灰暗的颜色,偶尔有不畏寒冷的飞鸟掠过,穿越风雪,一直飞往山的那边,渐渐的,消失在迷雾中。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我和妹妹小弟站在山顶的最高处,任凭寒风在红扑扑的脸上肆虐。
我带他们到山顶看了一场雪,一场初春的雪,一场家乡的雪。我希望,我们站在大山的最高处,能够看清这座生我们养我们的大山的面貌,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生活中,不管走多远,不管时间如何的变迁,都能够记得这座大山的样子,都能够回忆起这座大山所养育的勤劳的人们的音容。
雪慢慢的停了下来,风也变得温柔了,整个世界一片安静。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荒草的声音。
【山的那边散文】相关文章:
山的那边02-24
山的那边作文03-10
在山的那边教案08-28
《在山的那边》教案07-19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0-27
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08-26
《在山的那边》的教案范文08-25
《在山那边》教学设计05-1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01-3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