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说课稿 推荐度:
- 师说说课稿 推荐度:
- 师说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有关师说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随着网络社交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以分享自己当日的心情和优美的句子。你知道发什么样的说说才能避免雷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师说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海门中学的物理教师施永华,很高兴能就《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对《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节内容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就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中心”,为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的网络教学而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对Internet资料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人造卫星是高一新教材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①由选修内容改编为必修内容;②删掉了原材料中的“人造卫星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的内容;③加入了“向不同轨道发射卫星,火箭克服地球引力而做功不同”问题的分析;④把第一宇宙速度v= 的推导放入课后的习题中。新教材针对高一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删减了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了“宇宙速度”的教学,并加强了逻辑的严密性。
(2)知识地位: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人造卫星”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是随时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而教材内容在这一方面又是相对陈旧、滞后的。如果在网络环境下将这节课进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开放的网络资源不仅会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还可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便于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框架,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本章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处理万有引力有关问题已有了较好的基础,而且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大多数都掌握了在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资料,发布文章,在BBS留言等方法,这些为本节课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②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③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④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中物体发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③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①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科学的民主意识;
②通过学习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③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发展目标
力求加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5.教和学的方法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采用资源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开放的互联网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提供—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含Internet、Intranet和教学控制系统;
2.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型课件《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其交互性强,浏览方便,软件容量小,便于网上交流。
3.课件中设制“课前导学”“课堂在线”“网上测试”“开阔视野”“讨论区”“E—mai答疑”等栏目。
四、教学过程设计 (见下表)
活动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主体地位)
情景导入 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丽的传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的航天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入飞船 ,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陆舱降落在月球附近的静海区,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一些问题进入网站,激发自己求知欲。
自主探究
交流协作 1.提出学习目标
2.教学控制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3.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这种指导有的是操作性的或技术性的;有的则是对学生的思维以启迪或点拨。 1.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对照学习目标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浏览相关网页,查寻有关资料。
3.遇到疑问,通过论坛及时与其他同学讨沦,或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4.通过自学、讨沦,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小论文、图片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
(评价原则:自主性,综合性,多向性,全程性
纬度:情感、能力、协作合作、操作技能) 借助于网络总结学生答题情况,并对学生问题较集中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评 通过“在线自测”系统来进行自我测评,了解自己课堂学习效率如何,有疑问的可以通过“讨论区”或“E—mai答疑”讨论或请教老师。
总结建构
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自学、讨论及成果展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结构体系,建构知识框架;布置作业(查阅网络资源,完成有关练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设计体会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且能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本节课就融人了化学、地理、社会、人文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
强化个性络的魅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学习,并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归纳、总结、分析、表述、应用等多种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的思考,学习的动机、效率及学习的愉悦感均得到增强。并从班级教学向小组教学转变,改变了以前那种全体学生都学习相同内容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3.改变知识传播渠道,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
以往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教材、教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开放的互联网,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也为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四个: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2.网络成为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4.由于每个环节都在网络环境中实现,所以该课程同样适用于远程教学。
师说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三节——《去商店》。
教学设想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1.活动一,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
这个活动由小淘气带领大家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通过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
2.活动二,到游乐场去。
恰逢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了到游乐场去玩的情景,用20元钱去游乐场活动,你想做那些游戏呢?这个题目是在20元这个范围内,让学生进行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3.活动三,合伙开百货店。
这是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合伙开百货店,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的活动。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算一算,合伙开个小商店等。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
三、注意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购物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并且能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所以在设计时应重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比较完整的认知状态,如:合伙开百货店时,店里面有售货员,还有顾客,当顾客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和其他同学都要进行核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流程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1.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放一段音乐。)
购物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2.活动二:
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3.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他想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伙开一个百货店,你们愿意吗?那么要想开百货店都需要什么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课后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是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讨论,举手,都跃跃欲试,兴致勃勃,说得很激烈,特别是最后一个活动,让大家合伙开百货店的时候,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起了许多很好听的店名,如:兰猫专卖店,兰精灵童装店,小星星玩具店,等等。学生买东西的时候更是高兴,他们的样子是那么认真,那么可爱!
2.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大家学会简单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3元5角加上6元7角这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时候我只注意了学生的活动,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能熟练掌握。如,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学生在算35元5角加5角一共是多少钱时候,得出40元,而且很坚定,认为自己的答案非常正确。教师指导时告诉他,5角加5角是1元,35元加1元就是36元,但是他依然很坚持自己的意见,经过再三提示,他终于明白了。他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我没有事先反复告诉大家,要让相同的单位相加,元加元,角加角。所以,必要的知识点的指导还是很重要的,今后要注意加强。
师说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这样的老师》第2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北师大版教材第12册6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的精神,该单元还写了袁隆平、詹天佑、诺贝尔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而怀特生仅仅是一个老师,把这篇课文放在这个主题单元中,它突出了怀疑精神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也突出了怀特生老师的与众不同。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是很特别的,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班的学生质疑能力存在差异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提问很肤浅。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三、认真分析,说目标;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针对《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科学的怀疑精神。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四、五、自主合作,说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对此我展开如下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2.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课题课题后,我会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抽生说说对怀特森老师总的印象。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这样设计的是让学生抓主要内容,回忆旧知。使学生初步概括出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学生完成对怀特森老师第一次评价的同时也为他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理解怀特森老师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接下来,我先肯定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然后提醒学生认识应该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来,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在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抓住这篇文章的“眼睛” ——题目,设计了“探究天地”:“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二是抓住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来学习。
首先出示“探究天地”:
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___________的老师。
请默读1—10自然段,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批注感受,并试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则认真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提示读书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时还应手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根据学案导学的思想,结合课文主要内容设计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探寻的期待和情感,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主动阅读的“窗” ]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汇报。生可能会交流汇报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因为他不仅知道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而且还清楚地知道这个动物的特征。我则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怀特森老师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并进行评价,从语言中体会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关注优中差学生举手的情况,对不爱举手的学生,老师要主动抽问,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发言。
从同学们的神态中体会是个难点,我让学生初读相关句子,再引导学生理解“面面相觑”、“惊奇”的含义后,生再读相关句子。我会提示学生该带着怎样的表情来读。对读得好的我会说你能带着“惊奇”的神态带着大家再读一遍吗?读后我又问,他们为什么惊奇?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明白:原来他们的惊奇是从侧面表现怀特森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最后进行小结,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巧妙地将写作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接下来学生可能汇报: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引导学生扮演好三个角色:“我”的心里活动:惊呆---委屈---怀疑---愤怒;比利的疑惑和气恼;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怀特生老师狡黠的目光,谈到头骨居然还笑了的神态!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与文中人物融合,与人物心灵产生共鸣。
接下来我继续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郑重其事”这个词语,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他“郑重其事”讲了什么?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回读1—3段内容,再次体会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
怀特森老师郑重其事说有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
他郑重其事拿出一件动物头骨,描绘这种动物的特征。
他还郑重其事让我们传看、记笔记、画图。
最后居然还郑重其事地考试。
通过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后我再引读8自然段:
我们不明白,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
我们不满,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考试?
我们愤怒,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引导生小结此时“我”心情的变化是怎样的.。
最初的喜欢到现在的怀疑和愤怒,此时让“我“觉得怀特森是一个_____ 的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失望、不满、愤怒充分表达出来。 [本环节主要抓住怀特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个别读,谈感受;深入读,说体会;分角色读,入情景;老师引读,产共鸣等方式,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一个高潮。此时对怀特森的贬抑,实际上是与下文的褒扬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是为了突出怀特森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过渡:我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过渡。我会问:此时我们除了失望、愤怒,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梳理学生的问题进入下一步环节。[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过渡,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恰好是该课的主旨。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采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我们怀疑,(3)这是一个促使我们怀疑的老师。(相机板书“与众不同”)
接下来,我根据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让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问号,那么就带着问题静静读11到14自然段。
学习11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在充分理解新怀疑主义的语境下品味13、14自然段的两个“正视”的含义。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读“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静静读这两段,批注。其次采用同桌合作方式扮演“老师”“我们”“邻居”,角色互换,通过再现情景,在对话中走进文本,体会“正视”的含义。然后我问道:为什么要正视?怎样正视的?是谁让我们敢于正视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有了坚持真理的勇气,是他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相机板书)
最后我追问一句: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师,你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这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怀特森老师的敬佩之情,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品词析句”这个版块,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正面描写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侧面描写“我”心情的变化来以及我们行为的变化来突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质疑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收集与质疑相关的名言,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这个环节,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环节。时间够,可以让学生展开说;时间紧,可少说或不说。]
二是我收集了相关的故事,师读后小结:可以说,怀疑引领着科学的步伐,古今中外,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大有人在。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也影响了读这篇文章的我们。他引领着我们走向科学的殿堂。]
最后指着板书总结,怀特森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带着感激,怀着敬意,再次朗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五、结合内容,说板书:
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
博学多才
与众不同 戏弄学生 学习方式
促使怀疑 生活方式
[这样设计板书:一是用四字词语归纳了一个这样的老师的特点;二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对“我们”的深远影响。高度概括了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达到了一个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的目的。]
师说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 跳跃(欢乐蹦蹦跳)
一、 设计理念
本课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运用到教学中。
在课的结构、组织形式、师生参与、游戏的开发、创新情境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本课根据(水平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选用短绳为教学用具来贯穿整堂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各种不同的跳跃动作,充分体会模仿动物游戏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运用同学间的各种创新,以视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大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多变的内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在整节课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初步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 90%的学生能正确模仿动物的跳跃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双脚跳的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四、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单双脚跳的多种方法,并能运用到游戏中。
五、 场地器材:短绳每生一根
六、 教学过程
(一)互帮互学蹦蹦跳 (激发兴趣阶段)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合整队,练习队形
2、启发学生练习小兔跳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
4、引导学生思考和模仿心目中跳的最远的动物跳,并把自己的动作与小伙伴分享。
5、鼓励学生相互模仿,大胆交流。
学生活动:1、看老师手势,听老师口令,快速集队,并在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配合儿歌,体验踏步要求。
3、和小伙伴一起练习小兔跳,体验小兔跳的轻松,并尝试为小兔跳配上儿歌。
4、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动作。
5、想一想什么动物跳得比小兔更轻松、更远找一个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它的跳跃动作。
6、大胆地展示,交流不同动物的跳跃动作。
师说说课稿 篇5
《老人与海鸥》是安排在“人与动物和谐篇章”的第一课。学习这篇课文为学习其他课文打下学法基础和情感基础!
主要内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文本结构:课文条理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两大部分之间呈因果关系。
【说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继续巩固这一学法。
情感态度:抓住兴趣点——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呵护动物!
【说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说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本课教师教法先扶后放,以读为本,创设情境;学生学法自读悟情、激情美读,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统览】 1.入境,再现感人故事;(预设5分钟)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预设18分钟)
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预设15分钟)
4.入心,化作实际行动。 (预设2分钟)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入境,再现感人故事。
1.美读词语。(撮嘴呼唤 应声而来 、亲昵说话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肃立不动)
2.画面呈现。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脑海里浮现的四幅画面;老师板书:喂养、呼唤、交谈、送别。
3.串讲故事。老师请个别学生串讲画面,再现一个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给学生回顾故事提供有效的帮助,旨在让学生在直奔重点段落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课文的第一部分)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1、范读,谈感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呼唤”这几个词。
2、朗读指导.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引读:(引语中要定准节奏,读出味道!)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3、想象画面.“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课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之歌”、“飞翔之歌”等等。
4、配乐齐读.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画面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采用体味关键词句,读中感悟,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画面二: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让学生抓住爸妈给孩子取名来理解老人为海鸥取名.拉近生本距离.
2.语言文字训练.(“抑扬顿挫”.)先与形近字区别,再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师引读,生接读.师生一起用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呼唤海鸥的名字。
4.教师总结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谈论海鸥。
1、学生同桌对读:练习老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师及时指导朗读)汇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中描写的老人“生动”的眼神,“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出和谐之声,感受浓浓的爱。
3、小结板书:十多年的来,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板书:亲人)
[设计意图] 这里有含义深刻的文句,教学时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老人对海鸥的爱。为此,通过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学生悟读、练读、男女生对读、美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同时抓住“抑扬顿挫”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画面一详细指导,学法总结,为后文学习做了学法指导和打下情感基础。
三、 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课文的第二部分)
1、结合老人感人的报道创设导语:(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引读13、14、15自然段,出示四个场景的句子)。
场景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场景2——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场景3——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场景4——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1、结合平时积累。谈谈海鸥心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理解想象。师: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亲人生死离别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
3、句子对比,体会用词准确。首先师问:这里用了“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飞”呢?(换词对比谈感受,相机指导读)
4、小练笔“如果你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进去)”。
5、写法习得。请你仔细研读这几个场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场面写具体的呢?☆ 动静结合 ☆ 细致描写 ……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设身处地的想像海鸥在倾诉些什么。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四、 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1、师指着板书小结:因为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所以才有了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场面,虽然老人走了,但是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由我们传承!
2、布置作业。学生所感悟到的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不应该随课的结束而结束,应及时的进行拓展。所以我还布置了课后练笔内容:写一写生活中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课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结束在感情的至高点,所以我们在学生激情满怀的美读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来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句点,当然,课是结束了,这种情感我们却希望它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是学生学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与心声来传学生学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华与文字训练于一体,这是小练笔应承载的一项功能,在本处,我想这种功能是必要的。
【师说说课稿】相关文章:
师说说课稿11-18
师说说课稿07-08
师说说课稿11-03
精品师说说课稿11-19
师说说课稿【热门】11-20
【荐】师说说课稿11-22
【热】师说说课稿11-22
师说说课稿【精】11-21
【热门】师说说课稿11-23
师说说课稿【推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