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说课稿 推荐度:
- 师说说课稿 推荐度:
- 师说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师说说课稿锦集6篇
随着网络社交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朋友圈发布说说,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么什么样的说说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说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说说课稿 篇1
活动目标:
在幼儿创编并表演儿歌的过程中,认识“炒”“炸”“烤” “爆”四个火字旁的字,了解四种做菜方法,充分体验轻松愉快的生活情趣。
活动准备:
小厨师形象图片一张,“青菜”“鸡腿”“肉串”“爆米花”图片各一张,“炒”“炸”“烤”
“爆”字卡一份(教具)、各四份(学具),布袋16个,厨师帽16只。
活动过程:
一、 探讨做菜方法,建构儿歌。
(一)激趣 。
T:“小朋友们看,谁来啦?”(出示小厨师图片)
“你从哪儿看出他是一位小厨师?”
“我们一起学学小厨师,带领幼儿边说边表演‘带上厨师帽,挂上小围裙’”
“小厨师准备要做菜了,我们一起跟小厨师学做菜吧。”
(二)探讨四种菜的不同做法。
1、T:“看看第一道学做什么菜?”(出示青菜图片)
T:“你觉得这盘青菜怎么样?”
“这样绿油油的青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有目的引导)。
“青菜是怎么做出来的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原来这样绿油油的青菜是炒出来的呀,我们一起来炒青菜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做炒的动作边说‘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练习几遍。
T:“青菜是炒出来的呀?”(教师出示字卡‘炒’)
幼儿认读:“炒”,把字卡贴到青菜的'旁边,“炒青菜”、“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
2、T:“我们来看第二道菜是什么?(鸡腿)”
T:“你们吃过这样的鸡腿吗?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T:“香香、脆脆的鸡腿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鼓励并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说说鸡腿是怎么炸出来的。
教师与幼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炸鸡腿、炸鸡腿、炸炸炸”
T:“这么香脆的鸡腿是炸出来的呀”(出示字卡“炸”)
3、T:“第三道菜特别香我们看一看是什么?”(出示图片肉串)
T:“这么香的肉串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T:“我们一起来烤两串香香的肉串吧。”师幼边做烤的动作边说“烤肉串烤肉串,烤烤烤”。
出示字卡“烤”请幼儿念一念。
4、T:“第三道菜要请小朋友猜一猜,黄色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香香脆脆的,用玉米做出来的”(爆米花)
T:“玉米是怎么做出爆米花的呢?”
T:“玉米在锅里受到高温后,就开始跳舞了,跳上跳下,最后身体就‘嗙’的爆开来了,变得松松脆脆”
T:“谁来学一学爆米花是怎么跳舞的啊?”
全体幼儿学学做做爆米花。
教师出示字卡“爆”,幼儿念一念“爆米花爆米花,爆爆爆”
(三)连贯念一念,,做一做。
1、T:“今天我们学做了哪几道菜啊”(说菜名:如炒青菜)
2、T:“怎么做的我们说给小厨师听听”(说过程如:爆米花爆米花,爆爆爆)
3、师幼完整念一念,做一做。
二、拓展练习。
(一) 认识火字旁的字
T:“我们做这四道菜用了什么做菜方法”
T:““炒”“炸”“烤” “爆”这四个字宝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T:“为什么他们身上有一个火字旁?”
小结:生活中很多字宝宝有一个火字旁,想想他们是不是真的与火有关。
(二) 鼓励幼儿用已有经验说一说用“炒”“炸”“烤” “爆”四种做菜方法,还可以做出哪些菜。
(三) T:“现在小厨师要来考考你们,在你们椅背上的布袋里有一种做菜方法(字卡),请你拿出来看看,念一念。”
1、幼儿自主阅读汉字,可以站起来说说,做做动作,教师适当指导。
2、幼儿互换一种不同的做菜方法,再次阅读。
3、字卡与菜谱的匹配。
T:“这儿有四道菜,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请拿到这种方法的小朋友放到相应的位置。”
三、完善儿歌并表演游戏。
1、给小厨师颁发厨师帽。
2、小厨师们戴上厨师帽一起做菜,在老师的带领下,给做菜的过程加上开头和结尾。
做菜前的准备:戴上厨师帽,挂上小围裙,大家快快来,一起来做菜。
结尾:小菜做好啦,味道好极啦,请你尝一尝,手艺怎么样?
3、师幼完整表演两遍,体验厨师的快乐情趣。
师说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祖父、后园和我》是传奇女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第三章。与整部小说批判国民劣根性、批判封建统治势力和腐朽的传统习惯、风格沉郁悲愤不同,课文所选部分显出一些亮色,塑造出“祖父”这一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富含爱心的感人形象,写了“我”和祖父在后园游戏、劳动、玩耍的童年趣事,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浓浓的祖孙情、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诗化的语言是本文的几大亮点。
二、 说学情
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多,但文章内容是从儿童角度叙事,符合儿童心理,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三位一体”的理念,因此我将本课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细腻的笔法,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探究本课写人叙事富有表现力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孙深情,体会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四、 说重难点
教师引领学生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重点让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和课文片断,领会其对表达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难点:体会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五、 说教法学法
【教法】
欣赏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
圈点勾画、品读赏析
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歌曲《童年》中,教师导入:童年的我们都曾有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它可能是一个旧玩具,也许是一只装满杂物的小纸箱,抑或是贴满了卡通图画的发黄的日记本……它们曾经满载着我们小小的欣喜,小小的满足,小小的心愿,小小的快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萧红的充满自然之趣的后园,去探寻一段与众不同的童年岁月。
(二)我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作者及作品《呼兰河传》。
教师总结补充。
(出示幻灯片)
(三)我喜欢(初读)
1、大声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2、在自己觉得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下面划上波浪线。
在这美妙的后园里你欣赏到了哪些美好的自然景物?
(出示幻灯片)
(四)我觅趣(跳读)
1、在充满自然之趣的奇妙后园里,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找出来吗?要简要概括。
明确:①种小白菜
②铲地(“狗尾草”事件)
③“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④“我”在后园自由得跑,大声得笑
⑤“我”与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硬套、不开花”
⑥“我”给祖父草帽插花
2、在欢声笑语中,你能看出祖父和“我”有什么样的性情吗?你是从哪句话中发现的?说一说。
明确:“祖父” 慈爱勤劳、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五)我欣赏(精读)
这座后园美不美?祖父和“我”可爱吗?作者通过细腻而优美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蜂飞蝶舞、充盈着无限快乐和童趣的世界。下面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去发现它美在哪里?(围绕“我喜欢”环节,划波浪线的句子来答,可适当补充)
(幻灯片出示)
【示例】: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景物描写平实贴切,运用了拟人、排比修辞,用儿童的口吻,以儿童的眼光来观察,倾注着小孩子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在一个小孩子的眼里,一切自然景物都是有生命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身边的一切也都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用儿童的口吻来描写景物,就充满了孩子的欢乐和真挚。
(六)我感悟(总结)
本文写了新鲜漂亮的、自由的后园,勤劳慈爱、风趣幽默的祖父和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我”,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
(出示幻灯片)
作者回忆了 “我”与祖父在后园的种种活动 ,表达了作者对快乐、 自由 、温馨的 童年生活 的赞美,对 浓浓亲情 的眷恋,以及对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七)我向往(拓展迁移)
我们看到了后园里无忧无虑的童年,品出了“我”与祖父浓浓的亲情,更有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请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反复朗读,细细体会。
明确:“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八)作业
A、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
毛嘟嘟蓝悠悠 寂寞 闪烁
B、阅读《呼兰河传》
(九)板书设计
祖父、后园和我
师说说课稿 篇3
一、主体的选定:
自我校“心灵小屋”开办以来,有许多学生通过书信、询问、交流等方式抒发内心的感受,我发现小学生成长到中年级,其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不仅体现在和父母的交往上,还体现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同甘”但不能共苦,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或是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很少能过主动分担,友善相处。从发展的角度看,引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接纳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搞好同学关系能为今后与他人和睦相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与同学友善相处、共同进退的前提就是能够体察、感受对方,进而“以心换心”,传递彼此的理解和关怀。所以,确定“换位细考”这一活动主题既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引导,也是为他们社会性成长奠基。
二、目标的解读:
基于该阶段学生与同伴的交往进入一个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心理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
1、创设情景,尝试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接纳“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的人际交往法则;
3、学会积极乐观的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三、方案设计:
在教学中,根据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具体特点,我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四、教学环节:
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活动对形式的趣味性相对低年级要求略低,但对于活动的参与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班级特点、开展活动的环境条件等。本节课,我还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交往现状这一因素,课前深入学生生活,留心观察,分层了解学生的情况,积累了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突出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不懂得理解、关怀他人。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交际困难,学会交往,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1、情景导入,心有所动;
2、参与体验,互换角色;
3、情感分享,结交朋友;
4、拓展互动,共建快乐。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情景导入,心有所动:
本节课上,我由一封信引发学生对类似感受的体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产生共鸣。听完了这封信,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我说“:同学们,相信大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烦恼,有谁想和老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我记得其中有名学生这样说:“老师一次课上我想上厕所,但又怕耽误学习,我的身子接不自觉的左右搬动,老师看见了却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不遵守课堂纪律,当时我又委屈有难过。”这样通过几个同学的发言进一步呈现里在学校生活中与老师、与同学间的'种种烦恼和内心的感受,此时倾诉自己的苦脑和传递彼此的理解关怀,就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二、参与体验,互换角色;
“是啊,当我们感到苦恼、感到孤独的时候,多么希望得到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在校园生活中遇到过这样不开心的事,现在你们可以在小组中尽情的倾诉,小组的同学会非常的欢迎你们!”听了我的活,孩子们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敞开心扉尽情的倾诉,在进一步激发小组合作后,我请同学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你是他们,你希望身边的同学怎样做?是一句最真诚的话语、一个最有感染力的动作、还是一幅最漂亮的图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关心和理解传递给彼此,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伴着大家熟悉的歌曲《朋友》,孩子们第一次真正尝试了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三、情感分享,结交朋友: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我通过巡视监控、个别辅导、参与其中来发现典型案例,以便情感分享。在我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向我说出了心中的故事,我们彼此换位,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刚才我真希望有一个摄像机,把大家传的理解和关怀的动人场面拍摄下来,因为老师看到了每一位同学脸上真诚的微笑,你们到底做了什么?是什么感动着你们呢?”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我感受到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灵活,那样的富有创造力。我记得我们班的孩子用了好多表达关怀和理解的方法:有真诚的话语、富有感情的动作、讲笑话、唱歌、亲手绘制图片、倾听心声等等。当时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并及时的做了小节:“同学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会像春天灿烂的阳光,驱散内心的阴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动作传递着无言的理解和鼓励;一幅亲手绘制的图画包含着多少关心和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纳了人际交往的法则“换位思考”。
四、拓展互动,共建快乐:
“同学们,我们通过互换角色找到了彼此升上的闪光点,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你们高兴吗?”孩子们异口同声-----高兴。“那么,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儿童?才能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班级、校园、社会?”带着问题,伴着歌声,孩子们在一次拥有了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老师
的启发下,他们联系社会,拓展到更多的人身上,使教学得到升华,真正学会了积极乐观的看待和思考问题,总结出只有多点沟通、多点理解、学会宽容、欣赏他人,才能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
师说说课稿 篇4
一、文本认识
打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一股素雅温馨的自然风裹挟着夏雨新荷、鸟语花香,月光鱼影扑面而来,青山秀水的诗情画意,语文世界的奇妙和谐刹那间把我吸引了。
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领略着大自然的丰姿,在诗意文字的引领下,我们突然打开了一扇奇异独特的大门,一直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月亮是美的,看到月亮,使人顿生怜爱之情。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望月》说课稿《望月》说课稿。
2、 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领略诗词意境,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本次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形容一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板书: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疏理文章的脉络,以小标题的形式提炼出文章所蕴藏的三个因素的美。(板书: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想象之美)
(师:是啊,如水流淌的月色美,意味深远的诗句美,文中小外甥新奇的想象也很美。如果说文中的美直接感染了读者的话,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在那样的夜晚,“月光之美”和“古诗之美”曾经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他的小外甥呢?)
在这个环节,教师根据板书,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引导他们反复品读,充分质疑,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强调凸显出来:“月光”和“诗”既不是水,又不是酒,如何让“我们”沐浴其间,又怎会使“我们”沉醉不已?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中心句读出自己的体会,深入感受“月色之美”。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主要着眼于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通过“品读析情法”、“感悟鉴赏”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语境,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会。如从“吐洒”、“晶莹闪烁”、“镀”等词可以体会到月光的淡远、清幽,正如水一般澄澈;而“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写出了月光的朦胧、宁静等等。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月光之美”,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1)是啊!这明暗互衬、动静相宜的景,这让人动心动情的月光的美,如何不叫人沉醉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中心句,想一想,应该通过朗读强调哪些词语?
(2)为什么在这句话中,“诗”这个词要用逗号隔开呢?
(3)对啊!令我们“沉醉”的不仅是月光,还有什么?
(4)“诵明月之词,歌窈窕文章”向来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
汇合营销
《望月》说课稿教案。下面,就让老师来扮演文中的“我”,同学们都是文中活泼聪颖的“小外甥”,我们还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一起来再现当时“赛诗会”的情景,一起沐浴、沉醉在诗的情感和意境中去吧。
(5)配乐解说:你描绘的是明净清雅的林中之月。
你展现的是大气磅礴的沙漠月升。
你勾勒了令人魂牵梦萦的故乡之月……
或者: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月下独酌时孤寂的身影。
通过你的背诵,我似乎体会到了诗人在月夜快马加鞭赶回故里的欢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的愁绪与绵绵的思念。
…… ……
(6)再次回到中心句(幻灯):看来,同学们都是充满才气的小诗人,对写月亮的诗了解得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这个中心句,经过刚才的'“赛诗会”,你对这句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还能“品”出其它的意味吗?
(7)小结:多美的意境啊!诗句因为月光多了一份灵动,月光却因为诗句添了一份厚重。月光和诗互相融合,浑然一体。让人沐浴其间,使人久久沉醉,不愿离去。
【设计意图】在教学这一个环节时,我尽量通过学科间资源的整合,既增强了古诗词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帮助学生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在具体设计时,采用“想象感悟法”、“积累拓展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朗读形式,读出韵味;渲染课堂气氛,读出情味。”和“激发学生想像,读出意味;巧妙点拨引导,读出余味。”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立体化阅读中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意象,实现读者与文本及作者深层次的交流对话,感受到了诗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3、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
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望月》说课稿《望月》说课稿。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并且说一说:“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像____________ 。”(幻灯),同时,以“在我的眼里,月亮像_____________ 。”(幻灯)这样的说话练习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迁移创作,通过编写诗歌、画画,书法或创作童话的方法来具体地表现自己心中独特的那个月亮。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画里,在学生的笔下,“独特”的月亮代表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扶放结合法”、“迁移运用法”,使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和作者与“小外甥”一道,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远的古诗意境里,沉醉在充满情趣的创造空间里。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人们眼中的月,实际上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以心观万物”,去体会“万物皆有情”的奇妙和乐趣!
布置作业:(见附页)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品析研读、语言积累、句式比较和想象写话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而“悟”,由“积累”到“运用”,由“理解”到“创造”的层层深入,并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五、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光之美
古诗之美 “沉醉”
想象之美
六、作业设计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作业完成。
1、作业一:(阅读以下描写“月亮”的散文语段,积累并背诵。)
【语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望月》说课稿教案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语段二】“泰山月,是很美的。那空明澄碧的月色,令人想起潺潺的清泉。坐在泰山极顶的观月亮峰上赏月,云淡风清,玉盏般的圆月亮,悄无声息地悬在空中,那样的清,那样的静,恰似一泓蓄满琼浆的晶亮亮的湖,恍如一伸手,就可以掬下一杯清冽的甘露呢。”
——沈世豪:《泰山一片月》
2、作业二:以《望雨》或《观云》为题,写一段话。
师说说课稿 篇5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海门中学的物理教师施永华,很高兴能就《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对《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节内容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就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中心”,为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的网络教学而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对Internet资料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人造卫星是高一新教材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①由选修内容改编为必修内容;②删掉了原材料中的“人造卫星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的内容;③加入了“向不同轨道发射卫星,火箭克服地球引力而做功不同”问题的分析;④把第一宇宙速度v= 的推导放入课后的习题中。新教材针对高一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删减了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了“宇宙速度”的教学,并加强了逻辑的严密性。
(2)知识地位: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人造卫星”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是随时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而教材内容在这一方面又是相对陈旧、滞后的。如果在网络环境下将这节课进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开放的网络资源不仅会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还可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便于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框架,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本章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处理万有引力有关问题已有了较好的基础,而且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大多数都掌握了在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资料,发布文章,在BBS留言等方法,这些为本节课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②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③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④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中物体发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③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①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科学的民主意识;
②通过学习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③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发展目标
力求加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5.教和学的方法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采用资源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开放的互联网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提供—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含Internet、Intranet和教学控制系统;
2.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型课件《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其交互性强,浏览方便,软件容量小,便于网上交流。
3.课件中设制“课前导学”“课堂在线”“网上测试”“开阔视野”“讨论区”“E—mai答疑”等栏目。
四、教学过程设计 (见下表)
活动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主体地位)
情景导入 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丽的传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的航天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入飞船 ,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陆舱降落在月球附近的静海区,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一些问题进入网站,激发自己求知欲。
自主探究
交流协作 1.提出学习目标
2.教学控制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3.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这种指导有的是操作性的或技术性的;有的则是对学生的思维以启迪或点拨。 1.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对照学习目标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浏览相关网页,查寻有关资料。
3.遇到疑问,通过论坛及时与其他同学讨沦,或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4.通过自学、讨沦,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小论文、图片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
(评价原则:自主性,综合性,多向性,全程性
纬度:情感、能力、协作合作、操作技能) 借助于网络总结学生答题情况,并对学生问题较集中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评 通过“在线自测”系统来进行自我测评,了解自己课堂学习效率如何,有疑问的可以通过“讨论区”或“E—mai答疑”讨论或请教老师。
总结建构
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自学、讨论及成果展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结构体系,建构知识框架;布置作业(查阅网络资源,完成有关练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设计体会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且能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本节课就融人了化学、地理、社会、人文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
强化个性络的魅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学习,并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归纳、总结、分析、表述、应用等多种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的思考,学习的动机、效率及学习的愉悦感均得到增强。并从班级教学向小组教学转变,改变了以前那种全体学生都学习相同内容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3.改变知识传播渠道,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
以往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教材、教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开放的互联网,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也为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四个: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2.网络成为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4.由于每个环节都在网络环境中实现,所以该课程同样适用于远程教学。
师说说课稿 篇6
一、说课内容
说课时间规定不得超过15分钟,超时将酌情扣分。说课后,专家组根据说课情况和测试项目内容提出面试问题,申请人进行答辩。 面试题目一般不少于2个,回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面我介绍一下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4)试讲中考查的重点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6)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7)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8)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9)灵活教法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10)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及有效运用
(1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2)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13)善于扣紧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14)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等。
二、试讲技巧与经验总结
我建议大家试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把试讲所需教材准备好,接着把教材整体复习一遍,然后是搜集和学习说课稿范文,最后制作几份相关说课稿模板。建议没有说课经验的考生把全部说课内容都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当天要按时到考场。
(1)候考。
一般抽到8号以后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试讲。等到有人叫你时,你要带上书,说课稿,身份证,准考证,到指定的考场候着,那时你还不能抽题。
(2)抽题后,上交说课稿。
我的经验是最好准备两三份说课稿,正式说课之前留给自己一份,说课的时候要交给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说课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许等你说完课之后再交,如果按规定是不行的。
(3)尝试换题。
如果你抽到的题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毕竟这次面试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换题。
(4)试讲。
依照我的经验说课时切不可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如果你表现出太过紧张的情绪,那么你就很难通过试讲。考生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流畅,注意衣着,表现稳重大方,是很容易赢得
考官的赞赏。说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比较好。因为超过12分钟要扣分。
(6)板书。
如果要新的规定说试讲者必须写板书,那么你就要写板书。如果没有规定,那么你可写也可不写板书,因为试讲时间才12分钟,即使你写板书也不要写得太多。
(7)答辩。
说课稿占10%的成绩,说课占40%的成绩,回答问题占50%。考官一般会问大家2-3个与说课有关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课程理论类。二、教学方法类。如你的教学思路是什么?教学设想与框架是什么?三、基本情况类,如你是刚毕业的吗?以前有没教过书等问题。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要注意听课对象。因为听课对象是老师不是学生,所以我建议大家说课的角度应该放在,你是怎么上这堂课?你要怎么教学生?千万别把考官当学生,给他们具体讲教材的内容。
【师说说课稿】相关文章:
师说说课稿11-03
师说说课稿07-08
师说说课稿11-18
【推荐】师说说课稿11-24
【荐】师说说课稿11-22
师说说课稿【荐】11-24
【热】师说说课稿11-22
师说说课稿【热】11-21
【热门】师说说课稿11-23
【精】师说说课稿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