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说课稿 推荐度:
- 师说说课稿 推荐度:
- 师说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师说说课稿四篇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人青睐于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说说,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你在发说说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说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第二册第一章中的重要部分,是通过使用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使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像切换电影镜头一样,过渡自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围绕制作多媒体作品展开的,前面已经学习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和给幻灯片添加多媒体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使用预设动画和自定义动画、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确定的依据是因为“预设动画”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给幻灯片加上“动人”的效果,而自定义动画可以让用户在设置动画时有更多的选择,使动画效果更丰富、有个性;而切换效果的添加可以使幻灯片切换自然。它们是让幻灯片动起来的三个主要元素,所以我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确定的依据是自定义动画涉及的对象一般比较多,设置也比较复杂,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幻灯片的整体规划和合理运用的能力有限,往往会给幻灯片的各个对象设置很丰富的效果,结果造成整体效果杂乱无章,使人眼花瞭乱。所以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owerPoint编辑环境,掌握了创建幻灯片、播放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生理和心理方面:初二的学生对于制作动画效果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使用预设动画给幻灯片中的文本或图片设置动画;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对象的动态效果和动画顺序;设置幻灯片放映时的切换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取适当的分层教学,并及时给予扬长性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5、知识的迁移
师说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写人为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典范,体现了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既是对学生学习简短篇章的提高,又是为以后学习长篇文章打下基础。课文选自著名的作家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课文由春天的风筝引出对小学历史老师的回忆,从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来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幽默乐观敬业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残志坚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满激情,文笔优美。正印证了作家本人说的"作家要有能点燃别人心灵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点燃我们学习的激情之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和习作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词,并随文理解。
2 通过品读探究重点段落,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对老师的敬佩。
3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课文本身激情飞扬和文采优美,那么演绎激情与心灵碰撞将成为本课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读法:情发自心,只有心灵产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阅读是情感的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结合法。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也体现学生的合作性,也演绎了学习的激情。
3、角色体验法:只有真实的体验得到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通过角色互换体验,让学生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和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
4、片段训练法:语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训练,正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学生一起演绎作者的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从课堂上认识了一位残疾的历史老师刘老师,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这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复习上节课感受的刘老师的形象。学生通过回答朗读,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堂做感情铺垫。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课 幽默 乐观 敬业
2、回忆上节课感悟老师形象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为:
抓住重点词句激情品读
角色互换体验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归纳方法是理论知识的提高。
3、"这样一个残疾的老师,他却演绎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再次走进他的心灵,却探询老师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我的老师".
我用充满激情的导入将学生带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老师在外貌上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感情基础。而且还检查了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可以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师形象。
1、同学们,看春天来了,引读课文描写春天的语段(用课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长而又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在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感受引出刘老师放风筝的部分。
朗读优美文段是对语言的积累,也是享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使语文真正姓"语".
2、"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放风筝的部分。说说你心中的刘老师是什么样?"
这是引领整堂课的线索,我牢牢抓住这条线索,带动学生去品读,去感悟文章内容,和刘老师一起放风筝,和作者一起走进课堂,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书读厚,读透。
A、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运用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方法,把你独特的感受批注在课文中。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也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标,也体现阅读的层次性。
B、 同桌交流,感受老师形象。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老师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师人格魅力。
六、说板书:
上课 敬业 乐观
我的老师 敬佩
放风筝 热爱生活
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题和这内容。我的板书从三个方面概括老师的形象,一目了然。
七、说作业设计:
1、写片段《我的老师》
2、读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
3、魏巍的《我的老师》
4、读"跪着教书36年的老师"的故事。
师说说课稿 篇3
一、说教学内容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因此本单元首先(第十课)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1)知识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的知识目标是:
①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
②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③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结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确立能力目标是: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以及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存在的某些问题,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①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②市场配置资源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所以必须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③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④应当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习惯。
4,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
①市场怎样配置资源;
②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④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确立的依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怎样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个知识点有助于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调节的作用必须在一定的市场秩序下进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来规范市场秩序。所以这几个方面成为本课时的重点。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确立的依据: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性问题,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这一问题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原则和方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框题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现象,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本课教学内容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等,适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讲授、点拨,突破重点、难点。
②一些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另外,教材在讲述每个知识点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将情景材料与问题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
2,探究——合作学习。
结合教材的逻辑顺序,通过相关漫画图片、情景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协同、合作。最后布置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探究,以周记、小论文等形式完成作业。
四、说教学手段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灵活地组织教学。通过制作网页课件,把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新颖、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浏览情景材料《一个“荒”字了得?》,让学生宏观地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学生简单讨论之后不难得出结论:市场经济建设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市场中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设计意图:在介绍我国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时,材料有意地结合今年广东的油荒,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无形当中就暗示了学生要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正是由于资源相对有限,才需要对资源进行配置,自然过渡到教学的第一个方面。
2,新课教学
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调节;二是市场秩序;三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教材的逻辑顺序是:人类需要的多样性——资源的有限性——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是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漫画进一步阐述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呢?这就引出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结合我国人才流动的两种情况,即“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春风吹度玉门关”,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不同,并对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接着进一步阐述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结合人才市场上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资源配置的过程一般都是从供过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应求的领域,资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通过竞争获得,优质的资源必然向经营好、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提示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过程。
设计意图:
①本目讲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考虑到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度讲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逐层深入。
②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把理论性强的观点同学生熟悉的话题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既联系实际,又温故知新,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2)市场秩序。
教材的逻辑顺序是:合理配置资源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具备良好秩序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使学生理解加强市场规则建设与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浏览三幅漫画,启示学生市场配置资源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市场秩序就会混乱,就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漫画的意图,从中引出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并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理解各种市场规则的涵义。在分析漫画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归纳出要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最后小结和延伸本目的内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设计意图:
①本目重在知识感悟与情感体验,漫画能够比较直观地表达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对漫画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②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谈论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体验。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本目要分析的内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其二,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但由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为了说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首先假设了一个情景: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打了119报警,现在只有一辆消防车可以出动,如果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经过简单地讨论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的领域市场不能起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说明,即使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也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相关材料,从中归纳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后果,并在课堂上交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说明仅由市场调节可能会造成对后果。
设计意图:
①通过创设情景,加深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理解。
②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③每个相关材料都是图文并茂,并结合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评析,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3,体验探究。
为了加强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其优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选取了一则材料及一幅图片,以“经营之道”为题,让学生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探究企业的经营之道,写一篇小论文。这个小课题不仅涉及本课的内容,也同第二单元第五课“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紧密联系,能够把所学的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4,归纳小结
梳理本课时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导学生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那么怎样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呢?这就要加强宏观调控,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5,反馈练习
围绕本框题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能体现学生思维特点的题目,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落实本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反思
1、本课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跨越式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涉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由于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而且整个教学内容量比较大,课堂中似乎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环节放不开,没有彻底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精神。
师说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候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2、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是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章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烛之武的说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四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质疑激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四、 说教具
我校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故选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先制作好PPT课件,放到网上,上课时调用。
五、 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
(二)预习指导:
借助《高中语文词语手册》,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①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具体。学习课文也是如此,先对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再精读细研。
(三)检测预习,出示练习:
完成教学目标A中关于文学常识以及识记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要求,结合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教师小结,补充。
(四)教学新课:
1、教师范读全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是教法一的再落实。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批注有疑问的内容。这一步要对学法A进行指导,是完成教学目标A中熟读课文的主要一步。设计此程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大纲“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论。
3、组织讨论找出的疑难词句,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一步。教师要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写)、动脑、动口,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对学法B进行初步指导。
4、着重根据“思考练一”,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内容,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二步。这步程序由中等学生来完成,以此带动两头。
(五)教师小结以上内容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的结果是烛之武说退了秦师没有?对,说退了秦师。那么烛之武在国家危急关头,是否是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主动地担当起这个重任的?在大军压境,敌我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下,烛之武又是采取什么方法使一心想借此扩张自己势力的秦穆公改变态度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三)学习新课: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个性。这步程序是教学目标B的再落实。用教法2中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2、把本篇中所需要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加以归纳,再次落实教学目标A。引导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3、 概括课文情节,根据情节要点分析人物形象。这是完成教学目标C的第一步。
4、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a、第一段总共二十五个字,交代了哪几个问题?(明确:当时形势,战争起因,秦、晋驻军方位。)
b、第一段埋下两处伏笔,联系全文,分析其内容与作用
c. 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1) 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讨论)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2) 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 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 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i. 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ii. 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iii.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iv. 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v.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 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说明:以上四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因为它是课文的难点,要集中突破。
5.总结
⑴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请学生总结一下烛之武的形象。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了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⑵《左传》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请学生体会(讨论,提问)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于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
⑶整理文章中重点词、词组、句式 、实词:贰 军 师 子 是 鄙 远 陪 赐 朝夕 版 唯 一词多义:若 说 辞 鄙 微 之 词组: 以为 “所”字词组 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6.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练习三
(3)研究性阅读《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是怎样得到樊於期首级的。
7.板书见课件
【师说说课稿】相关文章:
师说说课稿07-08
师说说课稿10-07
师说说课稿11-03
师说说课稿11-18
【实用】师说说课稿07-08
师说说课稿范文10-06
师说说课稿【热门】11-20
精品师说说课稿11-19
【精】师说说课稿11-20
【荐】师说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