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7 16:12:04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为什么要读书?

  人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身体的发育和精神的成长。吃饭,是身体发育的必需;读书,则是精神成长的必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其精神发展必然是不健全的。

  书那么多,我该从哪里读起?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世界上的书是越来越多的,古时候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还算得上是夸张,如今则早已超越这个程度了。面对浩如烟海并且层出不穷的书,应该从哪里开始读呢?其实,没必要为此而烦恼。世界上的饭菜种类也是无止境的,每天也还有各种新花样出现,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茫然,也绝不会因为饭菜太多无法选择就不吃了。其实,就算饭菜种类再多,我们日常吃的其实还就是十余种而已,其他的,不过偶尔品尝罢了。吃饭,有家常菜;读书,也有家常书。吃饭,吃来吃去,主要还是大米、面条、蔬菜和水果;同样,读书,应该以基本的典籍为主,经典应该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主要读物,其他的尽可能涉猎即可。

  读了不少书,感觉不到有什么用,还要读吗?

  吃了一顿饭,吃得再饱再好,也还是要吃下一顿的。你不能因此而说,我上一顿吃的没有用,正是一顿又一顿的饭,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最终成为身体发育和保持活力的营养与能量。读书也是如此,读了书,除了读的时候感觉有意思,也许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具体的作用,但是,长时间的阅读,不断地吸收,它们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的心灵所吸收,逐渐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思想的提升和灵魂的变革。人长大了,并不是因为哪一顿饭的作用;精神成长了,也并不是因为哪一本书的作用。

  我读了不少书,可是别人说这些都是垃圾书,这问题怎么看?

  首先,就像世界上有许多垃圾食品一样,的确存在着许多垃圾书。垃圾食品再美味,终究是有害健康的;垃圾书再有趣,也终究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尽可能地远离垃圾书,否则,书读得越多会越蠢。

  其次,人的口味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你最爱的臭豆腐可能是别人最讨厌的“垃圾”,你最喜欢的书也有可能是别人看不上的垃圾书。在这一方面,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也要有自己的坚守。当然,正如吃饭要都尝试各种口味,我们读书也是,也应该尽可能多去见识不同种类、不同品味的书,见多了,判断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就不容易被坑了。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对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较!记得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

  教师时常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

  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

  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要让读书支撑教育的生命。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成长的需要。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精神,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教育实验,都在追求一种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必须。

  读书,可以更新我们的理念;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现状;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品性;读书,可以激发我们的职业智慧;读书,更可以支撑我们的教育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师“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来丰富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一定要把读书自觉地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指导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有生命的读书。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推而广之,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无不与这个学校的读书学习风气相关。读书是一个学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矗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都能有“读书工作化”和“工作读书化”的目标追求,并不断为之实践,那么我们就将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有什么思想,就有人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人么养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当然,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改变习惯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良好的习惯来保障行动的正确执行,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操控习惯,而绝不能被习惯所操控,所以说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成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醒悟—改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所以,刚开始不要着急,要一点一滴的坚持,只要不动摇,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止,坚持行动,就有了习惯的雏形,再一点坚持,习惯就成熟了,好习惯越多。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倪美英老师教学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酸甜苦辣情形的点点滴滴透过戴晨志先生的妙笔生花,写成一篇篇精采感人,动人的故事,文末更以他专业的知识,为故事提供许多学理和启示。

  (一)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

  (二)打他,骂他,不如先了解他。

  (三)爱的温馨,是用脑也用心。

  (四)用今天,点亮孩子的明天。

  (五)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

  倪美英老师在序文中提到: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靠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什么》。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幼儿园里教师怎么都这么青春啊?那你们老了怎么办?也和孩子们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随口反驳说:“年纪大了就当园长或者后勤领导呗!”其实细思量,哪个幼儿园需要那么多园长,那么多领导啊?我们老了怎么办?还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许很多幼儿教师曾和我一样思附过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绚丽到底能保持多久?我们的活泼,我们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

  当张老师一再提醒要在考试之前读一本教育学专著时,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学专著—-苦涩难懂的玩意儿”。然而当我从书柜中翻出在地坛书市淘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的心不禁兴奋起来。

  在网上搜索“苏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主张个性和谐发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特别是想想自己在几年后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肯定总会发现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应付作业,在网上和杂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着相关的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将来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8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原名叫《心》。

  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学习勤奋,待人友善。安利柯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家里条件算是小康,他父母亲都是好人,教导安利柯要帮助困难的人。

  安利柯有一群心地善良的同学。班长是个热心的孩子,当他得知克洛西的父亲是服刑回来的人时,为了同学的自尊心,他小心地保守住秘密;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有高尚的心灵,看见欺负弱小他常常会挺身相助;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卖炭人的儿子贝谛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在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两个孩子成了亲密的同桌。

  每月故事朱利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公文累坏了身体,而又面对父亲的责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亚忍受了下来,并坚持帮助父亲抄写公文。当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何每况愈下,学习直线滑坡时,父子俩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莱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得到了一枚奖章,这份荣誉令父亲悔悟,成为一名好铁匠。

  安利柯的校长是一位老人,他的儿子不幸牺牲后,校长常常带领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教导孩子们要爱国。

  毕业时,安利柯和他的同学都依依不舍得离开自己的老师,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

  《爱的教育》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书。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9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现选一例作以说明。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0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高尚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无独有偶,国外的学者对其师的尊重、感情也值得我们学习。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光阴,安利柯的父亲也不忘他的小学老师,还专程去看望他,并像小时候那样爱戴他、尊敬他。这是多么好的一位父亲!我顿时觉得安利柯很幸福,他不仅拥有如此博学多识、温文尔雅的父亲,而且还拥有一个值得他学习的好榜样!

  师生之情固然使我感动,但亲子之情更敲动我的心扉。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禁对主人公马尔可的敬意油然心生。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首都一个富有人家去当女佣,后来就与他们断绝了联。13岁的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并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在马尔可的多次请求下他的父亲终于答应了,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人,有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也有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这个故事让我真正懂得了爱的力量:只要有一颗挂念家人的心,即便相隔千里都还是心连心。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虽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我们不能缺少爱,正如蜜蜂不能缺少花蜜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1

  读书的感觉真好!

  闲暇之余,有人乐于下棋、玩麻将;有人喜欢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独爱书。幼时即受恩师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盘中粟”的教诲和熏陶,以至于多年来一向对书情有独钟。书桌上有之,床头上亦有之,它简直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伴侣。

  开卷必有益。“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书海浩瀚无边,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是开启梦想之门的钥匙;知识是无价的宝贵财富,知识仅有靠读书才能获得。

  读书的感觉真好。读书是一种享受,无论躺在床上随意浏览,还是在办公室伏案书海畅游;无论是在公共汽车上翻阅消遣,还是在茶余饭后静坐捧读、托腮沉思,都会使你进入一种兴趣盎然、不克言状的绝妙境界。

  当心境愉快的时候读书,它会带给你更加舒畅的惬意;当心境消极悲观的时候读书,它会唤起你对未来人生的热爱和完美生活的向往;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它就像佳人乍到,给你送来了清新的问候和舒适的抚慰,使你心胸顿时豁然开朗,感到世界是那么完美,人间是那么可爱。

  读书的感觉真好。读书可开阔视野,明了天下之大事;读书可陶冶情操,使人心胸更加开阔;读书可醒脑益智,提高人的综合本事;读书可豪情满怀,使人精神更加振奋;读书可泣人泪下,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每读到一本好书就像他乡遇故知、久旱遇甘霖一样,另人心旷神怡,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并能懂得人生的真谛及生活的意义。

  读书的感觉真好!朋友,多读书吧!与我同乐。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2

  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3

  一场没有演讲稿、没有PPT的激情演讲震撼了会场的300多位教师们。崔跃松老师的演讲以他艺术的掌握、心理学的学习、知识的渊博、独到的见解、人格的魅力、超强的记忆力等,使得老师们佩服、折服,获得现场全体教师多次热烈的掌声,我们每位教师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师德教育。

  崔老师围绕《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为主题谈论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独到见解。怎样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崔老师送给大家三个字,分别是:“品”、“爱”、“能”。

  一、“品”:教师的一流体现在品,尊严、自由、名声。

  崔老师例举了很多实例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能伤害孩子的尊严,做一个有品的教师,同时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有品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重要的是传道,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自由,不可在小时候养成品行问题,长大了会丢了自由。而名声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才是师德师风的保证。

  二、“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事业。

  正如崔老师的一句话:“吃不饱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饱饭时却有无数烦恼”,这是一个浮躁、急躁、甚至暴躁的.社会。我们不能掌握我们的命,但是能掌握我们的运。“希望是火,失望是烟,人生路上一直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人生虽有不如意,但也要爱自己、爱生命。当然也要做到爱别人:爱别人的孩子、爱别人的父母、爱同事,爱身边每一个人。崔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为人处事的“四二二”定律。四项基本原则:当面尊重、背后赞扬、好事想着、坏事帮忙;练就两样本领:做事让人感动、说话让人高兴;吃下两样东西:吃苦、吃亏。爱别人要从身边做起,作为教师更要从对学生的点滴关爱做起,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能做到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的。人生就一万多天,有人只是过了一天而重复了一万次而已。有的人一辈子暗淡无光,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精彩就要爱我们的事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三、“能”:比实力、比才干、比能力。

  教育工作者如何体现自己的“能”,崔老师说:“班主任就是领袖,而不是领导”,什么叫“领袖”?我想就是做学生的偶像吧,你不用扯着嗓子喊,你不用大发雷霆,学生就会跟着你走,因为他崇拜你。当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能”的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成功人的标志是具有“三头”:笔头、口头、领头,而成为成功人的途径是读书、拜师、见世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学、业务水平,要身体力行地学习。不登泰山怎么知道泰山的雄奇、险峻,教师应有丰富而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崔老师的报告,带给我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启示。现在的教育要交给孩子什么?是知识吗?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我们应教育学生做有品的人,做有爱的人,做有能的人,这不就是有学问的人吗?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对,绝对的好,这就是学问。我们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

  还记得最后崔老师送给全体老师的一段话:“要想一个人快乐,那就做梦。要想一家人快乐,那就做饭。要想一群人快乐,那就做东。要想一辈子快乐,那就做事、做人。”努力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今天吕老师让我们写关于爱的故事,我想来想去,写爱的教育吧。这本书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给讲两个故事吧!

  每个故事都有爱。接下来给你讲两个故事——父子情深和陪护“爸爸”。

  父子情深讲的是一个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朱里奥。朱里奥的爸爸非常辛苦,他的爸爸要养活全家人,很不容易。他的爸爸不仅干正常的公事,还联系公文来抄写,经常抄到深夜12点。朱里奥的父亲写字大大方方,可是500张公文才有3里拉。“好辛苦啊”我自言自语地说。朱里奥看见爸爸很辛苦,就请求帮爸爸抄写,却被爸爸拒绝了。

  朱里奥知道爸爸抄到12点才睡。父亲入睡后,朱里奥悄悄下床,来到父亲的书房,模仿父亲的笔记抄写,字条已有160条了,可以换1里拉了,他高兴极了。回到了房间里。他一连写了好几夜,父亲都没发现。有一天,朱里奥心烦意乱,碰掉了一本书,他非常害怕,直到没有声音,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可这是父亲已经站在他背后了,他的父亲看了一下朱里奥,突然恍然大悟。他的父亲把朱里奥带到他母亲面前,父亲把经过对他的母亲说了,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朱里奥一连熟睡了几个小时,当他睁开眼时,看见爸爸在他旁边睡着。这是朱里奥这几个月来第一次睡的这样安稳、香甜。

  有一个少年他叫——西西洛,西西洛每天都给“爸爸”整理枕头或被子,倒水给“爸爸”喂药,西西洛把杯子送到“爸爸”的口边时,“爸爸”脸上似乎掠过一丝微笑。

  有一天,西西洛看见有一个人提着包袱走了进来,这个人是西西洛的父亲,父亲看了看床上的病人,对西西洛说:“走吧!今晚赶到家还来得及!”西西洛望了望病人,说:“爸爸,我已经守他5天了,我们明天再走好吗?”“你留下来,我先回家,给你妈妈报个平安,”父亲说。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我们身边有许多爱,让我们去感受。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4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捧起刘铁芳教授的教育随笔《守望教育》,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恍然的感动,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还有人以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

  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所以,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改善我们日渐贫瘠的道德生活,对于家庭的幸福,对于学校生活的充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了刘铁芳先生写的深有感触。这本书刘铁芳先生为教育改革所写的一本随笔,记载着刘先生对于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和见解,非常值得深思。

  他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设定"什么是教育"、"教育该如何行动"、"教育非如此不可"的标准答案和机械化的行动模式,而是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正是在对现成教育实践的不断质疑、追问过程中,催生一线教育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和质量。教育需要理论与时间相结合,而且应是在承认整体现实格局合理性的`前提下展开的具体的、局部的研究,理论研究是进一步贯彻显示行动格局的合理性,而不是单纯为了论证现实合理性而存在的工具。的确是的,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会走很多

  弯路,所以,我们要研究理论;但是,单纯为了研究理论而研究,肯定不能跟现实很好地结合,甚至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研究理论应该是以检验现实格局的合理性而存在的。

  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比如应试教育,是我们所痛心疾首的,早早的就在宣传应试教育应该被素质教育取代,并且早早地就开展了素质教育,可是,一旦接触到实际的学校,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因为我们一方面虽然反对应试教育,但当我们自己的孩子面临升学考验的时候,我们又成了应试教育服服帖贴的"忠诚守护者"。

  教育,始终是和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息息相关的,因此,教育改革的最终出路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一线教师的身上。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成功的课改,都需要大多数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质量的高低的。一所优质的现代学校,应该是以极力学校人的创造性生活的基本保证,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就是师生创造性的教育生活,是学校人优质的学校生活。教师的学习既可以是个体的、自发的,同时也是集体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学习。怎样把学校建设成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网状学习型组织,就成了当前我们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尺度。在课改中,一线教师如果只是作为被动接受者存在,用强制统一的要求来代替教师个体的参与理解和实践的话,那么,想要获得教师的深入理解和支持是很困难的。

  所以,面对课改,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与空间,上下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热情与理智相结合,批判与反思相并举,稳步推进相关体制与制度的改进。

关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5

  儿子读三年级了,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看书的时候有点囫囵吞枣,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较肤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作品本身表达的内容比较深刻,年纪尚小的他确实无法理解。其实,说来也惭愧,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这些年来不断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多读书,读好书,但自己却很少看书,那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只是了解书名、作者,其他一无所知。

  从儿子、从自身角度考虑,半个月前,加入了儿子的阅读行列。我们会各自选择一本书,挑选一个时间段,坐在一起静静地看,看到有趣处,也可以停下来先讨论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后进行交换。当两本书都阅读结束后,利用一起骑车上下学的路途或者空余时间一起聊聊书中的故事、人物,谈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孩子的理解或许有些肤浅、孩子的语言或许有点稚嫩,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经历、感悟去帮助他理解, 丰富他的语言。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查反馈的过程,能让我清楚地了解孩子阅读是否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夜晚,温馨的灯光下,母子俩头凑在一起,各自翻看着一本好书,彼此间的情感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

  希望每天都能让我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2-17

读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2-07

关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3-25

关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9篇03-22

【实用】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四篇03-22

关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6篇03-21

精选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汇总五篇03-19

【必备】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四篇03-30

读书学前教育心得体会05-08

【精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三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