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自由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自由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由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孩子也一样。如果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管得太死、太严,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让他们有自由探索和选择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尊重,只有这样才会有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才会有民主的家庭氛围。“自由、民主、交流、沟通”,让父母与子女快乐无限。我们家是乡下的独立房,周围有一大堆的同龄小孩。放学回家就有小孩在等他,然后骑上自行车在家周围玩,他妈妈一开始要喊他不让他出去玩,说是危险,我就鼓励他去,因为在和同龄小孩的无约束游戏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有时在家和最好的小朋友把玩具摊了一地,玩着玩着就遇到问题要吵起来,有时我在边上就会问我是不是这样,即像告状又像咨询,我就一直让他们自己解决,让他们心平气和的说话,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往往许多的只是使在游戏中不经意之间学到的。
自由心得体会2
读孙云晓《有自由才有成长》一书,感慨万千,作者的言论“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教育应是人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与压迫。而信的教育必须改变,不变无从谈中国的崛起,只是对权利,金钱,奴性的顶礼膜拜!那将昌一种怎样的民族悲哀!”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对被教育的发现,解放和发展,这让我产生共鸣。下面说说我的两点心得体会。
第一,只有尊重才有教育,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书中讲到蛾子破茧而出的故事,有好心人帮忙把厚茧剪开了一个口,好让蛾子飞出来,可是蛾子却飞不起来,因为蛾子没有经过历练,翅膀还不够有力,生命能量还不够强,结果是这位好心人好心办坏事,这不但帮不了蛾子,反而害了它。这让我想起当今社会上的许多孩子和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处处包办代替,费尽心机,让孩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其结果与下场如书中的蛾子没有什么不同,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的规律必须要符合人成长的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拔苗助长,生命的成长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必须由自己来完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磨练,时间与空间,给予更多的爱。
更多的自由,让其快乐的成长不要把孩子的时间与空间剥夺,成为你的棋子,让他们有选择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作为教师,课堂上讲的太多,甚至满堂灌,也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情况是一样的。
第二是不要经理人孩子压力,给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如一些家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给孩子定下了目标,小学成绩要达多少分,中学上哪个重点中学,大学要上哪个名牌大学,长大了要成为科学家成为富豪等等。这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样高的目标对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未必适合每个孩子,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为好,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专业、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实现目标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
一个人吸有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才会有贪心和干劲,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发,因此奉劝那些“恨铁不成钢”想法的父母,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在生命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全会幸福人生。还原孩子们的真正生活世界。
自由心得体会3
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阅读《论自由》前,我似乎从未深刻地思考自由的意义,只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见到了解到古今中外各阶级人民追求自由的运动与观点——孔子、孟子、伏尔泰、华盛顿、甘地、严复等,他们的事迹及观点都曾烂熟于心。是的,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
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历与学识实在无法逐字逐句地领会到其深刻而博大的内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在书中最感兴趣且触发感受的是书中所言第二部分——关于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的分歧,密尔认为不能强迫异议的人沉默。他在书中提到,“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我曾在高中政治课的哲学课堂上遇见这句话,印象颇深,时至今日才知是出自密尔先生的《论自由》。当对于自己思想或意见与他人的意见冲突时,密尔认为“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这几句话令我深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和他人发生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宽容的心,我们应承认分歧的存在。每人都深知自己是可能错误的,可是很少有人想着有必要对自己的可能错误性采取什么预防办法,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多多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要宽容地给予人们充分的思想自由。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说便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逊地做到这一点,这不失为一个追求理性和真理的人的做法。
其次,在讨论自由方面,密尔认为真理只能来源于讨论,来源于不同意见的争辩。他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定某些意见为正确,“正是以有反对它和批驳它的完全自由为条件;而且也别无其他条件能使一个象具有人类精神能力的东西享有令他成为正确的理性保证。”人类之所以能够得到正确观念,根源在于人的错误认识不断被改正。而改正错误,凭借的正是经验和讨论。并且密尔认为允许讨论的主题是不应当受到限制的,不应存在某些不许讨论的禁区,不能说某些信条对于社会福祉是这样有用,以至于禁止讨论。这使我设身处地想到了我们当今所处的网络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开放性,我们除了看到互联网平台成为中国民众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难免产生激进言论、煽动言论、反动言论等弊端。然而依据密尔先生在《论自由》一书中所言,我们的并不能因此禁止在互联网中的讨论自由,剥夺中国网民浏览部分网站的权利,这不仅限制了我们的.娱乐活动,也阻挡了我们听见来自世界范围内讨论意见的声音。
《论自由》一书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我们知道在此时期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一触即发,社会民众也亟需关于自由的讨论。然而即使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中,自由的尺度是不同的,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我相信《论自由》中的理论推及至今,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仍对于人们自对由的理解有着极强的启迪作用。因为自由并不会因为时代、社会的进步而淘汰,自由是我们永远值得思考和追求的。
自由心得体会4
没有读《爱和自由》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有听过什么蒙氏教育,初看到这个词时更是一头雾水,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虽然此刻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继续学习的欲望。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天底下有哪个母亲不爱自我的孩子的,而又有几个母亲真正懂得爱孩子的?
作者这样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是不爱。”我十分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而爱是什么?书中是这样写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我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虽然读完了这本书,但里面的好多概念似乎还不太明白,而自我更感兴趣的就是作者所举出的例子,因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没想过这些现象意味着什么?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不要以大人的观点去告诉孩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在过程中自我去确定事物的真伪对错。思索自我的行为,每日从我们口中吐出多少个“不”字呢。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当是有权利说“不”的,但这个“不”要怎样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去告诉孩子呢。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孩子是经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经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读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在教育这方面,我了解的还远远不够,但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不能让它走向一种极端,这本书里触动我心灵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明白自我的不足,就要确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成为自我教学工作的强力支撑,加油!
自由心得体会5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有幸拜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是那么的清新。这本书是他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潜心实践的结果,是他理论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体现。他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是春雨无声滋润了物——教育
无痕,是不动声色的教育。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呼唤原生态教育。
在20____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而阿鹏接下来说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这句话让大家更觉他的朴实和可爱。阿鹏用他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唱者要唱得舒服,听者才听得舒服。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没有经过名家悉心的指导,他凭什么拿走了这么高的分数,他凭什么打动全国这么多听众的心?
因为他觉得唱歌是件幸福、自由、快乐的事,这就是他的动力,所以他能全身心地唱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多数与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所以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愿我们能为“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赏孩子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幸福的学习吧!
自由心得体会6
读了孙云晓《有自由才有成长》一书,感慨良多,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要给与孩子自由,那就要学会去尊重孩子,因而我们的教育要从也必须从尊重开始。
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尊重学生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去年12月12日,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校教育要促进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全成长,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而不是罔顾学生的自尊,采用暴力或冷暴力来教育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改变。多换位思考,用心尊重学生,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的目光与行动,就会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与矫正自己行为。我认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灵魂自由的人,他可以自由的,有选择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时间排的很满,你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教师也一样,课堂上讲的太多,甚至满堂灌,也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道理是一样的'。
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的批评学生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学生的这种尊重。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并不能保证学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学生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更艺术一些。
自由心得体会7
每每读完《爱和自由》的各个章节,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
爱是土壤、是根基。《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
《爱和自由》也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这个自由的含义很深很广,我对自由的理解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这种能力不是一从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爱和自由”仿佛是一个灵魂向导,贯穿于整个蒙氏教育体系。身为一名新老师,务必要以“爱和自由”这个精神向导来要求自己,使之与自己的灵魂相融。
自由心得体会8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向我们描述了良好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图景。集中与民主、纪律与自由、统一意志与个人心情舒畅,看似矛盾对立,实则辩证统一,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鲜明特质与明确要求。就纪律与自由的关系而言,有一点可以看得很清楚: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享受自由,就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谈到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一些人会认为,自由应当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纪律则是对自由的限制,二者不可兼得;有了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约束。事实上,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任性与放纵。在我们的工作和政治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必须以遵守规则和纪律为前提。即使在个人生活中,自由也不是毫无限制的,同样会受到道德、规则等的约束,并且不能危害他人自由、违反公序良俗。法国近代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一观点尽管有些片面和消极,但也启示我们:自由和纪律是如影随形的,除非脱离现实社会,否则不可能存在脱离纪律约束的自由。尽管历史上有的思想家执着追求绝对自由的"桃源乐土",但那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倒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出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也道出了自由的真谛。
纪律绝不是自由的`对立面,相反,它旨在明确自由的边界,促使人们更好地行使自身的自由权利。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纪律所约束的只是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而在"底线"之上、"雷区"之外,则有着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在纪律所确认的边界内,我们能更规范地行使权利,不断向"高线"发起冲击,开辟工作和人生更为高远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使自己的言行接受纪律的约束和规范,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突破纪律所设置的"底线"和"雷区",则往往导致腐化堕落,不但会失去党内政治生活的自由,甚至连人身自由都难以得到保证。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在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上认识不清、觉悟不高,千方百计逃避纪律约束,追求为所欲为的"自由";尤其是当他们位高权重之时,更是毫无顾忌,任意挥霍自由,忽视纪律的存在,结果违纪违法、身陷囹圄。这样的案例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党员、干部要行得正、坐得稳,就要对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保持敬畏。当然,"畏"主要体现的是他律,是一种底线要求。更高的要求和境界是自律,即将党纪国法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我们党之所以强调要从不敢腐、不能腐过渡到不想腐,就是要为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自律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应从内心认同党纪国法的要求,始终做到慎初、慎微、慎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确保忠诚、干净、担当,在纪律的安全线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
自由心得体会9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很重视,可是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自由,让他可以在未来受益终身?
经常接触一些家长,在关于孩子的课程学习上,总是说,跟孩子商量一下。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自由。
通过行为心理学的架构分析,有些家长,或许内心有一种补偿机制,即在他的儿童时代,是缺乏爱和自由的。老一辈的家长教育知识少,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填鸭模式,不知道怎么表现,以至于子女成人,痛定思痛,就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有些家长会尊重孩子意愿,不愿过多约束。但不约束的后果却很不妥。比如手机,电视,游戏,一切社交类的事物,都会成为孩子逆反的心理肇因。这时,家长往往喜欢抱怨或者付诸武力,孩子不高兴,家长也沮丧。徐静蕾就是典型的例子。父亲高压,让她少年时间毫无自由。以至于她回想去那些时间,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她愿意用十年的生命去换回。
有时候,一段所谓的成功,是用暗无天日的局促和逼仄去换,也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她这样想,也是补偿机制。如果没有后天的调节,这样当了妈妈,后面的.教育也会出现失败。
二、失败的界限
我们都爱孩子,嘘寒问暖,陪伴成长,这些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吗?有时候,家长需要思考,想一想是基于什么想法去爱孩子。
比如,开车出行,孩子想坐副驾位上,但这样一是不安全,二是法规不允许。常识大家都有,当孩子坚持,又哭又闹,有些家长就会妥协了。对孩子来说,一是真有危险,二是他们知道有些规则可以哭闹争取。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界限意识。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没有界限的自由,是无能。当家长不能拒绝孩子非合理要求,不能跟孩子构建框架和边界。就是一切失衡的开始。很多家长对孩子有依赖。这种依赖,会导致他们与孩子的妥协。潜意识可能会有担心:害怕对孩子的教育,会拉开和他的距离,而这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依恋。而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家长的潜意识,所以孩子学会了威胁,比如得不到,就离家出走。或者一意孤行,跟家长对着干。
所以,我们要去内省,是真的爱,给他自由。还是内心恐惧、焦虑失去。
三、怎样建立界限
没有规则和界限,更缺乏空间。心理学家曾说:父母对孩子的适当的恨,实际上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拉开距离,让彼此不仅有共同的空间,还有各自的空间。
记住哦,让孩子进门之前先敲门,告诉他那些抽屉你不能随便查看,以及假装不去看他的日记本,这些都是适当的空间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环境,就像社会环境一样,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来构建的。在共同的空间里,规则是大家相互协商而产生的。规则内,就是自由。也是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自由在家庭的规则里,是双方的博弈而制定的。是一种互相商量。比如看电视的时间,写作业的时间,读书的时间,商量的越具体越好。同时,确定的规则,要言而守信。不能仅停留在说说的阶段。可以把规则文字化、图片化,让规则可视化,也是培养了孩子的秩序感。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双方协定的规则,可以鼓励他漫天要价,家长就地还钱。最后拉锯达成一致。特别提醒,一致,并非强迫。而是博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讨价还价,坚持底线,同时适当灵活,比如故意让孩子在谈判中赢得某些权利。这个过程,既是培养孩子的界限,也让孩子感受尊重,即家里的规则是共同商量的,并不是父母一手制定的。这也意味着,规则不仅要一起遵守。以后,当孩子可能会突破规则时,家长就要守住约定的规则底线,并表达对孩子想法的尊重。家长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仍然可以对孩子的想法表达尊重,而不是去指责孩子。
比如说:你想多玩一会儿游戏,但我们约定好了时间的。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你没有从情感上拒绝,只是遵从规则意识,就不造成情感冲突。
四、教育的提醒
边界的建立,并非朝夕。重要的是,孩子会在家长身上,看到父母是如何处理边界的问题。当这些被内化以后,这就是他的规则意识。也是您给他的最好的爱和自由。
最后提醒一下,横穿马路,加塞,走捷径,找关系,言而无信,贪便宜,说话不经过脑子,打架骂人,说脏话,处理问题情绪化,不讲道理,吃饭吧唧嘴,衣着邋遢不修饰,说话随意不礼貌,不尊重老人,说老师坏话,这些都是人生的负面清单。会对孩子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过去以为,三岁以前不记事。现在还是记不了事。但是,三岁以前经历的事,都在人的经验里习得了。
吃饭穿衣喝水喊疼,这些都是非习得性经验。开心微笑害怕哭闹,这些都是习得性经验。习得以后,就是框架。好的习得,就是好的框架,坏的习得,就是坏的框架。这也是门当户对和龙生龙凤生凤的由来。
不会教育不要紧。不学习教育就是失职。遗憾的是,这种失职无法补偿。
自由心得体会10
自由主义是一种错误倾向,它是自私自利、敷衍了事、随心所欲、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今天读到了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对自由主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认为反对自由主义是迫切的任务,作为企业的一员,我想大家都应该远离这种错误的倾向,要做到严于律己。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对比自身发现原来的我也有很多缺点,遇事不爱争辩个究竟,任何事情原则性不强,工作学习不及时充电,致使业务能力水平停滞不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说一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这样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会有个圆满的结果。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亲朋好友办事比较方便,已经成为眼下“常规性原则”,但我要打破这种“常规性原则”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自我。在工作中有建议要立即向领导或上级表态,事后不再群众中指点评说任何事情。坚决不做毛泽东所形容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这种人。领导交办的任务一定要努力完成,遇到麻烦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绝不推诿发牢骚。要做到团结同事,共同进步,把工作做到
更好。不把个人愤恨、个人攻击掺杂在工作中去。如果有损同事工作积极性的行为,我会勇于制止,并且鼓励同事积极工作,绝不行若无事。
我会始终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工作要求要有目标和计划,态度认真,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自己能及时改正错误,更好的工作和进步,为企业发展增添一份微薄力量。
自由心得体会11
俗话说:“国家有国法,家庭有家规。”如今,法律法规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我们这一代跨世纪的孩子,现在提倡的是知法犯法,理性使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辩护。
我是一名新的教育家,我要遵守母校的“一日常规”,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奋斗,为未来漫长的人生之路铺就光明的砖石!从“一天的套路”出发,脚踏实地的走完每一步,回头看看自己以后走过的路,就能问心无愧!学校搞“一日套路”是对的,是关心我们。比如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要讲普通话,在外面遇到老师、领导来访或视察,要主动打招呼,礼貌让位。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品德是最重要的。从小就说普通话,对别人有礼貌,不仅会给别人带来温暖,也会让你开心。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好的品德都可以更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言行上尊重他人是极其重要的。另外,你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所以每个看到你的人都必须被说服,以便他们愿意接近你,帮助你,爱你。所以育新派的“一日套路”是很有好处的,为我们以后做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冻了三尺,不是冷天。”从小遵循“做一个干净的人,安静的.学习”的原则,那么你就知道“一天的套路”对我们有多有益了。利用法律法规,你会活得更自由!
每个人都缺少一些东西/我们会在一瞬间不开心/简单困难/雄心勃勃/勇敢/难过…
出了考场,大脑缺氧。我在车上听到这首歌,《想自由》。夏试图在qq上与我分享,但不幸的是设备升级受阻,中途夭折。好听的声音慢慢唱着,突然有点意外,林杰佳原来是个男的。出丑。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住在桃花源,却不知道魏晋。
在离高考还有几天的时候,夏向我推荐了这首《想自由》。我理解这个想法。看到她的头像每天晚上都亮着,她的qq签名每天都在变,我突然像妈妈一样沉迷于叽叽喳喳,提醒她抓紧时间学习。然后被告知正在查字典做题,默默溜走。其实我根本就不想把她推向死胡同。接下来我想说的潜台词是不要熬夜太晚,累了吃个苹果,不要给自己太多梨;看了半天书,出来晒晒太阳,透透气。
我不知道全力以赴是什么感觉,但我绝对不是想让自己筋疲力尽后难堪。就像五月里,到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前所未有的混乱,一秒钟前我在键盘上飞指应付计算机考试。接下来,关掉电脑,在回家的路上逛一些不知名的店铺,把那些专业的或者粉色的衬衫一件一件翻过来,然后心满意足地对老板说谢谢,转身走了。我知道,我不是真的想买,我只是缺乏购物的乐趣。满足了,心情就会好,就像上帝的帮助一样。
我自由了。从我出考场那一刻起,什么单词,xp,练习,模拟都该死!
自由心得体会12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由对我而言更是迫切需要的。
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周末张乘榕组织同学们去新天地公园踢足球,他邀请我也去参加呢!”妈妈一脸不以为然地回答我,“都是一群小孩,不安全,再说,你还要写书法,就快要书法考级了。”我一听,气愤的说,“不安全是你的借口,我每天写一个小时的书法,从不偷懒,周六踢足球我肯定不会耽误写书法的。”“那你周日交给老师的书法作品不好,可别说妈妈没提醒你。”我闷闷不乐地走在路上,心里真难过,“什么嘛,我都成网中鱼,笼中鸟了!”第二天上书法课时,老师称赞我写的字有进步,我只是一言不发,“哼,都是牺牲我的自由、快乐换来的,真没劲!为什么妈妈不能通融一下,难道让我踢两三个小时的足球,是一件过分的事情?”
又有一天,我正在兴致勃勃的玩“植物大战僵尸”,看着一个个僵尸在我密集的`炮火中陆续倒下,我不禁沾沾自喜。突然,爸爸低沉的声音我在耳边响起,“毛笔字写好了吗?英语有没有背好?”“早好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那把英语背给我听!”“待会儿不行吗?”我问得有些底气不足,要知道,即使我把毛笔字写的好好地,英语背得倒背如流,爸爸还是有办法让我乖乖缴械投降,剥夺我打电脑游戏的乐趣,“唉”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默默地走出书房,“服从”爸爸的“调遣”去看书,而他却接过电脑玩了起来。
自由!自由!我需要的是自由,生活离不开自由!
自由心得体会13
近些天,我翻阅了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让我明白了,爱孩子就要给他充分的自由,当然,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的。
《爱和自由》的一个最具有颠覆性教育观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论,所谓的“精神坯胎”是说,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指导儿童该去抓什么,摸什么。这种观点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基于这种观点,儿童的成长不需要大人灌输什么新内容,而只需要为儿童创造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掌握语言的过程,就不难看出,环境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岁前,儿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语言,在这个过程无需大人为孩子专设课程,儿童便能在周围充斥的语言声音中自行掌握语言,可见,儿童是自我发展的。而这种自我发展基于感觉之上,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我很赞赏这本书的观点:“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在心理成长之上的`。”这个与中国大陆“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念似乎完全相悖,“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这就是我国教育的现状,殊不知这种完全违背儿童内在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心智。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该是有权利说“不”的,但这个“不”要怎么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去告诉孩子呢。在蒙错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通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自我教育,家长和老师只是观察者,引导者,能够让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纪律和约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规则。这个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网上现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热,家长们热衷于送孩子们上数学班,音乐班,大大小小的教学机构都高悬蒙氏的金字招牌。转也赶过潮流去上过几期早教课,当时我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蒙氏,当然现在也不是很了解。对当时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缭乱的教具。我觉的现在中国的早教机构已经把蒙氏教育当成是万能的,已经有些脱离了爱和自由的原则。我们带孩子去早教班的时候征得他们的同意了吗,当他们不愿意的时候我们遵从他们的意愿了吗?我想答案是没有。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反省,我们带孩子上早教班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还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绘画能力。
自由心得体会14
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他人,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
对于爱和自由这个话题似乎一直都有很多话要说,可是这个话题太大太大又让我不知从何说起,不是一一妈的督促,还不知道这个作业什么时候能交呢,呵呵。
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每个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一样,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自由的定义在不同的领域又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这本书中的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不给孩子太多的规则和束缚,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可说实话,面对孩子,有时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我相信也也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尺度不好把握,话扯远了,谈谈我对这本书里感受最深的二点吧!
一、《爱和自由》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很多观念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很多遗憾和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父母应该都有所收获,能更宽容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二、书中说到其实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对此观点我是赞同的,为人父母,应该清楚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什么东西是对于孩子的未来是最重要的?通常伟大的人物后面都有着了不起的父母,《宋氏三姐妹》我看过二遍,每看一次感受都很深,之所以宋氏三姐妹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和她们有个伟大的父亲分不开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下,她们的爸爸宋查理就经常告诉她们:我宋查理的女儿都是将来是要做大事业的人!,玫lin凯的妈妈,从小就一直告诉她宝贝,你一定行!,就是这样一种信念一直伴随她走过了很多人生坎坎坷坷,如果父母能把梦想、自信、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将来一定会是美好的,他会学会享受生活给他的一切经历,把困难当成挑战,把挫折看做是磨炼,天堂和地狱其实都在我们的心智之间。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的成功、升迁、成就85%是来自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吧,而只有15%是来自于我们的技能,今天很多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教会我们的都是技能,却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做的比平常人更好,90%的教育在于事实与数字仅有10%在于感觉与态度,花90%的时间来研究只有15%和我们幸福相关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不是有点问题呢?个人成长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我认为的成长是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慢慢走向成熟和优秀,再迈向卓越。
还有如何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生搬硬套,也是我们要探讨和摸索的。
自由心得体会15
我多么想一个人躺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凝望着蓝天白云发呆。这种生活是不受约束的。
这样就没有了老师的逼迫,没有了家长的唠叨,没有了作业的压力,没有了试卷。我多么想这样生活,自由,无拘无束,无拘无束。没有人会控制我,没有人会束缚我,没有人会给我压力。我觉得这就是每个学生向往的生活。
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勾心斗角——,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绩争夺战。为了和老师打交道,做一个好学生。为了应付父母,做个好孩子。整天活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最真实的,一切都充满了无尽的'虚伪,那么这个世界还没有变成虚伪的世界,我无法想象。
自由就是在赛道上自由奔跑;自由就是不管你做事会不会迟到;自由就是你玩的时候不用担心回家太晚被父母骂;自由意味着没有压力,没有束缚,没有迫害;自由是躺在辽阔的草原上,与你的知音交谈…
我多么想自由!
鸟儿只有在广阔的天空中才能翱翔到极点;鱼只有在深河里才能快乐地游泳;只有在广阔的平原上,威武的大师才会充分展示他的英雄姿态。人们更需要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拥有平静的生活,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有了自由,才能获得幸福。自由甚至比生命更重要。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追求的目标。世间万物都向往自由,尤其是人类,这是精神世界存在的条件之一。
【 自由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自由的心得体会03-10
自由心得体会02-12
自由心得体会15篇11-17
自由心得体会(15篇)02-12
爱和自由心得体会03-2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10-27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03-12
孩子也渴望自由教育心得体会03-18
爱和自由心得体会8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