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阅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他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只要我们能够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爱,即使是有问题的学生也能够发展出优秀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这本书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以微观的方式入手,但却能够准确抓住关键问题,就像是给我们的教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关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微小事项,这些细节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帮助我们逐一实践孩子的道德教育。
实际上,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事件,因为他们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这本书提供了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教师们可以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整合各种经验,并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从而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与以往相比,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进行教学。同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教育心理学原理,并明智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改善我们的教学效果。
深入浅出地分析大量案例,提倡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并努力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作者通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只有助力创造适合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阅读全书后,我们深受启发,理解到“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教师通过广泛阅读,扩展专业知识,积淀学识和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所助益。这也有助于教师以更开阔的视野思考和实践新课程,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教育教学,并借由完善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引导下一代。正如古语所说:“内心拥有诗书的气质,自然会流露出华丽。”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教师才能真正领悟到“教育者的尊严”。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新理念》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深刻体悟到普通教师可以从中汲取人生道理和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则能够获得关于管理理念和办学方向的宝贵启示;而对于思想者而言,更能从中找到心灵共鸣和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这两本书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陷入了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己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看到许多优点;而如果我们用批评的态度去看待,我们就会看到无数缺点。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的是分数和教师自身的需求,而不是真正关注幼儿这个主体。所以,教师抱怨也就不可避免了。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而存在。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虽然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够由他们自己来驾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从事各种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此外,“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优生”也会有缺点,“差生”也会有闪光点。在教师眼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天赋。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义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尊重他们的个人品格。同时,及时发现幼儿身上的亮点,并给予赞扬。特别是对于“差生”,一两次特殊的欣赏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是久旱逢甘霖。这样一来,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力,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环境中成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强调说:“创造始于问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导向的教学。”“美国学生进入课堂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时带走更多的问题……”“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问题意识与否,取决于教师能否将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重点,整个学期过去了,他们不知道孩子们学会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让人深思,教育的真正功能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出了答案。他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这包含着两层意义。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的可信度,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次,现代文明的成果无法简单传授而内化为人格,人格需要受到人格魅力的感召。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而这又最终依赖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应该教授什么,以及如何去教?通过学习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我们真正受益匪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我对其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深受启发。他提出的“晨诵、午读、暮省”让我感受到了回归简单与纯粹的儿童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1、晨诵——与黎明共舞唤醒生命
晨诵,在新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晨读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记忆将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加强记忆力训练,而是要丰富儿童当下的生活。通过养成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并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和音乐感。简单来说,晨读不只是背诵,更是朗诵或美诵。孩子们在朗诵的时候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去领略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更简单地说,晨读可以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情,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之中。晨读课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感染”,当我们要给孩子读一首诗的时候,首先要找到诗歌与自己生活经历最为贴近的切入点,让诗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自己的诗。这样,即使你的普通话不够流利,或者你的朗诵技巧不够高超,但你朗诵出来的情感一定是最真实的。然后,用这样的生活经历给孩子读这首诗,去感染他们,并帮助他们寻找与他们当下生活相贴近的切入点。因此,我们新的教育实践将古典诗词、儿歌、儿童诗和晨间诵诗结合起来,开发了一个复合课程。这些词句优美的作品可以让孩子们在吟诵时感受和理解,传递出人类美好的愿望和情感。这就是新教育晨读的三个基本特点。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经典读本》作为晨读的素材。
2、午读——阅读属于自己的童年书籍
一本充满丰富内涵的书籍,永远无法被完全阅读透彻,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午间阅读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言,主要是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当孩子们阅读书籍时,很多主题会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回想起这些经历,并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例如,每位学生捐赠一本书,然后在中午课前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学生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精彩的词句或段落,记录在午间阅读摘抄本上,之后反复思考和体味,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样做可以让经典融入学生记忆,流淌至他们的笔尖。美丽的童书伴随着师生们一同歌唱、笑语盈盈,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滋润着他们的童年,守护着他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纯真、快乐和勇气。
3、暮省——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一个学期下来部分孩子们的写作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拉进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早晨,清晨,纯真的儿童们敞开歌喉,为同学们唱响新的一天;正午,他们在书海中畅游,采集甜蜜的知识花粉;黄昏,纪念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以日记、读书报告、心得体会、创作与绘画,编写诗集,留下珍贵的回忆。
“晨诵—午读—暮省”,是一种新的学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儿童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师生交往的生活,一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师生关系改变了,老师学会了鼓励欣赏,学会了关注发现,学会了做教育。孩子们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得到了改变。作为一种新方式,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试着去运用,并不断在运用中得到新发现。
总之,通过晨诵、午读、暮省,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开辟一条让生命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道路;我们要努力播撒阅读的种子,唤醒每个孩子心灵中的美好与神奇;我们要努力去做这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当然这条路上将布满荆棘,可我有信心带领孩子们走上另一条享受的读书之路。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让我看得入神入肺。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并且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所以,我特别喜欢爱看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我所阅读过的一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书于1866年问世后迅速走红,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推崇,堪称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它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为主角,描绘了他在一年时间里所经历的种种故事,涉及学校、班级和家庭,每个故事都令人感动至深。这部作品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爱意,也呈现了学校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同学们相互帮助的氛围,以及朋友间的温暖关怀。这些情感都在纸上流淌,触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而深沉的地方。
爱,就像人的心灵一样,始终都与我们同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父母为我们操劳奔波,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独立自强。他们帮助我们穿衣洗漱,督促我们看书学习,为我们放置喜欢的书籍在书架上,在我们生病时关心备至,给予医疗照顾。每天临睡前,他们都会不忘瞧一眼孩子,这种无法言表的爱需要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没有得到支持,父母依然会陪伴在身边,晚上他们总会提醒我们早点休息,保重身体。通过阅读安利柯的故事,我深切认识到所有父母都怀有深深地爱子之心。安利柯和父母共同写作的日记本,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都挂着小锁。最简单的事情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就像这庞大的父母之爱,深沉的亲子之情很多人难以感受到。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感情,也是我最深刻体会的感情之一。但我所追求的并不是简单的无条件溺爱,而是相互尊重和理解。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最好榜样。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琐事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只有那些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自律的人才能够对别人有严格要求。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他以他的真爱、无私和热情赢得了孩子的尊敬。这对我同样有很大帮助,它指导着我如何和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本书还着重展示了孩子们之间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它的核心主题。它教导孩子们不应该以衣着来评判一个人,而是应该以他们的行为来评判。真正的好朋友是那些关心别人的人。有时候,友情不需要用言语去表达,而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来展现。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而当你自己面临障碍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并不孤单。这本书特别描述了主人公与他的好友卡隆之间的友谊,并展示了他如何处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基础。
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具备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拥有爱心。作者巧妙地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将美好的情感和思想传递到我的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深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周围人的关怀,以及对同学们的关心。当面对灾区人民遭受的困境时,例如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的特大灾害,灾民们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让我感动不已。我也对冲锋在废墟中抢救伤员的英雄们充满敬意。这些情节都展示了我们全中国人民同胞的团结力量,充分体现了祖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精神。通过这些情节,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经过阅读这本书,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石。没有真挚的爱,所谓的教育就是虚伪的。然而,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爱正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点滴之间。我们的爱展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孩子们真心的关怀上。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向学生传递更多真挚的感情、关注与呵护,给予他们更多宽容和关爱。我会用真心写下我的心情,用真挚的情感倾诉给学生听,用真心的态度带领学生成长。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从中获得无尽的动力和爱……我坚信孩子们的未来必将回报给祖国……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最近我读了一本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我还不算工作时间很长,但我经常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曾说过“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经常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教师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而不仅仅给他们鱼。这样的至理名言到处可见,但是现在的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是李希贵老师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曾亲身经历和实践过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独特洞察和深思。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重新审视几年来的教育历程,我认为教育应该像农民培育庄稼一样。就像春天播下一颗种子一样,我们需要为其提供水分滋润,帮助它摆脱杂草的困扰,采取措施抵御病虫害,并给予充足的营养来施肥。这样,它将能在健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直到秋天丰收果实。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过度干预。
在我们进行教育时,常常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们的期望方向成长,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变得成熟起来。我们努力地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吸收这些养分并变得强壮起来。然而,肥胖并不意味着强壮,孩子们并不一定会接受我们给予的'一切。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零食,而不会关心是否有营养、是否均衡搭配,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时,他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开始了,也标志着他的心智自觉的开启。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被我们忽视的微小细节。当孩子从这些微小之处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时,当孩子也同样深爱着自己的老师,他就会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在参加工作多年后,我们时常发现自己日复一日地处理着手头上的工作。当讲解课文已经不再是负担,我们便能更深入、更艺术地解读文本,投入更多精力其中。毫无疑问,繁琐杂乱的现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但或许正是这种辛苦而愉快的过程让我们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当我们将心血倾注到课堂上,尽情展示才华的真实演练,之前的一切痛苦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在这种简单而充实的循环中,我们度过白天和夜晚,看着周围的繁华渐渐模糊,但我们对工作的热情仍然如初。
作为教师,我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时代不断前进,但教师的收入却依然微薄。无论是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还是白发苍苍的老同志,他们都能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尽一切办法将心中的一切传授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无私而伟大的。我们有时会感到欣慰,但也会心痛。虽然被誉为最光辉的职业,但这种光芒到底吸引了多少人加入其中呢?我们平凡的生活换来的只是几许温饱。学生听过我们的教导后不再向我们亲近,我们成了被遗忘的群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状态如何才能给我们带来富足的精神和宁静的心态呢?
所以,如果静下心来聆听自我,其实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很多问题压迫心头。王金战老师创造了很多教育神话,他可以把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着实令人惊叹。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许这位学生本来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无所谓“造就”了。我想王金战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使真正的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本书并非教大家怎样把石头变成金子,而在于告诉大家怎样把玉石雕琢成晶莹的美玉。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不应该抱着寻找答案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很多问题他并没有给予回答。掩卷沉思,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课堂之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学生的状态不佳,比如他们会打瞌睡、眼神呆滞、对学习没有兴趣等等。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这样想:他们不想学习就算了,毕竟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想法是主观臆断的,也是过于武断的。学生的学习不仅属于他们自己,也是教师的责任。我记得在高中时,我的化学老师通过一个小小的举动激发了我无限的学习热情,以至于我甚至把地下室当成了学习的天堂。正因为如此,我明白了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在课堂内外,我们都应该毫不吝啬地使用鼓励和爱的语言,让语言成为激荡学生内心的滚滚浪涛,洗涤他们心中偶尔泛起的'沉渣碎片。通过真诚而双向的交流,我们可以建立起教与学之间和谐的桥梁。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见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知识和见解,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智慧。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实现平等相待、纯粹无私的互动关系。这种相互交流的状态维系着一种平衡而稳固的温情。
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看到学生满头的乌发和葱茏的青春,我们感受到他们每一刻都在成长。看到他们无邪的笑和纯情的哭,我们想起自己的曾经年少。当他们举起的零食因为你的发现而慌乱地掉落,他们一脸善意地提醒你偶尔的失误,他们因为成绩的低迷向你寻求帮助,还有,他们从来微笑地向你问好,他们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们从来以无敌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边,每一个教师都该爱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宽容。王金战老师在和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的时候这样说:“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你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理解万岁,只有真正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并理解他们,我们也会得到理解,得到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在校园日落的每一个黄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个早晨赶路。我们居住在这个繁华的城市,让早读的朗朗书声把耳朵叫醒,让夜晚的通明灯火把生命照亮。我们要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要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设路途,因此,很多时候教师的心是很累的。教师每天都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奔波待命的状态,是什么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我想应该是一颗火热的良心以及对这片净土难以割舍的爱。王金战老师说:“世间万物,宁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在这片不大然而美丽的校园内,我们读书、写作,传道授业,涵养精神。在这样的坚守中,我们送走每一个日出月落,我们竭尽所能地送走一届届学生,然后看身边的校园安静继而喧腾,飞扬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诗篇。
因此,王金战老师提供给我们的并非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的范本,说老实话,我们很多老师的做法并不比他逊色多少。其实,从中领悟一种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许比单纯的吹捧更重要。基于此,教师的五个关键词我理解为:爱、理解、宽容、坚守、崇高。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
自从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作为初次当父母的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着,慢慢地学习着如何照顾他们。但是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仍然觉得书中的乔治老师在爱斯基摩人的世界中所经历的一切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就像一部小说,它讲述着在一个被世人快要遗忘的角落里,在白令海峡小岛上的尤皮克学校里,乔治老师用他的爱和智慧带领着十多个孩子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任务。他不仅改变了这群孩子的学习态度,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乔治老师真是一个伟大的人啊!正是因为听说了他的事迹,我才决定阅读这本书。然而当我拿到这本翻译版的书时,我发现由于我的知识和理解力有限,我的读后感也许会显得无力。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确实让我深受感动。当我看到乔治老师与学生们经历了各种困难最终获得全国冠军时,我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为他们鼓掌!
这本书是一位老师的回忆录,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仍然深深被孩子们的点滴所感动,他将他们形容成来自天堂的使者!然而,当他第一天来到学校时,他遇到了一群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对白人没有好感,也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只上学是为了打篮球。然而,这位老师乔治并没有放弃这些几乎被忽视的孩子们,他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马歇尔经常在课间玩篮球,他对乔治说:“我预感你撑不过五天。”乔治却受到老师一句“因为我特别”的.启发,波尼随即说:“也许你可以撑过整个学年。”于是,乔治决定去体育馆看看男生们的运动表现。他惊奇地发现这些孩子们非常灵活敏捷,精力充沛,他们运球、转身、投篮都如流水般自然。事实上,这些孩子一点都不笨,他们已经差不多成年了,具备着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本能和狩猎技巧。然而,大多数老师却认为这些孩子无法教导,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爱斯基摩文化。但是乔治成功地做到了,他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乔治老师意外地邀请他的学生来教他打篮球,并给了他们十五美元作为酬劳。他用汽水作为奖励,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们兴奋不已。在与爱斯基摩人家庭的交流中,他与他们的父母成为了好朋友,并帮助孩子们参加了“未来问题解决”大赛。他耐心地鼓励孩子们,逐渐调动起了他们的自信心,虽然期间遇到了无数困难。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前往考场,他用蛋糕、饼干、爆米花和玛丽调好的水果酒来“贿赂”他们。孩子们走进考场后,发现里面放满了餐盘、点心和纸杯,而不是平常的铅笔盒和圆珠笔。与此同时,乔治老师的女儿梅雷迪思在父亲的影响下,勇敢地忍受着当地人对她的不公平待遇。她深爱着她的父亲,也很高兴能够与爱斯基摩人一起生活,并且努力学习他们的文化。
乔治对墨瑞说:“我们的团队不太擅长头脑风暴,因为它与我们的文化背道而驰。我们的思维方式注重实际和精确,这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在冰上世界,犯错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他强调沟通的基础是“了解为什么”。
乔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们克服学术难题,还致力于引导他们走向科学的殿堂。同时,他也努力说服那些对爱斯基摩人存有偏见的白人,为了这群孩子的未来,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即使感到病痛缠身,乔治也坚持陪伴他们参加比赛。当孩子们遇到情绪问题时,乔治会背过身去告诉他们:“你们永远不会有下一次的机会啦,你们不是来这里忧郁和沉浸在旅馆的游泳池中。你们是代表爱斯基摩人来与全国聪明人竞争的!”通过这番激励,乔治鼓励着墨瑞和他的同伴们。乔治勇于承认自己情绪失控的问题,这并非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乔治却取得了成功,并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
这本书很感人,乔治老师创造了奇迹!真希望我们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像乔治这样好的老师啊!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向乔治学习,学习他的友善和智慧,读懂孩子,让你的孩子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8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新的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在于向学生传授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朱教授自豪地宣布自己毕业于苏州大学,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坚信自己有能力在这些顶尖学府任教和担任教授职位。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拥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未来,而不仅仅是过上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9
寒假里,我在校领导及同事的推荐下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教育文集中的《新教育之梦》。一卷在手,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将近五百页的文字,分为六大部分。分别记载了朱永新的教育随感。我很佩服这位专家能有这么执着的精神对待他的教育事业,并且在自己的事业中有着丰厚的建树。读过他的文章,让我有种愧疚,没有理想的目标和动力实在不能称得上有为青年,况且现在我还年轻,漫漫人生长路要走,我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新教育之梦》为我们讲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几个纬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在这几个态度中,我觉得对他人的态度与对自己的态度同样重要。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而对待自己是否又有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也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能力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有了如下体会:
1、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固守某种特定的观念,而是要展现出我们的创新精神,从多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思考,不断突破自我。我们应该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培养解决问题和创造力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新一代人才。
2、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开发学生的智商。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对的成长、发展能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学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得处理师生互动关系。
4、生活中有许多故事,其中以教育为主题的故事尤为常见。这些故事让我们不断见识到人性的丰富多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对这些故事变得麻木起来。若能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日后在闲暇时翻阅,或许能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和领悟。
5、生活犹如一本书,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启迪。我们应该用心观察,深入思考,从中汲取人生的哲理与意义。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性的修炼。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0
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的生活教育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从游戏到学习等,种种问题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今的孩子智慧过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极强,对新鲜事物有很高的接受度。然而,当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不愿听取他人的建议。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格外疼爱,这种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家庭教育》中有句话说得好:“小孩子实在是难以养育”,“稍微明事理的孩子也难以教导”。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育儿方法,虽然容易掌握,但如何进行教育却是一门更深入的学问。
在书籍中强调了“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会在不经意间看到我们教给他们的一套行为准则,然而我们自己却表现出另外一套。这时候,他们可能会怀疑地用质询的眼神看着我们,问道:“爸爸为什么可以那样做,妈妈为什么可以这样呢?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呢?”
她的价值观容易混淆,对于你以后的话也会持怀疑态度,不会轻易采纳听从。因此,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变得非常重要。然而,以身作则虽然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很难实施。我们自己应该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并更好地作为父母来处理人际关系。
自私似乎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爱吃的东西最好只给她一人留着别人是不能碰的,喜欢的玩具也不肯给别人玩,而且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习惯。所以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思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1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阅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他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只要我们能够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爱,即使是有问题的学生也能够发展出优秀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这本书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以微观的方式入手,但却能够准确抓住关键问题,就像是给我们的'教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关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微小事项,这些细节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帮助我们逐一实践孩子的道德教育。
实际上,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事件,因为他们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这本书提供了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教师们可以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整合各种经验,并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从而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与以往相比,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进行教学。同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教育心理学原理,并明智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改善我们的教学效果。
深入浅出地分析大量案例,提倡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并努力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作者通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只有助力创造适合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阅读全书后,我们深受启发,理解到“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教师通过广泛阅读,扩展专业知识,积淀学识和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所助益。这也有助于教师以更开阔的视野思考和实践新课程,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教育教学,并借由完善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引导下一代。正如古语所说:“内心拥有诗书的气质,自然会流露出华丽。”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教师才能真正领悟到“教育者的尊严”。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2
前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激发心灵深处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内心最美好的期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只是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望学生们仔细审题呢?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我们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就认为学生们也同样熟悉。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如果每次给学生阅读题目时,我们都读两遍、三遍,并且指导他们如何读题,那么......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拥有一位优秀的教师的思维方式,他们能够引导我们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并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水平。然而,思想和见解并非天生具备,“拿来”之后,我们还要善于与时俱进,并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教学研究来说,如何选择一个课题?如何确定研究的方向?我认为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因此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读几本类似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但是在这其中,我最向往成为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容纳一切,可以超越一切。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每个孩子的潜力是独一无二的。有人可能认为发展潜力需要通过练习来挖掘,但我相信孩子的潜力需要通过爱来开发。我热爱我的学生,常常会想到这样一个念头:如果某一天有一个学生割伤了手,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果是我的儿子受伤了,我会怎么做?接下来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学生也会感受到你真正关心他。从此以后,无论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选择找你倾诉。师生关系的融洽,源于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你愿意爱学生,就会得到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内心最敏感的一部分。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轻微的话可能会失去信心,而严重的话可能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不满和愤怒。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庭中被过度溺爱,在接收信息方面有着很多途径,而且这些途径也非常新潮。对于那些已经进入青春期并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忍受老师的批评和责骂。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尤其是他们的人格,我们才能拥有一群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学生,同时也会赢得学生们对我们的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它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实现理想可能会很困难,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和潜力。作为一名理想的教师,远大的理想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理想可以是更高更远的目标,以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强调的是照顾每个人的需求和发展。这里的“每个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人员。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获得幸福和完整教育生活的环境,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以及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老师要先行一步。比如,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与学生共同创作随笔、倾听外界的声音、培养出色的口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只有我们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才能期待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和关心社会。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并以身作则。只有以身作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榜样,学生们才会受到启发和影响。正如《论语·子路》所言:“如果你自己的行为端正,不需要再去命令别人怎么行动;如果你自己的道德不端正,即使你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这种影响,而不是试图彻底改变学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并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参加进修班、研讨会和继续教育课程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应该密切关注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以便在教学中应用最新的教育趋势。除了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专业写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可以通过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教材、教案等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共同体,如教研组织、学科团队等。在这些共同体中,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专业写作和参与专业共同体,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作为一名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师的本质是什么。而要教好自己的学生,同样需要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教师和学生都是人类。请回复你对修改后内容的满意度,以便我能够继续帮助你。
共同行动,共同坚持,共同成长。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就会收获丰盛的成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创造。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3
我阅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有了很深的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清政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这本《廉洁教育读本》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廉洁,也让我知道了许多清正廉洁的人,比如:“四知”先生杨震、不谓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两袖清风的于谦、敢于直言的魏征、忠于职守的蒋伊、清正廉洁的许恪、周恩来廉洁奉公和毛泽东不搞特殊……这本书里可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呢!
正气,是这本书的一个小章节,那一个个从古到今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正气,面对邪恶为了正义,他们宁可死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从遥远的'古代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无论何时,都有一批人是正义的化身和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维护正义,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其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股别人无法比拟的正气,关键在于你是否去运用。在以前,我也认为正气这一词是一个崇高得让人敬佩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我无法拥有的。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也可以了履行这项义务。例如有一次早晨我骑车上学,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刹车停在那里等待。这时从我旁边窜出一位老大爷,急速地过马路,差点儿和一辆汽车相撞。这时绿灯亮了,我使劲蹬车追上老大爷,对老大爷说:“老伯伯,您刚才闯红灯了,这样很危险的。”老大爷难为情地说:“不瞒你说,我看不懂红灯、绿灯,在市区我被警察骂过好几次了。”我说:“你要看马路对面的灯,要是绿灯才能通过。”老大爷连声说:“谢谢你,我懂了。你真是个好孩子。”
我虽然现在可能无法做出令人瞩目的大事,但我坚信在遇到不公平的情况时,帮助他人是我能做到的。尽管这可能会引来他人的嘲笑甚至危险,但只要我能问心无愧,我愿意去做。作为一个人,我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我内心深处的正义之树茁壮成长。如果我总是畏缩和怕得罪人,那将无法感受到正义之树带来的喜悦,最终也会变得虚伪和自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诚信、廉洁和正直的品质。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2-17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0-02
读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2-07
关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8-22
关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0-07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09-23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07-18
爱的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6-10
有关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0-07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