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
清明节临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同时也为了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今天早晨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郑州市烈士陵园进行了祭扫英烈活动。
参加本次祭扫活动的人员有弓老师、郑老师、少先队大队部全体成员和我们五(3)班全体师生。早晨七点钟,尽管天气很阴沉,但是大家的行动计划丝毫没有受影响,因为这时孩子们已经在操场集合了。同学们一律身穿深色校服,佩戴红领巾,整装待发。学校预约的公交车也已经等候在校门口了。很短的几分钟,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出发了。
大约四十分钟的公交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首先是我们老师给孩子们分发祭扫用的菊花,白色的,黄色的,很新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孩子们每人一枝。之后,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双手捧菊花,在大队辅导员弓老师的带领下,向着革命英烈纪念碑前进。走了不多时,“革命英烈永垂不朽”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就映入眼帘。纪念碑高高地耸立着,使人不由得联想到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孩子们在弓老师的'安排下宣读大队誓词,敬献鲜花。尽管年龄不大,同学们还是很懂事,在碑前向先辈们献花时表情严肃,而且很有秩序,现场很安静。这时,天公作美,普降细雨,既滋润了万物,又多了几分清明节的气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接下来,同学们在陵园里分散开来,自由祭扫,献花。有的学生在墓碑前驻足,认真地读碑文;有的学生恭敬地鞠躬,献花;还有的学生在碑前整理别人献的花束,还有的同学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合影留念。总之,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先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的活动快要结束了,孩子们边走边交流自己祭扫的感受。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多种途径:书,电影,听身边的老人讲过去的经历。清明节祭扫英烈也同样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2
我校根据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的有关通知精神,在20xx年清明节到来的前夕,学校特别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清明时节,文明祭祀”为主题的动员活动,同时倡议全体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祀新风,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风。移风易俗,从俭祭祀,不借清明祭祀之机摆阔气,讲排场。要破除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种植纪念树、敬献鲜花、清扫墓碑、让我们共同行动,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成为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带头人,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全体师生要采用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写一篇文章、宣读祭文等文明、健康、环保的祭祀形式,来缅怀悼念革命先烈及故人,传播文明祭奠新风尚,过一个文明、绿色、和谐、平安的清明节。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门负责的工作小组,组织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
2、我校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以"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周一下午召开了以"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继承先烈遗志,发愤建设中华"的主题班队会。教育学生缅怀先人,培养学生,尊重先辈,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各班级在板报上开展"清明角",主要开展以"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4、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能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其艰苦创业、奋斗不息的精神和爱国情感。我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植树、种花等传统活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生态、保护环境,丰富清明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
今后,我校将更加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努力共创和谐美好家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3
昨天,我们去多媒体教室参加了“文明祭扫,从我做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我有很大的感受。
这次的活动主要讲的是文明祭扫,也就是网上祭扫,祭奠地震遇难者和革命烈士们。
网上祭扫文明快捷,又能跨越时空。这种网祭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民所接受。以前,人们祭扫都是烧纸钱,放鞭炮,破坏环境,又容易引起火灾,是极不文明的.行为。近年来,国内已诞生多家祭祀网站,在互联网上十分活跃。“5.12”之后,就有不少网友自发行动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灵堂共同祭奠。
祭奠死难同胞,缅怀革命英烈,对于我们是一次生动感人的爱国教育,我们立誓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不负先辈们的重望,用勤劳和智慧开创明天。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4
清明之际,踏青扫墓,是国人祭奠先辈的重要形式。任何传统文化习俗,也都会与一定的形式紧相联系,并成为其有机部分。但形式终归服务于内容,透过形式感,真切地触及到文化内核之精神,更应是我们必然而终极的追求——清明祭奠,亦应如此。进入当代文明社会,世移事易、历史变迁之下,用更多适应当下价值理念的方式,来继承像清明等传统文化之内涵,就需于清明来临之时,让我们多一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心祭”。
清明之“心祭”,是适应当今现实之需。“过节回家”,是中国人节日文化的重要表现,这与我们千百年来所秉持的孝道与感恩文化息息相关。这种“落叶归根”的思想,表现于清明祭扫的形式上,就是能回到先人所葬之处,烧些香火、燃些鞭炮和扎纸,以及鞠躬跪拜于先人墓前等。但这仍然是止于形式上,在我们祭扫时,事实上,最重要的是那种内心里深蕴的追思慎远之情——这种无时不在的“心祭”,才是清明文化中最高的精神境界。
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正是一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现实却是,大多数外出的人,很难于清明时节回到故里祭扫先辈。但没了这种形式感上的祭奠,我们仍能时刻保持让“心祭”无所不在。因此,离家在外的人们,于清明之际,都可瞑目追念先辈,用心祭奠逝去的亲人。
清明之“心祭”,是应文明殡葬之需。现在,文明生态葬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其所达致的文明效应,自是不言而喻。花葬、树葬、河葬、海葬等现代文明殡葬形式,越来越大行其道,其与传统清明祭奠形式,并非完全脱离与相悖。因为,只要有虔诚的“心祭”在,无论哪种殡葬形式下,我们都能于清明时,在任一处闭目肃穆追思,让祭奠怀念之情涌上心头,让孝与爱回荡于灵魂深处,它同样可达到清明祭奠的意义。
清明之“心祭”,理应无所不在。回望人类历史,人之短短生命过后,都终归于泥土;但时光也终会抹去更多历史的尘痕,像先人之坟之碑,于恒河沙数中,也绝大多数湮灭在时光的蹉跎中。但先辈坟茔之不存,并不会消减我们于清明时的追忆与纪念深情。清明文化氛围中,当我们闭目静心,在民族传统文化浓郁的深思里,人人皆可对逝去经年的先祖、前辈、亲人表达内心的祈祷、追思与祭奠,让感恩与孝爱精神,沿心与心传送至一代又一代。
清明之“心祭”,应成为全民族内心相约的一种“公祭”。对逝去亲人及先辈的祭奠,是清明节时人们共有的传统。但我们不应将清明祭奠的内涵仅止于此。像对民族共同先祖——轩辕黄帝的祭奠;像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英雄先烈的追思;像对曾为人民与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之仙逝者的纪念等,这些都应成为以家庭名义祭奠之外,我们应共同以心相约的“清明公祭”——当然,我们既可以组织一些仪式感强的清明公祭,也更适宜于全民在清明时,用内化于里的“心祭”,做出最有意义的精神祭奠。
因此,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所有人都有闭目静思、肃然追念的一刻:让我们的心,于此时,和先人辈辈传承之精神同在;让我们家国同心,走过前辈的足迹,走向更加清明的未来。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5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
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
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喜有悲,南方的雪灾、拉萨的暴乱、四川的地震,都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之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而20xx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她的xx华诞。
xx岁的中国,意气风发、生机勃勃,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革命烈士们,没有他们的英勇,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战争的十几年里,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的烈士和英雄。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像一个个警钟,时时告诫我们:心要有国、行要为国!但是战争结束时,他们已经走了,他们已经走远,却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当年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当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枪林弹雨中奋斗。让我们把他们这不朽的精神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在我心中,革命先烈永远是一颗颗亮闪闪的星星,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的和平自由?“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革命先烈们,你们用热血谱写的壮丽诗歌;用身躯建立的.丰功伟绩;用信念铸就的万里长城,将与日月争辉,与山河永存!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有资格,也有这样的义务要学习英雄们的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一分一秒,学好本领,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坚信我们伟大的祖国终有一天将是世界的主人!
20xx年的10月1日,我要亲手放飞一只和平鸽,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悼念亡魂的英灵,祖国的xx华诞因为你们更精彩。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7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殡葬与祭祀,自古就是一件大事。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会缅怀先人、祭祖思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祭扫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发现,烧纸钱、燃鞭炮正逐渐被鲜花、网络等祭祀方式所取代,这种绿色的方式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静”与“文明”。
血脉里的眷恋,鲜花祭祀成主流。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相比从前每到这时墓园的烟熏火燎,现在更多了几许肃穆和清雅。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越老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清明扫墓,意在追远,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反而比嘈杂而奢靡的'祭祀有意义的多。
到哪都是心意,社区公祭寄哀思。“其实心意到了,在哪里都一样。”现在很多社区每到清明都办起了社会公祭活动,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提供了祭祀的平台,为流血流汗的英烈们带去一份哀思。社区公祭是大家的,是社会的,吟一首诗,颂一首歌,拉一首曲,便是对逝去的亲友献上最真诚的哀思,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这种活动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同时更加深了清明祭扫的意义。
借力“互联网+”,网络祭祀成风尚。“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如今清明祭祀也插上了网络的“翅膀”,让远乡游子也可以为亲人献上一份思念。全新概念的“云祭扫”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链接,了解逝者生平,进行瞻仰、追思和祭拜;“网络墓园”与各公墓实体墓园进行对接,园区还可以代为祭扫。这些方便、环保的祭扫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越来越深得人心。
清明,祭如在,倍思亲。多元化的祭扫方式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便捷,更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文明祭扫,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以“清明”的方式让节日更添意义。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看到这首诗不禁让我想起了快到来的清明节,于是让我感到对烈士无尽的怀念,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抗日寇、除汉奸,芦苇荡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打蒋匪斗土豪,江河湖畔留下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邱少云烈火烧身,铁窗之下的方志勇,江姐视死如归,慷慨就义;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刺刀,昂首挺胸,面不改色。他们血肉之躯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时间的长河湍流不息,但它冲刷不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当年那硝烟弥漫的天空,今天已是碧玉如洗,红旗飘扬,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草茵茵,在这特殊的节日里,郑重的对先烈们说声“一路走好”。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9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当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齐聚在烈士纪念碑前,阳光下纪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战士仿佛正引领着我们向远方眺望,他们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民族过去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还是要携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我想,两者皆有。小鸟不再歌唱,河水失去往日的欢畅。不尽的思念涌上心头,在我的脑海里滚滚翻腾。
我们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向革命烈士和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以及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向革命烈士鞠躬、敬礼,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并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默哀。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刷不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鲜花朵朵、绿草如茵。当年那硝烟弥漫的天空已碧空如洗、红旗飘扬。生活在灿烂阳光下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壮举。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知识、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锻炼强健的身体,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储存力量,将来好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将永远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踏着先烈们的足迹,阔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永远飘扬!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我校开展了一次清明节的祭扫活动。自我校新校区前往回龙山功德园开展扫墓活动。为了面对革命先烈,每年在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前一天晚上,我都淋浴更衣,我觉得参加扫墓活动前应该淋浴更衣,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沐浴后,我会准备好洗的干干净净的校服和鲜艳的红领巾,为第二天的祭扫活动做准备。
蒙蒙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我校三至七年级的一行人,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目的地——回龙山功德园进发。一路上,我注意到今天的气氛和平时的不大一样,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情都特别的庄严和肃穆,除了那几个平时爱说话的同学外,几乎没人开玩笑。大家都在期盼着早一点到达。
终于,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长征”,我们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听从老师的号召,我们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瞻仰着革命烈士的风采。我注意到,这里聚集了许多无名的墓碑。在革命的`道路上,有许多著名的英雄,但占大多数仍是许许多多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无名英雄。我的脑海中忽然想起了一个十分可怕的数据:据统计,在长征途中,每前行200米就会有一名战士牺牲。这也就意味着:我在绕着操场跑半圈的时间里,长征路上就会有一名战士牺牲。我们应该感恩革命战士,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如今的新中国。没有新中国, 哪里有可能会有我们呢?我们一来一回只需走18里路,而且回去正好赶上吃午饭,而红军战士呢?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草根树皮就是美味。
他们可能只是儒雅的书生,也可能是柔弱的少女。但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坚强勇敢的另一面。他们就是红军战士!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清明节记事今天是清明节,有一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虽然没有下雨,但是天也阴沉沉的。我们一家和姑姑一家去马莲台踏青,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今天,就是清明节,按照习俗今天我们这些晚辈要去拜祭祖先,我一直都不喜欢清明节,因为我很怕鬼。我一直都对坟墓这些东西很有成见,今天我几乎是被爸爸又拖又拉的求着去的,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怀恋和感动。
清明时节,熙熙攘攘,跟随着张择端的脚步,我缓缓走进了清明上河图。北宋的清明微微有些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和酒的香气。我穿着宋代服饰腰上黄,欣然漫步于东京码头。
燕子来时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根据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扫墓祭祖。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节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
您还记得我吗?敬爱的爷爷啊。每夜望苍穹,只见得天尽黑,星汉灿。另一个世界的您呵,可想到,爱您的孙子,常常入梦都看到您的脸庞,见到您那瘦削的身影。
清明,烟雨。呷一口碧螺春茶,饮不尽我对祖母的悠悠思念。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祖母家住太湖边。每逢清明谷雨之前,她会斜背一个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刚晞,赶往碧绿葳蕤的茶园,采摘新茶。
初春时节的细雨,伴随着清明节静静地下着。天空低沉着,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心里是无尽的悲伤。伴着林里的鸟叫,本是清丽的风景却给自己又增添了一份惆怅。这个清明,注定了我的忧伤。
清明心绪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它不像其他节日一样热闹非凡。相反,清明节很是凄凉悲哀,人们的心情格外沉重。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大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今日和平、安定、完美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爱心社承办了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遗风”为主题的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4月5日上午8点,根据事先安排,由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党员、以及爱心社成员组成的参加本次活动的队伍已在东升园门口集合。为了保障参加人员的乘车安全和减小乘车压力,队伍分两组乘坐公交车先后到达活动目的地——日照烈士陵园。
到达后,大家自由参观了日照纪念馆、日照革命纪念馆以及部分烈士的陵墓。在纪念馆中,应对烈士遗留下来的斗争武器和历史资料,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生动浮此刻我们眼前。大家有的安静地阅读解说词,有的拍照留念。最让我们深受感触的是来参观的`孩子们,他们有的用生疏的普通话一字一句的朗读解说词,有的用稚嫩的语气缠着陪同前来的大人讲述每件物品每幅图画承载的故事,这场景让大家感到十分满足:少年强,中国必须会很棒!
上午10点,大家在无名烈士碑前集合,负责人像大家介绍活动流程并发放了鲜花,队伍向抗日烈士纪念塔走去。在塔前,我们向烈士献上了手中的鲜花并鞠躬致敬,然后伴随沉重的哀乐向烈士默哀三分钟,最终我们在抗日烈士纪念塔前立下誓言: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整个过程庄严肃穆,井然有序。
扫墓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来到日照青年艺术文化展览中心。那里有根据传说和史书记载,用泥塑模拟的尧王当年生活的场景,形象逼真,十分趣味,那里还陈列着日照当地出土的文物及传统美工艺品,大家对此赞叹不已。从那里,我们了解了日照的文化,亲近了自己=求学的这片土地。
接近正午,活动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使大家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大家也对自己求学的土地——日照有了更全面更感性的认知。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成员之间增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提高了爱心社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将来更成功的开展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上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乘着公交车去郑州烈士陵园扫墓。
进了烈士陵园的大门,我们来到了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前。纪念碑上刻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听老师讲,长眠在这里的所有革命先烈的名字都刻在上面。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为保卫祖国才牺牲的。
在纪念碑前,我们为烈士献上了自己亲手做的花环,并默哀。还重温了入队誓词,唱起洪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不停想象着70年前的那些战争场面。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多少革命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和家园……
战争是残忍的,和平得之不易。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胸前飘动的红领巾变得更红。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4
让“云祭扫”引领文明祭扫新风尚。“云祭扫”应成为全民树立文明殡葬观念的一个窗口,带起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新风尚。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墓园在清明节实行封闭管理,这也为“云祭扫”平台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各地可以“云祭扫”为契机,探索更多殡葬祭祖新形式,真正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在鼓励“云祭扫”平台建立的同时,各地也要加强平台运营的规范和惩处力度,避免部分不法商家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商业诈骗、广告推广等。同时,通过流程设计、缅怀氛围上进一步完善“云祭扫”服务,让网络祭扫有更多的“人情味”。
我们相信,一个健康、透明、完善的“云祭扫”环境,将让更多人的.哀思得以安放。我们也期待,在持续升温的“云祭扫”中,绿色祭扫之风得以固化,文明祭奠之风得以延续。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5
清明时节,追忆亲人,缅怀故人,是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往,很多人来到已故亲人的墓前,焚烧纸品香烛拜祭先人,寄托对逝者的缅怀之情。然而,焚烧纸钱造成的火灾、斗富攀比背后的.封建迷信盛行等问题,却有违传统节日原本的初衷。
而今,随着文明祭扫的宣传深入,选择“送一束鲜花,表一片孝心”的市民多了。今年清明,大家采取预约、错峰祭扫的方式,交通变得畅通,各大墓区也更加安全有序。大家采用献花、清扫墓碑、家庭追思等文明方式扫墓寄托哀思,同样是对先人的尊重,既不破坏环境,也不会引发山火等安全隐患。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清明之意,在于将逝者的缅怀,转为生者的关怀。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使清明的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传承下去,让祭祀陋习为文明新风“让路放行”,让“清明”更“清净”。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6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习俗顺应时代变迁而形式多样,清明祭扫不应拘泥于形式,应重在心诚情真。近年来,鲜花祭祀、云端祭祀不断兴起,清明节逐渐少了“烟火味”,这就是文明祭扫的盎然春风,这就赋予了清明节更多的时代意义,这样的祭扫值得提倡,也需要被不断推崇。
清心明志,在停下脚步中回归初心。在这个思念涌动的节日,现场祭扫按下了“暂停键”,却回归了理性、人文的本心。没了焚香烧纸的烟雾缭绕,只剩虔诚的'思念蔓延。和去世的亲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追溯初心、祛除杂念,再把追思和敬仰铭刻心中化作前行的动力。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祭扫重在表达感情,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只要是情感真挚,都可以追思亲人。通过一束鲜花来寄托哀思之情,通过种一棵树来表达缅怀之意,这样既坚持了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传统,又赋予了清明节文明绿色的新意,这样的清明节才与绿色发展的新时代更配。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 篇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今,献花、电子蜡烛、种植树木、线上祭祀等新的祭扫方式被越来越多人认同,这种移风易俗的做法正被广泛推广和倡导。说起清明节,说起关于生死的终极话题,对生命的.敬畏是重要内涵。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对逝去生命的追忆,文明的祭扫则是对当下生命的爱惜,这些生命包括活着的人、草木、动物及大自然。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清明节,我们理应向守护绿色家园而英勇献身的英雄致敬!理应面向他们珍视的山林,以更大的声音呼吁:青山多苍翠,英雄少壮烈。敬畏生命,文明祭祀!
【清明节祭扫活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总结01-31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总结02-01
清明祭扫活动总结01-31
清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4篇)03-24
清明节网上祭扫总结范文(精选7篇)01-31
2020最新清明节的祭扫日记500字12-08
祭扫烈士墓活动总结04-21
清明祭扫活动总结15篇02-04
祭扫烈士墓活动总结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