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8 01:03:11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党史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党史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初中教师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学习师德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十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十篇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

  生命,是人这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它承载着人的理想,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感情,然而安全是生命的保护神,只有珍爱生命,生活才能幸福美满。

  在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安全教育却是一个沉重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到达16000多人,平均每一天就有40多名学生死于非命,这意味着每一天就有一个班级消失。

  人人讲安全,人人才安全。让我们防患于未然,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要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卫生知识,安全卫生知识及应急避险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潜力。

  因此,学校在上个学期着重在“安全”问题上做出了明显的举动,让我们能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温室的花朵,不知世道的险恶;井底之蛙,不懂人间的丰姿。其实,平时的一举一动都会威胁到生命的存在。缺乏安全意识的人,进校门前及放学后,三三两两地在门口的街道边嬉笑打闹,全然不顾险境,要明白,马路并不是我们展示的舞台,学习才是我们人生的舞台。我们的校园很特殊,两面临街,路边有很多小摊贩,缺乏安全意识的'人,肯定很喜欢那无品质,无保障,无检验的“三无”产品,觉得香喷喷的,嫩滑滑的,美味可口,要明白,其中食品有一大部分卫生不合格,吃了容易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不良现象。再加上我们的校园,两面临街,车辆来来往往,灰尘滚滚,更加不卫生。

  同学们,生命是完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为了我们校园的和谐,让我们用心行动起来,为彼此的生命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借着杨老师的教育管理课程,我有幸拜读了陈孝彬老师主编的《教育管理学》,觉得受益匪浅,让我对教育管理学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接下来就谈谈我对教育管理的一些浅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不断的提高。教育管理学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特征。陈孝彬老师主编的这版《教育管理学》就是在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保留其精华,更新过时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

  本书从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追根溯源,论述了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以及在当前背景下教育管理的性质、特点和理论流派。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从教育管理的两个组成部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阐述了教育管理诸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教育行政部分着重阐述了教育管理诸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学校管理部分则从微观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及其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工作和成果。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管理理论。相较于之前的版本,第三版增加了影响教育管理发展的理论基础的解说,主要是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的介绍。此外,还增加了对教育信息的管理和公开和学校建筑管理两个章节,力求反映教育管理学在这些领域的进展,体现其"在实践中完善、在改革中创新"的特色。

  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与其他学科也有广泛联系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以一定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门现代科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管理、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粗略地通览了这本书,作为一线教师以及学校管理的中层班子的一名成员,笔者和学校管理这一方面接触得较多。笔者根据书中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出发,结合本人在平日参与学校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现象,发现了我校(甚至说可以代表我区的一大部分的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育管理者理念的落后

  从管理智能来看,做好一个学校管理者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智能结构,做到与时俱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是对教育管理理念长期都不更新,对教育管理理念没有创新思想,都怀着传统的管理理念,几乎没有改变的思想。对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现象也无动于衷。

  2、教育管理中教师管理模式落后

  (1)在对教师的管理中过于重视制度的刚性,缺乏人性化关怀。这些规章制度通常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意志体现,从一开始就没有给组织成员以主人翁的地位,他们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在评价考核制度上过于注重绩效和量化的指标。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可以被量化,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和绩效,可能会扭曲教师本身的首要工作,而将其关注的重点放在量化指标的完成,而不是自身教学质量上的改进等。

  (3)由于教师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加之人事管理改革滞后,使教师流失、浪费等问题突出。同时,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师职业的魅力下降,也成为妨碍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3、教育管理中质量管理观念陈旧

  当前有一部分管理者对于教育指导的质量管理思想较为陈旧,不清楚国内教育管理的变化。有部分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质量的管理主要是以学业升学为主,往往对学生的体质、思想品德以及综合素质等没有相当的重视。这样的教育可能符合前几十年前的教育质量观,但是已经抛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观念,偏离了社会实际的需求。

  阅读了《教育管理学》之后,笔者似乎从中得到一些答案和解决的思路。书中认为现代的学校想要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固步自封。现代教育管理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当前的学校应该以现代教育管理知识武装自己,所以依笔者拙见,中小学在教育管理上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一、更新管理者的思想,以权变思想为指导,实现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智能结构。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智能大致有五方面:

  (1)概念的管理。学校管理者无论处理任何事件和人的问题,都能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或原则。

  (2)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3)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沟通和协调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和教职工沟通,也要和自己的上级沟通。

  (4)组织实施能力。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各项常规工作都心中有数。

  (5)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学校管理者就是通过分析和评价的工具来人事自我、完善自我,必要时还要重塑自我。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智能和管理理念,才能准确抓住学校事物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预测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对其进行控制提供依据。

  权变就是权衡应变的意思。它要求我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校本身的优点、弱势、机遇和挑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管理方案,从而强化学校的环境适应意识,提高发展的能动性,扩大服务的能力和空间,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挖掘组织内外资源,提升学校内在素质。

  二、以人为本,形成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的管理模式

  现代教育管理把教职工视为学校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学校管理的中心应该是赋予教职工强烈的工作动机、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管理者采用心理引导的方式,让教职工自我追求工作完善,由外边激励深化为内部激励。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管理主体观的变化。因此,在教师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并不是说放弃规章制度,放弃制度的约束功能,而是在制度的设计、选择和实施中,增加适度的弹性,尊重教职工的需要,以对人性的全面把握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使之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将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有机统一在一起。

  如果学校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展示其独立人格,能够为学校的共同目标努力,那么学校将获得一股强大的发展力量。同时教师本身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对于考评等传统激励手段就会退居次要地位,而这也更能刺激教师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让教师体会到幸福感。

  三、改进教育管理评价机制,科学引导教育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质量管理是以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习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以取得较高水平成绩的活动。但是学校的质量不仅仅是狭隘的学业成绩质量,还包括德育工作质量、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后勤工作质量等。然而在一线教师队伍不乏只认学业质量的教师,这就让我们的教育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日渐狭隘甚至于扭曲。这种现状让一些教育工作者难免心寒。因此我们要科学引导教育质量观。

  由于学校育人的质量目标归根结底是学校公众利益要求的结果。而学校米阿队的公众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校的质量管理应该是一点多面的,这个质量基准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内容的发展性素质,这也是教育事业对高科技时代社会要求的回应,也体现了对人的未来命运的真正关怀。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目标,我们可以从改变评价机制开始。

  (1)关注形成性评价。

  所谓的形成性评价是对教育过程所进行的评价,它的功能是揭示问题、改进工作。只有通过评价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质量的约束和保证,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评价内容向全方位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限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等,范围比较狭隘。现代教育评价充分注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改进各种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管理。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3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就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将这句格言放进安全与习惯的关系论述中,在一连串的恶性事故统计前,不良习惯的可怕之处一览无余,避免了这些事故,好习惯何尝不是最好的财富? 所谓“习惯”,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由于重复的练习而固定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比如开车系安全带,定期进行体检等。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在安全方面,这种影响会强烈得多,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或毁灭性的。

  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有个积累的过程,有个回旋的余地,做不到十全十美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总不像二进制那样残酷,除了1便是0。然而企业员工培训恰恰就是二进制。我们愿意树起“1”这块安全的丰碑,却万万不敢挖出“0”这口夺命的陷阱。除了时刻准备着,处处践行“安全第一”的理念和意识,我们没有第二种选择!没有企业员工培训,怎么能实现安全生产呢!在企业员工培训的养成方面,也要重视奖励和惩罚,这如同火车的双轨,要平行开展。惩罚要使受罚者得到教育,变压力为动力,并影响其他人员更加规范作业;奖励要使人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展,促进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尤其要对基层班组工作成绩突出、办法新颖有效、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意识,一但生产现场有人违章作业,又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罚,周围其他的人员就有可能盲目随从,并出现“大家都是这么干的,都没出什么事,我也这样干,应该也不会出事”的心理意识。如果这种意识和心理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有可能发生群体违章或群体伤害。从大量的事故分析看,不但违章者本人的安全技术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存在麻痹思想,抱着侥幸心理,自认为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而违章者身边的人员也对违章行为不以为然,见怪不怪,更有甚者,盲目跟从。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意识上的“从众心理”占了主导地位,其根源还是在于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清楚,牧民在丢失了羊以后对羊舍加以修补,从而避免了羊再被狼偷走。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亡羊补牢”是一种危机处理的手段,今天我们探讨企业员工培训的养成,“亡羊补牢”仍然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企业员工培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未亡羊而先补牢”。影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方说设备、环境、技术甚至运气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套用“存在主义”哲学的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能发生的也一定是有其原因!建设安全文化的关键就是处平安之境而思危险之害。每当一起事故发生时,我们或为之深感震撼,或为之扼腕痛惜,但是更重要是我们仔细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症结,不可否认,因为很多时候事故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印象往往就不会很深。

  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也是很有学问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个事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肯定是大不相同的。建设安全文化就应该倡导一种从实际出发,既要找出共性问题,更应该针对个性特质发掘能产生共鸣的因素。这种共鸣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从事故中吸取的,否则,仅仅肤浅的就事论事,泛泛而谈,那就难免陷入“一边批他人违章,一边重复他人的违章”的怪圈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有将一些血的教训同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多问问自己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多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多思考思考自己的防范是否到位,多想想自己的企业员工培训浓不浓,只有这样的“他山之石”,我们才能真正的“攻玉”。同时,培养企业员工培训要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企业员工培训,做到自觉把“安全心愿讲出来,把安全陋习写下来,把违章行为找出来,把隐患缺陷改过来”,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科技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迅速“占领”了世界各地,从而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将多媒体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远程教育资源不仅为教师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

  教师能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寻找到更全面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拓宽和丰富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远程资源网上的先进教育方法,运用于自身的教学中,从而弥补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使自己的课讲解得更加细致、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而学生也能在这们学习氛围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声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所学知识,从而弥补学生抽象思维和语言理解上的不足。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值得长期运用的资源,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充分地利用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堆龙中学的全体教师在领导的正确指引下,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潮流,也在尝试着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同时,丰富的远教资源和强大的相互交流性对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对本人而言通过学习、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到教育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藏文教学当中的运用,给我的震撼力是超乎想象的,它的方便、快捷有效的节约时间并打破了时空限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业务素质,也为扩大和丰富广大教师的.科技文化知识面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教师创造了一个顶好的继续教育的空间。

  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进入自主式学习的最佳状态之中。

  我作为本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把信息技术带入课堂,并不断努力培养自己的操作使用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为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努力。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人民好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党政干部。做一名群众用拥护,群众爱戴的好干部,首先是要做人民好公仆,真正做到心到、情到、意到。心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人心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从干部队伍上看,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从干部个人上看,尊重他人就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休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休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础。作为一名干部,要当好人民好公仆,就是要从内心深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甘愿放下架子,低下身子,真心实意的尊重群众。情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唯有更加理解的群众观点,增加群众观念;以更加坚定地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以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心。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带着责任和感情与群众打交道,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意到,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当好人民公仆,心里就得时刻装着人民,首先解决好权为民所用的问题。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反之,就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官位意味着奉献。在权力寻租盛行的当下,能够甘于清贫者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勇气。当好人民的公仆,就要把握好“权为民所用”这个核心。因此,我们每一位干部都应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消除特权思想,摆正个人与组织,“公仆”与“主人”的位置。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6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提高师德修养,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新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风。通过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有了深刻的体会。

  教育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唤起学生精神世界能动、自主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喜欢学生,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师魂即师爱。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却是不易。不管如何,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发展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求知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可称得上不辱使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抱住过去的应试教育一套而不放,应该让学生走进更广阔领域学习,力求全面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师德风范,那就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识,身为传人之“道”,解学生之“惑”,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知识时代,教师必须随时代的发展,更新知识。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为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而出力;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需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敬业,对自身不断充实的高素质、强潜能和综合知识能力完备的教师。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后,早日成为这样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7

  近期,重庆教师为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这次生本培训,听了三年级的两节课,观摩了四年级的语文课,聆听了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先设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围绕小研究引入新知。一节课下来感觉挺累,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讲的那样: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原因在哪里?经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讲解我对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一堂课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研究的学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自我的'见解。所以课前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⑴把握课堂重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结合生本课堂上体现的教育目标:思想、知识、能力。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⑵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思考和研讨的空间。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⑶注重能力迁移,体现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课上都可以根据问题灵活的增加,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方式,交给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自己来选择,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习,自由中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这样三种形式: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小组班内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种展示,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⑴保证交流的时间。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讨论过后,由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确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⑶交流的内容要有数。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如果过多会被解决问题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为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⑴精。生本课堂上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问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适时的引导,这个引导要精,要和通常的讲区分开来,不是在讲一个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并经过努力,让他们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⑵简。在精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 “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我校郑明颖老师为全体老师做了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首先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通过一天半的培训,就能将自己整理与归纳的笔记如此详实的给大家讲解出来,并制作出了条理清晰的演讲课件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这样才是最有收获的,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内化为己有,听到了这次培训我又很大的收获,对于如何写反思,写案例,及对于如何去做科研课题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收获颇多:

  一、对于案例的写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对于写案例只是知道写一写背景,然后写一个教学片断,最后进行问题分析与研究,非常简单,今天通过郑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案例原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主题(2)引言(3)背景(4)细节(5)结果(6)点评,写好一个案例,首先我们要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包括事件的主题内容是什么?想要阐述什么理念,也就是引言,接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原因,然后细致的进行阐述每一处细节,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细节与结果,最后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点评,这就是一份完整的案例,只有这样详细的进行案例分析,我们才能深入了解问题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改进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详实的科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对于课题的研究过程总是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实施,分为哪些环节,哪几个步骤,通过郑老师的讲解,我清楚地认识到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的提出(或选题缘由),二、研究综述(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研究述评),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目标,五、研究内容与假设,六、理论基础,七、研究思路与方法,八、研究进度,九、预期成果,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十一、其它保障机制,十二、参考文献与附录。有了这些步骤,我就可以按照这几方面一步一步的去搜集查找资料,探寻课题实施思路与方法,预设成果与合作与分工等,合理地开展课题工作了。

  同时郑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一个很好的网址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就是中国知网。虽然是付费的,但却是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是经得起推敲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

  再次,郑老师清晰地讲述了做课题使每一个环节如何操作,需要做哪些工作,留存什么资料,比如:每个课题研究都要做好三测工作,三测的形式有座谈、问卷、测试等。前测:课题研究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前测。前测是研究前摸清研究对象底数,找出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后一定做统计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如调查报告)

  中测:课题研究到中期时要进行中测。检验研究中期成效。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后测:当课题研究结束时就进行后测。检验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郑老师一再强调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测试都要写出统计分析报告,不然就等于这项工作没有做,无从考量课题的进展与转变。

  郑老师又将做课题时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多长时间开展一次都详实的做了阐述,我也做了如下记录:

  1、组织学习培训活动(集中学习、自学)

  2、课堂教学研究(每节课都要上成研究课,抓好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环节。

  3、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每两周一次) ,如:对教师讲课语言的研讨,组织学习方式的研讨。

  4、开展研究交流(组内四周一次,校内每学期两次)

  5、其他各种研究活动等,要按计划进行。

  有了这样清晰的活动安排,对于以后的科研课题工作会更有调理的去开展,并且知道从哪些方面留存什么样的资料减少了许多弯路。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最后郑老师用这样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任何教师,如果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功力,不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只是从表面组织形式上照猫画虎、修修改改,就不可能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

  是呀!选择了教师就要悉心去做好它,选择了育人的工作首先就要学会爱自己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就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独有的风格才是教师最魅力所在,修养会让一位教师更有独特的气质,就像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容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功力,争做科研型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大的提高!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9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有了非常大的收获,也让我对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幼儿教育面对教育对象虽然很小,但对他们的教育却又比大学生更为复杂。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各项认知都尚为成熟。面对孩子们使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的沉重,教育的思想和方法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改进。

  一、教育思想的认识:学习中使我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育的特点,分不同的年龄阶段设计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从孩子开始认知,就让孩子接触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如果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教师对自身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教育的方法:幼儿教育应是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进行。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兴趣培养、潜力的挖掘、特长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教育活动设计。这样正确的、多方位的教育将会促进孩子一生的发展。

  三、拥有爱心和耐心。对幼儿的教育首先是以爱心和耐心为基础的,关爱孩子才能够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了解孩子心态上的细微反应,并能够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和想法,正确、及时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才能够达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这次的学习让我对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更加有信心,我也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够使我的教育思想和业务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我所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的运用的教学有所用中。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1-18

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09-10

(精选)学习教育心得体会08-20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1-24

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05-08

学习师德教育心得体会11-22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荐)07-06

[荐]学习教育心得体会07-05

(推荐)学习教育心得体会07-11

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