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28 10:04:22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

  2022年8月18日,xx市矿区“新课标”“新课堂”暑期培训会如期举行。这次培训是围绕新课程、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聚焦课堂变革组织开展的一次分学科培训。厉兵秣马强本领,蓄势待发新征程,一天的培训,紧紧张张,但收获颇丰。特别感谢孙艳梅老师的精彩讲座,更要感谢孙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把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术”与“道”和我们矿区化学教师做分享。

  一、把握课标修订的学科要点,努力抓好课标落地的关键环节

  孙艳梅老师作为一名资历颇深的教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此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是在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特定的工作定位以及明确的发展突破。课程修订在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学段衔接等七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国际课程改革新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准确理解课程修订的工作定位,同时在把握国内国际教育改革新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实践。

  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想,是对已往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的升级,是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行动的继续。

  化学新课标的修订,不仅研制了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更是增强了教学指导性,注重凸显“教——学——评”的一致性,立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价值,在课程主题的设置上都做了一些适度的修订和改进,从而将“素养导向”落在实处,五个学习主题既有相对的而独立性,又有实质性联系,而且每个主题之下都从“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实验与实践活动”五个维度上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的教学提示、策略建议等,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操性更强了。

  孙老师抓住要点,紧紧围绕“变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做”为我们进行了阐释和指导,也促使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1、要深刻领悟课标修订的内涵,努力做好践行,要从主观上克服畏难情绪,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即“新”在何处,尤其是对“课程目标更高、课程结构更优、强调实践教学、细化教学要求”等吃透,并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2、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切实需要把新课标的理想主义要求与工作实际对接起来,处理好知识与素养、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单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传统教法与新式教法、教与学等两两之间的关系,不要将彼此进行对立。

  二、潜心问道,努力做一名研究与实践的智慧型教师

  孙老师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以探究性试题的命制为例,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我被孙老师严谨的教学精神所折服,讲座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定要将“素养导向”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地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能力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培养起来的,尤其是教学中不能放过一个“意外发现”,要勇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要有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特点,突出实验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教学贴近考试。尤其是通过聆听孙老师的讲座也帮助我们澄清了一些教学中的模糊知识,促使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形成了许多共识。

  通过孙老师的讲座,也促使自己找寻到工作中的差距,仅限于“教”而忽视“研”,不注重梳理总结,更谈不上提升:

  1、智慧型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通过孙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无论多么有名的教师,都要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学日子里,一点一滴地积累,一课一课地反思,发现疏漏、提高教学技巧,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完善教学行为,自主地创造有生命的灵动的课堂,这样我们离优秀就会越来越近。

  2、作为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完善自己已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与人的差距大都体现在业余时间,别人在业余时间成长了,你不读书只能是原地踏步走甚至倒退。读书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老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任。读书是最好的途径,每天给自己留一些阅读好书的时间,并注意读书的深、广、新、专。同时,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有一种批判质疑的精神,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学会在实验中找寻答案和发现问题,这样自己的谢绝就会充满无限的智慧,学科教学素养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3、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科研的能力。孙老师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自己有一种强烈的研究意识,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一点是我们最大的差距。教师的工作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工作量,像传声筒一样去传递知识,死板地按照一个模子去塑造人,那自然就成了“教书匠”。而不断探索,按照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去帮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那实际就是踏上了通向教育专家的道路。写作使人成熟,使人向善。有时我们上完一个学期,自己一篇象样的文章也没写,试想自己都不动笔去写文章,怎么会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其实教育工作本身就含有科研的性质。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就是在研究教学内容;经常地了解学生,备课要“备学生”,就是在研究学生;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学生教会,培养好,就是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自觉地主动地来做这些工作,就会发现教师在科研上占有极大的优势,因为教育工作本身就含有科研的性质。

  “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一天的培训促使我们对新课标的实施有了新认识,有了新方向,未来我们一定会立足新课标的有效落地,做实做细做精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登高望远,谋篇布局,为我校化学教学能抢占全市最高点再出发。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九年级化学《课程课标准》课程理念部分第三点: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内容是,精心选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课程内容,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反映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体现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明确学习主题,凝练大概念,反映核心素养在各学习主题下的特质化内容要求。

  每个学习主题围绕大概念选取多维度的具体学习内容,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

  一、什么是大概念?

  课标明确表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的大概念,是指反应化学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的思想观念。

  大概念1: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大概念2:认识物质是多样性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大概念3:从分子、原子、元素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大概念4: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而且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大概念5: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

  二、学习启示

  1、大概念是课程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个维度的课程内容。我们要改变原来对于教学内容的这个要求的定位,大概念也是要求学生去建构的。

  2、大概念更重要的体现了统摄作用。我们要清楚大概念的具体内涵跟主题下的核心知识思维方法,重实践、重要态度之间的关联性。

  课程内容部分每个学习主题,主题内容中的第一条1.12.13.14.15.1,这些都是大概念。

  例如主题五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大概念是5.1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句话阐述了大概念的具体内涵。第一句更多阐述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既是让学生要有这样的观念性的认识,同时它也是让学生要去明确围绕建立起来,化学、技术、工程如何去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方法;第二句主要阐述要认识化学在解决资源、能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中的作用,这就将5.2主题的核心知识,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健康,进一步去体现了这个主题,它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是要去解决面向这些真实问题的。最后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要去建立、树立建设美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的信念,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科学观和绿色发展观。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态度情感,跟这个主题下面的'5.4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是关联起来的。这就是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大概念教学通过传统单元的性质可以更好的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而在整合的过程中有机会让学生对大单元设计目标及知识和方法进行体验,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达到量变到质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方法学习的价值,感受到学有所用,更有利于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其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去领会主题大概念,进而去用大概念的教学,改变我们的教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7月22日下午两点,在王xx老师工作坊的组织下,我和同伴们一起线上学习了“20xx版义教化学课标教学实践问题研讨”。一个半小时在北师大胡教授和几位名师的问答中很快结束,在直播中各位名师对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实践问题展开充分研讨,分析细致,讲解实操性强,观看后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由三维目标转向素养立意的教学目标。以素养立意的教学目标不再沿用原有的三维目标,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认识知识的本质,形成相应的化学观念。掌握研究方法,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感受化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2、用大概念统领学科内容。大概念对各学习主题具有统摄性,体现了核心素养在各学习主题的内容化和特质化要求。针对每个学习主题,首先明确需要建构的`大概念,进而明确建构大概念所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需要建立的基本思路方法、需要形成的重要态度价值观以及需要经历的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大概念统领的多维课程内容结构。

  3、合理高效开展跨学科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xx年版)》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胡教授说,跨学科活动不是做加法,她建议将其学生必做实验的教学进行整合,推动其他90%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真是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技术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等转化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有机融合在相应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凸显义务教育化学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高效开展跨学科活动,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去研究。

  4、在真实情境中促进深度学习。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很多背景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为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就应该将化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厨房中的化学”,“如何选择清洁剂”等真实情境。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综合素养与能力自然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20xx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国家基础化学教育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实现路径,如何使新课标落地生根,最大化的促进教与学,需要我们一线化学教师一起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探索创新。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4

  要上好初中化学课,我认为首先要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5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展开,一个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的教学理念的热潮正在兴起。“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这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基本共识。课堂,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阵地,我们必需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分分秒秒里,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摸式。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结合教学谈谈在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新型试题只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关键还要靠我们的教学主阵地——课堂。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就要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创造贵质疑,创新往往是“质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多思、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创设质疑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对学习基础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都经历过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有其积极作用。

  三、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里的过程包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践互动过程等。要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来看,就是要鲜明、具体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来叙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今天,对我们广大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认识到:“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阵地,我们必需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分分秒秒里,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摸式。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我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来看,就是要鲜明、具体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来叙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我们只有在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九年级化学《课程课标准》课程理念部分第三点: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内容是,精心选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课程内容,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反映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体现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明确学习主题,凝练大概念,反映核心素养在各学习主题下的特质化内容要求。

  每个学习主题围绕大概念选取多维度的具体学习内容,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

  一、什么是大概念?

  课标明确表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的大概念,是指反应化学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的思想观念。

  大概念1: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大概念2:认识物质是多样性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大概念3:从分子、原子、元素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大概念4: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而且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大概念5: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

  二、学习启示

  1、大概念是课程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个维度的课程内容。我们要改变原来对于教学内容的这个要求的定位,大概念也是要求学生去建构的。

  2、大概念更重要的体现了统摄作用。我们要清楚大概念的`具体内涵跟主题下的核心知识思维方法,重要实践、重要态度之间的关联性。

  课程内容部分每个学习主题,主题内容中的第一条1。12。13。14。15。1,这些都是大概念。

  例如主题五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大概念是5。1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句话阐述了大概念的具体内涵。第一句更多阐述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既是让学生要有这样的观念性的认识,同时它也是让学生要去明确围绕建立起来,化学、技术、工程如何去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方法;第二句主要阐述要认识化学在解决资源、能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中的作用,这就将5。2主题的核心知识,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健康,进一步去体现了这个主题,它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是要去解决面向这些真实问题的。最后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要去建立、树立建设美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的信念,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科学观和绿色发展观。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态度情感,跟这个主题下面的5。4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是关联起来的。这就是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大概念教学通过传统单元的性质可以更好的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而在整合的过程中有机会让学生对大单元设计目标及知识和方法进行体验,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达到量变到质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方法学习的价值,感受到学有所用,更有利于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其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去领会主题大概念,进而去用大概念的教学,改变我们的教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8

  2022年8月1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xx市矿区全体化学教师云集于矿区教育局大会议室,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关于《新课标解读、高效课堂构建》的暑期培训会。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见到xx省中考命题化学组专家—孙艳梅,孙老师在培训会上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新课标的变化,帮助我们澄清了一些教学中的模糊知识,最可贵的是他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化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分享给我们。虽然一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但是本次培训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浅!

  首先,孙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结合课程内容及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而形成的。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初中化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五个学习主题,这五个学习主题既有相对的而独立性,又有实质性联系,而且每个主题均由“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与实践活动”五个维度的内容构成,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的教学提示、策略建议等,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操性更强了。

  接下来,从事一线教学39年的孙老师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以中考29题9分值的探究性试题的命制为例,用我们平时教学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分别从“如何考?考什么?怎么答?”三个角度进行逐一分析。孙老师命制的试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注重思维过程的训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孙老师带领我们重新做了一回学生,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方式老师问学生回答,开始我们看到平时自己得心应手的试题心想这有什么讲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吗?可孙老师不这么认为,孙老师对于我们的答案其实心里很明白,于是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验证,最后达成诸多共识。经过这么几个实例讲解之后,我感受到孙老师那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教学态度,相比之下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多么地薄弱,化学学科的素养是多么地缺失。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意识首先教师每节课前要预先充分地去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意外发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要平时多研究实验教学,多关注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与化学的联系,多积累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化学教学素材。

  通过聆听孙艳梅老师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平时只重于“教”知识而忽视“研”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孙老师指出现在及未来的化学中考考试注重的不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我要积极探究,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深刻领悟课标修订的内涵,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改变之前的重知识结果轻过程实践的教学思想,克服失败的畏惧心理,深入研究教学策略,大胆尝试科学探究,积极参加研讨活动,敢于向教材提出质疑,动手实验验证,向“猜想”说“拜拜”。

  其次,我要勤于实践,努力成为“实践型”教师。在学案编制过程中我要创设有意义的真实的任务情境,课堂上引领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想办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全班大力表扬有批判质疑意识的学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如果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课后要及时反思,找到出错的环节,反复修改。

  最后,我要坚持学习,努力成为“智慧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仅有深度更有广度,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读书是最好的途径,每天给自己留一些阅读好书的时间,并注意读书的深、广、新、专。阅读时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多交流多探讨,久而久之,质疑创新的学科素养会自然提升。

  短暂的培训让我对新课标的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未来我一定会立足新课标的有效落地,做实做细做精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为我校化学教学更上一层楼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9

  8月26日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新课标教师培训,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学习,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许多的改进。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化学要教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确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的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繁琐的计算。

  二、更加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教学模式,提倡在实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网上暑期培训的机会,使我更清楚的了解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实现了自我认知的提升。

  一、课标修订背景

  19大和全国教育大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作为2035年教育现代化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这也就是新时代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的要求。现在的课标是针对2001版的一个修订,其中有延续也有发展。

  二、课标的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核心素养在化学中的发展要求

  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反映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体现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观念从化学学科的特征及内涵要素入手,可以概括为引导学生发展和建立物质观的变化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和分类观,能从元素的视角和微粒的`视角来看待物质及其变化。

  科学思维的特征和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就是模型认知、模型建构的思维方式,证据推理的思维,批判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的一般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内涵要求不同的是,科学思维跟高中阶段学科特性素养具有一贯性,一致性,特别加强了通用的科学思维和思维方法培养的要求。

  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究,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工程设计的探究实践,增加了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网络查询的方法获取、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简单的技术工程方法、设计、制作、使用相关模型作品的能力,利用社会调查实践提出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对科学的态度和责任两部分,科学的态度即关心社会实际问题,能够自觉主动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包括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要有遵守科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责任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如要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四方面是有机联系的,态度、责任和价值立场、化学观念是特征和基础,科学思维是核心和内涵,探究实践是表现和途径。

  四、核心素养的共性和统领性

  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要求,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阶段性和成长性,体现了与高中学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衔接关系,体现了科学领域素养的要求与科学课程、物理课程、生物学等课程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框架保持一致,体现了科学共同素养的发展要求,还体现了跨领域和面向未来的共同信息素养发展要求。既重视本学科对学生发展的贡献,更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运营价值,是制定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统领并具体计划于五大学习内容主题的多维课程内容体系和学业要求之中,是贯穿课程系统各个方面的。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1

  我参加了初中化学新课程培训,我收获颇丰,感触也颇多,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有一桶水。面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功,另外,还应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以便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用好教材,拥有知识就不等于能驾驭好教材,教师要在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前期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教育价值。依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四、努力使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2

  新一轮课改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度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此次的学习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觉得本次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启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

  3、理解并实施新课程理念

  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不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师生角色转变的同时,也大胆地让学生参加到对新教材的评价中来,参加到对老师教法、改革的评价中来,尽管他们的评价有时还显得很幼稚,但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审美能力,而且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3

  时逢暑假,抱着真诚求知的心,积极参与强师在线网络公益直播课的学习,课程中有许多精品微课,课堂实录等内容使我受益颇多,其中,关于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我的触动非常大。2022年7月22,与工作坊的伙伴们一起在线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实践问题研讨》之后,浅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2022版新课程标准化学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五个教学主题,每个教学主题有五个维度,包括:1、大概念;2、核心知识;3、基本思路和方法;4、重要的态度;5、必做实验以及实验实践活动。围绕大概念建构学习主题,内容结构,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各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

  通过吴东芽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与胡久华教授的对话和探讨,我理解了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与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观念是一致的,每个主题⊙1中的内容就是学习主题中的大概念,大概念为每个主题教学内容起到统摄作用。

  感受心得一:每单元知识或知识块的教学,不能只教授单独的知识,而要考虑到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科观念和积极的思维方法,拥有正确的态度,并最大可能的在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设计每个单元教学时以大概念为统领,合理分配课时,建构知识模型,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刘娟老师提出如何使用新课标进行活动评价的设计和如何使用新课标进行双减下作业的设计两个问题。以具体的活动设计案例和评价方案为问题原型,与胡教授进行了交流。

  感受心得二:(1)加强日常的.学习评价,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在学生活动设计方案中,基于证据进行评价,把真实问题转化为化学知识问题;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加强评价反馈,以评促教;(2)使用新课标下进行双减作业设计,要体现高水平作业设计,要与学生学情密切相关;加强学生自我诊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加强实践性作业,体现化学学科的劳动教育,增强趣味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2011版课标有了重大的变化,更能体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我们更要勤勉认真,行而不戳,不断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做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践行者!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4

  为全面有效执行、落实好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市教科院于7月5日、6日组织全市的化学老师进行了新课标的培训学习,xx三十七中化学组的老师们全程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通过对一些优秀案例的观摩与讨论,感觉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在培训会上,首先聆听、学习了东北师大郑教授的报告。郑教授非常全面地从各个维度和层面解读了新课标,让我们明白了20xx版与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在学科定位、学科特征、学科价值这三大方面的不同,也因此更加认识到新课标更能体现国家的育人标准,更具有时代特征。然后又听取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教授的报告——《科学探究与实践——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夏教授用多个生动的案例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探究”名副其实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学习,老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一名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何建立创新模式,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借此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

  创新之一:

  改变单个知识点教学为项目式教学

  这次培训中专家不断提出“大概念”指引下的项目式教学,也就是要进行主题教学。通过学习与聆听几个教学案例,真正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高效,既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又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还能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感触较深的是三十九中王老师的的教学案例,她的教学设计中把“海水提镁”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与海水晒盐、海水制碱这一系列有关利用海洋资源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大的课题和项目——“通过实验改造物质”,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正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既学会了知识,又具备了化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体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注重学科素养。

  创新之二:

  学习方式多样化

  执行和开展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多种学习方式的引用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市北第二实验中学的杨老师展示的案例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枯燥无味的“原子内部结构”的学习中,她借助了橡皮泥让学生根据问题及资料查证自己设计并捏出原子的多个模型,把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学习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玩具模型,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创新之三: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做到“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这一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永远要作为我们始终贯穿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多情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如此更好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创新之四:

  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素养

  新课标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应该反思,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我们是否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一次课后作业的好坏或者一次单元测验的优良是否能评价一个学生的素养发展程度?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暂时不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生可能比其他同学具备更强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和更好的小组合作能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活动表现评价,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诊断和评价,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都能被肯定。

  两天的培训远远不够,我们在新课标的学习和执行上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好素养导向的科学探究与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该永远在求学的路上,为呈现更好的课堂,实现更好的教育,付出不懈的努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02-20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1-12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25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01-03

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1-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03-01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4篇02-22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23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