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新时代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新时代教育的心得范文(精选11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教育的心得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必然体现为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追求。改革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逐渐富起来、强起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如果摒弃了我们原有的精神追求,就会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甚至走向犯罪深渊。坚定理想信念,执着于共产主义的精神追求,才能超越单纯的物质享受,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觉、真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献身的稳定心理和强烈情感倾向,是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补足精神之“钙”,骨头就硬,就能练就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昂扬锐气,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相反,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摇摆不定,败下阵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支配外在行为的强大内在精神力量,催人奋进,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体现时代要求的伟大精神,其实质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之所以有无数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一往无前,甘愿流血牺牲,归根结底就在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凝聚党心民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我们创业创新的精神力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会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关键在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旗帜在祖国上空高高飘扬!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3
本日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就教育对象和方法、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翻阅史卷,清正勤廉、为国为民早已成为中国历代贤明廉洁之官和爱国志士融入血脉、植入灵魂的价值追求、精神坐标,成为爱国情怀的基本表征,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忠诚的弘扬者、实践者。“勤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质和政治本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充分运用廉洁文化资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好课堂。各地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地)、革命旧址、烈士纪念建筑物、历史遗迹为依托,精心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融文化、历史于一身,集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为一体,具有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等多种功能,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心、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改进展陈方式,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为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提供更好服务。
深度挖掘培树勤廉典型,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新特色。运用榜样的力量,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的方法。勤廉典型以高尚的爱国情操感召人、鼓舞人、激励人,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宣传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勤廉先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楷模、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报国为民的`实际行动。
大力弘扬传承勤廉家风,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丰富新内涵。勤俭持家塑造质朴之风,以廉守家塑造清正之风。勤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既连着民风,又连着党风。“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勤廉家风就是爱国家风,是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伦理规范,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把勤廉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重要载体,可以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鲜活、真实,以德化人、以廉育人。勤廉,应成为家风最纯真的原色、民风最纯朴的底色、党风最纯正的本色。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4
党校是领导干部的“摇篮”,办好党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强化其爱国主义情怀,对新时代的蓬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审议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近阶段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已经迫在眉睫。不可否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党校的工作并未按着党中央的精神严格贯彻落实,管理不严,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是部分党校在近阶段暴露出来的弊病。党校教授在课堂上“自言自语”,下面接受培训的'领导干部们各玩各的手机,这样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教授与学生双方都把党校培训当成了自己的任务、工作,甚至负担,没有正确认识到党校培训的意义,这使整个培训过程溜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而根据中央的最新指示,各党校必然会从严治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每个前来接受培训的领导干部都自发的、自觉地认真学习,从而提高各位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从而达到党校对领导干部培训的真正目的。
各个党校的另一个工作重心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领导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会使领导干部更加坚定其理想信念,不妨初心,牢记使命,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会强化其对工作的热情,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理想,而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的工作。当党员干部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他们一定会全身心的扑到祖国建设上,帮助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旦党校此次能够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来贯彻落实,党内的环境也会得到净化,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大大提高。在这样的健康的干部群体的带领下,祖国的各项事业必将腾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指日可待。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5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近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信念为基石,厚植“爱国情”。“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首先是一种蕴藏于心的真切情感,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一种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情怀。当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个人都会内心激动;当大江大河上中国建造横空出世,每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当国际会议上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每个人都会倍感振奋……这是最自然的情感需求,也是最深沉的爱国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爱国情怀,把个人职业与爱国情怀深度相融,将情感的力量转化为奋进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立鸿鹄之志,做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的坚定者,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以本领为命脉,激发“强国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树立远大志向。而志向不是口头说教,更不是走过场,必须依靠过硬的本领、扎实的行动才有彻底的说服力。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都需要具备过硬本领。因此,广大青年干部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练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真本领,不断锤炼品德修为,追求高境界、高品位的人生,推动中国朝着现代化强国迈进。唯有志在四方、奋斗无悔,把“爱国”二字刻写在心间、落实于行动,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以担当为依归,化为“报国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更是一种执著的行动。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发展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具体使命,要以“眼睛不容沙子”的认真劲、“坚持一抓到底”的扎实劲、“实行责任倒查”的较真劲、“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劲,时刻保持奋斗姿态,反对慵懒无为、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争当,行动者、实干家,不做“清谈客”“键盘侠”,在实践中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青春汗水和勤劳双手创造业绩,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树牢精神支柱,卯足强大干劲,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的爱国主义行动观,用担当作为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了祖国,奉献值得;为了人民,奋斗值得。让我们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涵养爱国之情、锻造强国之志、引领报国之行,在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发出时代最强音。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6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近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
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
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难道不应该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考虑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习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如此一味地强调学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以前我认为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种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纯粹的表现。看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说说就行。
真的希望作为太阳底下最灿烂的职业,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的一言一行不会辱没教师的角色,不会辜负人民赋予我的神圣使命,别无选择,我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动用心去饯行叶澜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时间中去验证其理论。
我愿意成为太阳花丛中的一朵,虽不起眼,却能在阳光下灿烂开放,我更愿意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新基础教育”这一片太阳花中,共享阳光雨露的滋润,尽情绽放!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7
在空闲时间里,我每天都坚持读叶澜教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我觉得有的地方我还没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有的地方我觉得很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际,比如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四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地勾勒了转型前后学校日常实践的不同形态,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教师智慧”、“学生成长”和“主动发展”等主题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够在工作之处就接触到叶澜教授的新基础理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本书我还需要一遍遍地拜读才能慢慢地透彻地领悟其精华和寓意,我的感受很深,其中,我对书中教师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较深。
书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我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还想再加上几个词:创新,与时代接轨。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突显出来了。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所以,我会不断进行自我的创新,以造福于我的学生们。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所以,“新基础教育”不是不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而是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
教师是如何成为教学过程“重组者”和动态生成“推进者”,从而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呢?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从教师身上看到如下可喜的变化:
一、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从实验教师上课过程的表现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如在数学课中,“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研究性学习”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活动步入“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在这样的课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活动。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作为教师要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整个思路是跟着教师转,活动比较整齐划一且呈现集体化的特征;而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
——关注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和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般来说是用学业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和评价学生;“新基础教育”则更多的.是使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状态的变化。它吸收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近几年,我校大力开展儿童智能开发实验,开设了音乐、体育、艺术、科技、奥林匹克等多类实验小组近42个,学生参加省市区多类比赛取得了上百项荣誉,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多元智能开发给自己发展带来的益处,表现得更加自信了。同时,多元智能实验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现象,多元评价的推行,改变了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学生脱颖而出。
——关注学生所在班级的状态。“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在班级建设中,学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具体做法包括:增设班级岗位,使班级的每个同学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岗,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建立班级岗位轮换制,使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承受变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从而锻炼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学会规范评价及动态评价,而且要求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由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牵头,由各班班主任参与,全面研究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对班级更加热爱了,他们在班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性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在新基础教育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三、教师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当教师仅仅是个“知识传授者”时,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而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时,教师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叶澜教授指出,教师的专业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支点。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从“新基础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其次,教师的专业教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再次,当今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要具备三种基本的能力,即理解他人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教养达到成熟水平的况态。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行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及选择,并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个性;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新基础教育”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教师的工作将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自身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9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意见》同时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不知从何时起,劳动教育渐渐被弱化,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不少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长短不齐,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的学生甚至看不起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一蹶不振。缺少劳动的教育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确保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呢?
《意见》的印发,从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10
在这两个月的磨练中,我真的觉得有了很多的感悟,一日生活渐渐的掌握了,也知道了如何收拢孩子的心,如何既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又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常规,一开始的我总是非常的慌乱,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能仅仅有条地处理了。
记得在上关于国庆节的课的时候,那已经是国庆假期之后的事情了,幼儿都回到幼儿园来学本领了,国庆前夕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要收集国庆假期如何度过的绘画作品或者是图片,那天一早,就有幼儿带来了收集的图片和绘画。学习活动开始后,我首先抛砖引玉,介绍了自己在国庆节的感受,接着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述说着国庆节自己快乐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茵茵坐轻轨去长风公园观看了鲸鱼表演、外来孩子苏苏与父母登高爬上了东方明珠;还有好多孩子去了各大公园并吃了肯德基或麦当劳。随着孩子们的互相介绍,我把一些从报上剪下来的图片新闻和拍摄的节日热闹景象照片一一呈现,他们边看边回忆自己看到的情景。整个这一节活动都是在说说、看看、谈谈中度过,好不热闹。
整个活动中幼儿对自己亲力亲为的.事,都能较完整地表述。但是在表述过程中,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事,幼儿马上会产生共鸣,以至于忘了去倾听同伴的说话。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但是也就导致了我们班级的常规受到了影响。
对于出现的问题,当谈论到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时,话匣子打开了,就真的很难合上了,我又不能大声打住他们的谈论,但是悄悄地说对他们又没有非常大的效果,之后我发现,只要我找个另外一个突破口,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又会非常聚精会神的朝我看过来,听我说了,那次乱哄哄的场面令我印象非常的深刻,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出现这种难以控制的场面,原来幼儿也跟我们大人一样,只要谈论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话语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其实这种事情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来控制整个场面的,有时候幼儿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怎么拉也拉不回来,只能用高于他们的分贝来收拢,所以在这方面我也很困惑,有时候就会考虑,如何才能不出现这种场面。是不是一定要在活动开始之前就要说清楚要求,每次都要要求幼儿,去拿玩具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能奔跑,不能乱做一团。讲的太多,幼儿就会显得很不耐烦。
我就有这样一个困惑:如何控制比较混乱的场面,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 篇11
我们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新基础教育”论》里不乏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的自觉成长。像是一个丢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寻理想,“新基础教育论”试图让教育者回归理想。就是像她所说:“教师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语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让我不止一次叹服:新基础真的是春天的事业!
【新时代教育的心得】相关文章:
新时代教育培训心得(精选11篇)09-23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心得(精选18篇)11-10
关于新时代教育的心得(精选5篇)09-24
深化新时代教育心得体会01-24
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心得(精选17篇)11-0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心得(精选12篇)11-27
深化新时代教育心得(通用10篇)09-23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心得范文(精选8篇)09-24
新时代教育方针心得(通用5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