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讲稿

时间:2022-10-07 16:51:41 演讲稿 投诉 投稿
  • 感恩教育演讲稿 推荐度:
  • 安全专题教育演讲稿 推荐度:
  • 119消防教育演讲稿 推荐度:
  • 国防教育演讲稿 推荐度:
  • 安全教育演讲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有关教育演讲稿锦集6篇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演讲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教育演讲稿锦集6篇

教育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就是习惯》。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曾撰文指出:当下的教育,对学生现范的要求提得过早。所谓过早,是指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就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教育部课改专家刘坚教授也认为:如果在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就强调这样、那样的习惯,试想当学生对面新知识的时候,还会有多大的把握进行创造力的想象。很显然,两位教授在小学生“习惯培养”方面是持稳重、谨慎态度的。那么小学教育到底该不该、要不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组镜头。

  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定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就行了。

  在电视画面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外的孩子,在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时,会像大人似的充满自尊、自信,他们懂文明、讲礼貌。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有客人来访时,一些孩子见了生人不是畏畏缩缩、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后,就是在客人面前乱折腾胡闹,任意打断大人间的交流,不讲文明礼貌,有时弄得父母很是难堪。其实,这一切都缘自做父母的从小忽视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际交换能力的良好习惯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所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到:“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东西要放整齐,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原来,基本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都能时时地、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影响。上述系列镜头便是最好的佐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能靠自己来完成,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科学施教来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勿庸置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简直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和天生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上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教育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难,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习惯的培养原则。

  传统教育特别注重标准化和规范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学教育更应着眼于“大智慧”的培养与发展,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由于理解的偏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由此就可对学生学习上的一些“细枝末节”放松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弃。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标准和规范的社会,标准和规范是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教育要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规范”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各学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小学教育培养“大智慧”与加强小规范”并不矛盾。我想没有人会说:对小学生学习规范严格要求就会降低学生的智慧,而对小学生的学习规范放松了就会提高学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规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规范”意识强的人做事细致有序、思维严密周全,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比“规范”意识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学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规范”并举,岂不两全其美?此时,对规范的尊重,才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又是对创新的尊重。

  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方能启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亦是如此。“提高认识是必要的,转变观念似乎言重了,现在,是我们寻求东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间的中间地带,保持科学平衡,取得辩证统一的时候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奠宙语)。”课改专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于《课堂常规——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正如我国当代教育家李希贵所言:教育的根本说到家就是培养习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育演讲稿 篇2

  美的语言,才是爱的教育。虽然我在幼儿教育这一行业仅仅工作不到两年,可是我已深刻领悟这句话的含义。

  开学时班里来了一个小姑娘,怯怯的不爱讲话,不会自己搬凳子坐不会自己找座位不会写字。我每天都要教她自己做事情,可收效甚微。终于有一天我着急了,在她点名不喊“到”时冲她说:“你怎么回事啊,你不会讲话吗!真是的。”

  我说完就忘记了,没想到第二天在点名之前她就趴在桌子上哭,怎么也停不下来,终于我搞明白了,原来她怕我再说她啊!昨天我说的话很快就忘记,可是孩子却记得,她认为我不喜欢她了,也很害怕我训她,这才对我抵触胆怯。

  我很后悔对她那样讲,她刚来本就对新环境陌生,我为什么不鼓励她还训她呢?幸好事情还可以补救,我轻轻的对她说:“昨天是老师不对,老师道歉好吗?”她点点头,“那我们来一次点名好吗,跟老师一起喊到好吗”终于在我的鼓励下她喊出了“到”,我很高兴的表扬了她,看到她挺直身体变得自信的笑脸,我也明白了,给予孩子最美的语言,才能收获孩子的爱。

  记得《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一个小故事,里面的高桥同学永远不会长高,小林校长努力的'消除他因身体残废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而女教师给孩子讲了一个有关尾巴的故事,并开玩笑的对高桥同学说:“恐怕你有尾巴吧”,校长很生气,认为这个问题会让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个可亲可敬的校长连说一句话都在为孩子着想,那我们呢?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是否都为孩子着想了呢?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是否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激励孩子呢?我们是否时时刻刻铭记用最美的语言去鼓励孩子呢?

教育演讲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

  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各位老师,这是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的一段话。是啊,人生本来就如梦。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教师人生”。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此刻,我站在这里,站在“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教师”的演讲台上,我内心诚惶诚恐,我不敢亮嗓高喊:我是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教师!我的耳旁萦绕着一串串的问号(?),你是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吗?你是一位家长满意的教师吗?前日翻开王蒙主编的《吾爱吾师》一书,我的心一下子就紧缩了,手在不知不觉中颤抖。我有些害怕,与书中的这些教师比起来,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为师者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冰心先生回忆叶圣陶先生时,说他总是“谦和慈蔼,淳朴热情,一股纯正诚恳之气扑面而来”;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师沈从文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这一份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对学生真诚的喜欢、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也出自他们很高的学识与修养。正是有了这份真诚的笑容,学生们先“亲其师”而后自然会“信其道”。

  我,一个选择“教师人生”的我,难道不应该在学生的回忆里留下一点什么?不应该在家长的口碑中树立点什么?感谢学校这次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希望通过对自我和“眼中的我”认识的四点反思,来阐述我的享受之乐,理想之道。

  做一个有习惯的教师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

  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于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

教育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关于“自制力”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很强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法律健全规范,每位公民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遵照法律行事。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叫凯瑟琳。寒假里,凯瑟琳随她的一个同学到河南老家过年,春节那天,同学家里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凯瑟琳,当同学的父亲为她斟满一杯酒让她喝的时候,她却只是礼貌地举杯而滴酒不沾,同学问其原因,她说她的家乡在美国西雅图州,当地的法律规定,公民年满21岁才能饮酒,她才19岁,还不到饮酒的年龄。同学的家人劝她,这里是中国,不是美国,入乡随俗嘛,再说,没有一个美国人会知道她曾在中国饮过酒。凯瑟琳却说,自己虽然身在国外,但自己仍然是美国人,仍然应该遵守美国的法律。尽管酒的味道很香,但她始终克制自己没有饮酒。这令同学的家人十分敬佩!

  同学们,作为学生,我们学校有校纪,班上有班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是很明确的,你能不能时刻克制自己遵守校记班规呢?出了校门,你还能不能像在学校里一样见了老师问好,见了小同学主动帮助呢?还能不能像在学校一样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纸屑呢?同学们,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让你变得强而有力,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是最坚强的'人,是最不容易被打—倒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人,不管遇到多么大的挑战,他都能克服!

  同学们,为了将来我们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能成为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让我们像凯瑟琳和那个美国商人一样,时刻克制自己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

教育演讲稿 篇5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平时,在我的身边,无论是精神世界中,还是现实生活里,都一直少不了一线教师的身影。教师节则更不例外。

  教师节,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给予特别关注、特别尊重的一天。对于我们教师自己而言,这个节日,应该是在喜悦平静中反思自省的一天。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实验,这些年来,一线教师在新教育实验之中的飞速成长,已经不再是神话,而是一个又一个在我们身边涌现的佳话。

  在我们的节日里,我们应该自省:为什么还有一些老师,也许还包括我们自己,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在教师这个职业之中,绽放出生命本身应该具有的光芒?

  前些天,我刚刚参加过一次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这个会议上,我聆听了许多医学界的专家,对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展开讨论。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樊教授特别重视阅读、写作和讲演,主张医生应该通过阅读吸收正能量,通过写作储存正能量,通过演讲释放和传播正能量,他自己已经出版90多本著作,大部分是个人专著,在国际上发表论文700余篇,为医学同仁的157本写过序言。

  比如,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先生,则更是以《人文精神是医学之魂》发言直抒胸臆,讲医生应具备的医德与人文主义情怀:“今之名医,需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义。”他刚刚在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上获得了“国之大医”的殊荣。

  那一天,我非常感慨。因为常常有人说,医生治疗身体,教师治疗心灵。事实上,现代科学早就证实了身和心紧密相连。一个孱弱的身体很难拥有一副强大的精神,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体能。所以,医生和教师,其实都是针对人的职业,是职业上的殊途同归。

  就像赵平先生提出的那样,医生要重视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生病。因为,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如癌症的治愈率只有不到40%。只有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病作为中心,才能真正地让人性的光芒照耀这个世界,才能真正让患者幸福安宁。

  医生是如此,教师更是如此。只有我们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分数、考试作为中心时,我们才会真正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最好的教师,也就绽放出了自身最美丽的'光芒。

  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教师呈现出我们期待的教育之中的人文精神呢?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最好的教师呢?

  对此,新教育实验早就提出了“职业认同”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发展”的模式。这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足够的职业认同,不可能有真正深入的三专发展,因为内在缺少足够的动力,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与此同时,缺少真正的专业发展,再多的职业认同也只是浮在表面,无力在行动中落实。

  在医学人文大会上,我曾经想过一个对我们教师来说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学过医学的人不可能拿起手术刀上手术台,而没有学过教育学的人可以毫不胆怯地走上讲台呢?这说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仍然很有漫长的道路。但是,一位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在这条道路上长期修炼过的,一定是像仁医那样有着高明的专业水平的。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人们的幸福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最大的问题就因为人更容易被物质蒙蔽,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丰盈。我们希望,以教师的专业重振人文精神,就是希望能够让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有着生命和人性的温度,从而能够真正服务于人,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以人为本的时代早已到来,用人性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的前路,用“三专”的方法推动我们专业的精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论我们保持怎样的姿态,最终都必将拥抱这个时代。

  期待我们的新教育同仁和更多的一线老师,能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调整自己,充盈自己,能够真正以人文精神审视教育,审视自己的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在教育生活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演讲稿 篇6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所以孩子的教育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然后面对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民众就有了不同的看法,最近几天,“最小背包客”江西上饶的4岁小女孩雯雯在网络上“火”了,从雯雯的背后,我们能看到他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同样,南京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40多们学生家长提出劝退一名熊孩子,我们看到的都是教育问题。因材施教,孩子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家庭与学校教育共同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圆。

  孩子的教育,从小开始,同时需要从心开始,现在的家长们都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忽视孩子本身的喜好,在我们身边,大多数父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欧美的父母会特别教导小孩必须“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也包括说“NO”。但在我们很多家庭,如果反驳父母,面对的将是挨骂,或挨打,所以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做父母的也要一起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成长。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桥梁;关爱,是父母与子女共享温情的殿堂;包容,是父母与子女和谐共进的引路牌。

  被称为“中国最小背包客”的雯雯,她从1岁零3个月开始,便跟着父母徒步旅行。“脚起泡也得继续,没上过幼儿园,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吃野菜、睡帐篷,每天差不多都要步行五六个小时,一天要走十多公里路……”面对这样一份“教育成绩单”,有家长会惊讶,这个虎爸虎妈真厉害,同样,也有家长会心疼雯雯。4岁正是和小伙伴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可是父母却带她走了最艰苦的路,不可否定,这可以让雯雯变得独立,自主,可是她的童年是否缺少了些什么呢,父母有没有反思这个问题,有没有换位思考一下,有没有问过孩子的想法呢,有没有忽视过孩子的想法?别忘了,教育孩子,从心开始。

  现行的一句流行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累爬了多少孩子!焦虑坏了无数家长!日常加强孩子的三观教育,让他们顺其自然的成长,是再好不过的教育方式。近日,南京浦口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门前聚集了众多该校学生家长,称他们的孩子都在三年级某班就读,家长们提出了给自己孩子调换班级,或者要求班上一调皮“熊孩子”退学。而学校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帮助“熊孩子”。学校的不抛弃,不放弃,是教育本身的内在,其他的家长也应该想想,孩子那么小,思想并不成熟,不应该多给孩子些宽容吗?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但要针对特殊情况,采用一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从“熊孩子”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孩子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是否做到关爱,沟通,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来,孩子的本性是天真,可爱的,只要家长和学校用爱心,用细心,用耐心,孩子的教育将会不成问题。

  在看到网上这么多热议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思考,孩子的父母是否在思考?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换位思考,有时候,别拿孩子当孩子。应当树立起基本的规矩意识,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尊重和敬畏。同样,父母也需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做到了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想法,做个好“参谋”;理解孩子的行为,做个好“伙伴”;爱护孩子的身心,做个好“护理”。需要我们所有的家长,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要看到,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用阳光的心态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关爱,使孩子健康成长;尊重,让孩子独立自主;沟通,让我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孩子,并不复杂,只需从心开始,孩子的成长之路也会有爱相伴。

【教育演讲稿】相关文章:

幼儿安全教育演讲稿 大班幼儿安全教育演讲稿09-19

教育的演讲稿07-17

教育演讲稿06-10

教育演讲稿06-13

教育的演讲稿04-19

教育孩子的演讲稿10-07

感恩教育演讲稿10-06

感恩教育演讲稿10-05

健康教育演讲稿10-05

有关教育演讲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