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
长期以来,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称为“主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而且,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也相当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中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巧设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1.设疑法。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3.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热情。首先,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抗拒感。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又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动向,使其保持一个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适当且有层次感,避免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要充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经验和优秀的品质,进而得到人格上的培养以及思想上的升华等。另外,要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大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更明确的改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动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并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应该有新的气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2
经过学习“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图形的变换”四个单元的教学,感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成学生知识构成的一剂“良药”。此刻本人就对这半学期做个总结。
一、教学上
比如在教学“乘法”时,我遵循了以下教学原则:
1、复习沟通,建立联系。在教学新知识前,先复习一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验算试题,目的在于回忆已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
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题。
3、经过观察、探讨、交流,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本事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巩固知识、深化练习。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再经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在教学完本单元后还发现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可是关,异常是计算可是关。在这部分学生中,很多是由于基础差,基础知识薄弱,有个别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可是关。
在学习“线与角”和“图形的变换”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解,从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本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些测量不能得到结果,从中体会到图形的'产生是生产、生活中测量和计算的需要。那么,学好“线与角”和“图形的变换”的有关知识,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实际服务,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度上
鉴于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解情景,不得不在具体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教学进度调整,本来能在第十二周左右就能进行其中考试却无法如期进行。不得不重新调整教学进度和安排测试的时间。
三、提高策略
这是对这次期中反思的情景总结。在下半学期里,我将吸取经验教训,根据这次反思情景,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了解其学习情景,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求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把提高上去。
善待学生,善待自我。学生的学习生涯还很长,如何让他们学会自个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知识的奥秘,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3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提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提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忙,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日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提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议: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教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我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我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俭教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仅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我: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日,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提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4
窦教师结合自我成长的经历,加上自我对“优秀”的理解和思考,她向我们呈现了一些关键词。我把它视为窦教师多年在语文教师这个专业领域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1、永葆活力:这是一种生活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转换、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最终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
2、张扬个性: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不谈。创意教学,构成风格。3、业精于勤:每一种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成长需要机遇,但机遇绝不能依靠等待。于无声处,与不为人知处,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机会总会对你倾心眷顾。
4、读书养气:不仅仅静默涵咏、静思体悟、更要高声吟颂、活力喷涌。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5、合作共进:沟通心灵、理解他人;倾听意见,分享经验;心有多宽,路有多远。
6、内省致远:以澄澈之心求洒脱之态,与繁琐事外求自由宁静。7、海纳百川:无论是此刻还是将来,谁走在前面,谁就是我的教师。8、公共情怀:拒绝坐井观天、目光窄小,关注时事,放眼世界,紧跟时代礼貌的脚步。
9、笔耕不辍:这既是积累经验的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10、关注细节:语文课就是一堆细节。
11、善待教材:我们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怎样使用它。12、尊重写字:字,人的第二容颜。汉字是尊严,书法是国粹。学好汉语,当从写好第一个汉字开始。
13、黄金分割:教师要勇敢地拒绝各种“看起来很美”的形式,研究怎样实现“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
14、理性视点: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真实收获,而非评委们的打分牌。风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确定标准。风起云涌之时,要用理性的`视点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我: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读过之后我想谈些感想。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一节低年级的课例,教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教师索要教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教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细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资料,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5
这一年,我担任八年级343、339班数学创建高效课堂新课改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提出的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及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的要求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针对八年级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特点,认真作好提优辅差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年中,我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模式、理论的学习,了解高效课堂标准和实施模式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我先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去河南泌阳永威、许市中学进行参观学习,学习课改经验,学习课堂模式等先进教学理念。同时,也被学校派遣参加湖南省的中学数学教育年会,直接学习不同名师的教学经验,并参与交流。
在这一系列的学习当中,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要求就是高效课堂的建立,学生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将自己所得到的经验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中,在学校教科室张主任等领导的帮助下,初步竖立起“五环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广泛用于我的课堂实践,也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一年的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也给我所教的两个班带来了明显的进步,在这一年的大大小小学校、年级组织的考试中,本人所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全部名列前茅,特别是自己的343班数学成绩总是稳居年级第一。
二、遵循高效课堂的要求,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
本人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
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五环教学法”的同时,始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学期我总是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两极分化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教法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效果不明显。
五、班主任工作。
1、亲近学生,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老师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所以我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4、建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5、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6、善于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即感到辛苦,又感到充实,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起步的一年,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高举创建高效课堂的旗帜,以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为已任,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6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反思问题最简洁的表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既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方法方式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
课改,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传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学生消极地看做知识容器,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猜测、尝试、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尝试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的学生,“适度”地为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恰当的引导方法与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和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的广度、深度较之都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差异,往往容易使刚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学生并没有为这种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依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因而容易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进而导致学习情绪骤降,出现成绩分化。
此时,教师应该特别关注这种现象,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与转变。就方法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能力。
三、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对自己进行评价与定位。课堂教学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诸如此类。
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与调控.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习题、试卷评讲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仅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阶段,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找“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数学教学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7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全体教师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所教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工作中去。我们以“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现将本年的课改工作总结:
一、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全校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学生在校内开展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实践活动的公开课,
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20xx年我们感到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实践活动与常规实践活动的研究,使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
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2)构建了研究课体系。
我校的研究课已在逐渐摸索之后显现了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校内研究课先要依据个人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问题,其次是年级组内备课、试上,接着才是在全校的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强调全员的参与、平等的竞争、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再由执教的年级汇总资料,写出活动小结。这样的一条龙研究不仅培养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态课研究机制。
常态课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对比实验法。即在某个时期找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课堂不断的良性循环发展。
(4)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拘限于课堂,我校开展的小故事、小游戏、小报、小论文这些活动为学生对的领悟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二、课改工作的展望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逐渐学会了用课改的新思想去科学的引导组的发展,去突显教师个人风格的形成。学会了处理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与近期的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也真切的体会到学校是课改的研究基地,课堂是课改的实验田,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8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9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新课程课改的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现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1、经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领会到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识构架的简单化,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适应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质,它利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等,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巩固拓展学生的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全套教材里面,处处都是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3、生物新课程确实能体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修模块体现了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强化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新课程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热点和前沿,并且在选修上设计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新课程结构和内容无疑是恢复了生物科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尊严,使学生能打好生物科学基础。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一样的要求,恢复了生物科学的地位。
二、对教材的处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教材中有不少实验材料和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都需要提前准备或搜集,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资料准备好,才不至于临到要用时,才发现还没有合适的材料,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建议教师的储备课最好是提前备出一个单元。至于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最好提前一周布置,而且要做好落实工作,如课前交上来,或指定课代表课前进行检查、记录等。
2、新教材中的插图较旧教材大大增加,这些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观效果,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对每副插图配以大段的带有解释性的文字说明,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对课本中的插图重视不够,往往是看一看就过去了,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插图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各类考试中对学生进行考查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这些插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示意图等。
三、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疑惑。
1、探究教学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加入学生探究实验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由于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仪器使用都不会,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介绍和讲解,因此常出现实验时间较仓促,有时做完实验却没有了总结的时间,甚至是出现了还未做完实验就已经下课了的情况。
2、在课时的安排上,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但安排两节课来上,时间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两节课的课时,也不允许你把知识线索拉得太长。
3、新课程教学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多数学校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的全部过程。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班级来讲,操作存在一些难度。
4、探究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探究的很高兴,但探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知识点却非常零乱,若再不记笔记,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很难自己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
四、教学教法的体会。
上述几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困惑着我,因此本人经过多次尝试,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在某些方面能够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1、在新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这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时间不足的问题。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 “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应尽量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
(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我们发现以前课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着,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何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①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②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③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对整个复习过程有个总体策略和法案,接下来我就将我在这两年高考复习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注意安排复习进度第一轮复习:从高三上学期到下学期的的市质检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以必修内容的复习为主,并在复习过程必须注意联系复习和选修内容相关知识。这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必修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章节知识的联系,这是以后第二轮的复习的基础。为了到达这复习目的,在这段时间的复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复习辅助材料。
第二轮复习:从市质检到5月份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是要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这段时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复习加强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
最后一轮的复习:5月份到高考。这段时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整理,理清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在这段时间教师应注意总结以往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克服。
(2)及时捕捉、解读高考信息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高考信息,从而及时调整复习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对于从事高三复习教学的教师而言正确解读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进行高三复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当年的考试说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习指导材料。除了考试说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体传达的国家考试中心的相关信息以及本地区组织的相关的一些考试信息汇报会,尽量做到与高考信息同步更新。这对我们的复习工作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①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习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9大环节:
1、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阐明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的概念;
3、确认变量(注意准确、科学、合理性原则),该变量必须是探究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这几年高考中碰到的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4、必须作出科学假设和预期结果,结果的预测也是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须联系实际;
6、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7、运用数学方法(图表等)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用准确的术语描述实验方法、阐明实验观点;
9、运用证据与逻辑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个环节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但是在实验设计题目中往往就会考查到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工作中应该注意从这9大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②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或者通过各种代谢生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绘制成图形对学生进行考查,有时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相关的图形曲线。如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在碰到这类题目的往往就会不知如何下手解题。由于图表图象题可以大大简化表述,所以在整个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值。要做这类题我们必须锻炼读图识图能力,要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要注意整个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解题的切入点还是要落脚到书本知识。
(4)、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单纯考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的复习,这便是学科内综合的支点,但注意不必太深。对知识的掌握主要由学生自己融会贯通,不要在偏题、难题上下功夫,那样会浪费太多的精力,又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负担和对考试方向的误解。因此我们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线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5)、其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师特别是生物老师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帮助学生减压,使学生能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情完成高三的复习。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0
一、新课改中的主体——学生,
学生在新课改中占有主体地位,关注人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们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新课改中既是接受者,又是实施者,接受者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决定教师们教学方法的使用,他们的表现在课改中尤为重要。
一、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合作学习,问题可以大家解决,心理压力要小得多,思维反而活跃了,答案经常是让我意外的、有见解的,感受到了学生潜力的巨大。与此同时小组式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对问题讨论的时间,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更增加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二、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部分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但随着教材中课文类型的多样化,教学难度的降低,学生喜欢学语文了,把对语文的学习当作今后社会学习的一种铺垫。
三、在广泛地接触课文、人物的品质后,学生的心灵一次次的感动与震撼,当我再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道德表现及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改中的主导——教师
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同样很重要,只有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解析,才能很好地贯彻课改,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学生敢于在实践中、讨论中坚持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
二、教师应该由原来高高在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去发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做人。尊重学生、赞赏学生,赞赏的过程,也是你在重新认识学生的过程。
三、新课改中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
新课改最终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反馈,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新课改的成败,因为再好的教学理论、教材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把语文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间的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发现教学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里师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认识,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敢于把学生放在和老师同等地位,敢于发言、敢于表达也许幼稚的感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想法。掌握学习语文课的方法,最终是喜欢学语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是这次课改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学习。其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与其它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但不能忽略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1
以前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课改工作总结。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至新改以来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再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动手实践,激活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1996年、20xx年、20xx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工作总结《课改工作总结》。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1996年、20xx年、20xx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点拨,掌握策略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作用是用“教”的外因去调动“学”的内因,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或“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自我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章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是先用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向老师置疑提问,萌发学生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暗示、点拨。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中,先试着让学生在未学生新知识的基础上试着自由地读,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数,如“5005”该怎么读,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就会提出“五千零零五,五千零五,五千五”等各种猜想,最后适当点拨,得出“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的读数方法。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自行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情趣昂然,并且在观察、思考、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2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是新课标人教版的英语,该版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而现代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 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在新课表英语教材中,许多单元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例如:Module2 Unit3 Computers这一单元的Warming up要求通过看图片并通过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来了解电脑,并学会用如下句型 I think that…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hat…etc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学生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学生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学生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教食物时有许多的单词,如果靠单纯的记忆的话,会显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观教具,像照片,实物,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 life时,有许多和现实生活有关的词汇如”Cigr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 drug taking”等,这些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全面,合理的安排课后任务。
新课标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既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该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例如:通过和每个单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来检查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又通过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 task, listening task, speaking task等来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
新课标英语的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3
新课改在我区已走过六年多了,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校领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我区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几年来我们采取了通识性培训、骨干培训、活动带训、竞赛促训、走出去、请进来等等多种培训形式,全方位地对我区教师进行新理念培训。让"以生为本"成为我区各校的教育理念。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首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第一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来丰富教师的理论功底;第二组织教师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来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区情,开展了以校为本的"品味书香"教师读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已把读书做为教师的必备功课。
其次深化"名师工程",打造品牌,丰富课改内涵。
时代呼唤名师,课改需要名师,"名师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培养名师,造就名师是我区新课改的重要工作。我们经过"个人申报、集中培训、调查考核、结果认定"四步让一批具有献身教育精神,追求卓越教育境界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再通过开展品牌教师教学竞赛、品牌教师挂牌讲学、品牌教师校际间交流研讨、品牌教师"一带一"等活动来锤炼他们并发挥其辐射作用,从而涌现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的品牌教师。如新安小学的史丽萍代表省参加全国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观摩、七道的高文兴、八道的迟立新代表省参加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金汤的姜晓坤代表省参加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48人,区级品牌教师60人 。这批强大的名教师群体为我区的课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们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状态教学"研讨、"有效教学、状态教学"教学竞赛、网上教研、"每周一校"听课活动。让全区教师真正学会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预设"为"生成",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 其实新课改最大变化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对学习感到有趣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因为以人为本,启发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根植于每位教师的课堂,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改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前一张卷定学生优劣的局面,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更多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除卷面外、各学科都增加了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学习习惯等内容的综合评价。各校学生都建立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的足迹。特别是兴仁小学探索出"一个积累、三个阶段、一个汇报"评价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认同。
五、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各具特色
新课改以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亲身实践,行为跟进,专业引领"的教研原则,协助各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强化对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们采取"互动式"教研指导模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全程跟踪,一起交流。尤其是我们教研人员每天下校后都要写下校工作日记,这是我们每天的必备作业,主要是写下校后的感悟,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使我区的课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扎实有效、各具特色。如八道小学、朝阳小学、新安小学将"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金汤小学立足课堂,把握课程改革的中心地带,积极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数学姜晓坤教师的"猜想与验证"有效教学模式被省数学科研课题组作为开题示范课进行展示。
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有效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电视媒体、网络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中富小学利用多媒体每位教师开办博客,建立自己班级的主页,积极参与校园网进行的教育教学论坛、家校联系、教学反思、案例展示等。中富网站现有近百人注册用户,600多篇日志,7万多的点击率。网站成为体现学校教改特色的展示平台;师生互动、家校互联交流的平台。此外,哈小的足球小本课程、新源小学的推呼拉圈、九道小学的体操、新安小学的英语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突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不足:
1、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存在差距。个别教师甚至学校存在着新理念形似而实非的现象。新理念仅停留在思想上的还大有人在,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进入课改的实质。
2、课改的决战地是课堂,日常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待加强。例如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重"新潮"轻"重点"、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等等,个别学校的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质"等等。
最后我希望各校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吸纳别人的长处走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新课改之路,共创元宝教育的辉煌。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4
四月份,我校为高三学生参加了省第一次质量检测,从质检的命题难度情景及我校学生参政的成绩情景,本人对20xx年的高考动向及第二轮的复习作如下的思考与反思。
一、命题题型的相对稳定性。能够肯定的是20xx年的高考的题型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坚持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总题数和分数比例不会变,在难度上,近年试题在总体难度上是一致的,在题量,各种题型个数上坚持不变,所以平时的模拟试卷,我们要尽量使试卷的题型规范化,分数的比例接近高考大纲的分值比例,在基础题上要确保基础题占70%,命题的难度不可太大,在复习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本事出发,巩固学生的“三基”。
二、注重对考试“考点”知识的复习,抽象函数的试题是近年高考的.一个命题的热点,对不等式的考查重点是解不等式,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考查目标,侧重于利用导数、单调性知识来求解,突出灵活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本事,在数列部分,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主、以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重点,三角函数部分、关键是在复习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正用、逆用和变形用,同时关注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等交汇性的资料、主体几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求法及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异常应培养学生运用空间直角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注重对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突出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问题的解决。
三、植根于课本、着眼提高和创新、高考试题中、课本例题、习题的影子比比皆是,多不胜数,所以,课本题及其改编题是高考考题的来源。从20xx年高考的解答题我们发现前三题的解答题集中体现了对课本上重点资料的考查,如数列知识、方程思想、三角函数的运算及变形、立体几何、概率、不等式、这些知识虽然可能有所变动,但又总不能脱离主题,题目的特点为:精巧简单、但又不乏创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难度适中等。
基于考纲要求和20xx年高考命题的动向,我们在二轮复习中的策略应是:
(一)循序渐进,逐步由第一大题往后做,把熟练解答题的前三大题作为我们二轮的复习目标之一。
(二)专题复习训练为主,重视查漏补缺,其中包括知识专题、方法专题,目标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重点纵横结合,优化思维提升本事,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重点、疑点、难点、回顾基本题型、回顾经常出错的,容易搞混的知识,强调不一样知识间的迁移和相互作用,优化思维提升本事。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5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课程改革以来,从刚开始面对的重重困难到现在,我校高中政治课程改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们来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进程做以下总结。
一、课改初期遇到的问题
(一)新教材的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
1、教材编写过于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辅资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变到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教材自身不够完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跨度大,深浅安排不够合理。新教材的编写对“双基”的要求、难度、深度、广度一时难以把握,在高考方案没有确定前,教辅资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
2、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不乐观。
很多老师对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见。有很多老师反映面对新教材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有更多的老师反映,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有教师说:“新课改后不知该怎么上课。”20%的教师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度,广度都不好掌握,而且与高考相背离。40%的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而旧教材知识条理清晰,授课容易,学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师反映新教材内容简略,学生基础差,学生难以把握知识。有的老师认为新教材虽然体现了创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却缺乏严密性。
(二)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现“形式化”“公式化”“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
(三)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发生背离。
高考显著的社会效益迫使高中学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现行高考形式和评价标准还明显滞后于课改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于将高考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绝对对立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只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
(四)教学培训效果不明显。
调查中虽然显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但是据老师的反映,培训的效果对教学作用不大。有的老师认为,“专家们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我们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问题却不置可否,既说不上来,又不愿深入讲,这样的专家讲学对我们实在意义不大。”也有老师反映,这种纯理论培训只是摆摆花架子而已,根本谈不上对新课改实践的科学模式指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新课改经验几乎为零的现状,教学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课程。
二、课改问题的逐步解决
(一)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去改变以及提高。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从原来的不适应到努力去配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尝试去认识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风格特点,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了解该教材的编写原则——遵循科学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课程、新教法与课改前的教法优势进行整合、互补。首先通过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使他们转变教学观念——从政治教学转为政治教育。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政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师要具有丰富的政治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最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辩论法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三)积极进行“3+X”的高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使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我校政治教师认真领会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和能力型题目,努力引导学生由考试分数竞争转变为办学整体水平的竞争。学校培养政治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例如,现在政治的高考题目多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不局限了书本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课改成效
在新课改过程中,新教材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越来越趋向系统化,而且新教材的所举的例子、设的情景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增强了政治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一) 课程评价更加注重激励,强调过程。
尝试采用档案袋、成长记录、激励性评语、学分制等多种形式来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长,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差异的体验,体现了关注过程的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学方式人文化、开放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主要以现在:一是创设了人文的教学情境,把人文关怀的理念投射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长在教育的世界里。二是创设了开放的教育平台,把学生所学知识延伸到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中,在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架设了一条通路。
(三) 学习方式转变到强调主体体验、合作探究。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认真钻研、创造性工作,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并通过体验、感悟、,发现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学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即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较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新课改教学总结02-01
新课改教学反思10-19
新课改的教学反思02-04
语文新课改教学总结04-08
新课改工作总结01-20
新课改工作总结01-26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08-10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7篇)06-01
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4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