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05 15:26:12 总结 投诉 投稿
  • 乡村振兴办工作总结 推荐度:
  •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推荐度:
  • 乡村振兴考核工作总结 推荐度:
  • 基层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推荐度:
  • 银行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

  为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7月22日,xxxx村镇银行党支部与xx市xx镇安全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党建共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党建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联建联谊、联建联帮、联建联创活动等方式与安全村建立沟通的桥梁,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xx镇安全村有“绿茶之乡”之称,建有国内知名绿茶品牌的`生态绿茶种植基地,全村绿茶产量在xx、xx都名列前茅。近年来,还大力推广了脆红李、樱桃、猕猴桃、柑橘等高价值水果种植。会上,我行业务骨干为到场的党员干部详细解读了现有普惠金融产品,并收集其金融需求,力争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随后,安全村党支部胡书记介绍了安全村的村情、民情,表达了今后对xxxx村镇银行金融助力安全村发展的期待。我行党员代表表示“xxxx村镇银行党支部将从共筑组织基础、共强党员队伍、共建温馨家园、共架沟通桥梁、共享各项资源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支部共建工作做实、做深、做出成效”。

  会后,参加活动的同事们与参会委员及部分群众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全村产业及信用体系情况,收集相关信息20余份,为全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下一步,我行将在村委会设立“党建+金融”服务站,并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开展公益宣传,提供金融服务咨询。同时,我行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共建资源,拓宽共建渠道,进一步推动深度创新,助力安全村打造“高山绿茶第一村”。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2

  一、着力加强学习,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站位

  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讲政治、讲担当、讲奉献、讲纪律”活动,着力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讲政治、干实事的政治意识,以脱贫攻坚战的精神继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放松,不懈怠。

  二、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

  截止目前,我乡有监测对象78户271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9户25人、边缘易致贫户66户23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9人(未消除风险的有边缘户1户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9人)。一是“应核尽核”。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网格,设立网格员204人,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健全农村人口日常排查核查全覆盖机制。20xx年xx月我乡通过集中排查工作共识别监测对象4户10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户1人,突然严重困难户3户9人;xx月份我乡开展新一轮集中排查工作,未识别新监测对象。二是“应纳尽纳”。综合考虑返贫致贫风险、收入情况、刚性支出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多维度衡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开展帮扶。三是“应帮尽帮”。全面摸清监测对象家底、分析现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了“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细化帮扶措施23条。确保新识别监测对象通过实施帮扶措施稳定消除消除风险隐患。

  三、“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动态清零工作

  一是坚持排查核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监测已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实现和变化情况,确保不留死角、盲区。xx月份,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为重点的“拉网式”大排查和及时救助帮扶工作,排查未发现我乡存在“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二是坚持立查立改。对排查发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坚持立查立改。三是坚持动态清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以及网格员作用,在日常走访工作中密切关注农户“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核查工作,发现一户,上报一户,整改一户,清零一户。

  四、产业帮扶工作

  一是促项目成效。切实强化秋冬季节在田作物管理和畜禽疫病防治,确保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发挥预期效益。二是促农户增收。利用作家村旅游扶贫超市及村电商网点大力组织开展农产品销售,把贫困户种植的、养殖的`的农副产品全部变现,把“产品”变“商品”,把“收成”变“收益”,截止目前我乡无农产品滞销情况。截止目前我乡已完成第一批、第二批产业验收工作,并完成县级报账工作,打卡发放产业补助资金960210元,受益脱贫人口513户1618人。三是促联结紧密。加大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家庭农场)。20xx年我乡申报经营主体22个,带动脱贫户335户受益。

  五、就业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实行台账管理。同时,继续发挥好龙头企业、扶贫产业基地作用,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就近解决就业。截止目前,我乡已返岗就业总人数1424人,其中脱贫人口1338人,边缘户86人,与去年相比就业率达到112%。

  六、健康医疗帮扶工作。

  一是抓参保。全面梳理现有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情况,关注新增贫困人口及时参保,落实监测对象享受参保政策待遇,截止目前我乡所有脱贫户、监测对象均参加xxxx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二是防风险。定期梳理医疗费用大额支出群体(低收入人群自付5000元以上,一般农户自付10000元以上),对医疗负担重的家庭及时进行临时救助。对所有脱贫户、有慢性病证的监测对象均落实家庭医生签约,确保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

  切实加强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投放力度,确保“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继续防范逾期贷款风险,根据不同情况稳妥分类处置。截止目前,我乡完成脱贫人口19户95万元小额信贷投放。

  八、“双包”帮扶工作

  一是帮扶不缺位。积极与县对接,及时调整“双包”关系,确保帮扶工作不落空。6月份,我乡第八批与第七批驻村工作队员实现无缝对接,迅速进入状态,积极参入村级各项事务。二是驻村工作队均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任期内工作规划,包保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均到村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并制定了季度调研报告。二是帮扶要持续。严格要求帮扶责任人监测对象一个月联系帮扶一次、脱贫户一季度帮扶一次,重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九、问题整改工作

  扎实开展各类问题整改工作。举一反三,扎实开展20xx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xx月份省暗访反馈问题整改、全市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反馈问题、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察反馈问题等各类问题整改工作,均建立了整改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并在限期内确保了问题清零、整改到位。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3

  按照《中共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年度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对涉及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20xx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多措并举,有序推进20xx年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确保我县城乡居民应保尽保

  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县11个乡镇,149个行政村427个村民组,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8xx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7.47%。

  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近年来在保持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继续推行“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制度”,引进多元化、系统化的`商业补充保险,切实补充基本医疗保险不足部分,降低老百姓医疗负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年医保基金总支出5361.20万元,其中:住院报销14775人次,医保基金支出金额4974.39万元,门诊特殊疾病报销3445人次,基金报销323.96万元;门诊统筹报销4345人次,基金报销62.85万元;

  大病保险报销675.60万元,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报销113.88万元,重大疾病专项补助xx.54万元,重大疾病特殊补助2.59万元,医疗救助978.22万元。

  三、重点推进工作

  (一)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征缴期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要确保数据准确性及及时性,杜绝出现漏保、错参的情况;

  (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把控好医保基金的第一防线,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4

  20xx年县交通运输局着力提升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今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今年投资8061.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9个69.861公里;投资1684万元实施完成20个农村公路村道安全防护工程66.038公里;投资1749万元实施17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筑牢农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台《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深化农村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督导考评,压实乡镇路长制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明确要求,做好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护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投资180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个83.16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完善运输服务网络,畅通农村地区客货运。采用建制村通公交、通日班车、周班车、网络预约响应式客车的方式大力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进一步完善建制村通客车运营补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建制村通客车相关政策的宣传,夯实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基础,确保建制村通客车开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目前,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五)调整帮扶干部,大力支持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驻杞梓里镇五春村、长陔乡韶坑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与做好村委换届选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及时调整脱贫户帮扶人,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二、亮点特色

  结合“交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交通与景区景点、特色旅游等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交通服务供给。一是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能力。国庆前夕,交通部门全力推进街口大桥和徽州天路建设进度,改善徽州天路路域环境,出新农村公路标线、完善道路指示牌和标志牌,为全域旅游发挥积极作用,为徽州天路开路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交通力量。二是破解出行瓶颈、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入调查,制定方案,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班线退出补偿、成本核定、票制票价等方面政策体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出行服务。今年来,开通了屯溪至石门、屯溪至王村的公交线路。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完成了上丰、许村、坑口、岩源、前村、大脉坞等6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正在推进歙县至黄村公交线路前期改造工作。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5

  近年来,x市x县合兴镇x村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方式,试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快推进“村社合一”,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益“双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支部引领,凝聚发展合力。x村由村“两委”领办裕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牵头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规范完善村级治理结构。通过法定程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村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主席,引导村民推选有公心、有责任、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参与集体经济管理,构建起“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既发挥好党支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和合作社党员的带头带富作用,又按照合作社的章程作好运行管理工作。

  干部参与,加强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有效统筹整合村干部、驻村帮扶力量,镇党委明确一名抓农业发展的副科级干部联系合作社,统筹安排两名拥有专业技术的镇干部协助合作社抓产业发展,聘请辖区高级技术人才为技术顾问,从幼苗移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精心教学、跟踪指导,确保“村社合一”有人抓、有人会抓。同时,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参加产业拓展、市场对接、素质能力提升等技能培训,帮助拓宽视野,按照“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销、实现村民富”的工作思路,推进“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合一”模式。

  盘清家底,选准发展路子。村党支部盘清村集体所有资产的基础上,吸引本地外出创业能人返乡创办、村组干部领办经济实体,采取合作经营、项目联建或打包租赁等形式,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村“两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村集体资源等要素,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条件下,引导群众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或委托流转,将集体所有的'林地、耕地等资源,采取兴办实体经济集中经营或规范发包、流转、入股其他市场经济实体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为合作社发展做好土地流转、矛盾协调、技术支撑、市场拓展等服务,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以发展和富民为导向,资产收益按股份由社员共享,增加集体收益和群众收入。如,x村裕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年支付农户土地租金达x万元。

  成果共享,推动群众增收。村党支部主动申请涉农整合财政资金、申报省坝区产值奖补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整合全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着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突出成果共享,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建好x亩避雨栽培设施,春夏种植辣椒、豇豆等蔬果,接茬种植羊肚菌等高效经济作物,今年下半年合作社采取土地转租的方式,将x亩坝区租赁给x县山里娃菌蔬专业合作社用于种植羊肚菌,租期半年,待羊肚菌收成后,合作社将拿出纯利润的x%,按照3:3:3:1的方式进行分红,其中x%用于x村集体经济分红、x%用于x村x户脱贫户分红、x%用于脱贫不稳定户等群体分红、x%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6

  20xx年,我局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为主线,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普法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打造依法行政、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使法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依法治县工作,始终把依法治县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制,统一部署。

  (二)持续深化法律学教行动。领导班子时刻为法律及业务知识充电,在本单位定期学法普法会议上带头学法,其中集中学法不少于12次。建立完善单位依法决策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将决策过程置于法治框架内,使班子成员与全体干部职工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突出“关键少数”,实施领导干部“以案释法”会前学法制度,制定并实施年度学法计划,建立并落实应学应会法律法规目录,不断拓宽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眼界,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知法、用法的水平。

  (四)健全依法治理保障落实机制。我局认真开展依法治县活动,切实推动依法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考评,把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报告重要内容;明确落实工作职责,坚持把落实依法治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作为重要目标来考核;建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权责统一、有错必究;建立和规范档案资料,及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简报、图片等。

  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促进新媒体普法提质增效

  (一)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打造乡村振兴法治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全县普法矩阵,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巡演、执法现场直播活动。

  (二)营造依法治县浓厚氛围。将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利用单位文化墙、宣传栏、前横幅等,宣传法治内容,使社会公众随时随处可见法治元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创新力度不够。宣传形式较为陈旧,普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培育典型不够。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培育和树立典型方面工作还不突出,工作亮点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长效机制。从长远看,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应建立可持续发展思路,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解决工作开展不平衡问题。我局将及时调整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构,重点加强队伍建设,配备懂法律、熟悉业务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监督手段和监督方法。切实贯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督内容,不断拓展监督层面,不断探索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手段。全面监督局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情况,针对违法情形,及时予以纠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部分监督为全面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和避免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不规范现象,保证局机关正确实施行政法律规范。

  (三)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要求,结合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提前谋划、规划下一步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把下半年要开展的工作和责任分工再次进行精心安排和部署,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7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民进永川区委一直高度关注和助推永川乡村教育、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发展,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入调研“永川区乡村文化振兴”系列课题。为高质量完成本次调研,民进永川区委课题组今年深入区内多个镇街和部门调研,6月份举行“寻找最美乡愁”年度界别活动,还在8月赴宜宾、成都开展“企业与乡村文化振兴”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案例研究、专家咨询,最终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基础已在我区得到夯实。在中央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20xx年9月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其中“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分3章做了专门论述。在市级层面,今年先后出台《重庆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关于聚焦乡村发展难题精准落实“五个振兴”的意见》《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等文件。在区级层面,《重庆市永川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永川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分别在5月、8月通过区委常委会审议,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要以“五进农家”和“四大行动”为行动抓手,并与开展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做好农村信教群众思想引导、加快乡贤评理堂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另据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编制的招标工作也已启动。

  (二)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领导机制与工作制度得以完善。各镇街、各部门均能及时学习、传达和贯彻最新的上级精神,研究、部署和推进所辖条块的相关工作。二是乡村文化供给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正在全区展开,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图书室等乡村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下乡”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创新。三是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初见成效。各个村两委加强了对农村群众的法治与德治教育,特别是让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精神在镇村基本做到了人人知晓,有效遏制了某些人情歪风和不良风气。

  (三)“永川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全国知名品牌。我区的新乡贤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早,主要工作经验可概括为:一是“循名责实”,明确了新乡贤的标准,赋于了“乡贤”一词新的时代内涵;二是“精挑细选”,新乡贤的推选工作包括了七大严格步骤;三是“树立标杆”,让乡贤事迹垂范乡里,并引导群众知乡贤、敬乡贤、争当乡贤;四是“以实正名”,引导新乡贤在传承传统美德、践行核心价值观、化解乡邻纠纷、奉献公益事业、反哺家乡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振兴本身:公共文化待提升,传统文化受冷落。一是公共文化硬件设施重“建”不重“管”。一些镇文化中心、村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挪用甚至废弃的现象,农家书屋的图书很多种类不齐、数量不足、更新缓慢,镇村广播维护不到位,体育健身器材损坏后长期无人维修。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曲高和寡”。以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主渠道之一的“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又不对群众“口味”,而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却因经费、人才短缺等原因而“千呼万唤难出来”。三是传统文化在乡村明显衰落。传统的节庆、风俗、饮食文化正在我区农村失去传承土壤,因经费保障不足,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部分传承人无法依靠非遗技艺供养家庭,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助力生态振兴、乡风文明,文化振兴还任重道远。一方面,生态人居环境、村民卫生习惯都有待改善。除集镇和新建的集中安置点外,农村建房缺少整体规划,布局凌乱、色彩杂乱的砖混房屋影响着乡村生态美感。农村环卫设施配备不足,加上部分村民习惯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柴草,致使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乡风出现异化苗头,陈规陋习难以根除。部分村民的集体意识淡漠,责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比富摆阔、婚丧大办、薄养厚葬、黄赌毒之风在农村还大行其道,封建迷信甚至邪教活动还很有市场。

  (三)从组织振兴追因:对乡村文化振兴重视和投入不足。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敷衍应付,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在一些镇村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上而下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我区多数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社会资本还处于观望和缺位状态。

  (四)从人才振兴溯源:主导、主体两端均缺少人才支撑。一端,作为乡村文化主导力量,文化专干队伍力量不足。镇文化中心在岗人员“不专业、不专干”的问题较为普遍。文艺专业毕业的只是专干队伍的“少数派”,而且名义上的专干还要“混岗”兼顾其他岗位,甚至干脆被镇政府其他部门“借调”或“借用”。而每个村文化中心至少应配置一个公益文化岗位的规定尚未在全区得到落实,很多还是由村干部兼任,他们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文化工作。另一端,作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主体,一村村民难以组建一支业余文艺队。调研发现,农村人口中外出务工、经商的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6%以上,而未外出的妇女又约有20%在集镇、城区购(租)房陪读,真正留守在农村的村民多为儿童、老人。农村严重的“空心化”,使乡村文化活动缺少主要参与人群。

  (五)从产业振兴评价: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度还亟待提升。在宏观视角,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还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以讨论较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例,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充其量只能做到“配合”,很难做到“结合”,更谈不上“融合”,导致各方面资源的聚合效应太弱,条块分割导致乡村文化及相关产业“有珍珠、没项链”。在微观层面,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持都不足。比如,因为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农民的相关收入难以大幅提升。而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的乡村旅游,则深陷业态单一、模式趋同、回头率低、竞争力弱的窘境。

  三、对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立足文化振兴,不断创新乡村文化软硬件建设思路。一方面,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创新运管制度。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整合乃至增添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风家风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建议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征求乡村群众的阅读需求,助推“全民阅读”。鉴于文化设施目前还按照行政区划布局,场馆的服务半径有限,建议试行村民跨村、跨镇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议用“菜单式”的文化服务模式实现让农民“自主点菜”,以增强“送文化”下乡的精准度。诸如区人社局等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应送到村一级,助力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加大在乡村“种文化”的力度,组建农民文化社团,开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永川特色的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乡村旅游节、插秧比赛、山歌比赛等活动,真正让农村群众“唱主角”。

  (二)着眼生态振兴,外涨生态环境颜值,内升乡风文明气质。一是改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要兼顾“乡土”与“乡愁”。按照笔者的理解:而“记得住的乡愁”则属于乡村文化内在的“韵”,集中表现为农耕文明、非物遗产、民风民俗。为此,我们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有形的“乡土”风貌,防止“千村一面”。同时,也要支持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以保留“乡愁”味道。最终的成果,则是让农民更加看重“乡土美”而留在农村,让市民主要因为“乡愁美”而纷至沓来。二是以进一步打造永川新乡贤文化,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我区应让永川“新乡贤”的名片更加响亮。下一步,建议相关部门帮助新乡贤提升能力素质,搭建更多平台,可在“乡贤评理堂”基础上建设“新乡贤文化中心”。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作用、乡贤带动引领作用的三结合,实现法治、德治、自治在乡村的和谐统一。同时,村支两委、村民、乡贤三方围绕家风家训建设、村规民约修订、红白事操办标准制定、“三乱”(乱扔、乱倒、乱吐)陋习根治、文明细胞(文明村镇、文明院落、文明家庭)创建等热点领域创新工作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封建糟粕,培育健康、清新、向上的新习俗。

  (三)关注组织振兴,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第一步,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议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文化振兴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及镇街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每个镇街配备2~3名文化专干,每个村确定至少1名文化管家(或文化志愿者),专职负责文化工作。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区文化委要加强对镇、村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督促、考核,防止设施空置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场所的内容建设,明确量化指标,确保农家书屋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40小时。第二步,强化财政保障,拓宽经费来源,加强经费管理。一是建议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并预算新购置文体设备的专项经费。建议区财政每年为农村地区的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预算一笔基金。二是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整合镇街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从经费上保障农村文化阵地强起来、特色亮起来、人气旺起来。

  (四)立足人才振兴,夯实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第一,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专干队伍。对有编无人的文化站,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文化站专技力量。对“被混岗”的文化专干,镇街应及时调整其工作,尽量做到专职,确保其将主要精力用在抓文化工作上。对文化工作任务重、文化站人员紧缺的,可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临聘民间文艺人才。同时,应充分发挥永川职教学生众多的独特优势,采取“区聘镇用”“镇聘村用”的方式从中选聘专(兼)职文化志愿者,作为文化专干“影响“村里的得力助手。第二,打造本村本乡的农民文化团体。通过开展活动、举行比赛,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村小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个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在此基础上,每个镇街应培育1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拥有1个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文化品牌。第三,不断提高专兼职乡村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区级层面应建立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数据库,针对各自特点开展不同的培训。对于文化专干,应逐步提高该群体的专业人才比例,优化人员结构,并将文化专干培训纳入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对于农村文体团队、文化骨干,除由文化专干下村进行指导和排练外,还可以邀请在永高校师生下村蹲点辅导,促使其多出文艺精品。

  (五)着眼产业振兴,以乡村文化为产业振兴提供持久动能。首先,促成乡村文化与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的“联姻”。比如,可以深挖某些镇街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地理标志产品”赋予深厚文化内涵,让产自该地的农产品、工艺品变得“背后有故事”。在产品设计、制作或包装过程中植入乡村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创新,形成较高商业附加值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则指日可待。而重庆文理学院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镇,今后应在发掘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开展文化活动等方面成为永川区的最佳合作伙伴。此外,也可以通过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等形式来提高我区农产品、手工艺品的文化性与档次感。其次,用乡村文化创意为农业和旅游业赋能,打造乡村文化乐园。未来五年,重庆市将打造100个乡村文化乐园,以实现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我们永川已经有一家入选,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设有温度的美丽乡村,书写记得住的动人乡愁,提升我区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最后,要为社会资本“来永”“下乡”做好充分准备。比如,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库,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集聚区。为扩大我区乡村文化项目的知名度,还应创新营销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提高营销资源的精准投放度。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8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抓紧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三年行动专项工作小组,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召开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计划启动会;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赴金融机构调研,督促指导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加大政策支持,我局印发《泉州市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三年行动方案》,泉州银监分局制定《泉州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涉农金融机构也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政策支持体系。实施项目运作,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项目21个,涵盖农村金融体系、金融产品、融资渠道、金融服务等方面,同时实施局领导挂钩项目工作机制,促进项目落实到位。强化监管督促,银监部门研究制定“泉州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评价体系”,单列“涉农贷款”考核指标;完善涉农贷款考核评价办法,按月监测通报;向辖内银行业机构发出41份监管意见书,组织52次监管约谈,要求落实金融支持三农。深入宣传发动,各县(市、区)和在泉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泉州农行召开“乡村振兴战略”金融产品推介会、永春县实施“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计划等,形成合力共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涉农信贷投入结构优化。出台《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性目标》,鼓励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截至目前,全市涉农信贷余额3498.33亿元,占各项贷款55.16%。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服务机制,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融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50.8亿元,同比增长17.03%;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5.1亿元。推进扶贫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全市累计建立24485户贫困人口的信用档案,实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5.66亿元。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投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80.01亿元,比年初增加55.22亿元。

  (二)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推进专营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银行机构成立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32个、13家机构设置普惠金融部门,设立小微、“三农”等特色支行、事业部40个。进一步延伸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达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目标。深化农村信用评定,新增信用乡镇2个、信用村63个、信用户18.56万户,分别达到26个、786个、58.09万户。深化农户建档评级,截至目前,累计为21447户新型农村经济组织、139.67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为42.34万户已建档农户发放涉农贷款余额511.68亿元。

  (三)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创新。继续深化“两权”抵押的贷款试点,11月末晋江市、石狮市农民住房抵押的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5.37%、35.91%,规模居全国前列,永春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政府评估指导价经验已复制推广到漳浦、建瓯、沙县等试点县(市)。创新“快农贷”“农e贷”等基于大数据的线上信用贷款模式,持续开展林权、渔船、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等抵质押的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林权收储机构合作的小额林权抵押的贷款模式。发展整体(村)批量授信,晋江农商行在全省首创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的贷款,为2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体授信4亿元。农村现代保险功能更加凸显,创新农业保险方案设计,开办蔬菜设施大棚风灾指数保险和海产养殖指数保险,险资直投支农融资试点获得10亿元预授信,为全市6456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购买政府扶贫救助责任保险。

  (四)三农融资渠道得到拓宽。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今年来,我市新增蓝天农场食品、大象农业开发等15家涉农上市后备企业,耀华园林、峰安皮业等2家公司在福建证监局辅导备案。引导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子基金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兼并重组基金投资我市一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0xx万元。引导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济,截至目前,我市32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840笔,累计贷款金额42.4亿元。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功能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性融资担保机构运作,同时,积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省再担保公司的业务对接合作,加强涉农增信服务水平,其中惠安农信联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创新推出“农担宝”业务。

  (五)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加强政银企合作,晋江农商银行授信磁灶镇商会10亿元专项乡村振兴信贷资金、授信50亿元设立“巧妇贷”专项信贷规模,惠安农信联向惠安县海洋与渔业产业授信10亿元,泉州农商银行与晋江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合作等,安溪农信社与49个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丰富农业贷款担保增信平台,南安增信服务公司试点持续推进,安溪设立茶产业互惠担保基金3000万元,永春设立花卉行业担保基金200万元,德化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发展基金1200万元,为特色农业贷款提供增信服务。

  二、20xx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督导,完善机制。进一步引导银行业完善普惠金融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深化农村普惠金融工作,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推动辖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服务机制,鼓励创新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林权抵押、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强监管约束,强化日常监测,与银监部门配合,对普惠金融服务情况开展评估,对工作不力的机构,将通过约谈主要负责人、下发监管意见书等方式开展督导,并将普惠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与市场准入、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相挂钩,强化正向激励导向。

  (二)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延伸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银行向乡镇延伸服务网点,鼓励股份制银行设立县级分支机构,逐步规范升级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强化信用建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深入开展农户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信用建档工作,加强信用奖惩力度,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大力发展电子化服务,在农村地区推广适应当地特点的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产品,加大农村地区转账电话、POS、ATM等电子机具的投放力度,让农民“人不出村”享受更好、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强化统筹,提升创新。立足支持农业发展,创新契合农产品全周期的信贷产品,推广农业设施抵押的贷款、大型农机设备贷款等产品,扩大“福林贷”“惠林卡”“福e贷”等金融产品应用,加大信贷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立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开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的贷款,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完善“两权”抵押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石狮、晋江、永春“两权”抵押的贷款试点银行机构参与面。推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及相关收益权抵押的贷款业务,推动以水利水电、供排水工程产权及相关收益权等作为还款来源和合法抵押担保物。立足“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模式,创新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加大对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拓展渠道,引入活水。大力发展农村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支持收益较好、能够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争取在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有所突破。利用现代金融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风险,完善拓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交易功能,依托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深入开展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涉农领域业务。加快发展农村保险,完善以保生产成本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开展以保价格、保产量为主的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推进无抵押无担保的保险支农融资试点,探索开展服务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土地流转租金履约保证保险。

  (五)精准对接,提高成效。加强精准投贷,督促银行业尤其是涉农机构和地方法人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农村,聚焦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重点服务对象,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加强精准扶贫,提升小额信贷“1+N”、光伏扶贫贷款等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推动银行业机构与贫困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创建扶贫示范基地,持续推进政府扶贫救助责任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强精准减负,指导银行业进一步完善利率管理政策,优化风险定价机制,合理控制小微、涉农贷款利率水平,落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收费减免,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免费提供部分代理业务,有效降低农村融资成本。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9

  根据《20xx年度郎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郎农工办【20xx】55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科技扶贫

  我局坚持贯彻科技扶贫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县域科技扶贫工作,对全县28个贫困村实行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出台《郎溪县科技特派员资金管理暨绩效考核办法》(郎科技经信【20xx】19号),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以奖促升.全年带动贫困户813户,带动贫困户增收228.65万元,引进新品种20个,引进新技术24项,创办科技扶贫基地12个,服务农村合作组织75个,举办科技培训69次,累计培训2470人次.

  二、实施科技项目

  一是进一步加强涉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古南丰、柏维力、彩枫农林等企业与江南大学、南京林科院合作进一步深化,古南丰黄酒减少沉淀工艺研究项目、柏维力水溶性vc泡腾片的研究与产业化、彩枫农林“娜塔莎”枫树新品种研究,均取得突破,古南丰、柏维力分别获市科技计划立项.

  二是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各项工作.宏云制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安徽大学共建黄魁茶病虫害全天候监测站,有效预防了病虫害大规模的发生,并对黄魁茶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解决5名贫困户就业问题,并收购贫困户茶叶.

  三、推动科技下乡

  一是加强宣传,联合县委宣传部、卫计委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村民宣传科技知识;科技活动周,组织动力源、国肽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对社会免费开放高企研发平台,并组织郎溪科普馆对外开放.二是农技推广.我局连续两年将省支持科技创新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农业农村局,用于共同推广农业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截至20xx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0.55万千瓦.全县机械耕整、小麦、水稻机收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9.5%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5%.建设5000亩以上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规模化种植示范点4个,持续推进我县水稻种植产业转型升级.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0

  20xx年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和领导的要求,团结和带领xxxx村“两委”班子,全力抓好xxxx村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xxxx村脱贫摘帽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去年年底剩余5户未脱贫户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先后荣获“四星级基层党组织”、 “产业兴旺红旗村”、 “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群众对定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一、工作亮点

  产业扶贫稳步推进,荣获xxxx市“产业兴旺红旗村”称号。20xx年xxxx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3万元,发展产业促脱贫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全村糖料蔗种植面积超过3500亩,预计总产值达800万元,其中22户贫困户种植糖料蔗,户均增收3万多元。二是村集体和广西宏泉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种植的油茶长势良好,部分茶苗已开始挂果,预计20xx年开始有收入。三是村集体投资合作经营的桃园林农场肉猪及猪崽长势喜人,目前经济收入可观,各项消毒防护措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村养猪800头。四是xxxx村种桑养蚕示范基地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有5户群众和村集体合作种桑30余亩,新建的400平米蚕棚也陆续投入使用,发展种桑养蚕的效益初步显现。五是投资合作经营的渭荣村生姜加工扶贫车间厂房已经建设完工,即将正式投产运营,预计将带动我村50人以上就业及增收,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二、驻村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

  20xx年10月份,我村尚未脱贫的5户16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帮助未脱贫户落实好低保、养老金、产业奖补及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政策,并帮助安排疫情防控、清洁卫生等公益性岗位,确保了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20xx年,我村争取到协调帮扶资金80余万元,完成了弄庭湾、渭洛及平塘屯3公里屯内道路硬化,首次实现了屯内硬化全覆盖;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98.8万元,新修xxxx屯4.5公里生产道路,连通xxxx屯5000亩林地,此外,我还合理利用第一书记经费完成了渭洛屯水柜维修及管护、部分贫困户道路硬化等,利用区直工委支持我村党建扶贫经费完善了村部办公条件、新建了宣传栏、文化活动室等。

  (三)发展特色产业促巩固提升

  持续巩固“3+1”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500亩油茶种植基地;二是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了30亩种桑养蚕示范基地项目;三是入股合作经营桃园林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我村养猪产业;四是入股合作经营生姜加工扶贫车间,吸收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五是带动全村糖料蔗产业再上新台阶,20xx—20xx榨季,全村通过种植糖料蔗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四)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杉、油茶、糖料蔗、八角、生姜等种植业,发展生猪、土鸡等养殖业,目前种养业覆盖贫困户达100%。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组织群众开展学习培训、进行种养技术指导、发放肥料饲料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据初步统计,我村20xx年人均收入达13000元以上,仅糖料蔗一项即可为村里每年增收600万元以上

  二是积极争取协调爱心企业捐助资金及上级建房补助资金,帮助我村未脱贫5户建设伙房、厕所、猪圈等,帮助安装门窗、护栏,确保全村100%农户有稳固住房,贫困户不住危旧房,老人不住危旧房。

  三是积极动员、宣传新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优势,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落实好医疗保障政策,确保了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比例达100%。

  四是把教育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发动帮扶干部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工作,重点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及时进行劝返,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有保障,目前全村没有一个因贫辍学学生。另外,协调爱心企业捐资助学款14.2万元,资助我村16位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五)抓好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

  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等整改工作。组织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群众代表,对照中央巡视等反馈问题清单,主动认领问题,举一反三,建立了整改任务台账,抓党建促脱贫上面下功夫,通过集中培训、自学等方式学透弄通,指导我村脱贫攻坚工作。

  积极创优争先。以“四星级党组织”、“产业兴旺红旗村”和xxxx县“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为契机,积极向县、乡组织部门汇报,争取资金新建了宣传长廊,按照完善各功能室制度上墙。对照“五星级党组织”和xxxx市红旗村争创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和及申报工作。

  (五)踏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一是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统筹安排帮扶干部落实好全村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教育、医疗等政策补助,督促帮扶干部及时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数据录入等工作;督促帮扶干部做好20xx年建档立卡户产业“以奖代补”申请,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发展特色产业全覆盖、获得产业奖补全覆盖。

  二是完成遍访贫困户工作,共记录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50多个,已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30个。如帮助龙同树户新建厨房、卫生间,帮助未脱贫户董泽堂户加盖厨房铁皮棚,帮助王太平户安装房门等,此外还积极打报告向上级争取资金帮助群众解决屯内硬化及改厨、改厕、发展产业等实际困难。

  (六)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按照xxxxX的部署,响应xxxx县委县府的号召,大年初五就放弃休假返回所驻xxxx村,在口罩等防护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我第一时间召集支委党员召开支委扩大会,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xxxx村有条不紊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入户宣传、排查、发放口罩、设置疫情监测点和争取帮扶物资等形式,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欠缺。目前我村xxxx屯、和平爱屯还需生产道路建设资金约100万元,此外还有5处屯内道路塌方,需建挡土墙,需资金50万元,5个屯的排水排污设施也急需完善,需资金约50万元。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难题。虽然我村已经发展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但项目周期长、见效慢,且存在一定市场风险。目前正在实施的种桑养蚕示范基地项目,缺少有实力的企业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且卖蚕茧运输成本较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聚焦巩固提升

  按照脱贫摘帽“四不摘”的要求,继续督促帮扶干部落实好近几年脱贫户的医疗、教育、产业等各项扶贫政策,帮助有劳动力的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鼓励外出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积极向后援单位各定点帮扶党支部汇报,争取帮扶资金,帮助继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二)抓好项目建设

  按照既定工作计划,积极向后援单位及县、乡汇报,继续争取我村xxxx屯、平爱屯生产道路建设资金;协助渭荣村加快生姜加工扶贫车间建设,确保尽快投产运营;三是继续巩固好、发展好我村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和油茶种植示范基地项目。

  (三)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一是宣传“3+1”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及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技术、肥料等,帮助有条件、有基础的群众扩大杉、糖料蔗、油茶、生姜和猪、鸡等产业种养殖规模。二是继续推进平塘屯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采取“公司+村集体资金入股+贫困户、农户土地入股”的经营模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确保生产效益。三是继续发展壮大种桑养蚕产业,计划到20xx年底我村种桑规模达100亩,力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四是落实好产业指导员制度,加大对“3+1”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力度。

  (四)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一是配合对我村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制定和完善脱贫计划,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做好查漏补缺,联系帮助困难学生,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二是组织帮扶干部对已脱贫户进行跟踪帮扶,注重强化脱贫户发展内生动力,鼓励脱贫户通过产业致富,防止返贫。三是通过后援单位争取社会帮扶资金,对贫困生进行结对帮扶,解决贫困生生活费、路费等实际困难。

  (五)开展扶智扶志教育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例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电脑操作、机动车驾驶、电焊、模具、家庭种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对于外出就业的劳动力,要结合他所从事的工种类别,注重培养一技之长,争取能胜任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干体力活。对于存在生活陋习的,要重点帮助其养成干净整洁卫生、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等生活习惯,帮助其戒掉抽烟、酗酒、赌博及留长发、纹身等不良嗜好。针对语言交流不便的,邀请乡村中小学老师,或由驻村工作队员,通过乡村夜校、板凳圈等形式,定期开展普通话培训。针对缺劳力的农户,引导其以土地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到扶贫车间、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合作社务工增收,切实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和信心。

  (六)讲好xxxx故事

  用好我村文化宣传长廊、各屯宣传栏及广播大喇叭,注重加强对扶贫惠民政策的宣传,加强xxxx县供销社定点帮扶我村的成效宣传,总结宣传我村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和成绩,积极配合各级新闻媒体到我村采访调研,营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良好氛围,为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准备。

  (七)抓好基层党建

  要按照xxxx县、xxxxX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培训学习。全力配合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以xxxx县“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完善村部功能室制度上墙,完善党建工作台帐,及时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继续推行“党建+扶贫”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发展好油茶、养猪等产业带富基地。积极组织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争创“五星级党组织”、xxxx市“红旗村”,吸收、培养培养年轻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我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1

  根据任务分工,科技局负责项目名称为“实施人才下乡服务计划”,项目内容为“专家教授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是大力开展科技成果宣传。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到xx镇大集、xx街道xx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发放《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的根区调控技术》《设施蔬菜低温寡照生育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冬小麦-夏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等科技指导资料xxxx多份,同步开展种养殖技术交流咨询,解答群众技术难题,真正把科技服务送到农民群众身边。

  二是推进农科驿站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科驿站标准化建设,xx镇xx庄农科驿站列入xxxx年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市级经费x万元。指导农科驿站完善软硬件条件,为站点周边村群众提供现场及网上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等科技综合服务。今年,累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xxx多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xx余期,培训农民xxx多人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农科驿站公益群,及时帮助解决农民种养殖技术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调整完善xx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依托农科驿站等平台,组织科技指导员和农科驿站驻站专家等通过现场指导培训、微信群讲课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今年,先后开展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及推广,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肉鸭养殖技术、桃树秋季雨后管理等科技指导及培训xxx多次,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二、下步措施

  一是丰富拓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动送科技下乡活动常态化,围绕推动产业兴旺传经送宝,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创新动能,做到送农户之所盼,教农户之所需,以科技下沉、人才下沉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根据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科技指导员队伍,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加强对科技指导员的监督管理,督促科技指导员在x省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及时上传工作动态。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中的创新创业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指导服务。组织督促科技指导员和农科驿站驻站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难题,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微信群讲课、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实现自主科技服务常态化,要求科技服务及时化,提升农民种养殖科学化水平。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蓝图,为xx镇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提供了基础保障,注入了强大动力。特此我镇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党委中心会议上传达学习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根据镇委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现将我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兴旺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发展

  我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例如xx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由“输血”变“造血”的产业扶贫路、村民致富路。从20xx年到20xx年,xx村联系在外发展成功人士回乡创办xx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农副产品和小食品加工,产品销往江浙;村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首期开发200余亩,主要生产红心猕猴桃和夏黑葡萄,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体验园,为周边居民及市民提供生态旅游服务;xx列发农业有限公司在xx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下,从长春引进冬桃种植,种植规模达200亩;申请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二、生态宜居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生态宜居”不仅对村庄的生态环境有更高要求,而且也要求整个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另外,就是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让城里人有一个好的休闲去处。从这些角度来讲,生态宜居要求是很高的。

  近年来,我镇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例如xx村实现了村组通公路,后几年规划是实现路通田间地头。20xx年拟修建6条水泥路,总投资达161万元,已获上级部门批准。由于属丘岗地形,抗旱能力弱,因此村“两委”在修建沟渠上下足了功夫,目前共修建沟渠5条5。8公里,挖塘35口,解决了群众抗旱难问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全村所有配电台区和农网进行了改造,基础设施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农村垃圾对水、土壤污染不可忽视,强化责任,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列入绩效考核;聘请有关专家和当地群众代表,共同制订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人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严格分类,科学设置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站;建立长效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对垃圾随意投放、破坏环境资源者的举报,要给予保护和兑现奖励。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探索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经营模式和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我镇为认真贯彻落实移风易俗精神,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社会风气,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引导广大乡村群众形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通过会议促落实。召开专题会议布置活动,要求镇村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在美丽乡村建设点和建成区宣传力度,鼓励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户带头示范,引领文明乡风。二是加大宣传浓氛围。镇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LED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宣传,同时上门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利用赶集日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不断浓厚氛围,强化群众思想认识,促使基层群众对移风易俗形成深刻印象,提升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治理有效强调制度建设

  我镇围绕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着力点,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助力产业发展升级,确保农民致富增收。十九大已经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制度障碍,导致农民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此次明确了土地承包期限,对于稳定民心,促进土地流转均有非常大的正面作用,我们看好未来土地流转进一步落地后的市场前景。例如宏林的永盛家庭农场,主要经营项目有水稻、小麦、蔬菜种植。这些新兴的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空白,还成为了当地致富路的‘生力军’。

  五、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

  对于“生活富裕”,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个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个是对于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规划。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我镇大力兴建农业,提高经济发展,打响脱贫攻坚之战。例如xx村带领村民致富,坚持发展。村“两委”结合村情,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办xx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工人达60余人,其中贫困户6人,月平均工资3000元,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创办了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用工达到45人,其中就有10户贫困户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镇帮助申请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村协调2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基地季节性劳动,人均可望增收3000元。近年来,xx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3

  五村村位于小河镇中心地段,该村距圩镇1公里,S454省道、X064县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676个居民户,2703人,党员38人,20xx年人均收入6000元,是一个以生产蔬菜、水稻为主的农业村。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我镇重点围绕“产业引领、文旅结合、秀美乡村”三个关键词,着力在五村村打造乡村振兴小河样板。现将我镇五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我镇严格按照“七改三网”、“8+4”建设要求,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建设工作。现完成建设点周边入户便道整平路基300平方米。同时硬化广场铺贴400平方米,路基平整回填碎石1480平方米,改水沟500平方米。二是环境整治亮化。下卫、中间屋等建设点上所有空心房、牛栏、厕所已全部拆除到位;已完成外墙粉刷5000平方米,外墙漆已完成7500平方米,铺盖琉璃瓦300平方米,砌挡墙90平方米,回填绿化种植土450平方米。三是抓庭院美化工作。组织民工出工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购置垃圾筒10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五村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牢了五村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目前,五村村乡新农村建设正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后续将会添置文体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鱼塘等项目使阵地规范化建设上档升级。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4

  9月5日,湖南省在县乡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乡村振兴“金秋五课”集中培训,我县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集中收看学习,助力乡村振兴。

  在各乡镇、村社区的学习现场,党员干部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学习乡村振兴“金秋五课”专题教学片。乡村振兴“金秋五课”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板块进行专题培训,通过精选全省各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讲做法、传经验、授方法,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了一堂丰盛的学习“大餐”。

  西渡镇梅花村依托美丽的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带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通过此次培训,当地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有效推动工作开展,为乡村振兴再添动能。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5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要求,担当实干,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完善领导机构。今年机构改革之后,调整完善了由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下设7个专项推进小组,分别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到浙江、贵州、灵丘、阳曲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二是专题会议部署。年初召开了全县经济农村工作暨脱贫成效提升会议,提出聚力质量兴农,推进提质增效,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提升。围绕研学旅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等内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三是加大财政补助。今年县财政投入20xx万元,用于产业提质增效、村社一体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贫困边缘户新发展产业及花椒连翘加工转化营销项目。同时,县财政预算28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奖补。

  (二)坚持规划引领,绘好施工蓝图。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选聘山西农大农村区域经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乡宁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xx-2022年)》,同时有关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高标准完成了6个专项规划。

  (三)坚持典型引路,推进示范创建。全县确定1个示范乡镇和29个示范村,其中,市级示范镇台头镇投资3685万元实施5项工程;29个示范村投资8111万元建设78项工程,燕家河等5个市级示范村投资1555万元,实施15项工程。通过精心打造示范点,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四)围绕特色发展,推进产业振兴。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核桃产业主导、若干特色并进、畜牧养殖同步、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发展思路。三年累计投入7236万元,新发展林果业1.7万亩,中药材1.97万亩,抚育连翘天然林0.68万亩,食用菌106万棒,畜牧养殖26万头只,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4.6万亩,中药材提质增效2.2万亩。全县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农民人均1.75亩,千亩以上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60个,占总村数的33%,农业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4+X新型产业发展思路,以特色创基地,以基地促产业,以产业塑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方面:一是投资6421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05万亩;投资20xx万元,打造枣岭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强镇;投资1.29亿元,分三年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建立十大县级现代产业园,促进种植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发展,推动特色农业提档升级。三是建设30个优质产品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以产业龙头带动的无公害核桃,绿色酿酒葡萄,有机苹果、玫瑰、花椒、翅果油树、功能茶、食用菌、特色养殖等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品牌塑造方面:一是突出地域优势,打造乡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了山西云丘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云丘山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为龙头,打造乡宁农业“金字招牌”。二是突出品牌认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坚持绿色有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品牌认证上求突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4.92万亩,产品认证数量15个。

  3、突出龙头引领培育产业新业态。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为引领,建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效益。正在申报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2个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和30个县级龙头企业。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全面带动。在规模发展方面: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39个;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10个,县级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市级2个、县级7个。在新业态培育上:在全市率先挂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成立了农民专业联合社2家;在品质提升方面:对“空壳社”及违法违规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清理整顿,共清理合作社127个。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会计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合作组织规范化管理。

  4、以研学旅行助推产业发展。把研学旅行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国一流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今年围绕云丘山、戎子酒庄等现有优势资源,建设3个营地、3个基地和8个研学点,目前投资500余万元,完成规划可研和课程落地。

  (五)突出环境改善,建设宜居乡村。一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乡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向纵深拓展。拆违治乱上,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残垣断壁169处,农村生活垃圾1.2万吨,村内河渠沟塘垃圾4823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5万吨。垃圾治理上,完成53个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启动建设6个垃圾中转站和1个可腐烂垃圾沼气化综合处理试点。污水治理上,启动建设光华镇、台头镇、西坡镇、枣岭乡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户厕改造上,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年计划建设改造户用厕所20xx所,目前建设完成437所。卫生乡村创建上,已确定申报省级卫生示范乡镇2个,省级卫生示范村4个,省级卫生村40个。二是持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打造美丽家园。17个示范村投资939万元,实施49项工程建设,其中,发展产业6项,完善基础设施15项,村容村貌改善28项。

  (六)繁荣农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村民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健身广场、农村图书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化“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活动。三是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今年举办了云丘山“中和文化”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选拔评选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明村”。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选树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

  (七)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一是完善自治。西坡镇探索推行了“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赵院村申报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75个行政村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二是抓好法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治文化长廊、普法短剧、微信公众号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不断健全,有效遏制基层矛盾。三是强化德治。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八)强化民生保障,提高生活质量。一是从促进创业务工上抓增收。紧抓就业创业援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帮扶、小微企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援助四个重点,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次,新增就业2920人,发放补助473万元。二是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投资791万元,完成村组道路建设37公里;投资1090万元,实施水利扶贫工程111处,解决1.17万户安全饮水;投资488万元,为1492名贫困学生进行教育扶贫,减轻贫困家庭经济压力。三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继续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为城乡怀孕妇女进行产前筛查;为0—6岁儿童进行残疾筛查;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双签约”和“三保险、三救助”政策,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四是完善城乡居民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不断完善特困人员、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各项保险制度。

  (九)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有效保障。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75个村委清产核资工作全部完成,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录入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做好股权设置、折股量化和股权管理工作。二是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组织发放20xx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地方特色产业(苹果、葡萄)保险予以县财政补贴,今年县财政共补贴82.38万元,补助苹果保险14991亩,葡萄保险5603亩。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稳定。近年来,虽然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从整体来看,农业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较弱。去年发生的大面积冻灾、非洲猪瘟,今年上半年的长期干旱天气,对农业产业影响较大。

  2、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经济林规模逐步形成,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产业规模大而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等问题,虽然有15万亩核桃,7.8万亩花椒,4.5万亩苹果,但是并没有形成叫得响的自己特色品牌。

  3、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缺乏深加工增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营销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包装或初加工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有量无价、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4、龙头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县仅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与其相关的产业仅为酿酒葡萄和翅果油,30家县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环节薄弱。比如,全县占主导的核桃产业,仅有两家家庭作坊,加工能力、辐射带动范围有限,大部分核桃以原始干果或简单包装出售,没有下游产品,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

  5、产业服务水平有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虽然建立,但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水平还很有限,农户获得农产品供求、种养业实用技术等信息量少面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生产、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出售难或低价销售现象普遍存在。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

  6、建设融资的渠道不够宽。当前乡村振兴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县、乡、村与社会的投入,作为煤炭大县,长期开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形成很多农田和村庄沉陷,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7、环境整治任务比较艰巨。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滞后,农民环卫意识差,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脏乱差等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人居环境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8、要素投入机制不健全。虽然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城镇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总体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主体责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在政府、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组、主体在农户。要坚持政府主导,以乡镇为组织主体,以示范村为实施主体,明确分工、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全力推进。

  2、拓展融资渠道。一是向上争取省、市财政补助项目;二是鼓励企业与农村合作共建,互利互惠;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引导金融资本进入乡村振兴建设。

  3、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强典型引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创建。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4、抓好农民增收。一是从确保农业丰收上抓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从深化农村改革上抓增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从产业提质上抓增收。加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力度,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四是从保障农民充分就业上抓增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返乡就业,提高非农收入。

  5、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十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0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枣岭乡湾里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云丘山”农业大品牌为引领,打造乡宁特色农业“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品牌认证上求突破。

  6、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并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有效盘活农村各项资源。

  7、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防统治、技术服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机种机收、信息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8、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行西坡镇“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力度。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2-08

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总结12-08

乡镇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03-10

乡村振兴半年工作总结05-11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05-18

银行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12-08

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总结12-08

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总结01-20

乡村振兴的标语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