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师技术总结 推荐度:
- 工程技术总结 推荐度:
- 核酸采集技术总结 推荐度:
- 测绘项目技术总结 推荐度:
- 专业技术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技术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技术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技术总结1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证。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二)专业岗位目标。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80%,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达到100%。
(三)知识更新任务。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5年内至少参加1次省级以上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或按计划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参加1个月以上的实训;每年参加1次以上县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参观交流活动。
二、提升队伍素质
(四)合理配备专业人员。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应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要根据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合理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专业技术人员。要确保农技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加强和规范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对新进人员实行统一公开招聘。
(五)逐步推行准入制度。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
(六)突出开展竞聘上岗。对聘用期满需要重新竞聘的岗位,可打破原专业技术人员限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单位内部采取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工作岗位。
(七)重点支持学习深造。对不具有大专以上专业学历或只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农技推广人员,近3~5年内要重点鼓励并支持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
(八)不断强化专业培训。每年组织100人以上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我省每年组织不少于1000名骨干农技人员,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培训;各市(州)、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求,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每年培训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少于本地农技人员总数的1/3。
三、落实工作职责
(九)建立服务制度。扩大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队伍,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一名农民技术员、培育3~5户科技示范户,确保每个示范户能辐射带动10~20户农户。每名基层农技辅导员负责指导2~3个行政村,联系10名左右的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
(十)完善岗位管理。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部门要细化各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及具体任务要求,使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每一项公益职责都有相应岗位承担。
(十一)健全考评机制。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要对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农技人员履行公益性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考评,制定绩效考评办法或考评细则,推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绩效考评机制,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农业技术的实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客观、公正考评的对照参考。
(十二)着实考评结果。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部门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评定要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向服务对象公开,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考评结果应作为农技人员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的主要依据。
四、创新服务方式
(十三)创新兼职服务。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可通过探索担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种植、养殖技术顾问,以及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办、承包或参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并服务于基地周围的广大农民。
(十四)创新联合服务。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其人员要积极探索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横向联合方式,通过新技术转让承接或明确责任分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十五)创新信息服务。根据我省统一安排,探索在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接入“12316”语音呼叫、视频和短信彩信等系统,畅通农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扩大服务范围,方便服务农民。
五、强化激励措施
(十六)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各地政府要全面落实并强化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实现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十七)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动工资向基层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切实提高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支持和鼓励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在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前提下,按照技术服务约定,领取担任技术顾问、领办或承包试验示范基地和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等获得的相应报酬。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保证广大农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吸引力,从源头上解决基层国家农技推广队伍的结构、素质以及稳定问题。
(十八)突出职称业绩评价。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结合县级及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际,重点把农技推广工作实效、服务对象综合评价、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业绩等内容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
技术总结2
就我国目前大型铁路站房项目设计情况来看,不仅需要满足功能性、经济性,还要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由于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本身具有工程复杂,建设项目环节多等特点,为了能够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管理要求,工程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就必须对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的管理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管理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确保技术策划、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措施都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特点
由于大型铁路站房项目的整体施工环节较多,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各式各样。因此,技术管理人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必须对项目技术管理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就我国目前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1工程规模大、施工环节较多、技术管理跨度大,需要统筹策划
目前,铁道总公司对特大型铁路站房项目的建设,无论是功能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将这些要求充分实现,工程建设中必然会涉及到很多环节的施工和系统的设计。一般来说,这些环节和系统主要分为内部工程和外部工程两个方面,外部主要包括地铁、地下空间工程、市政交通工程、景观广场以及休闲娱乐区等。内部工程主要包括土建、钢结构、通信信号以及电气化等。整体来看,工程规模大、施工环节较多、技术管理跨度大,外部交叉面较广,内部交叉专业多。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在对相关技术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与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共同协商,进行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满足相应的需求。
1.2工程质量要求高、技术难点多,需要抓住关键
目前,国家对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质量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工程的结构设计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就必然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同的困难。在这种质量要求高、技术难点多的前提下,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就必须抓住技术管理的关键所在,尽可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工程工期紧,技术先行并及时服务现场是关键
工程工期紧是诸多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普遍的问题,如果不能将工程工期紧的问题解决,那么势必会导致某个施工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由于特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本身具有工程体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再加上相关的图纸、征地拆迁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将工程工期紧的问题解决,技术先行是不容忽视的,同时还好做好施工现场的及时服务。
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工作都会涉及图纸及施工场地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相关的拱桥必须在核心区钢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并且工程结构复杂且体量大,工程整体质量要求也较高,因此,给工程工期的合理安排带来的很大的挑战。
为了使项目工程能够在制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项目部首先从技术方面入手,在工程实际施工之前一年的时间里,分别进行了模板设计招标、部分模板的加工制作以及模板体系的投入等几项工作,以此来使得施工过程进展顺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进度。由此可见,想要化解工期风险,技术先行并及时服务现场是关键。
1.4技术策略是铁路项目创造效益的途径
在铁路站房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优化,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始终存在一些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措施费用巨额投入与定额含量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
(2)定额工期对应的资源配置与实际合同工期所要求的配置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而导致资金上出现缺口;
(3)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化,施工材料的价格也会出现一定的幅度变化,导致购买材料的费用与招标编制期间所定的价格不相符;
(4)铁路定额人工费用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差异。
二、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模式
2.1现阶段铁道总公司提倡的项目管理模式
现阶段铁路总公司提倡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架子队管理模式,其不仅能够对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而且还能够使得管理链缩短,对直接作业层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中间管理层单薄、技术管理不被重视等。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并不适应大型站房项目系统性要求。
2.2某火车站目前所采取的项目管理模式
某火车站项目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在实施阶段对原有的管理模式项目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不仅专设了专家顾问组、技术管理部以及相关的商务合约等,而且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相关的机构系统和职责分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2.3二者的比较分析
由于大型铁路站房项目具有系统复杂、技术覆盖面广以及难度大等特点,因此给技术管理模式的选择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此外,技术管理的精细化也更能体现公司精细化管理要求及为项目、公司降本增效。经过现阶段铁道部提倡的项目管理模式与某火车站目前所采取的项目管理模式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的时间里,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的管理模式可以采用图2所示内容来进行设计。
图2:建议技术管理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建设成本。由于大型铁路站房项目实际施工中所涉及到专业知识较多,环节也较为繁琐,因此,技术管理人员在对其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的时候,比如对每个环节的技术管理特点进行充分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进行重新定位,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确保大型铁路站房项目建设的质量能够达到工程的实际需求。
技术总结3
1996年毕业于柳铁分局成人培训学校信号班,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牵引变电所变电值班员及相关工作,1997年6月开始在田东变电所担任变电值班员,20xx年3月根据车间工作安排需要到检修组担任了一年半检修工,20xx年9月开始任那桐变电所所长一职。在各位领导、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及各位师傅、同事的帮助和教导下,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科学地研究、思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能够与集体共同进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所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同时,不断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能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当中,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虽然是以低学历的身份进入现岗位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面貌,虚心向老员工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变电所设备学习,脚踏实地的投入工作,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放心,同时为了弥补理论水平不足,20xx年-20xx年开始就读内江铁路机械学校铁道供电中专函授班,20xx年-20xx年就读中南大学铁道供电大专函授班。作为一名变电运行人员,最重要的职责是保证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因而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现场经验,而要确保安全,首先就要认真学习《安全工作规程》,该规程的每一项内容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每班必学的《安规》,使得自己更加系统全面地巩固了《安规》中的每一项安全规定,并将其贯彻于日常工作的始终。另外,我还认真学习和巩固《变电所抢修预案》、《倒闸操作规范》、《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等,并结合实际工作消化吸收,使得自己对变电运行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积攒了很多的实用的工作经验,像重要操作操作卡片的填写、设备检修时安措的布置与拆除、第一种工作票验收时的注意事项、设备异常情况的分析、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等等。同时在检修组工作期间参加了我段管辖的九个变电所中的六个变电所的年检工作,对作业的组织、设备原理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一次设备检修维护的的基本要求,如设备外观养护,充油设备的补油、滤油,隔离开关参数的调整,真空断路器的参数调整等;多次担当工领人或参与处理故障,如更换册亨变电所的避雷器,更换穿墙套管,更换田林变电所馈线,更换真空灭弧室,更换并补电容器,多个变电所少油断路器的滤油等比较大的的作业,在诸多作业过程中吸取了不少好的工作经验,亦吸取不少失败的经验,如担当更换册亨变电所1F避雷器的`工领人时,因对工作难度掌握不足,在人员的使用数量安排不足和不合理,拆卸起重设备准备不充足,造成工作进度极为缓慢;对平果变电所102少油断路器进行滤油时,对天气预报掌握不足和不及时,及对重度恶劣油质处置经验不足,造成工作周期较长,最终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换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指导完成。
担任所长一职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班组的管理上。由于历史原因,班组人员在值班工作方式上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倒闸操作上,随意性比较大,不按操作规程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会一不小心倒错闸,隐患极大,针对此现象,首先规范其接令方式,助理值班员在值班员接令时必须在旁监听,同时在专用记录本上填写命令记录,接完令后再次向电调确认倒闸内容,倒完闸后再填写到正式的倒闸操作记录本上,从而防止了因接令填写记录(正式记录本不能涂改)分心接错令的可能,在操作上严格把关呼唤应答,手指眼看要求,规范每一个操作动作。对班组人员素质的提高责无旁贷,由于所学也有限,谈不上精业传授,大都是相互交流,而我尽自己所能,努力提高整体技术业务,做到共同进步,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变电运行方式及其特点,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基本常识、变电所的一二次设备和回路、保护装置、操作要点等,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确保不间断向接触网供电。在20xx年7月,那桐变电所因扩能改造的需要进行了主变压器的更换和保护的更换及新安装串补装置,在整个安装改造过程中我全程跟踪监护,在整个过程中逐步了解设备安装过程和细节。在这过程中体会了很多日常不可能接触到的知识,同时对自己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与大家互相交流,以极短的时间适应了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20xx年底,由于人员结构调整,经过职教科的先期培训后从网工中转岗三名人员到我所学习工作,其中一名和我签订师徒关系,由于是转岗人员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很难在短时间扭转其固有的工作方式和岗位知识运用,在对其培养上采取了诱导和强化措施,首先改变其心态转换角色,规范其工作行为要求,熟悉《安全工作规程》为先,然后按照职教科下发的培训资料要求逐项循环现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多次重复一件事,直到熟能生巧为止,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习,其基本具备了担任助理值班员的条件,由于理论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撅而就,只能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相互交流进步。
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分别在20xx年和20xx年两度获得段(机务系统)举办的生产运动会变电值班员专业个人第三名,并于20xx、20xx年被评为段先进(生产)工作者。但是,从日常的工作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特别是工作中曾经的失误事情,让自己深刻反省了许久,纵然有许多客观上的因素作推辞,但是自身的业务不精及工作不够细心是根源,所以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岗位能手。
技术总结4
本人于20xx年在兵团特种设备检验研究中心检验六室实习并工作以来,协助参与了锅炉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人在检验六室跟随诸位有资质的检验员协助检验工作。在平时不出去检验的时候,我就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等法规和规程,学习了这些检验规则后,才能对实际检验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并能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锅炉是涉及生命安全和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同时又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所以我在检验过程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认真仔细,同时又耐心的听各位检验员的讲解,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也勇于提问。在这两年多的'协助检验过程中,我对锅炉的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在日常协助检验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常见问题,比如锅炉左侧水冷壁管第10至35根过烧变形,右侧水冷壁管第15至35根过烧变形,最小变形量60mm,应更换;局部密封铁烧损,应更换;高温区集箱外露,应修复;冷却取样器、省煤器损坏,应修复后使用;炉排片损坏,应更换;个别法兰密封面已腐蚀、损坏,应更换;前拱烧损,应修复;安全阀、压力表超期,应送校。
每次发现问题后,我和带我检验的检验员都要及时向安装和使用单位提出,并要求其整改。对于使用单位不理解的,我们都对其进行耐心的讲解,告诉他们锅炉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整改产生的危害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并且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经过两年多的协助检验工作,我意识到自己还是有所欠缺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继续积累并不断进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检测工作,为特种设备安全和质量把好第一关。
xxx
二xxx年四月十三日
技术总结5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
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
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xx年10月10日—20xx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
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技术总结6
本人于1992年毕业于抚顺高等专科学校,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学校领导和县教研员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认真查阅有教育教学资料作为教学参考,例《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等。同时利有各种方式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能够积极和同事就如何上好课进行坦诚的交流。我始终相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技术总结7
我参加了培训中心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的知识层次有了新的提高,尤其对规划设计工作帮助很大,增强了运用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这次的学习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
我参加工作近6年,一直忙于业务工作,平时工作时间紧迫,学习时间十分有限。通过这次学习对当前最新的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充实,对于日常工作启发极大。例如城市雨季排水和管线设置一直是个难题。排水泵站和管线设置往往需要征求水务、国土、建委、房管、地方政府等多方意见,利益诉求众多,沟通协调难度大,施工建设成本高,一直是困扰设计人员的一大难题。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天津大学曹磊老师讲授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探索,对当前城市雨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以往单一的城市排水规划认识上升到滞蓄渗净排的综合雨洪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当前城市内涝问题有了新的启发,采用反向思维模式,对于雨季地表径流采用不排反蓄的方法,既解决了快速排水问题,有解决了旱季缺水灌溉问题,符合当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学习,自己也对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化设计有了新的思考,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使规划设计更加合理化,符合规律,更加人性化。
二、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将精力集中于有限的规划编制工作,对于规划管理,特别是政府规划审批职能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最新的规划政策和行业规范不能及时掌握,对设计工作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走了一些弯路。
本次培训有请市局处室领导就规划编制工作和实施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有关热点、难点、重点进行了深入讲解,对于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设计体系进行了深入学习。“一控规两导则”是我市特有的控规编制和管理体系。通过学习我对城市设计导则有了新的理解。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空间形象进行统一塑造的管理通则,指导性强。主要通过空间形态、街道里面、开敞空间和建筑群体的控制,塑造城市三维形象。通过制定与土地细分导则地块层面相对的城市设计导则,为政府和规划管理提供长效的技术支持,引导土地合理利用,保障优良的空间环境品质,促进城市空间有序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对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的大背景下,统一城市格局和风貌特色有着专业性作用。通过这一学习,及掌握了最新的规划政策更好的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对于规划师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建设用地管理是规划编制的基础。本次培训对天津市空间资源分析、天津市近五年来建设项目管理宏观情况、建设项目实施请进行详细地介绍,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难点进行解析,对规划条件、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些都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依据。
技术总结8
本人胡学军,男,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一日出生。一九九六年毕业于湖北三峡学院,一九九七年分配
到公安县公路管理局工作,从事公路大中修建设。二000年九月我被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函授班录取,二00三年七月毕业,次年获得该校学士学位。本人从一九九七年至今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工程技术工作。通过近十年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是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总结,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一、丰富的专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
本人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20xx年,本人通过自学考取开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路与桥梁专业函授班,三年的学习,使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20xx年被县职改办评为助理工程师。我先后从事公路养护中、小修工程技术管理,207国道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工程,任技术负责人,207国道黑狗当大桥简支梁维修加固工程,207国道J标马市段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期间担任技术负责人,沙刘线接线路面改善工程,还参与了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旧砼路面不同加铺层结构设计试验。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同事一起撰写了《水泥砼路面破板基层处治方法》、《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机械化施工要点》、《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治》等学术论文。
二、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来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一九九七年八月参与了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总结并编写《水泥稳定砂砾层机械化施工要点》,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在一九九八年孟溪大垸水毁调研工程后,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同时还在市养护工作经验流会上作了《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法》,总结经验。近几年工程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一九九八年十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队技术员,在公安县公路管理局列养里程中,国道二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省道公石线有49.5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领导表扬。
二00二年207年国道黑狗当大桥工字梁生生位移,桥面铺装板破裂,桥梁伸缩缝损坏,被省市专家确定为危桥,需要加固维修。我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大桥各种病害,通过近十天观察,报省市批准,采用简支梁稳定工字梁,重新布筋进行桥面铺装,通过四个多月的维修加固,经省市检测为合格优质工程,大大的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有了保障。该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好评,市养路科在此召开了全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现场会,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二00二年四月完成了207国道二级路面改善工程J标段施工任务。我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老油路基础上进行加铺砂砾下基,在施工中发现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局,经实地察看,本人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二00三年三月担任沙刘接线改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软基时,k00+300-k00+500有200米软基无法处治,因路基旁为一水堂,在下挖无望的情况下,结合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石灰桩处冶后,再进行底标号砼下基施工,三天后通过弯沉检测,容许值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合符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受到监理和业主的表扬。
二00三年八月参加了省公路局与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试验工程建设,任公石D标技术负责人。因为公石线是连接我市至湖南岳阳107国道的主要干线,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湖北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要求,其主要是目的在于比较旧水泥砼路面上不同结构加铺层在相同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相同交通量情况下各种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找到适合于湖北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建的`典型结构。在湖北省公路局和市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在长安大学陈教授和杨博士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项目技术科各种承载力试验及CBR值检测,对板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弯沉测量。参与了初步测量,设计到实际施工放样,水准点恢复及中线测定,为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提供了第一手数字依据,在几次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的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省局和长学教授好评,该项工程初步评定为省优质工程。
四、严标准、严要求,力求专业技术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00二年被县人事局职改办评为助理工程师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已,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公路大中修施工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和良好的社全经济效益。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负责人,我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做好项目经理的助手,在技术上敢于创新,勇于探索,要总结实践经验,在几年的助理任职期间,很好地履行了助理工程师的职责,连续几年被评为县局先进工作者,二00四年度至二00五年度被县交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表彰,还受到了长安大学博士导师陈教授好评和表扬。
本人近几年来为社会为公路事业做了许许多多工作。为了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适应公路事业发展,还需继续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我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施工能力,把专业技术职务推向新台阶,为公路建设的发展尽职尽责。
公路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大小为351KB,类型为工程总结,由本站免费提供下载,如果对公路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工程总结有疑问可以联系本站。
技术总结9
进入20xx年,运输区技术人员根据矿文件精神,紧紧地围绕“人才工程年”的主题,深入开展工作。在运输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措施编制、培训、标准化创建、隐患排查、软件资料等各项工作上狠抓落实,推动运输技术工作向前发展,对运输的安全生产及质量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安全生产。下面对运输20xx年的技术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技术创新及小改小革技术改造工作:
1、井下充电房起吊装置改造。充电房改造前,每次电瓶起吊都是用起吊环把电瓶挂在5吨手拉葫芦钩头上,人工拉运起吊并推到充电台上方,再通过手拉葫芦把电瓶放下。整体起吊过程中人员距电瓶较近,即费时又费力,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运输区利用废旧液压装置,对电瓶起吊装置进行设计、改造。通过PLC程序运行,控制各液压设备的电磁阀进行自动动作。改造后,整套装置只需操作4个转换开关就可实现远程控制起吊。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工效提高了5倍,更加创造了无形的安全效益。
2、井下矸车翻车机传动方式改造。井下矸石翻车机原来使用的是电机带动减速机传动方式,在使用中存在着故障多,对电机损害大,电机经常出现故障、翻车机阻车器无闭锁等问题。通过将电机和减速机传动改为液压马达传动方式后,故障率大大降低,翻车机运行更平稳,更方便职工操作。同时增加了翻车机和阻车器的闭锁关系,即翻车机运行时,前后阻车器打不开,保障了安全生产。
3、地面水煤翻车机轨道线路改造。地面水煤翻车机安装投入使用后,翻车机前方轨道是单轨道,卡完水煤后,电机车再将出车侧的空车皮从翻车机内拉走,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运输区技术人员设计在翻车机出车侧拨个道岔,铺设循环道,卡完水煤后车皮可直接通过循环道拉走,节省了工序时间,为现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4、井下平巷人车改造。随着运输系统的延伸,人车运行更频繁,人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人员强行上下的现象,给人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运输区技术人员研究后在人车的开门侧分别焊接托架,车门关闭后,使用一根长管子插入其中来控制三个车门的开关,管子两端使用活动销子形成闭锁。改造后的人车杜绝了人员强行上下的现状,确保了人车的安全运行。
5、电机车技术创新改造。
(1)电机车车灯改造。电机车未改造前后车灯使用的是普通灯泡,灯光不亮,照射距离不足,存在着安全隐患。运输区将车灯更换成LED式车灯,车灯不仅更亮,照射距离也比原先车灯大大增加。
(2)电机车放电指示器安装。随着电瓶的老化,部分电机车使用过程中,机车司机和充电工不能掌握电瓶电量的使用和余电情况,会出现电车在途中无电的现象。安装机车放电指示器后,机车司机和维护工可以及时了解电瓶的余电量情况,杜绝了机车运行中没有电的现象。
(3)运输机电技术人员组织人员利用闲置的旧电机车,采用合适的配件组装四台8吨电机车,经过在地面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缓解了电机车使用紧张的现状。
(4)电机车司机驾驶车窗改造。电机车驾驶室的观察窗口过低,机车司机抵运长材时,长材可通过车窗抵到司机的身体,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运输区机电人员将司机眼部以下车窗用铁板焊接上,杜绝了抵长材时伤人的安全隐患。
6、东西区井下信集闭技术改造。
(1)信集闭安装投入使用后,转辙机的控制需要现场手动按按钮。机车经过道岔时,必须待车停稳后,电机车司机下车按转辙机控制按钮,然后上车再开车经过道岔,给机车运输带来不便,且按钮经常出现故障,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运输区技术人员研究后,决定将现转辙机控制箱更换成可以接收遥控装置的控制箱。改造后,机车司机接近道岔时,只需在驾驶室操控手中的遥控器,就可以实现搬动道岔。同时安装道岔指示器,机车司机在远距离就可以通过道岔指示器观察到道岔的位置。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效率。
7、井下道岔、门帘档远控技术改造。井下道岔、门帘档未改造前,操作主式都是人工手动搬动,特别是在斜巷作业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运输区技术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将道岔、门帘档改造成气动,实现远程控制。减轻了工人在斜巷来回搬道岔的劳动强度,为现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8、副井下口标准化改造。副井下口改造前,南北门使用的是彩钢瓦装饰,因副井下口淋水大,彩钢瓦很快会生锈,而且很难除掉水锈,影响到标准化工作。运输区领导和技术人员研究改造方案,决定使用耐锈的塑料隔板代替彩钢瓦,改造后,副井南北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西区进风井信号改造。现西进风井S7-300信号系统,与原S7-200备用信号系统不兼容,起不到备用作用,一旦主信号发生异常故障,将直接制约、影响井口的提升安全,是潜在的安全隐患。鉴于此,区技术人员成立专题课题攻关小组,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优化、研究制定整改方案。(1)、做一个主信号S7-300信号系统与备用信号S7-300信号系统127V电源切换装置,主、备信号系统只准一套系统有电。(2)、主信号系统为高电平有效,备用信号系统低电平有效,现场要共用一套传感器,两者传感器板并后容易短路。必须两传感器板0V对0V,输入对输入,并后隔离。现场做了3块隔离开关板,进风井上口2块,下口1块,进风井上口:日常用主信号系统,备用信号系统隔离开关板打到“断”的位置,主信号系统隔离开关板打到“合”的位置。进风井下口:信号系统隔离开关板日常打到主信号系统,用备用信号系统,切换一下位置即可。备用信号系统下口副信号不正常,又重新接线,更换一套副信号箱。备用系统的改造,为进风井的安全提升提供了保障。10、地面矸石栈桥皮带因前期安装原因,经常造成带面从中间裂开,影响矸石排放,导致影响原煤主系统。经过抬高机尾缓冲架和调整机尾滚筒,彻底解决了这一隐患。
二、抓好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夯实安全基础。
刘庄煤矿井下地压大、条件复杂,巷道经常性变形,底鼓、巷帮来压,造成轨道阴阳、高低不平等现象比较突出,运输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难度非常大。对此,运输抓住重点与难点,为保安全,促生产,启动了亮点工程建设,技术人员制定可行性的操作方案,重点创建东西区轨道大巷、东三轨道大巷和东一轨道大巷,完成了东一轨道大巷一千多米永久轨道的铺设工作,同时成立以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验收小组,验收小组严格按照亮点工程的内容、工期及质量进行验收、打分。经过20xx年标准化的建设,使运输标准化创建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夯实了安全基础。
三、搞好软件资料整理。
1、标准化软件资料在20xx年前三个季度检查中达标。没有出现缺漏项或问题。
2、为保证机车安全运行,组织实施了电机车制动距离试验、连接装置拉力试验和斜巷人车的重载全速脱钩试验。
3、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资料内容,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4、抓好日常工作中运输资料的记录、存档、上报工作。20xx年技术工作思路,主要有:
一、继续抓好安全运输,开展标准化创建。
20xx运输工作量较多:生产上要保证,需要及早谋划周全,提前做好安全运输技术指导工作,确保东西区运输的发展需要。
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巩固标准化创建成果,推出新亮点。标准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常抓不懈,长期坚持。运输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在:
1、提高运输轨道质量;
2、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3、继续加强标准化资料的整理、完善工作
4、推进亮点工程。因此,上述四点是我们20xx年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二、用技术把握安全,以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地面排矸系统的完善和管理,使地面排矸系统顺畅,确保正常排矸;
二是井下主运巷道的风门较多,巷修工程较多,加强贯彻执行机车的运行管理制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加强轨道维护,消灭轨道阴阳、起伏不平的质量现象,确保轨道运输安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不定期不定时,经常性地组织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大检查,把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状况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积极倡导并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培训要一步步不断地引向深入,在职工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使广大职工能够在思想上理解、掌握,在实际中杜绝“三违”行为,使之真正成为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力工具。
四、20xx年技术创新规划:
1、对井下主运输大巷实行系统优化。随着工作面的延伸,运送人员的.工作量将加大,20xx年随着电机车和平巷人车的到货,将分别运行井底车场到东三、东一、东西区轨道大巷的人车线路。现有的运输系统很难满足运输需要。计划对现有轨道系统进行优化,实现人员和重车分线路运输。即主石门大巷为人车专用通道,物料和重车从进风二石门线路行驶,进风二石门铺设双轨道。通过优化运输线路和车场以满足运输需要,提高运输效率。
2、在东一、东三安装泄露通信和司控道岔装置,继续推进运输自动化工作。随着生产系统的推进,东一、东三将是明年工作运输的主要运输巷道,运输任务将十分繁重。随着20xx年设备的到货,东一和东三大巷的道岔将更换成可远控的司控道岔,同时安装泄露通信装置,使用司机司机可及时和调度员联系,以便及时了解运输状况。
3、西区永久矸石山的安装形成。目前西区矸石的排放主要是罐笼卡矸后,卡车接矸运输到矸石山,既费时又费力。随着设备的到货,将安装形成以久矸石山,彻底解决矸石的长期排放问题。
4、地面水煤翻车机的改造。目前地面水煤翻车机使用的是自制改造的翻车机,可以临时解决水煤问题,但在运转中还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20xx年设备计划购买一台高位翻车机,到货后将用于更换现有的水煤翻车机,以保证水煤翻车机的安全运转。
5、研制一套矿车拉力试验检验装置。我矿过去只对斜巷使用的车辆连接装置进行送检,其矿车的碰头及平巷使用的矿车连接装置未做检验,不能完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实际煤矿运输中,有一部分矿车的使用周期较长,为保障矿车的安全使用,合理提高矿车安全使用效率,计划自行设计、制作并试验完成一套矿车拉力检验装置,用以对矿车的车梁、碰头、连接链环及连接插销进行拉力检验,确保轨道运输安全运行。
6、继续优化井口操车系统,重新铺设高压油管。所有的高压油管固定在油管盒内,以便于维护。
7、继续完善大巷照明系统,大巷延伸到哪里,日光等就完善到哪儿,双灯吊挂一条线,运输大巷日光灯的标准化将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技术总结10
近年来,动画技术在电影、电视和网络媒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儿童群体,“猫和老鼠”、“大力水手”等成为了大众所熟知并喜爱的经典作品。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对动画技术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动画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在学习动画技术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动画制作需要很多不同的技能。除了熟悉各种软件和工具以外,最重要的是理解故事的表现形式和构建角色的艺术。一个成功的动画作品不仅仅是图像的移动和变化,更是要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因此,动画制作需要综合运用绘画、设计、编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动画技术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与其他创意型工作相比,动画制作更加独特和自由。动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塑造各种奇幻的故事和角色。通过动画技术,可以让非现实的事物变得真实,并且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例如,在“雷神”系列电影中,通过特效和动画技术将雷电与战斗场景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创作挑战性极高的作品对于动画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动力。
再次,动画技术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动画制作中,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一个不小心的疏忽或者一个错误的移动就有可能破坏整个作品的完整性。因此,动画师需要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不论是完成复杂的特效动画还是绘制细腻的人物表情,耐心和细心是不可或缺的品质。而且,动画制作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投入的过程,每一帧图像的绘制和调整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最后,动画技术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虽然动画师的个人能力极为关键,但一个成功的动画作品背后一定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需要良好的协调和配合。从故事创意到角色设计,从场景布置到后期特效,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只有通过高效的团队协作,才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动画作品。
总之,动画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创造性强、耐心细心、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通过学习和实践动画技术,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门技术的艺术性和挑战性。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动画制作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和动人的动画作品。
技术总结11
在公司领导和范斌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本人经过短短5天,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新员工实习培训。使我对阿斯莫的企业文化和所处的行业特点、发展历程、商业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5天里从观看公司的各种信息资料和随相关工作人员到公司的加工中心和仓库,从我接触的业务,有那么多优秀的员工熟练地讲述着自己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经验。谈到公司,谈到工作,他们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谈起未来,谈起团队,他们言语里尽是关照。“阿斯莫”成立至今,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产品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领先的企业。从雄厚的实力,再到组织机构的健全,这一切就像一块磁石紧紧的吸引了我。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
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各种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内容-“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
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
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学校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经过几个月充实、丰富、辛苦的实习后,我经常不断地总结、思考,也获得了不少的心得与体会。
1、培养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实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不断发问的过程,因为作为短时间实习的人员,师傅不可能有太多时间来手把手的教我们,而且他们自己都有一大堆的工作。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看、去揣摩,通过观察来自己学习、自我完善。
2、积极主动,不是等工作上门,而是自己找上门。在实习刚开始时,由于他们的工作很忙,因此我们经常也会处于半闲置的状态,逐渐地感觉到实习的匮乏,但作为实习人员,我们不能光想自己学习东西,也要去想如何发挥自己的特点,达到相互学习、帮助的双赢效果。为此,我经常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一些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中去。这些工作也对我起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以上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投入更多的热情,以岗为家,以职业为事业,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技术总结12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洲绘技术总结编写的要求、层次和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范围内的侧绘成果技术总结的编写工作,其他测绘成果的技术总结编写工作亦可参照执行。2基本规定
2.1侧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技术方案、作业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成果质量和主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与说明,以便于用户(或下工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为制、修订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积累资料。测绘技术总结是与侧绘成果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永久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2.2技术总结分项目技术总结与专业技术总结。项目技术总结系指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成果验收合格后,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由承担任务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写。专业技术总结是指项目中各主要侧绘专业所完成的侧绘成果,在最终检查合格后,分别撰写的技术总结,由生产单位负责编写。工作量小的项目可将项目技术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由承担任务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写。
技术总结经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随侧绘成果、技术设计书和验收(检查)报告一并上缴和归档。2.3编写的依据
a.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
b.技术设计书、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c.有关专业的技术总结。
d.侧绘产品的检查、验收报告。e.其他有关文件和材料。2.4编写的要求
a.内容要真实、完整、齐全。对技术方案、作业方法和成果质量应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生产的新品种要认真细致地加以总结。
b.文字要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c.项目名称应与相应的技术设计书及验收(检查)报告一致。幅面大小和封面格式参照附录A执行。
3项目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3.1概述部分
a.任务的名称、来源、目的,作业区概况,任务内容和工作量。B生产单位名称,生产起止时间,任务安排,组织概况和完成情况。c.采用的基准、系统、投影方法和起算数据的来源与质量情况。d.利用已有资料的情况。3.2技术部分
a.作业技术依据:包括使用标准、法规和有关技术文件等(下同)。b.仪器、主要设备与工具的使用及其检验情况。
C作业方法,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殊问题的处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经验教训。
d.对新产品项目要按工序总结生产中执行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特别对发生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要详细地总结,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
e.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成果质量和精度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存在重大问题及处理意见。
f.对设计方案、作业方法和技术指标等的改进意见和建议。g.作业定额、实际作业工天和作业率的统计。3.3附图、附表
a.作业区任务概况图。b.利用已有资料清单。c.成果质量统计表。d.上交侧绘成果清单。e.其他。
4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耍内容4.1大地测量
4.1.1水平控制测量4.1.1.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c.锁、网、导钱段(节)、基线(网)或起始边和天文点的名称与等级,分布密度,通视情况,边长(最大、最小、平均)和角度(最大、最小)等。d.作业技术依据。
e.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1.1.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a.采用的基准和系统。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c.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d.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间题和处理方法。4.1.1.3作业方法、质全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天文人仪差测定情况。
b.觇标与标石的情况,施测方法,照准目标类型,观测权数与测回数,光段数,日夜比,重测数与重测率,记录方法,记录程序来源和审查意见,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和质量,概算情况与结果等。
c.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d.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间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e.重合点及联侧情况,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f.为测定国家级水平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水准联测与三角高程的施测情况,概算方法和结果。
4.1.1.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间题的处理意见。4.1.1.5经验、教训和建议4.1.1.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测区点、线、锁、网的分布图。c.精度统计表。
d.仪器、基线尺检验结果汇总表。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1.2高程控制测量4.1.2.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沿线路面和土质植被情况,路坡度(最大、最小、平均),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c.路线和网的名称、等级、长度,点位分布密度,标石类型等。d.作业技术依据。
e.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1.2.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a.采用基准和系统。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c.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d.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1.2.3作业方法、质盆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使用的仪器、标尺、记录计算工具和尺承等的型号、规格、数盘、检校情况其主要技术数据。
b.埋石情况,施侧方法,视线长度(最大、最小和平均)及其距地面和障碍物的距离,各分段中上、下午侧站不对称数与总站数的比,重侧测段和数量,记录和计算法,程序来源、审查或验算结果。
c.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d.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施测方案,施测结果与精度等。e.联测和支线的施测情况。
f.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4.1.2.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1.2.5经验、教训和建议4.1.2.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测区点、线、网的水准路线图。
c.仪器、标尺检验结果汇总表。d.精度统计表。
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1.3重力测量4.1.3.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c.路线的名称、等级,布点方案,分布密度,点距(最大、最小、平均)等。d.作业技术依据。
e.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1.3.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a.采用基准和系统。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c.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d.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1.3.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使用仪器与仪表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b.埋石情况,施测方法,施侧路线与所用时间(最长、平均),测回数,重测数与重测率,概算公式与结果。
c.联侧点的联侧情况,平面坐标与高程的施测和计算情况。d.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e.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4.1.3.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1.3.5经验、教训和建议4.1.3.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重力点位和联测路线略图。c.平面坐标与高程施测图。d.仪器检验结果汇总表。e.精度统计表。
f.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1.4大地测量计算4.1.4.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b.计算区域名称、等级、范围、行政隶属。c.作业技术依据。
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1.4.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a.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b.起算数据及其等级、来源和精度情况。c.重合点的质量分析。
d.前工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计算中的处理方法和结果。4.1.4.3计算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作业过程简述,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b.使用计算工具的名称、型号、性能及其说明,采用程序的名称、来源、编制和审核单位、编制者,程序的基本功能及其检验情况。
c.计算的原理、方法、基本公式,改正项及其公式,小数取位等。d.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e.数据和信息的输人、输出情况,内容与符号说明。f.计算结果的验算,精度统计分析与说明。g.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结果等。4.1.4.4计算结论
a.对本计算区成果质量、计算方案、计算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1.4.5经验、教训和建议4.1.4.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计算区域的线、锁、网图。
c.计算机源程序目录(含编制单位、编者、审核单位及其时间等)。d.精度检验分析统计表。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2摄影侧蚤与遥感4.2.1航空摄影4.2.1.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航摄单位,摄影起止时间。
b.摄区名称、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摄区地形和气候对摄影工作的影响。c.作业技术依据。
d.完成的作业项目、数量。4.2.1.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编制航摄计划用图的比例尺、作业年代及接边资料等。4.2.1.3航摄工作、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航摄仪和附属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b.航线敷设情况和飞行质量。
c.底片和像纸的类型、特性、冲洗和处理方法,主要技术数据。d.航摄质量及航摄底片复制品的质量情况。e.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f.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商质t的主要措施。4.2.1.4技术结论
a.对本摄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2.1.5经验、教训和建议4.2.1.6附图、附表a.摄影分区略图。b.航摄鉴定表。
c.上交航摄成果清单等。4.2.2航空摄影测量外业4.2.2.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等。c.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2.2.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航摄资料的来源,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像片的质量和利用情况b.其他资料的来源、等级、质量和利用情况。C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2.2.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4.2.2.3.1控制测量
a.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刺点影像口
b.基础控制点和像片控制点测定的仪器、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误差。C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4.2.2.3.2像片调绘与综合法测图
a.调绘像片的比例尺和质量,调绘的方法,使用简化符号的说明。b.新增地物、地貌及云影、阴影地区的补测方法和质量。c.综合法测绘地貌的方法和质量。d.地理调查和地名译音的情况。e.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
4.2.2.3.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4.2.2.4技术结论
a.对本侧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2-2.5经验、教训和建议4.2.2.6附图、附表
a.测区地形类别及质量评定图。b.利用已有资料清单。c.控制点分布略图。d.精度统计表。
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2.3航空摄影测量内业4.2.3.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困难类别。c.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2.3.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摄影资料的来源,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b.对外业控制点和调绘成果进行分析。c.其他资料的来源、质量和利用情况。d.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2.3.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4.2.3.3.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a.加密方法,刺点影像,使用仪器等情况。b.加密点的精度及其接边情况。4.2.3.3.2影像平面图的编制
a.纠正和复制的方法,仪器类型,影像质量及精度情况。
b.采用正射投影仪作业时,断面数据点采集的密度、扫描缝隙长度等有关技术参数。c.成图精度和图幅接边糟度。4.2.3.3.3航测原图的测绘和编绘a.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b.成图的质量和精度。c.与已成图的接边情况。
4.2.3.3.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4.2.3.3.5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2.3.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2.3.5经验、教训和建议4.2.3.6附图、附表
a.测区图幅结合表。
b.航测内业成图方法及质量评定图。c.利用已有资料清单。d.精度统计表。e.野外检测统计表。
g.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2.4近景摄影测量4.2.4.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b.目标的类型和概况。c.作业技术依据。
d.完成的作业项目与工作量。4.2.4.2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4.2.4.2.1物方控制
物方控制布设情况、测量方法和精度。4.2.4.2.2近景图像的获取
a.摄影仪器类型及检校情况。
b.摄站布设、摄影方式、摄影参数。c.感光材料的型号和影像质量情况。4.2.4.2.3近景图像的处理
a.处理的方法,仪器类型,成果形式。b.成果质量和精度的评定方法。
4.2.4.2.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4.2.4.3技术结论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2.4.4经验、教训和建议4.2.4.5附图、附表4.2.5遥感4.2.5.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图像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概况.
c.作业技术依据和作业方案。d.完成的作业项目与工作量。4.2.5.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遥感资料的来源、形式,主要技术参数,质量和利用情况。b.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2.5.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4.2.5.3.1遥感图像处理
a.采用的仪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b.地面控制点选取的方法、点数及分布情况。
c.处理方法,基本工作程序框图,影像质量及有关误差。4.2.5.3.2遥感图像的解译a.采用资料。
b.标志的形态、影像、色调特征等口c.解译的方法。4.2.5.3.3解译结果的检验
a.解译结果检验的方法。
b.野外取样情况,验证成果的准确率。4.2.5.3.4编制专业图件
利用遥感影像图、地形图、解译草图和其他资料编制专业图件的方法及有关误差。4.2.5.3.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4.2.5.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2.5.5经验、教训和建设4.2-5.6附图、附表
4.3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4.3.1地图制图4.3.1.1概述
a.任务名称、目的、来源、数量、类别和规格,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b.制图区域范围、行政隶属,困难类别。
c.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等。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3.1.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基本资料的比例尺,测制单位,编绘和出版年代,现势性和精度。b.补充资料的比例尺,测制单位,出版年代,现势性,使用程度及方法。c.参考资料的使用程度。
4.3.1.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a.编绘原图制作方法。b.印刷原图制作方法。
c.数学基础的展绘精度,资料拼贴精度。d.地图内容的综合及描绘质量。
e.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f..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4.3.1.4技术结论
a.对本制图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3.1.5经验、教训和建议4.3.1.6附图、附表
a.制图区域图幅接合表。b.资料分布略图。c.利用已有资料清单。d.成果质量评定统计表。e.上交侧绘成果清单等。4.3.2地图制印4.3.2.1概述
a.任务名称、目的、来源、数量、类别和规格,地图比例尺,承印单位,制印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b.制图区域范围、行政隶属。c.印刷色数、材料和印数。d.制印技术依据。e.完成任务情况。4.3.2.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印刷原图的种类、分版情况、制作单位、精度和质量。b.分色参考图的质量。
4.3.2.3制印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制版、照相、翻版、修版、拷贝、晒版的方法、精度和质量。
b.印刷:打样的质量和数量,印刷的设备,印刷图的套合精度、印色、图形及线划的质量,油墨和纸张等的质量。
c.装帧的方法、形式及质量。
d.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e.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f.实施工艺方案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4.3.2.4技术结论
对印刷成果质量、工艺方案等的评价。4.3.2.5经验、教训和建议4.3-2.6附图、附表
a.工艺设计流程框图。b.制印区域图幅接合表。c.成果、样品及其清单等。4.4工程测量4.4.1控制测量
参照本标准第4.1条大地测量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4.4.2地形测图
4.4.2.1摄影测量方法测图
参照本标准第4.2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4.4.2.2平板仪、全站型速测仪侧图4.4.2.2.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测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b.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困难类别。c.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等高距,图幅分幅和编号的方法。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4.2.2.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b.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2.2.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图根控制测量:各类图根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b.平板仪侧图:侧图方法,使用的仪器,每幅图上解析图根点与地形点的密度和分布情况,特殊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接边情况等。
c.全站型速测仪测图:测图方法,仪器型号、规格和特性,仪器检校情况,外业采集数据的内容、密度、记录的特征,数据处理和成图工具的情况等。
d.测图精度分析与统计、检查验收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结果等。e.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4.4.2.2.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4-2-2.5经验、教训和建议4.4-2-2.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b.图幅分布和质量评定图。c.控制点分布略图。d.精度统计表。
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4.3施工测量4.4.3.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工程名称,测设项目,测区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发展情况等。
c.作业技术依据。
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盘的比较,作业率。4.4.3.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b.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3.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控制点系统的建立,埋石情况,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及其精度。b.施工放样方法和精度。
c.各项误差的统计,实地检侧的项目、数量和方法,检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等。d.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e.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3.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4.3.5经验、教训和建议4.4.3.6附图、附表
a.施工测量成果种类及其说明。b.采用已有资料清单。c.精度统计表。
d.上交洲绘成果清单等。4.4.4线路侧量
线路控制测量参照本标准第4.1条大地测量的有关内容;线路测图除参照本标准第4.4.2条地形侧图的有关内容,并结合线路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外,还需在“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撰写专业内容。4.4.4.1铁路、公路测量
a.与已有控制点的联测方法和精度。
b.交点、转点、中桩桩位及曲线等的测设情况。c.中线侧里,横断面测量的方法与精度。d.中桩复测与原侧成果的比较。4.4.4.2架空索道测量
a.方向点间距及方向点偏离直线的情况。b.断面侧里(加测断面及断面点)的情况。4.4.4.3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施侧情况与结果,定线的误差等。4.4.4.4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a.定线测向与方向点偏离直线的情况。B实地排定杆位时的检核情况等。4.4.5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4.4.5.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b.工程名称,测区范围、面积,工程特点等。c.作业技术依据。
d.完成工作量,作业率的统计。4.4.5.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施工图件和资料的实测与验收情况。
b.说明图件、资料,特别是其中地下管线及隐蔽工程的现势性和使用情况。c.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5.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a.竣工总图的成图方法,控制点的恢复与检测,地物的取舍原则,成图的质量等。b.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c.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5.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间题的处理意见。4.4.5.5经验、教训和建议4.4.5.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b.上交测绘成果清单。
c.建筑物、构筑物细部点成果表等。4.4.6变形测量4.4.6.1概述
a.项目名称、来源、目的、内容,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b.测区地点、范围,建筑物(构筑物)分布情况及观测条件,标志的特征。c.作业技术依据。d.完成任务量。4.4.6.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测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b.起算数据的名称、等级及其来源。c.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6.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a.仪器的名称、型号和检校情况。
b.标志的布设和密度,标石或观测墩的规格及其埋设质量,变形控制网(点)的建立、施测及其稳定性的分析,变形观测点的施测情况,观测周期,计算方式和方法等。c.重复观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和数据处理方法。d.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e.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4.4.6.4技术结论
a.变形观测的结论和评价。
b.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c.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4.6.5经验、教训和建议4.4.6.6附图、附表
a.变形控制网布设略图。b.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c.变形观测资料的归纳与分析报告。d.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4.7库区淹没测量4.4.7.1概述
a.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水库名称、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库区淹没范围、面积,淹没田地、村庄数量,搬迁人口数等。c.作业技术依据。
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比较。4.4.7.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a.起算数据及其等级、系统等。b.坝顶高程及其等级、系统等。
c.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4.7.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a.标石埋设情况、分布与数量。
b.使用仪器名称、型号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c.施测与成图方法,点位布设密度、等级、联测方案与精度等。D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e.最高淹没面和最低淹没面的高程。f.淹没区面积量算的方法和精度。
g.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间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与精度等。4.4.7.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4.4.7.5经验、教训和建议4.4.7.6附图、附表
a.控制点分布略图。
b.库区淹没图及质量评定图。c.测量精度统计表。d.淹没区分类统计表。e.利用已有资料清单。g.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5地籍测绘4.5.1概述
a.任务名称、来源、目的、内容,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b.测区范围、面积、行政隶属,测图比例尺,分幅、编号方法,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特征,困难类别。c.作业技术依据。
d.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4.5.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a.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b.起算数据和资料的名称、等级、系统、来源和精度情况。c.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4.5.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a.使用的仪器和主要测量工具的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检校情况。
b.控制网、锁、线、点的布设、等级、密度,埋石情况,施测方法和重测情况。
c.界址点的布设、密度、数量,标志设置,编号方法和点位精度。
d.各地籍要素调绘的原则和根据,土地划分的层次与编号的方法,权属的调查方法,土地利用和土地等级划分的标准。
e.面积量算的方法,计算公式,使用工具和量算精度。f.测制地籍图的方法和精度,新增的图式符号。g.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h.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实地检测和检查的情况与结果等。4.5.4技术结论
a.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b.重大遗留间题的处理意见。4.5.5经验、教训和建议4.5.6附图、附表
a.利用已有资料清单。b.控制点布设图。
c.仪器、工具检验结果汇总表。d.精度统计表。
e.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4.6海洋测绘
海洋测绘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写参照本章相近专业的主要内容进行撰写。
幅面与封面格式
(参考件)
A1幅面的要求
A1.1测绘技术总结报告的正文和封面宜用A4(210mmX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印和拍摄缩微制品。有困难时亦可采用16开白纸(184mmX260mm),
A1.2报告的封面在书写、打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与复印。一般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测(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测(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A2封面格式
A2.1项目技术总结格式※分类号密级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技术总结编写单位名称年月日
※“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编号.“密级”按国家规定的条例划分的保密等级填写。“编号.系单位编号,亦可采用下达任务的项目编号。
A2.2专业技术总结格式※分类号密级编号项目名称专业项目名称项目技术总结编写单位名称年月日A3副封面格式
A3.1项目技术总结格式项目名称项目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编写者: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者:职务:年月日A3.2专业技术总结格式项目名称专业项目名称专业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编写者: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者:职务:年月日附录B利用已有资料清单格式(参考件)
┌──┬────┬───────────────────┬─────┬──┐│序号│资料名称│来源,所在作业区,│单位与数量│备注││││存放单位及编号│││├──┼────┼───────────────────┼─────┼──┤││││││├──┼────┼───────────────────┼─────┼──┤││││││├──┼────┼───────────────────┼─────┼──┤││││││├──┼────┼───────────────────┼─────┼──┤││││││├──┼────┼───────────────────┼─────┼──┤││││││├──┼────┼───────────────────┼─────┼──┤││││││├──┼────┼───────────────────┼─────┼──┤││││││├──┼────┼───────────────────┼─────┼──┤││││││├──┼────┼───────────────────┼─────┼──┤││││││├──┼────┼───────────────────┼─────┼──┤││││││├──┼────┼───────────────────┼─────┼──┤││││││├──┼────┼───────────────────┼─────┼──┤││││││├──┼────┼───────────────────┼─────┼──┤││││││├──┼────┼───────────────────┼─────┼──┤││││││├──┼────┼───────────────────┼─────┼──┤││││││├──┼────┼───────────────────┼─────┼──┤││││││├──┼────┼───────────────────┼─────┼──┤││││││└──┴────┴───────────────────┴─────┴──┘制表人:年月日
全页,第页附录C上交测绘成果清单格式
(参考件)
┌──┬──────────┬──┬──┬──────────────┬──┐│序号│成果名称│单位│数量│内容及附件│备注│├──┼──────────┼──┼──┼──────────────┼──┤│││││││├──┼──────────┼──┼──┼──────────────┼──┤│││││││├──┼──────────┼──┼──┼──────────────┼──┤│││││││├──┼──────────┼──┼──┼──────────────┼──┤│││││││├──┼──────────┼──┼──┼──────────────┼──┤│││││││├──┼──────────┼──┼──┼──────────────┼──┤│││││││├──┼──────────┼──┼──┼──────────────┼──┤│││││││├──┼──────────┼──┼──┼──────────────┼──┤│││││││├──┼──────────┼──┼──┼──────────────┼──┤│││││││├──┼──────────┼──┼──┼──────────────┼──┤│││││││├──┼──────────┼──┼──┼──────────────┼──┤│││││││└──┴──────────┴──┴──┴──────────────┴──┘制表人:年月日
全页,第页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程瑞骅,姜翔鸾、姜支一。
技术总结13
一、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立题背景和意义、对照项目下达时的目标任务,总结完成情况。项目来源(下达项目单位,文号,合同编号)、目实施期限、项目研发主要内容(从合同书或申报书剪切)、项目提供成果要求(从合同书或申报书剪切)。
二、项目执行情况:
1.围绕项目开展的研究工作情况、技术依托合作情况、实验条件和设备等的落实情况等。
2.总经费和科技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三、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2.已实现和预期达产后新增产值和利税情况;
3.社会效益。
四、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五、获取标准、知识产权和人才培养等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前景预测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技术总结编写提纲
标题:**市*****项目――"*****"技术总结
一、立项研究内容:包括项目下达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
二、研究工作情况:
1.项目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2.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和数据分析;
3.主要研究结果和技术创新点;
4.总体评价结论。
三、取得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对照指标分析完成情况)。
四、存在问题和前景预测。
附件:
1、验收申请表或项目书面结题审查表;
2、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合同书);
3、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用户证明、标准等;
4、项目经济指标的具体相关凭证复印件;
5、财政科技资金支出的具体相关凭证复印件;
6、财务决算报告;
7、专利申请、受理、授权证书;
8、与院校所合作研发合同;
9、论文、图片、音像资料;
10、其它证明材料等。
技术总结14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可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方案和设备。
2)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和系统稳定运行。
3)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策略,防范网络攻击、病毒和木马等危险。
4)加强人机界面的设计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5)关注自动化技术新发展,积极引入新技术,保持自动化技术的先进性和领先性。
技术总结15
一、前言
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加速做大、做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促进了合力股份产业结构、资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有效资源裂解与重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叉车核心技术手段,实现生产体系的重构与再造,由于生产体系的完整,生产手段的先进,极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使合力股份具备了国内先进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小吨位内燃叉车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柔性化、生产效率高、配套程度高、拥有核心技术手段的、先进的生产体系。
二、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项目的项目建设目标
以产品为龙头,专业化协作生产为基础,全面提升合力股份小吨位内燃叉车规模化、柔性化生产能力,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同行业同等水平的生产体系。项目建设将围绕主导产品的生产。项目建设及投资重点在形成核心制造能力的结构件制造、涂装、产品装配、生产柔性和高效率上。同时,根据生产流程、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组建和设置生产车间,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形成年产叉车20000台的生产能力。
具体目标:
1、强化物流的合理性,能够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事业部物流的最优化。
2、强化事业部生产系统的效率,在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换型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柔性,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3、生产工艺及布局合理,工艺装备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工艺及工序达到国际同类企业水平。
4、公用设施完整配套。
三、小吨位内燃叉车事业部项目的主要组成、特点、优势
3.1主要组成
叉车事业部主要由结构件制造、涂装、装配、检测、仓库、办公及辅助6大部分构成,建筑面积25000m2。
3.2特点
3.2.1先进的物流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Andon系统,该系统是综合生产管理及控制系统。
Andon系统的主要功能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与生产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生产线质量及物料管理系统主要由质量ANDON和物料ANDON组成。
本Andon系统采用大型的PLC为主控制器,以上位计算机为主配置和监视器,以总线网络结构连接Andon板、控制台、开关、按钮等和若干个控制器。
3.2.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生产工艺设备
结构件制造体系
能力达到20000台叉车事业部主要结构件——车架、内门架、外门架、货叉架的制作任务。包括车架生产线、内、外门架生产线、货叉架生产线。各线按生产流程合理布置。
(1)车架焊接线
①由左箱体焊接线、右箱体焊接线、尾架焊接线及总成焊接线4条部件线组成。左、右箱体焊接线平行布置,尾架线布置在车架总成胎附近,总成焊接线从车架总成组对好后上线进行总成焊接、二次组焊、钻孔、清理打磨、校正、屏蔽等工作。4条线上的部件通过空中悬挂吊和地面辊道输送,配以先进的控制系统。
②左右油箱、左右箱体的焊接采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③车架的清理、校正、焊前板等工序采用在地面辊道上完成,工件按节拍顺利流动。
(2)内、外门架焊接线
①内、外门架总成组对时间较长,各个零件定位要求高,设计将零件预先组焊成小部件,并设立轴头组焊工位,然后组对门架总成,保证产品精度。
②门架小部件外形小,结构简单,采用简易部件线,运输以地面无动力辊道,组对、焊接、加工设备按流程布置。
(3)货叉架焊接线
①货叉架的焊接采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②货叉架焊后采用油压机校正,设备在线布置。
涂装线
涂装线控制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强调控制方式、数据传输、与ERP系统的联系。涂装线输送系统不但连续运输,而且具有自动认址、转挂、停止、定位、统计、积存、升降、旋转等功能,通过PLC控制,实现复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有效地组织快节奏、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
①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的多工艺流程。
②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加抛丸设备不下件的要求。
③适合叉车结构件油漆复杂程度不一的特点。
④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线工件烘烤、强冷要求时间长的特点。
⑤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线节能的要求。
⑥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线连接段较长的特点。
⑦适合车间组织生产
⑧适合大产量要求。
装配线
包括总装线和部装线。
①总装线采用计算机管理及调度、总线控制系统,在装配线设立计算机终端显示,总装线生产节拍按5分钟,采用连续式板链,运行速度0.5~1.5m/min,工艺设计按设1.0m/min。 14个工位。
②生产过程中,所有待装配零件输送到总装线或部装线指定装配工位,每个零件均进行编码,方便识别,减少辅助时间。
③桥箱总成采用采用地面输送小车由外协外购件库送到部装区,发动机、配重、轮胎采用自行葫芦由外协外件库送到总装工位;车架、门架采用地面移载小车或悬挂起重机由涂装线直接送到车架予装区和门架装配区,消声器、空滤器等采用AGV小车由专用件库送至指定装配工位,形成地面、空中立体输送网络。
④为加强部件的装配,提高部件装配的自动化水平,能够在部件装配的零件安排在线下装配,缩短总装线上的装配时间。发动机、桥箱总成装配、仪表架总成装配采用自动辊子输送机或板链按流水线组织生产,使部装和总装节拍相等。
⑤根据不同的零件装配要求,配备各种形式的起重设备和装配工具,对于超过15KG的零部件如油箱总成、电瓶、机罩等均采用悬挂起重机等设备配备专用夹具起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⑥新车检查包括空载试验、满载试验,门架起升、制动速度、密封性能检查,可将室内试车间缩短为1.5h左右。
3.3优势
3.3.1生产体系优势
项目建设围绕主导产品的生产,着眼于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和整体系统的高效益。重点研究和解决了生产物流、工艺、物料搬运、人机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工程经济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问题。在形成核心制造能力的结构件制造、涂装、产品装配、生产柔性和高效率上,以系统工程为指导,在全面性、整体性的'基础上,吸收了信息技术的特点,从而成功建成一个柔性化、集成化、高效的叉车生产体系。
3.3.2生产效率优势
建立实用先进叉车制造系统,利用了系统工程理论和物流系统分析技术,优化工程及技术设施,探索出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3.3.3组织优势
根据生产流程、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组建和设置生产车间,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建立综合性的管理系统,把生产、库存、采购、以及财务成本等多项管理集成,充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整体效益。
四、主要技术创新点
4.1柔性化精益生产
本项目采用以产品为对象布置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整个生产组织严格按市场要求制定,形成柔性化精益生产的模式,上下工序间衔接紧密,最大限度降低中间品积压,带有信息化识别装置的物流系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对市场的反应快,同时,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柔性化生产上也具有极大优势。
4.2先进高效的核心制造能力
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现具有的结构件制造系统、涂装系统、装配与试验系统,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均属叉车生产的核心制造能力。由于各系统有效衔接,高效运行,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和柔性化生产的实现。
4.3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
采用的机械手焊接工作站、焊接生产线、涂装线、总装线、以及各种输送系统、输送方式,数据采集方式与控制系统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制造技术水平。
上述生产工艺及设备不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
五、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
在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建成前,我国叉车行业的生产体系多为以工艺为对象设定,存在工序复杂、管理难度高、生产效率低、对市场反应慢、柔性化程度低,半成品积压严重、无法实施或难以实施信息化管理。叉车事业部是国内第一家叉车年产量超过万台的生产车间(或事业部),其生产组织完全按照以产品为对象设定,在物流管理与配送、生产线组织与功能、生产系统效率、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协作、技术经济指标等多方面均有开拓和创新。现生产实际表明,叉车事业部已成为我国搬运车辆行业(叉车)的样板工程,其建成与投产,对我国搬运车辆行业(叉车)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技术总结】相关文章:
技术教学总结05-19
电气技术总结01-21
劳动技术总结07-21
企业技术总结01-27
铁路技术总结03-03
焊接技术总结03-01
技术总结电气11-01
综采队组月度技术队长技术总结范文03-23
技术培训的总结07-05
施工技术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