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中诚信问题的反思

时间:2022-10-06 22:28:47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中诚信问题的反思

  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工作。几乎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初都要经历一次心理的煎熬和意志的考验,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在认定工作过程中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本来是好事,却很难取得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许多同仁都认为是由大学生诚信问题造成的。贫困生认定工作确实有难度,是一个热门话题,这也恰恰是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有利契机。

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中诚信问题的反思

  在认定标准、评定办法或称为认定体系、学生参与程度等三个方面, 学生参与程度应当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学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都是按照20XX年教育部、财政部的指导意见统一标准制定, 各个高校之间大同小异, 所以差异不会大。又因为具体认定方法或者评定体系,各个高校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在认定的目标、过程、结果的20XX年指导意见的约束下,差异不会太大、问题也不是太大。那么,为什么说大学生参与程度最重要呢?

  原因有二:

  一是从认定的目标、过程和结果来看, 核心人物是大学生, 是在全体大学生中认定出25%的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而不是其他什么人;

  二是从认定的指导思想来看, 认定贫困学生是为了资助相对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 而不是为了其他事情。所以无论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还是按照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都是要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工作,而不是以其他什么人为核心的工作。

  同时,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大学生应当作为主体依照规则来认定贫困大学生,而辅导员和班主任只是组织者和协调者, 不是决策者;

  二是认定工作的结果必须在大学生的监督和认同下与资助工作密切对接, 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地匹配对接。在学生积极真诚的参与下,伪贫困生将大白于天下、无处藏身,虚假造成的诚信问题很容易解决掉。如果把诚信问题简单分成两类: 一是故意弄虚作假的诚信问题;另一类是无知失误造成的诚信问题。后一类诚信问题可能占据绝大比例, 可以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们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必要的常识教育来解开迷雾。不是他们不想诚信,只是他们不会诚信, 只要在认定过程中具体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就能拨开诚信的迷雾。

  一、认定工作需要齐心协力

  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初的大学生贫困生认定工作前,辅导员要进行统一思想认识和克服糊涂思想的先遣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充分领悟到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二是使学生真正获得处理集体事务的勇气和技能。具体方法是: 主题班会的预备会议是宿舍代表座谈,每个宿舍出一名代表就行。代表要了解同学情况并热心同学工作,一般是宿舍长。主要交流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宿舍成员情况总体汇报,主要汇报有突出问题的宿舍成员,一般要保密;二是集思广益汇集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并且代表要把认为有效的办法反馈给宿舍成员。QQ群公示讨论的解决办法可能更简洁、完整,但这会使代表们损失掉一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代表们作为后备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抓紧一切机会给予严格训练。开学初,事务繁杂,这要抓紧空闲的较长段时间做实工作。几天后若没有反馈给辅导员的强烈意见, 认定贫困生主题班会就能开了。主题班会侧重两点:一是尽量全员参与,既讲自己又谈别人;二是轻松氛围,畅所欲言,注意言语分寸。只要一人开说了,与会人员都要说自己说别人,态度一定要真诚,说错了没关系,可以道歉也可以保留,与会的辅导员班主任要示范指导,并评选出最会说话的学生一名。由于相互之间都有对方把柄,保密工作靠学生自觉就能做好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即保证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个人收支平衡讨论。自己的经济来源自己说,自己的消费自己和别人都可以说,并要适当讨论不一致的看法。

  班级同学之间充分深入了解之后便知根知底,相互之间的信任才能建立,友情才能牢固,相互关心与帮助才能有的放矢,误会和猜疑才会减少,矛盾和冲突才会消亡。说出真心话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这一步主要解决态度问题。当然,有学生认为自己说了真心话, 但是同学们不理解不认可,这只是说话的技巧问题,很容易改进提高的。只要该学生态度诚恳,教师和同学们都会积极主动帮助他迅速提高的。按照李宝堂(2012)调研资料,经过深入沟通交流之后,同学之间的信任信心甚至高达93%以上。

  二、认定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每一次的贫困大学生认定都是上一次的延续,也都是下一次的铺垫,保持认定工作的连续性是提升认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认定指导思想不变, 辅导员的认定思路必须按照指导精神走, 具体认定方法可以权衡取舍, 但班级认定的结果连续几年一成不变是不合情合理的, 一定要依据班级学生家庭经济变动情况具体分析和认定。按经验来看,60人班级认定的贫困学生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调换变动。

  有一种机械做法不太好,即在评价指标体系里面填写每个学生提供的数据,然后计算出加权平均值,按照数值的大小排列顺序确定贫困生名单。看似客观公正的方法隔断了同学之间的深入沟通机缘,看似迅捷准确的方法阻挡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机会,在这个机械的做法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一场空话。如果没有了交流沟通结交新朋友的期待,没有了展示自己语言和意志的舞台,那么攫取利益将成为唯一选择,尤其是在相互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很可能面临好心没好报的尴尬抉择。如果班级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不深透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大一学生为个人申请贫困生,大二学生为宿舍申请贫困生,大三学生为好友申请贫困生,大四学生为班级评定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班级同学之间交流充分齐心协力的话就能减少误定。误定很伤人也很伤心,暂时的利益可能会长期地失去全班同学的认可与友情。所以辅导员应当抓住一切机会促成班级内部的深入交流沟通,早促成早见效,并且这将影响到班级全面建设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认定工作必须未雨绸缪

  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各高校学生处都会下发通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是惯例性的工作,所以在放假之前就要布置给老生一个任务,即进一步确认家庭经济收入和可能获得的资助。这项任务只有在假期足够长的时间内才能见效。一般学生,家长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家庭具体收入的,即使上了大学的孩子。比较准确得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是认定贫困生的基础,这样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却只能由大学生自己来完成。辅导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可以加快进程,实际情况往往是鞭长莫及。要求学生主动了解家庭收入好处很多,坏处极少。好处是:了解家庭收支是理解父母的基础,也是限定自身收支的前提,也是理解同学家庭收支的基础训练,还是了解国家社会收支情况的入门训练,与家庭联手培养大学生将加速其成长成才等等。总而言之,知己知彼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才能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大一学生的申请需特别关照,一般是听家长说起家庭收入不多,供自己上大学不易,自己又比较懂事,这常被作为冲破情面心理阻碍申请贫困生的主要动力。其实,多数家长只是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把握好上大学的机会、努力学习成才,并不是家里真得不能保障孩子完成大学学业。这就需要辅导员在迎新生时积极地问家长一句:您家能供孩子上完大学吗?这句话很伤人,但效果很好,至少能清楚家长是否有信心、愿意供孩子上大学,并且有利辅导员提前做好了分类应急的准备。大一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家庭收入几乎都被低估了,一定要请求他们当你面给家长打电话核实。误解误会是难免的, 一定要包容并积极引导正确思路方法,只要不是故意的,尽量不批评。

  四、认定工作尽量有始有终

  贫困生认定与助学金密切相关, 与励志奖学金密切相关, 获得一等奖学金的贫困生最多能拿到10000多元的资助,至少也能获得6000元资助。励志奖学金比例少,一般是在全学院认定,此时就可能有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班级等的利益来游说辅导员是否可以通融一下。这个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放水,严格按照规定、按照班级认定的结果上报,否则通融的事情一多人心就散了、班级就散了。若这一次有纰漏,就抓紧尽量补救,到期限立即终止,留待下一次调整完善。几乎每一次都有遗憾的,不要太较真,一定要令行禁止,否则会没完没了的。

  发放资助的日子也是一个考验。自愿捐给班级做班费或者自愿给其他学生做应急生活费,对捐助者和接受者都是一个友情与无情的考验。助学金专款专用是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助学金只能用于受资助同学的大学学习相关的学习和生活支出,不能挪作他用。捐赠是不是、算不算挪作他用呢? 这个问题困扰我的辅导员工作多年,目前的偷懒策略是民不举官不究的没办法的办法。认定工作的结果上报之后不能再心里纠缠放不下了,还有好多重要紧迫的事情需要面对。

  总之,大学生贫困生认定以及资助中的诚信问题不是特别严重,更不是很严重的迷雾,故意弄虚作假的事件很少,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和技能欠缺造成的假诚信问题,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必要的常识教育是可以有效解决的。解决思路的四个要点是:学生深入沟通,齐心协力,认定过程循序渐进不断完善,认定工作未雨绸缪提前下手,辅导员果断应对有始有终。

【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中诚信问题的反思】相关文章:

《集合问题》听课反思10-06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2-09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5-13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05-14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3-07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04-06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04-05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范文11-03

图形的周期问题的听课反思10-06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