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鲁科版的新教材,对于任教老师来说,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新教材,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如何发现不足并进行调整便成为我们“新教师”需迫切思考的一个课题。新教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在什么方面,新教材都体现了新的特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应该要充分了解新课程的特点,及时反思自已各方面的不足,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象新,内容新,相比之老教材,彩版且图文并茂,既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把原来枯燥的、专业性很强的题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给人遐想的题目,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教材上介绍的生活中的'化学必须清楚知道原理,还必须多学习一些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并收集相关的一些图片、音像资料,一是好学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二是适当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必修和选修部分内容在难度上存在明显梯度。如选修部分物质结构和与性质的基本内容在必修均有介绍,但选修中难度加深了不少,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增多,不少理论是过去只有在大学才会学到的理论,但在教材中又没有完整的内容,感觉缺乏系统性。可能大部分老师刚上这些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怎么上这些课。但是如果我们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更及时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如新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没有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这就理解了为什么会感觉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而为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老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等到学生的知识准备得很充分、很完整时才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新教材则是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有知识缺陷,就去查知识点、查课外资料来补充完善,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会学”而不单单是“学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
课内容除了教参、教材、对应的佩套练习,还要备教学生学习方法。
像如何使用课本目录标题,如何分析课本内容,如何归纳整理;还有我们现在用的志鸿优化练习有什么特点,怎么使用等。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2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一幅漫画——醋能解酒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介绍乙酸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然后结构决定性质,乙酸的官能团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特性。其实,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在初中时就有了酸性的认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乙酸的酸性,我在教学时提供了如下试剂供学生选择:Na2CO3粉末、乙酸、乙酸钠粉末、酚酞、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蒸馏水。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深入:
①设计实验证明乙酸有酸性。
②进而证明其有弱酸性。
③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对酯化反应有个初步的认识。边实验边讲解注意要点,尤其对导气管的位置,产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吸收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让学生引起注意并思考。在给出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时,抛出问题:既然这个反应要脱掉一分子水,那么脱水的方式有几种?学生很明显能判断出有两种在判断酸脱羟基还是醇脱羟基的问题上,我介绍了教材上的“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配合flash课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清晰地认识酯化反应的本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最后就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浓硫酸的作用、导气管为什么不插入到液面下以及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1)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3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内容与目标:是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是否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与反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他们发表观点、提出疑问?对学生的疑问和错误理解,是否能及时、准确地给予指导和纠正?课后作业和测试结果如何,能否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反思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效,能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方式:评价体系是否多元化,不仅注重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化学专业知识是否扎实,能否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反思,可以不断优化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需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4
通过对乙酸这节新课的讲解与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势,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实习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可能理解不到位,不过总体表现不错。
本节课基本上是根据实验让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简单地完成乙酸酸性的探究实验。并根据实验总结实验现象,认识乙酸的酸性,会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且实验材料易得;从气体的产生,固体的消失等实验现象容易收集信息;利用表格,比较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加深对弱酸的理解。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觉更亲近,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的结尾,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玄龄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房玄龄的夫人是个悍妇,可能不肯答应。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以一个小故事来放松学生的心情,根据本课所讲的内容联系化学史,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还是很有趣的,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5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学内容与目标: 反思在教授化学知识时是否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点的讲解是否深入浅出,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同时,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考虑是否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互动: 反思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情况,是否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问,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实验教学环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反思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效果,是否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学生反馈与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业、测验成绩,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持续专业发展: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跟踪学科前沿,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适应新时代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以上是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一些主要方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持续进行自我审视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6
本节课由浅入深,从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和化学常识中抽象出有关概念和原理。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对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催化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自己动手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掌握了知识,非常好。对于实验,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每个小组真正能做的实验最多两个,所以很多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学生并不能亲眼看到,也只能相信别人的结论,而少了自主论证的过程,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值得我们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再不断的改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拓展的“同一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我们这样认为,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来完成,完全可以以一道练习的形式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进行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应该很快找出规律,这样既让拓展了他们的知识,有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可能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效果会更好。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7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课的内容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本节课作为一节理论课,为了避免枯燥乏味,以给几个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开始,既复习了几种分类的方法,引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这两个初中就接触过的的概念,并进行了概念整合,也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按照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历程的顺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研究、找规律,探究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点低而落点高。又以思考题的形式研究基本反应类型与其关系,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通过习题的反馈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良好,为接下来继续研究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打了坚实的基础。
但本节课由于事先的准备和临时的一些状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知识的'呈现形式能不能换个形式,本节课可以以化学发展史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的足迹去不断完善概念,最终揭示实质,增加趣味性,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置问题的时候再多设计几个层次,是不是更能适合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习中也可再增添一些交流、合作的环节,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等等......
总之,本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我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在这次学校的汇报课期间通过自己做课和听其他老师的课,都有很多收获,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进步,我会一直学习着。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8
本节课是“第3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三个方面:物质的分类、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
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善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将物质进行归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想方法,对学生要有效灌输,生活中、学科中要教会学生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有理由、有依据将物质进行归类,每年中考题都有此类题型。课堂上,我出示了9种物质:氧气、臭氧、二氧化碳、氧化镁、高锰酸钾、水、氯化钠、澄清石灰水、空气。通过阶梯问题提问,希望学生首先找出混合物,接着让学生写出剩余纯净物的.化学式,试图通过化学式利用元素组成感知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可能时间长了,学生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分类依据有所遗忘,此地引导用时没有预见,另外学生对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尚有欠缺,此处用时颇多,加上练习后,总时间就大大超越了预想,以致其后时间颇为紧张。由此,我对“预设”的重要性、备课的充分性深有感触。
②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使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解决时间的问题,可以解决课堂容量问题,可以解决口头语言不能达到的问题。以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用现代化手段参与教学,让现代化为教学服务。
③调动全体主体主动学习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分组协助、合作交流、全体参与、共同提高是目前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的,目前的教学模式尽管有了一些新的思想,却仍然在传统的框架内。所谓的不破不立,我想用在此处不错。所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更大的成效才能显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9
在本节课中有一个酚酞与浓氨水反应的实验,我不是像以前先讲“氨水有挥发性,酚酞有遇氨水能变红的性质”,然后在做实验,从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而是以“小魔术”的形式进行导课:先展示两瓶无色液体,然后各倒入两个烧杯中,在用大烧杯把它们罩住,过一会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无色液体变为红色。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的结论,在进一步研究这种粒子的.性质。
在验证分子之间有间隔时,用等体积的酒精与水混合,学生做完演示实验后,我没有像以前上课时直接问“为什么混合后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而是故意很严肃地说:“刚才做实验时谁偷着喝酒了?”他们当然没喝,也就不会承认了,这是我再说:“谁能做一回福尔摩斯,把这个案子给破了?”这样就引起了全部学生的注意,教学效果明显比以前好,而且对这个实验印象深刻。另外,我并没有做类似“小米和黄豆混合”的实验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因为根据以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做完等体积的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后,学生虽然看不见分子,但也能够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个性质,也会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分子的这条性质;反而是做了上述那样的实验后,给学生造成误导。因为他们对亲眼看见的事实印象深刻,在举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例子时,一部分学生就把它当做正确答案。
在比较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类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时,我又补充了“比一比谁的力气大”(注射器实验),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但是从分子的角度去分析混合物和纯净物时,我只是让学生口答,而没有画图,如果用图示或磁扣的方式表示,我想效果要比口答好多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0
本周我们完成了一测前的最后一个单元《溶液》,学习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以及《溶液的浓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有实验的知识理解和接受都比较容易。对于抽象一点的或者计算量大一点的,接收比较慢。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溶液的浓度》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在数学课中学过“百分数”、“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含义的理解不正确、不能分析出物质溶于水的具体情况而出错。所以教学中我重视概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我特别强调溶质没有完全溶解的部分不能计入溶液和溶质的质量,还强调化学计算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没有意义。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认为体积相加。我对这一点举例说明,加强指导,学生都领会了不同密度的的溶液混合,体积不能简单相加,溶液的质量和体积之间要通过密度来换算,把溶液的体积转换成溶液的质量,再按要求答题。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溶液的密度不能同纯溶质的密度相混淆,由溶液的密度求出来的是溶液的质量,而不是溶质的质量。
其次,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攻克难以接受的抽象知识,进一步架构知识网络。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衔接。计算数值较大的,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看清计算的步骤以及方法,帮助他们简化运算,精确得值。
总之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效果只会越来越好。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1
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其中无机肥料的有效成分都是盐类物质。但对县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陌生。本节课通过展示农作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而导致生长发育不良的图片,引出化学肥料的重要意义: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并展示常见化学肥料的图片,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活中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学好化学非常重要!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肥的作用,例如:简单归纳氮肥主要是促进作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磷肥主要是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籽粒增多,穗粒饱满;钾肥主要是提高作物免疫力,增强作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的能力。并懂得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所以,我将有关常见的几种化肥药品性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颜色区分出磷肥,因为只有磷肥是灰白色固体,而氮肥和钾肥都是白色固体且易溶于水。常见的.氮肥中除尿素外其他氮肥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钾肥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这只是简单鉴别出氮肥,磷肥和钾肥。
在讲化肥的鉴别时,我用演示实验,再归纳铵根离子的检验。常见氮肥的检验,主要给学生介绍了方法,例如:先闻其味鉴别出碳酸氢铵,在加熟石灰研磨,没气味的是尿素,剩下的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主要就是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化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各种感官“动”起来,因时间及条件的限制,我没有分组实验,虽然也让学生参与,但老师讲得偏多,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老师演示,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改进:尽可能将演示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让学生上台演示,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当观众,学生当主角。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2
《化学式与化合价》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突出以学生为主,探究化合价的规律,应用化合价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还编制出化合价口诀,作为学习成果,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获得新知的快乐。转变了以往概念教学中简单直接呈现,教师重点讲解,然后巩固训练的常规模式,突出了知识的自我获取和习得的重要意义,学生学得轻松,厘得清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呈现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中围绕化合价,从化合价的来历、规律、应用、记忆连成一条线,一环扣一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问题为引领,提供学生讨论的平台,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能突出思维训练,适应学生能力发展。在环节二中,学生从杂乱的物质化学式中寻找规律,是对化合价规律的一种真实发现经历,培训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环节三中,化合价的`应用方面,给出例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聚焦问题,集中思维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切中学生思维的要害,贴近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有机巧妙衔接,一步步深入,动机强烈,思维活跃,学得愉悦,效果俱佳。
3、基于学生小组合作,推动问题的根本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方案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3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能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结课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当然,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4
3月份我们高一年段所教的内容为必修2专题1的内容主要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这些内容都是属于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生难学,这是学生的普遍现象,但这一专题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一个专题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晶体)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都属于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其核心,概括地说属于物质结构知识。没有物质结构,化学就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一盘散沙”。在化学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原子及其构成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初步知识,氮、硅、硫、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及其物质的知识为本专题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还能将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实验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IA族元素,氢氧化锂为碱,氢氧化钠为强碱,那么氢氧化铯也一定为强碱。又如ⅦA族,氟气为浅绿色,氯气为绿色,单质溴为深红棕色,单质碘为紫黑色,那么单质砹的颜色和状态呢?根据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知,单质砹一定为固体且颜色较深,不可能为无色或白色。这样能为下一步学习有关选修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能够以物质结构的理论为指导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物质,探讨、研究新的化学物质指明方向。
本专题教法上,可采用对比分析各重要概念,如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共价键与离子键、离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上通过分析、对比,使学生明确区别与联系,掌握其概念实质。人们常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故应该以实验为手段,探索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来演绎,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同时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充分回忆、复习必修1知识的基础上穿插应用这些元素来化合物知识,并注意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
总之要学好本专题,对学生来讲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同时还要注意与必修1的知识相结合,多做练习,而且要把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理解清楚,才能把化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15
看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视频后,有很大的感触,对于自己在教学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进入本课堂的内容之前,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爆炸,溶洞)来提出问题。哪个反应快慢?来引出今天要讲的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引出反应速率后再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带回课本,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有关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单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然后再通过简单的计算题来教学生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进行运算。印象较深的是,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深入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理解。再次强调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浓度的变化量。然后正确的和学生讲解三段式的解法。让学生求其他的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自己在求解的过程中发现计量系数之比和浓度变化量之比的关系。
再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日常生活中要想牛奶不变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是改变了温度的因素。通过课堂的气氛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教学是较成功的。老师在将要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利用生活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上老师的步伐。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不断的进步,看了老师的视频后,更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改进自己教学上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做一个自己喜欢自己,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32篇)04-18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04-02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05-21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0-07
高中化学的教学总结10-07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05-11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03-20
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心得10-07
(优)高中化学教学设计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