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对数的认识和发展》听课反思
听了罗琳老师《对数的认识和发展(复习课)》课后,感受颇深。寻找学生的复习需要,精心地选择适合于学生的复习内容,使所有学生既能参与,又有一定的拓展、探索的余地,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课堂教学中重启发、重内化、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学习心理、学习自主控制和学习习惯的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力求以罗琳老师为榜样,将精华运用到教学中。
精心设计使教学更精彩
通过听罗琳老师的复习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例题的启发性和示范性,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争取通过少量例题表达运用知识的基本规律,显示知识的最新的增长点和与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例题给出的基本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提高独立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如果每节课都这样精心设计,学生领会更深,理解更透,使教学更精彩。
。
( 1)认真算一算:结合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不同题型,加强培养学生观察、分 教学中充分发挥例题的启发性和示范性,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争取通过少量例题表达运用知识的基本规律,显示知识的最新的增长点和与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例题给出的基本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提高独立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通过听讲座、看课例、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课程的要义,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计教学,加以验证,总结经验,开拓对语文探究性学习规律的认识广度。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自觉践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所教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 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 为
设计意图
某商厦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
1、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创设情境取来6.5米长的云梯,→激发兴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趣
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通过观察
地砖,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向学生
利用课件中消防员救 学生通过观察
图片,会对如何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学习判断梯子的安全勾股定理的兴趣. 为探索
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性产生兴趣
听故事的同时
利用故事创设生动、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为下一个结论作铺垫。
利用直观的图形得到结论,学生容易接受。
观察图片上的地砖,观察它们之间的面积关系
展示图片,
根据图形面2、探提问:从图形中你能看出等腰三角形
积,猜想问题答究讨论→
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案,并用数方格获取新知
出示以下图形并提问:
的方法验证结论
最终得到 a+ b=c
学生观察弦
图,思考证明方
法 如果每个小格子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
学生分组讨
形,中间这个直角三角形边长各是多
论,合作交流争
少?以它们为边的三个正方形的面
取得到结论 积各是多少?这些面积之间有怎样
的等量关系?(2)如果这个直角三
3、归纳验证→完善新知
4、问题解决→应用新知
5、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6、推荐作业→拓展新知
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那么可以怎样用a、b、c把图中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
向学生出示弦图,介绍图形的来历,对学生说明我国古代利用弦图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引导学生再次利用三角形采取不同的拼接方式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
重新回到本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向学生提出问题: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2、本课学习的定理揭示了哪一类三角形什么元素之间的关系?3、你最有兴趣的是什么,有没有感觉有困难的地方?
1、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是———;2三角形ABC中,∠B=90°,∠C=30°,AC=4,则AB=———;3、暴风雨后,一棵小树从某处折断,小树顶部落到离小树底部4米远处,已知小
学生利用自己得到的结论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结论总结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步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当堂检测学生达标情况。
提出问题总结理清知识脉络,强化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布置的作业贴近教材内容,学生容易解决,并且可以通过作业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数的认识和发展》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对数函数教学反思04-02
《对数函数》教学反思04-20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教学反思11-17
倍的认识听课教学反思(通用14篇)10-27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04-03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04-02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04-02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12-01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4-2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