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3 02:22:47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通用6篇)

  每一次的教学反思都是为了能够找到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篇1

  上完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让我感慨万千。下面就我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 学会什么,教给什么

  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基点,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贯穿整节课堂。比如: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小嘎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学生习得方法后,在让学生运用已会的方法来感知胖墩儿这一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对于人物的动作理解的比较的到位,但是透过动作再走近人物内心理解的不是特别深入。我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对于摔跤比赛没有切实的生活体验,二是老师引导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充分做好铺垫,想要学生学会什么,就要先知道教给学生什么?在教的过程中还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实现目标做好有效的铺垫。

  二、由表入里,领悟表达

  这个小片段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从文字表面体会到了小嘎子的聪明机灵、富有心计、争强好胜。关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总结语的铺垫作用。让学生明白我们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到他这种特点的,我们是通过走进他的内心来体会到他那种特点的,让学生在老师的总结语上感悟作者的写法。

  三、写法迁移,学以致用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在学完课文内容之后,安排了“嘎子输了第一局接下来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一环节,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想象第二局的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运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来续写第二次摔跤。虽然因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写完,但是当我巡视时,发现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出了精彩的开头,都能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去体现人物的特点。当时,我真有点难以取舍,不知展示谁的更好,我似乎也能在所有的开头中预感到第二回合的精彩激烈。现在回过头想想,当时我让这节课的时间再延续上五分钟该有多好,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习作。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篇2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运用的生动形象,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在教学设计时,把与小嘎子动作神态相关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让学生从中找出能表现小嘎子性格的.词语。课堂上,学生很快就找到这些词语,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一边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虎势儿一站”就是作者运用的很准确的一个词语。学生从字面中的“虎”,看到了气势汹汹;从联想其眼神,看到了虎视眈眈;从眼神揣摩心理,想到了其丰富的内心活动;从这“站”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机灵好斗的小嘎子。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看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嘎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可以更形象地解读文本,这样学语文就觉得很有趣了。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篇3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在牛街小学的第九次活动中,我执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写读结合”阅读课研讨,结合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我是这样来构思设计的。

  首先课前出示本组课文习作要求,以写促读。让学生明白本组课文习作就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那么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刻画出来的?顺势切入课文。这样以写为驱动的.阅读教学就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更明显。其次紧扣人物的动作描写进行教学。作家徐光耀在课文中抓住人物二十多个连续性的动作,准确生动的再现了二人摔跤的过程,也把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展露出来。教学时,我把二人摔跤的过程分解为四个环节,抓住人物关键性动作,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在摔跤赛前的准备,我引导学生品读“嘎子虎势儿一站”,品读出这是一个气势逼人的嘎子;第一回合的较量时,我引导学生品读揣摩“嘎子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明白这是一个机警敏捷、富有心计的嘎子;抓住动作“塌、合、鼓”品出这是一个沉稳老练、憨厚老实的胖墩儿;在第二回合的僵持时,引导学生抓住“推拉拽顶”,理解嘎子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从而品读嘎子的求胜心切;在决胜局中,抓住“勾”读出嘎子的沉不住气,争强好胜。在品读揣摩中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然后在摔跤过程的精彩回放中总结出本课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连续性动词的准确运用刻画了嘎子、胖墩儿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但是一堂课上下来,有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的还不够恰当,通过认真的课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点需要努力改进:

  1、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生成的预设还不够充分。课前学生在描叙我时,用到了“魁梧、风度翩翩”这些和我个人特点不符的词,出乎我的预设,就不会相机引导学生观察我的衣着、外貌,使学生明白认真观察才能抓住人物特点。在品读嘎子的富有心计时,把嘎子摔跤凭借手疾眼快这环节忘了,板书也忘了一部分。

  2、课堂中引导性的语言不够简练,应该再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借班上课,在师生不熟悉的情况下,怎样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学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在这一方面还需努力。

  3、在摔跤过程精彩回放时,为了增加课堂气氛,我让学生模仿,上台表演。这个表演的过程对学生理解动作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没有多少帮助,甚至是无效。所以今后课中在设计表演环节时要慎用,以免落入表面热闹实则无效的尴尬局面。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篇4

  由于前段阵子忙于自己的事,听课就自然而然的被拖到了星期二,有点匆忙。通过师傅的点评,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所在。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教学时,我主要围绕“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这些性格特点?”来展开教学。我初步设计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我设计了让学生把推、拉、拽、顶放大,想象画面,小嘎子是怎么推、拉、拽、顶的,然后叫了两位学生上来表演。原本以为,以前很少搞类似活动,今天的表现应该不会尽如人意,出乎我的意料,两位学生演的非常的逼真,特别是最后的“仰面朝天”那一画面,赢得了底下学生的`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虽然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快乐,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但好象还缺少着什么,经由师傅点拨,知道了问题所在。

  一、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经验的不足和语言能力的缺乏,使的我缺少评语,自然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教学时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其实我还可以更投入些,与学生融合在一起等等。

  成长需要磨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积累很重要,我会吸取经验,努力使自己的脚步变的快一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篇5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篇课文语言很生动有趣,把俩人摔跤的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反思这节课,有以下感想。

  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运用的生动形象,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学生品读“虎势儿”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结合表演,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嘎子,我在教学设计时,把与小嘎子动作神态相关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让学生从中找出能表现小嘎子性格的词语。课堂上,学生很快就找到这些词语,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虎势儿一站”就是作者运用的很准确的一个词语。学生从字面中的“虎”,看到了气势汹汹。

  二、演出人物形象

  在让学生读后,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表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读,再演。小嘎子的自信与好胜,胖墩儿的憨厚老实,学生在表演中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表演还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

  三、学以致用

  在分析描写人物方法时,应穿插适当的“学以致用”练习,让学生试写。我选取学生平时爱玩的“斗牛”游戏,让两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并写一个人物的小片段,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对运用人物描写(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方法的同学加以表扬,这样的效果很不错。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篇6

  根据“读写结合”的主题确定的这篇文章,得到了黄永敏老师的赞同,称赞是一篇读写结合的好范本。试教的第四次,我已全然没了激情,本来就不大美味的课此时觉得纯属“清汤一碗”,但在磨课的过程中还是不断地收获着,就此罗列以下:

  一、教学目标应集中、明确。俗话说:多则惑,少则得。从最初设定的三四个目标到现在仅存的一个目标: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正确理解动作形象,并能最大程度准确运用动词来迁移表达,单一目标明确指示性会让学生更有方向。

  二、倡导“读写结合,得意得言”的语文教学理念。只重思想内容,忽视表达方法不是大语文的本旨所在。要写好,必须先读好,必须认认真真地读,弄清楚作者是怎么写的。这包括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准确理解各种不同的动作形象等等。熟读、理解是基础。其次才是结合借助文本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着眼于解决学生习作“无米之炊”的'“瓶颈”。

  但如何才算是扎实有效地落实了习得方法和尝试表达运用,却不是“鱼与熊掌”可以马上兼得的。知识有理解、消化、积累的一个过程,不断地咀嚼进新方法,达到质变,方能慢慢学会表达。

  三、摆正教师引导者的位置,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有所得是评价一堂好课的唯一标准。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10-06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课程活动教案10-03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10-06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11-02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04-15

《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反思10-06

摔跤比赛作文05-31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范文07-25

方山子传教学反思10-06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