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通用17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二首》教学反思(通用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
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上了本课。记得孙校长曾经说过这课的一种教法:绘画式。我用了。每一句作一个图,然后形成一副图画。那么“春风吹又生”的原因上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因为草有根。那么这根就生命力!我觉得二年级的孩子点到此就可以了。学生在理解“枯荣”的时候果然遇到了难题。
知道枯是什么意思,可是说不来荣的意思。在稍做启发之后学生马上明白秋天是枯,春天是荣。在绘画式结束之的后,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在诗人,想一想你如果是诗人你会怎么样读这首诗呢?可能是因为第一节课,他们有点不好意思,我再鼓励“哪个学生表演的好,就叫他二年四班的白居易”。果然孩子们劲头来了。可是在座位上还可以,上台就有些胆怯了。只有四个学生上来。不过我好好的利用这四个学生的胆量,请他们表演,并请大家来评怎么样更好更像!学生的意见不错,比如有个学生在演最后一句的时候,明明是小草生长,却蹲下了。
被学生指出来,我欣喜。有一个学生在读“离离”的时候语速快,也有学生说,这里应该慢些,才能更显出草原的`广阔。能到这种程度我很满意。不过我批评了不肯站起来表演的学生,我说他们是自己放弃了一次极好的锻炼的机会。机会一去,就再也不会来了。从今天的放学前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懂得这一点并表示以后要努力。不过我得看行动。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2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3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追《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个节目的点击率很高,在诗词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那颗跳动了千年的诗心,心动不如行动,公开课就选诗词。
为了让学生读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文字看到诗歌的本真,我选择了以下策略:金文猜字,感受汉字魅力。一个金文的送字,让大家看到了中华文字之美以及古人造字的智慧。化诗为画,品味文字之境。抓住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风格,引导学生将诗歌绘制成一幅图画呈现于黑板之上,再由图画进入诗歌,让同学们讲述画中元二与王维难舍难分的离别情景,感受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吟诵,体会古诗韵味之美。过去我也知道诗歌是可以成诵的',但到底怎么诵?是个难题。千课万人之行给了我答案,我大胆尝试,课堂效果不错!经典送别诗多篇连读,感受情感变化。送别诗有很多,其情感表达不尽相同,抓住同类诗对比,感受不同诗人写送别时的情感表达的不同之处,打开眼界看世界,只为让我们的孩子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风景。
好课在于多磨,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琢磨之处,细节仍需精修,教学机智仍需加强,个人素养仍需提高,教学之路其修远矣,吾愿上下而求索!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4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5
网络已经成为教师获取课程资源最常用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图片,首先从直觉上让学生知道诗歌所描述的一些内容,同时,引领学生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明白诗歌中提及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相关的人文背景,从而带着一些“前在知识”进入到文本的阅读中。
如:我在教学《乞巧》一诗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古时女子对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画面之后的.感觉和想法,从而从直观上感受古时人们对七夕节的重视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诗句不能知道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所以,为了更好的阅读古诗,理解古诗,我补充了吟诵古诗《乞巧》的朗读视频,在视频中有朗诵的示范,有对月穿针的场景,这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借画面补充,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渗透古诗学法,诗画互为补充,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吟诵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能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给学生,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良好,学生积极性高,达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乐” 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对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体会不深,所以,诗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积累及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
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7
《英英学古诗》是“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讲解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而是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
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8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对仗运用得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理解。比如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9
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出于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的考虑,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诗文,并看所展示的秋天景象图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成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当然诗歌重在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意境,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领会诗歌的内涵,由整体到部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互评,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0
《元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二篇古诗,教学《元日》时,我是按照读春联,解释题——读诗文,正字音——读诗文,明诗意——读诗文,悟诗情这样的层次开展教学活动的。
我从理解题目“元日”入手。先让学生猜想,告诉同学们理解诗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查字典,看插图联想生活实际等。并理清 “元旦”与“元日”的区别。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读准古诗。再请学生借助字典,自己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师再从旁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新桃旧符”和“屠苏”。引导观察图片理解“曈曈日”。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经验、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在悟诗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热闹”、“快乐”之情。师再追问:你从哪体会到的?学生便想到放焰火和爆竹,贴春联,跑新年,喝喜酒。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新年给人的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景象。最后通过介绍作者,进一步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深意。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效果较好。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1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秋天》是诗人王宜振书写的一首对秋天的赞歌。本课语言优美,很有童趣。秋天离我们很近,孩子们很喜欢秋天,在他们眼里是各种各样的秋天。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让孩子们留心一下上下学上,找找秋天的影踪。学习《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下文的兴趣.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步骤去学习。这个是我听了俞教导的课后的收获。我觉得教学应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
样的语文训练非常扎实。于是在我的.课上现学现卖,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文字。特别是三、四、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加指点。只是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
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2
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
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 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
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也许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适当地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未必不可行。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3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春雨》、《春晓》。据我了解,几乎全班的学生都能熟练背诵《春晓》。然而,古诗的'学习,仅仅做到熟练地背诵那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学习古诗,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
读诗题,我们就感受到了无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让学生流露出对春雨及春天的喜爱之情呢?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古诗词的教学更应以读为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把全诗读正确流利。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引领学生逐句诵读领会。读第一首可抓住“好”、“知”、“当……乃……”、“润”、“潜”、“细”、“无”等字提醒学生注意;读第二首抓住“不觉”、“处处”、“啼鸟”、“多少”等词语让学生读好。
本以为二年级的孩子想象一定十分有趣,可是说话练习中发现许多孩子思维定势了。可能是设计的练习框住了他们的思路了吧。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4
在结了冰的江面上垂钓是多么不合情理,这恰恰是这首诗的精妙之笔。革新失败,报国无门,有多少情感尽在一“钓”之中,于此之处设疑讨论,无疑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时,再及时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储备,为学生的进一步感悟铺路搭桥。学生果然不负众望,思维相互启发,掀起课堂的高潮。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钓得苦闷,钓得清高,钓得希望;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随着感悟去诵读,于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孤傲的心,对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钓”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古诗,必然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必然会对诗情有着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诗是值得细细咀嚼的,因为营养丰富,如《江雪》。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通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
上文当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古诗诵读江雪案例及反思。我认为同学们在背诵古诗的时候,通过背诵和朗读,可以进一步增加你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5
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会背诵了,所以一上课我的问题时:你读懂了这首诗歌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学生只能解释注释里面的词语。于是教学进入我为学生解疑的环节,我引导学生看图明白“一树高”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启发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柳树上应该有什么?让学生弄明白,“碧玉”意识是青绿色玉,这里比喻成嫩绿的柳叶。让学生在整首诗歌中,在图中理解,“绿丝绦”是指绿色的柳枝,这里比喻成用丝编成的带子。我还让学生把第三句和第四句话的“裁”“剪”圈起来,告诉他们这两个词语互相解释。弄懂了整首古诗的意思,在煽动学生感情让他们读出感情。
学完这首古诗,我则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看注释。
2、看图理解。
3、根据语境理解。
4、发挥想象理解。
5、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出诗中的诗眼。
学习《春日》这一首古诗时,我则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学董古诗。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每当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弄懂了词语或者一句话的意思时,他们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6
古诗两首历来都是可难可易的教学内容。说它难,是因为做老师的既想把作者背景、古诗大意、重点词语、诗的意境都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又想把诗的背诵、默写同时完成。
说它易,是指完成古诗的背诵、默写即可,应付考试、作业绝对没有问题。
就我班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背诵都能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完成,即使后进生也能在一天之内追上其他同学。但是以往的.测试中,古诗的默写是个难点,总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不住某些字的书写,究其原因是以为对易错字的意义掌握不牢。
结合这种实际,我在教学时把两首古诗用大字板书在黑板上,讲到重点诗句、字词时我就在黑板上相应字词的旁边写上意思等知识点,同样要求学生和我一样在书上记笔记,这样我才可以觉得踏实。记完之后,我在课堂上不断地强化提问他们,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对于书写,我先教他们按照诗歌的格式在本子上抄写,等背会之后,再教他们默写。
我想这种方法,能够使他们对古诗的学习有新的理解。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篇17
新课标中讲:“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如:我让学生想象“贺知章”回到久别的家乡以后,村里的儿童见到他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我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进行“贺知章”与见到与儿童的'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把古诗的意境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学生也能更加体会到贺知章回到久别的家乡后的喜悦与感慨之情。由此也就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们要充分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05-0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04-04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01-0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01-05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25
古诗教学反思小结最新 关于古诗教学的反思10-29
古诗教学反思01-08
古诗二首教案08-26
古诗二首的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