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集合1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 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赛》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2
学前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邀请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开始课程。学生边做游戏,教师边提问,并在提问的过程中,渗透本课的基本句型“谁做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把有趣游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想出结果,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说完整话的思维模式,为学习其他句式做了铺垫。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对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开始学习基本句式时,问题的设计、语句完整的训练,没能从学前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致使学生对句式理解不够透彻。还有就是,情景设计的连接性,和没能充分的利用所创设情景,导致学生,在后半节课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吸取教训,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并符合学生的实际。加强情境运用与教学相结合。
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语言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语言学习生活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3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正事启动了一课三研活动,每个年级组的教研组长都带领自己的教师开展一课三研活动。记得在小班的
活动学7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借鉴寻找亲子装这一轻松愉快地活动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案进行了目标定位、设计教案,开始了第一次执教。其实我们真正的来听沈老师的课,这也算是第一次,可是第一次的执教,我们中班组都觉得沈老师虽然在上课的教态上来说很自然很老练,对教具的准备也很充分,但是总是感觉整个过程下来,都比较单调,孩子们一开始还是兴趣满满的,对知识点也基本能掌握,到后来就很耐不住性子了。事后在当天中午就开始对沈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如:
1、在环节设计上可以在多变化一些;
2、幼儿用完整句子来回答问题时,可以把句子变得简短些;
3、教师对亲子装在一开始时就可以解释清楚等,来为第二节课做好铺垫。
沈老师在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对教案和教具进行了修改,星期三的时候,沈老师就在中三班开始执教我们讨论后的课堂。中三班的孩子很聪明,思维很活跃,但是总是有孩子强嘴,可是沈老师虽然是新教师,但是却很镇静,一点也不慌不忙,对孩子本次学习的知识点逐一的解决,可是在请孩子们上来做题目的环节上又出现了新问题,沈老师一直请个别孩子上来进行操作有四次左右,下面的幼儿都有些按耐不住情绪了,最主要的还是整个活动下来,依然没有让课堂变得丰富,形式太单一了,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慢慢的减弱。我们中班组在星期三有对沈老师的课进行了反馈,根据这堂课,我们在一场“争论”中,给了沈老师几点建议:
1、在请幼儿上操作时,形式不要这么单一,可以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也能让全体幼儿一起说说;
2、在学用短句回答问题时,把“他站在第几个”改成“妈妈或是宝宝站在第几个”会更顺些。
3、要是在环节上没有变动的话,教师再问问题时,语气可以变换一下,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
4、在活动结束前,多添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材料上集体操作,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果。
在经过沈老师有一次的`一天半时间里,沈老师这次修改出来的方案,比起上两次的活动,显得结构紧凑和干练许多,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们听的说的也很认真,在集体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幼儿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只是沈老师忘记了对孩子操作的点评环节了。最后的小结也有点仓促。
沈婷佳老师的一课三研活动终于告一个段落了,在沈老师精心设计的第一个教学方案中,到每次虚心接受教研组长、领导还有我们教师的点评,到每次都认真的修改,这个活动也变得灵活了很多,不再像前两次那么单调乏味了。虽然还是有瑕疵,但毕竟也收获了不少。
在这次一课三研的活动是我们中班组第一次活动,沈老师有时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可是她在上课中对孩子们的表现和回应都感觉比较老练,而且每次都不不同程度的进步,真的很羡慕。这次活动虽然不是我自己亲子上课,但是在和大家一起认真的听,认真的记和认真的讨论中,我也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问题,也有一些被大家所采纳,而且很妙的事,在看沈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也学到了她对教育孩子数数顺序上的方法,这是我平时在上科学课时会以往提醒幼儿的问题,我也会注意的。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让上课的老师获得很多的成功收获,我们一起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也同样受益匪浅。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会组织的更好!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4
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我们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猪,峥峥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小猪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我就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他选了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小猪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并贴了两只大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两只小眼睛,接着开始做小猪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猪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峥峥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小猪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猪的腿,困难解决了,他又开始做了……不一会,峥峥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小猪。”我及时表扬:“你真棒!”
反思:
我觉得在我们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在区角活动中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再一次遇到问题时,我又适当进行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想到了好办法。孩子在制作后体验到了制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更是让孩子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5
活动目标:
1、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2、尝试将动植物按食物链进行排序。
3、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食物链操作底板三张,麦苗、小羊、老鹰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进行分类。(动物类、植物类)
(1)观察动植物图片,认识动植物。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吗?认真想想它们的名字。
(2)将动植物进行分类。
2、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1)思考、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动物平时吃什么来生存?
(2)了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的食物链。
教师:大鱼生存要吃什么?小鱼呢?
(3)观察食物链操作底板,总结:像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就是一组动植物生存的食物链。
3、尝试食物链排序。
观察微课出示的三组底板,幼儿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将动物图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贴在相应的底板中。
教师引导幼儿,待幼儿完成后揭示三组食物链的排序。
4、引导幼儿指导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食肉动物会怎样?(吃草的动物越来越多,导致土地没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变成了沙漠,人也无法生存。)激发幼儿思考,食肉动物缺失后带来的后果。
引导幼儿想到食物链上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保护生态平衡。
5、总结食物链的定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就是一组动植物生存的食物链。
科学活动《大鱼吃小鱼》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大胆挑战了科学领域,选择了幼儿喜欢动物相关的课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于动物喜欢吃什么,是怎样生活、活动的,幼儿非常有兴趣,又通过操作底板,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思。
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从动物入手,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本次活动的优点:活动内容幼儿有兴趣,环节层层递进,教师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声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问后教师都会稍作停顿,让幼儿有时间思考、操作。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本次活动的缺点:
1、动植物分类到讨论大鱼吃小鱼中间衔接还不够自然。
2、在讲到环保方面,没有给幼儿时间进行如何保护环境的讨论和思考。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6
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四张大灰狼表情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一下,这四张图片上的大灰狼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孩子们一一观察,发现四张图片上的大灰狼有四种不同的表情:高兴、生气愤怒、伤心和很开心。于是我问孩子们:大灰狼怎么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愤怒、一会儿又伤心了呢?它碰到了什么事情呢?皮蛋小朋友歪着头想了想说:“大灰狼娶新娘了吧!”“娶新娘?那你们说说娶新娘的时候,应该是高兴的呀?怎么会愤怒了、伤心了呢?”小朋友们纷纷说:“不会是大灰狼娶新娘的!”那是什么呢?于是让小朋友带着这个疑问听老师给他们分段讲述故事《大灰狼开心了》。评价分析:
《大灰狼开心了》这是一个语言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人的心情变化与表情有关系;知道做错了事情只要想办法及时的补救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一直把大灰狼作为一个反面的教材,大家都知道大灰狼是一个坏东西,不但狡猾而且还非常的凶恶,这个形象一直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再加上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把大灰狼这个角色更加的'深入到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却体现了大灰狼的另外一面,它也很善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会及时地想办法进行补救,让受伤害的小动物重新获得快乐。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四张大灰狼的不同的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产生疑问,大灰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表情变化,带着这个疑问再来听老师讲述故事《大灰狼开心了》。然后又采用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内容,在理解中学习词语“愤怒、伤心、撵走”等。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一直被故事所吸引,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7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操作环境里自由分配角色,增长各方面的社会知识。我园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的区域活动。我班开设的有:化妆区、人间美味餐厅、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通过一学期幼儿的操作,对幼儿平时在操作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必须尽可能丰富多样,并且符合本区域的操作特点,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时间之后,还应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应充分地考虑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动区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探索性,还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
2、教师适时合理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进入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幼儿讲明该区域的活动要求与玩法,并且回忆上次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详细介绍新添置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活动中,老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成为区域的主人,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区域活动中,既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探索问题。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倒成功得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非常重要,比如: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操作材料要爱惜,操作完之后应将材料整理好并且归位。从小教幼儿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这样的话,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有一定的操作期限。活动完幼儿习惯性地将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幼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通过一学期我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使我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总结,我认识到区域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我将继续担当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完善者的角色,让幼儿自主地操作、快乐地操作,在操作中学到各种知识和本领。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8
说教材:
大班科学内容《神奇的陀螺》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我为幼儿提供了陀螺和小夹子,在玩陀螺的过各中我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操作探究过程,体验动手动脑,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应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对陀螺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运用、操作、观察、比较、记录、体验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秘密,懂得对称和平衡。
重点:
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因素,尝试夹子的夹法,多与少的变化。
难点:
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陀螺转动中的快慢、长短,对夹子的多少夹的不同位置的区别与平衡起很大的关系。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引起幼儿对转动平衡这一现象的探究。
材料准备:
木质小陀螺12个,小夹子50个
教学方法:
活动操作法、发现学习法、探究研讨发、暗示学习法。
活动过程:
1、师幼互打招呼并向来听课的老师问好。
2、导入课题:师你们玩过陀螺吗?说出怎么玩及陀螺的种类,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问。有一个夹子夹在陀螺的上面会怎么样呢?(引出提问,让幼儿预测,说出会怎么样)用两个夹子会怎么样。
4、操作用两个或三个夹子去试一试。
师:试的时候要多试几次,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在不断的.实验,观察、比较发现问题。
5、提问幼儿玩陀螺罗的夹子是怎样夹的,并请幼儿试工一下,得出两个“对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对称了才可以使陀螺转的稳和长,三个夹子可以夹成三角形,师:证实可以转起来,那四个夹子可以吗?给幼儿发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玩陀螺夹夹子的位置,然后汇报。
6、在不断的试着怎样夹,才可以使陀螺转的时间长,并作出记录,然后说出来汇报。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两个对称或稍微分开一点,也有超出四个的。
7、玩陀螺比赛并总结:夹夹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转的时间和平衡也不同。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兴趣,我以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探究,使幼儿行成收益终生的学习态度。不足之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我的引导语再明确一些,孩子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应引导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夹夹子的位置,会说方位词,下次活动继续改进!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 1 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 1 个,面巾纸、气球、充气用具两个。
四、教学过程
1、播放“猪猪侠”音乐,引起幼儿兴趣。猪猪侠为我们送来了包裹,并设计了 3 个“小关卡”,小朋友一起闯关。
2、打开包裹观察包裹里有什么物品,出示透明玻璃杯,探索玻璃杯里真的有空气吗。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
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中的纸也被水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求答案。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幼儿闯第一关,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幼儿闯第二关,请两名幼儿幼儿为气球充气。观察一大一小的气球,讨论发现气球充气越多,气球越大;气球充气越少,气球越小。
(4)幼儿闯第三关,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幼儿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探索发现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蜡烛熄灭。
(5)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 (皮球、游泳圈、轮胎等等。
4、幼儿闯第四关,双手捂住口鼻,坚持 10 秒钟后松开手,说说自己的感受,发现生活中是离不开空气的。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5、幼儿讨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为想出好办法的幼儿颁发“环保小卫士”勋章。
四、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
课后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有空气,水就不会进入到玻璃杯里,纸巾就会不会湿,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水压入杯中纸巾就会湿。同时我在这课设计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闯关卡--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0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2.熟练掌握单脚跳的动作要领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
3.和同伴相互合作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跳圈、平衡棍、“松果”(是幼儿人数的2-3倍)等游戏材料,箱子2个。
2.场地布置: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5-6m,终点处散落着若干“松果”,各队起点处放置一个箱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进行动作练习。
幼儿跟随教师口令,进行上、下肢及腰部、转体、跳跃等动作的练习。
二、引导幼儿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1、请幼儿自主探索单脚跳的动作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拿到的鞋子
2、教师示范单脚跳动作:起跳时,脚掌要用力向跳前跳,落地时,膝盖要弯曲。
3、幼儿再次练习,教师请动作标准的幼儿进行示范。
提问:你是怎么跳的?
4、游戏:“小投手”,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单脚跳动作,能够单脚保持平衡,弯腰拾物。
三、游戏:“拾松果”,引导幼儿熟练掌握单脚跳的动作要领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
1、创设“拾松果取暖”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单脚跳至终点,保持平衡捡松果后换脚跳回起点。
2、幼儿分成男女两队,进行拾松果比赛
3、增加游戏难度,幼儿自主选择跳圈、长条中的一种,相互合作在地面上拼摆出障碍,并制定跳跃规则
提问:我手上拿的是什么?这两种器械可以用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障碍?
4、每队请一名幼儿代表,进行场地障碍创设,并说出游戏规则。
5、幼儿尝试用自己创设的障碍,进行单脚跳的动作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动作规范、标准遵守规则的幼儿。
6、宣布获胜队,表扬速度虽慢但遵守游戏规则的队伍。
四、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如双手拍腿等。
课后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我比较满意,从教法的使用、问题的设计都经过了反复的尝试与调整。
本次活动是在冬天的主题情境下的一次教学活动。进入冬季后,班级的环境发生的变化,用松果来装饰教室,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设环境的乐趣。活动中,我创设了“扔鞋子”这一游戏,来突破活动重难点,让幼儿自由探索连续单脚跳的方法。之后,我创设了“拾松果装饰教室”的游戏情境,使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充分互动中积极探索保持身体平衡、连续单脚跳的方法。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与环境的创设、活动规则的要求、摆放活动材料的方式隐形体现出来,整个活动过程层层递进,让幼儿由易到难,不断的进行挑战,一次次的激发大班幼儿的挑战欲望。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1
要使课堂教学能够开展得顺利又有效果,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语言活动《欢迎春姑娘》的活动方案几经修改,但是在执教的过程中,还是没有想像的那样美好。活动中,我把春姑娘做为活动的主线,她伴随着我和孩子们贯穿始终,从导入部分一直到最后的延伸活动。
为了激起孩子们喜欢春姑娘和喜欢春天的情感,我特地设计了一个明显突出春天特征的、美丽的春姑娘形象——绿头发上夹有各种花朵的发夹,绿绿的衣服和裙子,一手提漂亮的花篮,一手正在把花撒向空中。因为课前已经让孩子们了解了春天的知识,所以,当春姑娘一出现,就有孩子叫出了春姑娘的.名字,而且还有小朋友回答出了喜欢春姑娘的原因:“因为春姑娘漂亮所以喜欢她。”我为我成功地导入而沾沾自喜,轻松而自然地进入了第二环节“听一听”。
因为我把故事改成了较多重复的语句,加上我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讲述一遍故事后,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把故事大致内容记住了,只是没能完整地复述故事中角色的话语。于是我就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下一环节 “看一看”。引导孩子们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第二遍,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完整地学说故事中角色说的话语,重点引导孩子们说出“谁在什么地方种什么”。在该环节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问题提得比较凌乱,没有秩序,而且还漏掉了几个预设的问题,虽然达到了学说故事中角色说的话语的目标,但却致使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缺乏了完整性,这又是自己着急的毛病所致。
在第四环节“说一说”中,我主要是要让孩子们尝试用“我在什么地方种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以两种方式展开活动,第一,以孩子们的意愿来说一说“我想在什么地方种什么”;第二,通过帮助小动物“种”植物,来说一说“我在谁家里种了什么”。孩子们“种”应该还不错,但是说一说就不是很理想了。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到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行列,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表达、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实践整理,我感知到了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为了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理想,我更要有勇气面对我的失败,努力去改正自己的教学失误,切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达到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2
一、细节描述:
“1…3…5…1…3…5…”孩子们听到了这个音乐马上就从自己的小椅子上站了起来。又是一个音乐响起,孩子们立刻向后转面朝小椅子站好,接着孩子们根据听到的不同音乐做起了不同的动作:拿起小椅子、按照音乐活动中的队伍排好队,坐在座位上拍手。
二、评价分析:
《亲亲热热在一起》是一首表达孩子和爸爸妈妈美好感情的歌曲,歌词看上去有些复杂,但是由于之前学了儿歌《敲门》,所以这样就降低了歌曲的难度,幼儿学起来会容易一些。在幼儿学唱歌曲的同时我还让幼儿做了一系列配合歌曲的动作,以此来帮助幼儿学习歌曲。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我在开展小班音乐活动时发现,小班幼儿大都喜欢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新授课时,他们一般兴趣不太高,第二节复习课时,他们由于熟悉了音乐节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像《亲亲热热在一起》,因为歌词就是之前学习的儿歌《敲门》,所以幼儿在学习歌曲时就有了兴趣)这主要是幼儿在上新授课时,不能完全理解所授课的内容,当然更谈不上接受有关信息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
三、所思所悟:
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我也想了好多激发幼儿兴趣的办法。就像让幼儿通过表演来激发自己的兴趣从而学习音乐。因为幼儿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音乐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通过表演,幼儿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较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我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在开展音乐活动中尽量采纳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照搬书上的动作方案,幼儿在创编表演中锻炼了自己,增强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这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3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重点)
2、能够让沉下去的物体通过改变形状后浮在水面上,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难点)
3、体验做实验的乐趣,感受物体的沉浮变化。
活动准备:
ppt、一元硬币每人一个、记录表、彩笔、装有清水的透明盒子、塑料瓶盖、积木、纸船、泡沫、橡皮泥、抹布、抽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大班孩子会在科学区做很多实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硬币,提问: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硬币放进水中会沉还是会浮?教师验证幼儿猜想,硬币会沉入水中。
二、幼儿观察并讨论记录表的.使用,记录自己的猜想
1、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2、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讨论,提问:请你们猜一猜它们能不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
3、出示记录表,提问:请你们想一想记录表怎么使用?
小结:第一列是材料,第二列记录猜想,第三列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上下箭头代表含义,提醒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沉和浮。
4、展示记录表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感受辅助材料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1、实验要求:不要洒水弄湿衣服,每种材料都动手试一试,做好记录。
2、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并进行记录。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现沉浮原因。
3、展示记录表,互相交流发现,问: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呀?
小结:硬币借助积木、大瓶盖、泡沫会浮起来。有些小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
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是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探索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
1、出示球状橡皮泥,提问:你们认为橡皮泥放在水中会沉还是会浮?教师进行实验,球状橡皮泥会沉入水中。
2、提问:橡皮泥也想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你们有什么办法?
3、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操作。
4、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
(1)捏的薄薄的
(2)不能进水
(3)轻轻地平平的放到水面上,轻轻地放上硬币
五、幼儿第三次实验操作让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
小结:有些物体原来不会浮在水面上,但改变形状后就会浮起来,如:橡皮泥。六、播放视频,提升经验
铁块也是通过改变形状后浮在水面上;生活中还可以借助木头、救生圈等让自己浮在水面上;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潜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到水底?(潜水艇可以自己吸水、排水)
活动延伸:幼儿在科学区尝试制作潜水艇模型。
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课后反思)活动中通过启发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让幼儿大胆积极进行猜想,猜想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引导幼儿积极与操作材料互动验证猜想结果,并记录交流。幼儿通过动手尝试使用多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辅助材料让硬币浮了起来,在多次操作比较中体验到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在硬币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增进了幼儿对硬币及其他物体属性的了解。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的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当幼儿尝试用常见材料帮助硬币浮起来后,我又出示会沉到水底的橡皮泥让幼儿思考如何让橡皮泥帮助硬币浮起来,通过操作知道改变某些物体形状也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但试验结束后没有及时鼓励未成功的幼儿活动结束后再次进行尝试。在以后的活动中会认真总结经验,努力上好每一节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4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老教师领航课的同课异教活动,由此我有幸观看了戴卫兰老师和王秋芬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两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呈现的活动也有着各自的精彩。
一、活动的背景
三月是我们幼儿园的文明月,文明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具体到小朋友来说,就是教育他们语言和行为的文明。同时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也愿意自己结交新朋友。在结合主题月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就是由此产生的。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级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时间内认识一个新朋友,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所以两位老师的目标里都有1准确使用礼貌用语,用恰当的方法认识新朋友,2了解新朋友,体验与朋友共同合作的乐趣。在共同合作上两位老师又各自有侧重点不同,戴老师重在于让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而王老师则是通过共同制作“朋友卡”让幼儿互相了解。
二、活动的过程
两位老师在教学具的准备上都采用了记录表,别出心裁的是王老师根据大人的名片把记录表设计成红色的爱心,还帮他取了好听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两节活动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晰,先了解,后记录,最后游戏。戴老师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师则是开门见山,让幼儿在了解、总结了交往的规则后自己尝试结交朋友,最后和朋友一起游戏,体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都突破了班级的界限,戴老师是选择了四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开展活动,王老师则是在活动过程中让自己班级的幼儿到其他班级去结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师有创意的一点在于她先是让孩子和自己班级的好朋友两个拉手坐在一起,然后让两个人各自又去结交新的朋友。
三、活动的特色
在社会领域的教育中较多的是运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来体验一种情感,但是这两节活动却没有,而是通过制作“朋友卡”,完成“记录表”来感知如何结交朋友。更加直观、具体,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同时,在两节活动中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注重教学的整合性。语言,说说自己的朋友;艺术,制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游戏,围着“朋友树”唱歌,最终实现社会性发展目标“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四、活动的遗憾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没有遗憾的,这两节活动也是一样。在听戴老师的活动时,我就有疑惑,教师是否应该在朋友这个词前加上个“新”字,让孩子们更有新鲜感,更有兴趣。这个疑惑在王老师的活动里得到了释然,王老师提到了“结交新朋友”,而且是别的班级的新朋友,可以感觉出孩子们很兴奋,都想尝试一下。人们常用“点睛之笔”来形容某一样东西的重要。我觉得这两节活动缺少的“点睛之笔”就是一句话:文明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结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这样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好朋友。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5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通过图标、提问,体验和理解角色之间关爱的情感。
3、能够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配套图标、恐龙偶 。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活动观察
◎ 出示恐龙偶,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龙?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的恐龙?小翼龙呢? 霸王龙是侏罗纪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他能把猎物的骨头都啃得干干净净。如果弱小的翼龙遇到可怕的霸王龙会怎么样呢?
幼儿观察恐龙偶
幼儿先猜测后听老师描述
初步了解了霸王龙和小翼龙后,带着疑问欣赏故事
◎ 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看图书讲述故事
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初步体验关爱的情感
当小翼龙出生后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它的?
当霸王龙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翼龙是怎么做的呢 ?
◎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回忆故事内容。
当小翼龙出生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是怎么照顾他的?小翼龙害怕霸王龙吗?小翼龙怎么做的呢?下雨了呢?肚子饿了呢?最后霸王龙怎么做的?
幼儿回忆故事的相关情节并大胆讲述。在讲述过程中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通过观察图片再次理解故事情节。
◎ 看图再次回忆故事环节,进一步体验关爱的情感。
小翼龙为什么要帮助霸王龙呢?小翼龙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霸王龙好了吗?他怎么做的呢?为什么这样做?
◎ 小翼龙怎么呢?霸王龙想说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原来霸王龙悄悄地改变了,那么他们再次遇到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将你们想到的内容画下来。
通过看图和提问幼儿再次体验关爱的情感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与同伴讲述。
幼儿将想到的内容说一说再画下来。
《我是霸王龙》“二研”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在“一研”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考虑了两个因素一个是绘本本身的内容和情节相对复杂,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二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通过绘本的'内容讲述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所以目标定为初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图标、讨论,体验和理解角色之间关爱的情感。能够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本来在试上课的时候发现中班幼儿对恐龙的认识和了解相对比较单一,有的只知道一两种恐龙的名称,对于生活习性基本上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在知识经验的准备方面,主要是让幼儿熟悉恐龙的名称和习性。但是借班上课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班的幼儿对恐龙的了解比较深刻,在活动的导入部分老师只需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幼儿就能够充分发挥了。所以我对“备课强调先要备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过程:
讲完故事我先通过笼统的提问让幼儿走出故事,去回忆故事的情节,并大胆讲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然后通过图片再次帮助幼儿理清故事中关爱的情节。重点观察两副图片,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小翼龙决定帮助霸王龙和霸王龙最后的表现。”重复霸王龙在改变以后说的一段话,再次体验和理解角色之间关爱的情感。每次和幼儿共同回忆故事内容或者是出示图标的时候,幼儿都能够讲出和图书相一致的内容,给我的启示是:图标能够帮助幼儿记住故事的情节,还应该考虑有其他的方式也能够达到此效果。
活动策略:
图标的运用,幼儿能够根据画面的内容复述故事的情节,还能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讨论的方式幼儿能够相互启发,进一步熟悉故事。重复观察画面,使幼儿对故事情节有更细的了解。视频展示只能够看到单副图效果不及看图讲述好或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1-17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精选22篇)05-10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精选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通用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集锦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合集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汇编15篇)01-01
幼儿园课后活动反思汇编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