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
这学期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学期,我带了一个提高班,一个普通班,作为一名刚工作的年轻教师,领导的信任、学生的希望、家长的期盼,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地研究教材,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认真地备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关于本学期教学情况的反思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教材。如果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研究教材和教法,不断地修改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是事实证明,这辛苦是值得的。刚开学的时候,由于自己是第一年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研究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研究透了,让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就会接受。但事实上却并不如此,课堂效率很低。渐渐地我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因而也留意地观察学生。
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高一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课堂上采用较深的经过术语,学生很难理解,不容易接受;另外,两个不同的`班型,学生也各有特色。二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课堂教学时需降低起点,但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也很塌实;九班的学生反应快,课堂很活跃,但是有些浮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了解和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而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就能收获好的课堂效果。但同时也要有驾御课堂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反应是无法事先完全备好的,具有不确定性,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上课一定得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了。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2、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3、以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回头看看自己的`教学,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后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些同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不肯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类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而导致成绩较差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并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希望提高;第三类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上课的效果就会更好。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考试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班的成绩在同等班级中都有了不错的成绩,努力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学期以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获得更大进步。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2
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中一个是成绩优秀的班级,一个是普通班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认为自己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所做的努力:
(一)保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1、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部分来自他的语文老师,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力图用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语言、知识,深刻的思想,灵活的教法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有利于我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2、复背课文利用早自习时间,对初中所学诗歌、文言文进行复背检查,让学生在复背的过程中增强文言语感,有利于高中文言文教学。
3、坚持每周写随笔,不限制内容、体裁,只要求必须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在随笔中畅所欲言,喜怒哀乐任意表达。我坚持全批阅,每篇随笔后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语,这些话给学生们鼓励,让他们乐于表达。我还在其中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我的班主任工作,也能为其他老师提供有效的教育建议。
(二)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面对两个基础、水~平相差甚远的班级,我该如何实施教学呢?首先,我把语文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记忆、背诵、积累的基础知识。一类是需要学生掌握技能、方法,进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阅读、写作。对于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发挥了各班语文科代表的作用,请他们按照要求布置、检查、督促学生复习,利用早自习做过关练习。后来我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就在第二学期改变做法,对1000个字音练习逐一过关,每个学生每星期过关100个字音,并且是老师逐一检查每个学生过关。这项工作很烦琐且历时长,但师生都坚持得很好,学生兴趣高涨。对于第二部分内容,就需要精讲多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倾筐倒豆荚容易,画龙点睛难”,“精讲”讲什么?怎么讲?我想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比较好,为此,我努力从学生练习中发现问题,精讲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并辅之以练习加强训练。这学年主要强化的是学生写作训练。训练学生审题、拟纲,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辨证思考。
(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认真分析他们在平常学习和练习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督促改正。
二、存在的.不足
1、作文训练有些操之过急,且没有做到分类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坚持的不好。
3、平行班学生情况把握不准,在语文课上的思想教育内容偏多,今后想办法改正。
三、扬长补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我参加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坚持每天读书,充实自我,寻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不断汲取新知识、获得新养料。
总之,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深知,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3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重点班的语文教学,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家里父亲病重,单位任务繁重,一方面我是班主任,带两个重点班的语文课,一方面又要参加师大省骨干教师的培训班,面对如此的重担,我精心安排了时间表,尽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上午去师大培训,中午去照顾父亲,下午在学校上课,处理班务,盯自习,晚上在家备课,完成培训作业。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从高三下来后,对高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比如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一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重点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两个重点班,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4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把教学目的设在“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上,上课过程中也是遵循这个设想进行教学的。我主要作好如下三点:
1、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律美。
《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一种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抒写留滞他乡的愁绪,表达了强烈的忧国之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这首律诗前四句重在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长江的滚滚波涛,要读出“凋伤,气萧森”之感情;后四句旨在抒发思念“故园”之情,要读出思念之情。通过学生自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有表情地诵读,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2、把握诗歌意象,仔细品味诗歌意境。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此外,诗中还有“玉露”、“波浪”、“丛菊”等几个意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去细细解读,领略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3、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解读一首诗。譬如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提出解读一首诗的途径:吟诵、意象、典故、炼字、知人论世、古人评论、比较阅读(与杜甫自己诗歌的纵向比较,与其他诗人的横向比较)。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原来一首诗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解读,逐渐培养形成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与有所创新的思维能力。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5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两个重点班的语文教学,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重托皆系于我一身。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家里父亲病重,单位任务繁重,一方面我是班主任,带两个重点班的语文课,一方面又要参加师大省骨干教师的培训班,面对如此的重担,我精心安排啦时间表,尽最大可能做到事半功倍:上午去师大培训,中午去照顾父亲,下午在学校上课,处理班务,盯自习,晚上在家备课,完成培训作业。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度过啦难关,比较圆满地完成啦各项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啦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从高三下来后,对高一的教学工作需要一个适应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啦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啦,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高一新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比如二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一班正好相反,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啦啦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啦“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啦。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前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啦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做到啦出口成章,可谓一举多得。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啦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啦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啦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啦视眼,有啦写作素材。
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啦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重点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两个重点班,辛苦的努力终于有啦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6
每一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成长,从选课到构思,从备课到上课,我总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按照年级“每周一课”的安排,本周三我在高一(2)班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一课,有收获,也有不足,一句话总结我这几天的感受,那便是:“累并快乐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题为记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本课的整体构思上,我将“品人”和“品文”相结合,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大师风采。但由于四十分钟,时间太过紧张,因此课前,我让大家预习了课文,并把课文中的三个引文做了补充,让学生初步感受梁启超声情并茂,激情澎湃的演讲,也感悟先生心系祖国的情怀。而这节课的重点则是把握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技巧,看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性格的评价。
第一环节:我用梁启超给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证婚词引入,学生很快感受到先生率真直爽的性格,迅速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到人物性格的评价上,与本课的重点迅速接轨。
第二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1、哪些句子描写了先生的外貌和语言,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哪些句子描写了先生的动作和神态,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找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文段或语句,说说这些文段或语句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带着问题自渎课文,仿照课后第一题的示例作一些旁注。之后分组讨论相互完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逐渐形成板书:稳健潇洒、风趣自信、博闻强记、率真直爽。
旁注或旁批,是高中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本环节我让学生作旁注,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要照此办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现。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句回答都能切中要害,令人满意。我再一次相信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放手,还学生自由。
第三环节:我与学生共同总结描写手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理解,我马上进行拓展,所选示例都是学生学过的或耳熟能详的,以便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正面描写:例如:《鸿门宴》中樊哙的描写:
神情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动作描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侧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立而饮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语言描写:“今日之事何如?”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 加深学生对侧面描写的理解。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通过写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举动,来写罗敷的惊人的美,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设计了课堂小练笔,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描写自己初识的一位老师或同桌。注意写出人物个性。(150字左右)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环节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学生兴趣很浓,写出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我还清楚的记得其中一位同学描写我的语句:“她可爱的短发下有一张酷似洋娃娃的脸,只见她一身帅气的'衣服彰显出‘御姐’的风范,真是‘霸气十足’,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她,若发现有人在课堂上开小叉,定会大吼一声,同学们马上端正姿势,全神贯注·····”随即课堂掌声不断。
总得来说,整个课堂能做到一课一得,能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给课文加旁注的阅读方法、对人物做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等,我则是给了较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练笔,注意“讲练结合”。由于准备充分,对学生的引导较为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授课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与做,对学生的练笔也能做到点评中肯、及时。遗憾的是时间还是较为仓促,练笔环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注意,比如:大屏幕出现标点的移位,点评学生不够全面。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做到关注学生,关注落实,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那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建构为特征。《课程标准》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新课程特别将 " 自主、合作、探究 " 作为重点进行倡导。 本节课是以《离骚》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重视对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有的放矢,有效而深入地学习。
《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然而对于古文基础尚浅的高一对口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离骚》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对屈原有一些了解,比如知道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与屈原的联系,但对屈原的作品却知之甚少,有的学生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要真正读懂屈原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语言形式上来看,《离骚》与《诗经》不同,《诗经》多为四字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离骚》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来抒情,句式更灵活多变,朗读、背诵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在学生刚接触课文时,感觉不好读,都有点畏难.另外,因为《离骚》中多用一些对现代人来说是生僻字的词语来描写、抒情,有些诗句读起来让人觉得不是很顺口,也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的把握。
第二,从内容上看,《离骚》多用象征手法,其中出现的“香草、美人”占了相当的比例,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而这些“香草、美人”对现代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要完全读懂并非易事。
第三,对屈原的品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屈原最后的自投汨罗,从古至今的学者亦有不同的理解,要学生从中悟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高尚品质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因此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计划用四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把理解、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从基础字、词、句入手,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屈原的思想、言行及给我们的启示。尽量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思想误区,认为文言文就是最难学的,让他们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理解,降低难度,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其中第一,二课时主要是介绍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对屈原及其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教学重点是扫清字词障碍,特别是其中的.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理清文章思路。第三四课时则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文言文资料,朗读诗歌、逐句理解诗歌内容。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全班齐读诗句,然后翻译;请同学朗读诗句,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人翻译;老师朗读诗句,同学交流。并且小组之间再进行比较,评出表现最好的组.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这种形式的效果还不错,学生的学习激情较高。
通过四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学生在这次课堂上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表现在: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与之前的课堂相比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尝试回答问题.简单一点的问题多留给基础差并且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这也能增长他们的信心.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例如:一(10)班王健,樊普林同学;一(19)段立人,王远,等几位同学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但在这次课堂上却表现得非常突出,有很大的进步;
(2)朗读能力提高了;由于是文言文,大多数同学有些畏难,不愿意花时间去读课文,比如,就有学生认为文中太多的“兮” ,不是很容易读,就不愿意去读它.我于是就多花时间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疏通字词读音,听朗读磁带,教师示读,划分朗读节奏,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特征,在经过反朗读后,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小组之间的配合能力明显加强;从这次课来看,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小组的力量加强了,并且组与组之间也有一定的竞争。很显然同学们对这次的加分很在意,都希望能在课堂上好好表现,挣得奖励分。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所加强;从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来看,总体来说有很大的进步,原本对口的学生很多人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表现出比较胆怯,对自己不够自信,因此回答问题时也比较含蓄,而这次因为多鼓励他们,在整个氛围影响下,很多学生也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能用简洁经典的语言甚至是诗句来概括。比如一(10)班周衡就用到了诗句,一(19)班王盼同学还引用《弟子规》中的道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体上来看,同学们的学习的激情提上来了,基本上全班同学都能认真听讲,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不足之处是:
(1)因为时间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关系,未能再介绍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他《楚辞》的作家、作品进行拓展学习。因此,学生对《楚辞》的创作手法、艺术特点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2)教学的时间过长,由于课堂上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凑;
(3)学生对文中的重要句式的把握不是很好,因此要加强对句式的讲解。
(4)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对于基础不一样的同学要进行分层教学;
(5)班级的不同学习情况也不同,这次整个教学过程中,(10)班和(19)班的课堂反映也不一样,各有各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每堂课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两个班级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以提高课堂效率。
(6) 在课堂上极少数同学仍然喜欢用方言回答问题,这在语文课课堂上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讲普通话;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真正做到自主性学习。多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自觉地学习。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将不断的钻研文本和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的完善我的课堂教学。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8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职高,其地位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大都是学习语文没有多大用处,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打好基础。
(一) 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高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高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二) 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二、 广泛拓展
(一)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二)坚持以网络辅助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三)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班。
三、确定目标
(一)、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语文学习目标,目标可以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学生可以确定为练好普通语,有些学生可以确定为写好文章,而有些可以确定为多读名著等等。这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定的,也是职高的特点。
(二)、对于考试成绩,我们对学生也有要求,根据其入学成绩,鼓励其每次考试都能有所提高。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9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了教学需要,设计了三层提问,从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在第一层次的问题设计中,我主要是在导课时,运用了提问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对本文的学习欲望。问题一:“同学们,上三次的作文难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写教官就不及写父母、老师、朋友形象鲜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还是其它的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问不用同学回答,只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重视本节课的学习。提问针对性强,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
完成了导课,就是学习重点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总结学习写作手法。我同样进行了两次提问,设计了几个问题。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的提问是: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这样就很具体的要学生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很明确了。
提问三是关于写作的。问题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凸现人物性格?又如何通过一件事写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总结:以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凸现人物特点;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要绘形更要绘神。通过一件事写人,将一种描写方式分开,从各个部分描写。本文就是将语言描写分为:写声音和写内容;外貌描写分为:肖像、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经过这样的三次提问,三层问题设计,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问的精巧设计对于教学大有益处。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我对课本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进行了讲解,它是梁实秋先生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本文是梁实秋先生写梁启超先生轶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大学文学社的邀请,作了“中国云纹里头所代表的情感”的专题演讲这一演讲给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梁实秋以深刻的印象,他撷取记忆片段,用简练传神的语言,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学者梁启超的风采,并表达了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
我采用“评注阅读法”的方式来讲解这篇课文的。所谓“批注阅读法”,就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指接触一篇新的文章,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写作技巧的积累。
我首先给同学们做了示范,对第一段进行批注阅读。对梁启超不称呼名字而称呼“任公”,充分体现了对梁先生的尊重和敬仰;说梁启超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我批注到“无奈之举”;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名字都记得如此准确,可见对这次演讲记忆之深;“无限的敬仰”用了“无限”两个字充分体现了敬仰的程度之深;倒不是……也不是……实在是……三句话概括出了梁启超一生成就,以独特的视角用看似否定的方式赞扬其成就,手法实在是高,同时在这三个功业方面更看重学术文章;过去显宦……在对比反衬中显示梁启超成就之高。
举例之后,我给学生们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并且对文章进行批注。五分钟之后进行回答,同学们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回答问题都非常的积极踊跃。
引入这种新的学习与阅读方式,吸引很多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们对于课文学习的渴求又进了一步。在课堂上的反应很强烈,大家都能积极的发言,踊跃的回答问题。新鲜事物总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目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新鲜的事物,让学生们对课堂有更深的兴趣。
总之,课堂也需要新奇度,所以我以后也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入更多新鲜的因素。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03-10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04-10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优秀11-02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5篇07-29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精选3篇)03-10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4篇04-16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反思04-08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5篇04-18
高一教学反思02-22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1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