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00:36:06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进行了《数据的分段整理》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生活出发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话题——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虽然在此以前,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段整理。但借助这一情景,学生感受到了分段的必要,并尝试分段,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在读一读、分一分、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还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如你能一眼看出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多少?最少呢?按照这个标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怎样知道统计的对不对等等。组织学生共同交流想办法,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我针对学生的意见适时加以引导,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实际出发,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统计知识、方法和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教师的教学状态不佳;教师对学生整理的方法示范不到位;课堂上的评价激励语言不够;新知告知的较多,引和导不够,学生探究的空间太少。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给学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布置学生写一份建议书,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女生1分钟跳绳检测”一题中,我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你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常州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常州的环境做些什么?”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载体。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3

  昨天,听了何远老师的课,本人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但有些地方还是让我觉得可以商榷一下,并且归纳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板书的完整性问题:整个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但我觉得标题有改善的余地,我觉得课题可以改成“统计――分段整理数据”,何老师板书了“分段整理数据,”这样不太能让学生明确分段整理数据是统计中的一种方法。

  2、汇报缺反馈问题: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他们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希望通过设问“哪一种方法更利于我们整理数据?”来达到学生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但是何老师没有把学生完成的记录单的其它记录方法用展板展示,学生没能对比几种记录方法的记录单,所以不能直接说出哪一种方法更好。

  3、情境创设问题:何老师以学校鼓号队要添置服装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个设计非常不错,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延伸到下一个环节,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有点要提的是这个情境如果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再点拨一下的话,就会起到呼应引入的环节,这样的一节课会更加完美,也让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的感觉。

  4、重点突出问题:在最后揭题这个环节,让学生回忆我们今天为了解决添置服装问题,经历了统计过程,老师出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但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一个强调,一个点题,点明这个统计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分段整理数据”

  5、师生的互动问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学生本体作用,在这方面老师都做得很好,但有些细节性的东西,老师还是包办了,该放手给学生做的不足,因此,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限制,这里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可尽量放手让学生完成。

  6、小组交流互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研究讨论都比较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引导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都比较少。

  7、练习设计问题:老师的例题及练习设计都非常到位,难易适中,有梯度,但有一个部分,先出示“一组成绩记录”让学生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再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可能会更好。

  8、最后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老师应该放的开一点,让学生充分的说:我们可以为了改善环境做出哪些事情,大胆的交流,课堂的那种氛围更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