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时间:2022-10-12 18:00:37 总结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一):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

  C,个性倔强,不管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爱认个死理。她小时就听邻居说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是领养的。自己就有感觉父母不是很疼爱她。直到之后母亲又生了弟弟,她在家里的失落感就更强了。平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管她,要么就很粗暴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她。久而久之,这就构成了小A此刻的性格特点:内向,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进入职高以来,也不愿和同学多交往,渐渐同学也疏远她。她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她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她的压制,以致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对班主任直呼姓名,态度蛮横很不尊敬老师。

  作为年段长看到班主任的无奈,我想就应想办法帮忙转化C。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她常常沟通,并与任课老师交流要个性关注她,有什么不懂的及时给她解答,还给她谈许多人生的道理。与此同时,我还时常和她家长联系,赞扬在学校的变化,委婉地向他们说出想法,期望家长能够改变对待她的态度。接下来她开始信任我,遇到问题还会找我帮忙解决。直到有一次她又和老师冲突,自己不告而辞擅自离开学校,我和班主任情急之下把她家长叫到学校,告知状况以期望家长配合解决问题。C明白家长被叫到学校后,十分生气指责老师不就应叫家长,不尊重她的感受,让她丢面子了。之后她对我的态度也改变了。她觉得我和班主任是站在一齐和她作对。凡事都不配合了,态度也越来越差……

  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和老师就应给予更多的爱心与宽容心。因为老师的爱心和宽容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如果我对她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爱心,我想就应先和她沟通,征求她意见之后再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先思考推卸自己的职责,把问题转到家长一方,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误解。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二):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自然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向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用心应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小旭-男-13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理解教学的潜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构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应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向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能够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盼,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盼,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理解帮忙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推荐改善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透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状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期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透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群众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尽力。

  五.个人小结:

  透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潜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问题学生是带病的花朵,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而且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关爱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必须能使他们踏上用心向上的人生轨道。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三):

  王某,初三(6)班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均不佳,在家父母溺爱,霸道、自以为是。存在的问题:王某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潜力不佳。表现为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如上课吃东西,玩手机,上课时间与同学说话聊天,看课外书,不服从老师的管教甚至顶撞老师,为人自私霸道,经常欺负身边的同学,使唤同学做这做那,稍不如意便拳脚相加,爱讲哥们儿义气,干预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并有早恋倾向,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持逆反心理,一律拒绝,不予理解,喜欢炫耀,留有怪异的头发,多次反复教育无效。

  针对王某的个性心理特点,透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和同学的调查,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影响、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应对王某这样的学生,我务必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上。教育干脆,切中要害远比拐弯绕角更适合他。逼他改变,不如引导他主动承担,自愿改变。他表现的一方面是叛逆,一方面又不理解自己人生颓废。这点正是教育他的切入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一番谈话后,他表示理解与我的交谈,并把它所有的内心的想法都宛如是告知。

  经过近两年多来的了解及教育,王某有了必须的进步,对学习的用心性正在提高,而且还订立了中考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有了目标,成绩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待人也开始变得比较随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父母的沟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四):

  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

  xx,男12岁,五年级学生,上学年转到我班。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们一齐玩,脑瓜很灵。他胆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故成绩平平。

  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孤僻内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柳晓宇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

  据我了解,他从小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向到10岁才来到父母的身边,四年级转到我班,因为与父母的代沟,沟通不及时,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法及时地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来想解决的办法,一旦犯了错误,就只能是粗鲁的解决问题,要不骂一顿,要打一吨,这样长期以来就造成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孤僻不合群等。

  对柳晓宇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务必多方位强化管理,多管齐下以诚感化。于是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量,期望其父母改变自己以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做孩子的朋友,放下自己做家长的架子。

  而我们老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必须条件下,能够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则要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自小Y转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透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常采用“主角换位”这一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时间一长我发现孩子的性格却是有了变化,喜欢与同学在一齐玩了,也敢与老师说说话了,上课也自信起来……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五):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我们班的钟小强同学,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进去,心里随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平日里十分好动,上课时经常不能听老师讲课,时常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讲和老师的正常教育教学。下课总是爱跟同学打闹,经常闹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大打出手,同学都很怕他,遇到事时他总是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班里的日常工作甚至大扫除他都能以各种理由不做,推给别人或者强加给别人,作业几乎不做,老师们做了超多工作,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六年级下学期时更是连上学都懒得来,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他渐渐的脱离了课堂,脱离了学校。

  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由于他母亲经常不在家,和他的沟通很少,从小就没有好好的管教,使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他的父亲倒是总是在家,但是没有工作每一天混日子,他以前的生活和习惯对孩子的教育造成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不能吃一点亏,孩子的逆反越来越严重,致使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孩子的想法都是社会青年那些小混混的想法,每一天玩、打架就是生活。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先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让他比较能理解的语言与他沟通。还鼓励他遇到有困难、想不通的地方要跟老师说。在担心孩子的思想教育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案例分析:

  一、“三结合”教育转化学生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的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同时想办法转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家、校联合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忙他取得进步。

  学校的领导和教练们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由于众人的参与让学生的问题转化工作逐步深入,良好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在班级工作中我也开展了很多适合孩子的活动,其中读书角、五子棋、象棋比赛等让学生们当然包括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不管怎样说他总是孩子,童真和幼稚还是存在的,他在读书过程中能安静下心来,能从书中找到些能吸收的东西;在棋类比赛中,他的聪明脑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了班里的佼佼者,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奖励。这对他来说是很久以来都没有过的感受,我能从他的笑容中看到自豪、骄傲、开心的多种情绪。他开始融入群众并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和在群众中才能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2013年的3月,应教育办公室的号召,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活动,活动资料是去深圳的欢乐谷进行考察、探索和学习。他的父母十分支持这项活动,用心让他参与了,在行车的路上,他和同学一齐聊天,谈孩子们自己的话题,能够看出他的喜欢和快乐,一路都笑容满面的。生存岛到了,大家兵分几路经过了爬、攀登、跳跃等不同的活动项目,他都和大家一齐,虽然满头大汗的但是我感受到那笑容是真诚的!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伙伴一齐制作石膏像、制作泥塑、制作印章甚至编制中国结和制作插花,蛋糕和冰淇淋虽然没能自己亲手做,但看着工作人员的动手制作他也跃跃欲试,尝到了好吃的东西时候那兴奋劲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虽然仍然能够看出他的问题,比如爱恶作剧、抢同学的吃的、搞怪、吃饭不知谦让喜欢吃独食等让其他学生很不喜欢,但我相信他的内心在逐渐软化,他就应找到了群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照片中大家一齐开心、逗乐、好玩的影像是学生真实的记录!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看到他的进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问题虽然有时让我们很头疼,但是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运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去引领他们,帮忙他们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寻找自信,那么,他们是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从问题中走出来的。

  尤其这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让我这个班主任和老师、领导们看到了期望,学生的问题转化工作是不间断的更是不容易的!

  对钟小强同学的反思和学习作总结:

  一、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不能少,不仅仅是指班级里不缺少学生的数量。而是指他们都能在教师的教育下取得进步。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后或掉队。虽然这样做会花费我们超多的时间,而对学生来讲,就有着更大的好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一生。

  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同样有受教育,被关爱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这种权利。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才有拯救那些问题学生,帮忙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问题,就否定他们的存在,或是忽视他们的存在。这样都是不可取的。

  二、教育从了解开始。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论语》中也有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往往因为无知,所以狂妄;因为不了解,所以偏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会构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潜力,并不是全方位的;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其实“问题学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有那么多问题。

  他们多数只是某一方面落后。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了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这还不足以给教师们以警醒吗?我们不能早早地下结论,早早地摇头叹息。

  三、自信,是问题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教师们应对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帮忙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弥补,只能给予他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他的自尊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自信。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经常受到各种批评、指责、更有甚者或是被冷落。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育人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

  帮忙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问题学生出现问题也不是一日、一时。而是长期在不良的环境或是家长应对孩子错误时不当的处理方式,而出现的不健康或是不正常的行为。所以我们也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任何有助于帮忙学生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帮忙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记得唐拉德.希尔顿有句警示的话:“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每个人潜力的大小,潜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于自我评价的高低。而这个自我评价的水平,是受他人长期暗示的结果!最容易给予这种暗示的人,就是学生眼里最具权威最值得信赖的人,往往正是他们的父母或者老师。在他们心里,老师所否定的,往往不是一件事,而很可能是一种潜力,一种期望,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什么不多给学生一份肯定一份鼓励?为什么不多给他一份成功的期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许,真正的给予是从培养自尊自信开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六):

  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透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唏臣。他刚刚进入初一时,能够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每一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随心所欲。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明白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必须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之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职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王唏臣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忙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理解不了。因此,我让他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透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王唏臣的状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介,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职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忙;自己批改他的作业时,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想终会有所收获。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七):

  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

  张某同学今年9岁了,由于父母不重视子女教育,父亲又不在身边,母亲忙于工作。刘某年龄较小,上课好动,不爱听讲,跟不上学校的课程,学习成绩很差。可能是由于年龄小,回家又不预习也不复习,跟学校课程进度很费劲。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了,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不理解批评,不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母亲又比较溺爱,刘某个性会说话,总是没在妈妈发脾气之前就是哦好话,妈妈也不追究了。而且他永远都强调自己是对的!

  针对刘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家庭教育和学校不同步是使他成为学习问题生的主要原因,自身不努力是他成为学习问题生的内在因素。

  2、在一、二年级时老师没有及时地解决他的问题使他的问题遗留到了三年级,如不在三年级把他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将更难以解决。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刘某的实际状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忙,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写作业出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忙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平时只要是他犯错误了,我都要跟他讲很多的道理,务必有足够的理由才能让他心服口服。他有一点进步我也会及时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表扬。课下他的个人卫生不好,我会耐心的在水池边给他洗脸、胳膊、脖子。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构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刘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热情,每一天安排他收发学生的作业,他认真去做,从而也让他看看别人的作业,对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经过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也能坐住板凳写作业了。

  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刘某有了必须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此刻,刘某对学习有了热情,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不完成作业现象逐渐减少,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期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八):

  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

  xx同学是我教育过的学生中,比较难搞的学生之一。他除了瘦一些和爱吃外,乍一看上去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一上课要么就玩东西,要么就大睡一节,从不听课。作业十次能主动交上一次,已经十分不错了。他常常爱翻别人的抽屉,手脚不是很干净,贪些小便宜。再加上个人卫生习惯比较差,身上常常有一股异味,同学们都不太想和他交朋友。和周围的人说话象吵架。上期只读了一半就辍学了。怎样劝说都不来读了,假期,当我主动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后,发此刻家里就他一个独儿子。爷爷,奶奶都耳朵背说话象吵架,他父母生活上也很迁就,实在错了才狠狠的捶一顿。可见,孩子在学校的问题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听同事说,读一、二年级的时候也就十分难教,之后就慢慢转变了一些。

  我开始悄悄地寻找他的突破口。在学校虽有很多毛病,但在家里只要高兴,干活还是一把好手,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记得一次在家里看电视,节目是一次大型比赛活动的颁奖仪式上,有好几个年龄差不多的都上台领奖。这时邓文庭显得很是羡慕。机会来了,同样有着一颗追求进步和获得别人的认同的心。

  之后,我就故意找他帮我做事和他聊天,天南海北都说,当说到将来,说到将来的理想。他的脸沉了下来,眼睛也湿润了。最后答应开学后还是继续来校学习。

  总算有些进步了,接下来我还主动地争取他的家长的配合。家长要保管好家里的钱,不能让他有机会拿到钱。晚上让孩子在九点半前必须要睡觉,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神听讲。要求家长多忙都必需一每一天抽出1个小时来和孩子们交流等等。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邓文庭同学在个人卫生及学习都有了一些进步。在他身边也有了一些愿意和他玩的小朋友,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九):

  在一个群体中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必然存在优劣、高低之分,潜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平衡的,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用心应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个案基本状况:黄俊,男;15岁;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3、思想方面: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迷恋电脑游戏。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理解教学的潜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构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2、外部环境的因素: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应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不讲卫生”,一向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能够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盼,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盼,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理解帮忙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推荐改善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透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外语成绩有进步,历史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用出现作业不交的状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

  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期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3、注重情感教育。“问题”学生更易与教师或家长构成对抗性逆反心理,所以教育者切不可恶语相加,更不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而应对他们有超人的忍劲和过人的宽容,倍加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始终微笑的应对学生,用真心来爱他们,用真情去温暖他们,使他们从心底感受到你的浓浓的爱,包括一些很小的细节,你都要倾注爱。“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是永远的中真理。一个情感匮乏和缺乏爱的人,是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所作为的。只有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是教育的润滑剂。4、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透过近半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不再迷恋电脑游戏,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群众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参加中考作准备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尽力。

  透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潜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她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较弱、无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因此我在教育实践中,尝试着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需要,肯定她们的优势,赞赏她们的成绩。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我班有个学生叫毛思梅,她是我班女生中最为调皮,令人头痛的学生。她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潜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说谎的坏习惯。开学初几乎每一天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但不奏效。我及时和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透过交流了解到,她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父母十分溺爱她,从她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她从小调皮好动,经常说谎,还喜欢动别人的东西。

  透过细心的观察我发现,她极不自信,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又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期望,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留意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有一天课间,别的同学都已经出去,她在教室里磨蹭,我看见她的手里紧攥着5元钱。我产生了怀疑,于是把她叫过来询问。孩子刚开始沉默不语,经过我细心的劝导,她小声说是偷同学的钱。我当时很气愤,她平时就乱动同学的东西,多次教育仍不悔改,这次居然拿其她同学的钱。我想惩罚她,让她公开道歉。但稍稍平静之后,我意识到这个学生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被人关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着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忙,家长的呵护。我把这件事暂时放下,告诉她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我耐心的劝导并且与母亲取得了联系,课后经常帮忙她,多和她聊天。没过几天,她主动找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说她把5元钱拿来了,要主动向那位同学道歉,承认错误。

  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她增添了许多自信,也经常和我聊天。根据她的这一心理,我决定将计就计。我从这个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的优点入手,以她一次不举手就随口答为突破口,不仅仅没有批评她,反而还肯定了她回答的合理之处。而后的一段日子,我有意识地对她多次赞赏,有时甚至用夸张的表情、惊讶的语气说“你真聪明。没想到能回答地这么好!太棒了!”与此同时,对她在校进步的表现我还打电话给家长予以表扬。从此,她的表现明显有了好转,上课用心回答问题,作业也认真完成,上课乱动的现象也有意识地控制。

  为了燃起她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她获得成功感、倍感骄傲与自豪的时候,我给了她一点点挫折感。“嗯,这个问题基本正确,但不够全面。如果看看书再回答,相信你会说得更好。”而她到达新的更高要求的时候,我又对她大加赞赏。这使她内心的自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她上课越来越配合。上我的课,她不但不讲闲话了,而且还能用心举手发言。我对她的赞赏激起了她强烈的上进心,想当一个好学生的归属感日益强烈。我的赞赏牵引她走向一个又一个进步,她越来越爱探究学习问题,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次月考考数学考到100分的好成绩,其她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赞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期望得到赞美。”确实,获得她人的赞赏与肯定,到达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的人就是在追求社会肯定中获得成功的。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证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真心诚意地赞扬对方,鼓励对方,自然而然地使对方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这就为矛盾的解决带给了心理契机。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不想做差生。她们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种好处上能够说是由于自尊需要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教育专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万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用心的情绪体验,才能用心自信地应对她人和社会。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教育中充分运用这一心理规律,用心地保护学生的自尊,给学生带给各种获得成功体验的光彩,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各种成就,为她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十一):

  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小Y,男12岁,五年级学生,本学期转到我班。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尤其喜欢旅游。因此他见多识广,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常令人叫绝。但他胆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故成绩平平。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小Y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在日记里他记下了自己如何让小表妹把风油精弄到眼里从而疼得又哭又喊的惨景,他觉得这是他最得意的时候。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不善待”自己的地方。他像一只刺猬,时时张开尖锐的硬刺,不断伤害别人,保护自己。

  [归因分析]

  造成小Y“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Y的家庭状况来分析。小Y的父亲是一个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工作很忙,一周中只有在双休日才有机会与儿子见面、交谈。平日里小Y一向由外公外婆照管、教育。外公外婆对外孙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小Y,于是小Y在家一向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所以小Y来到学校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他意,他就肆意指责对方,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差不多每一天都有投诉,故同学们不敢与他交朋友。

  再说,父亲是领导干部,小Y有一种无名的优越感。因为平常与他接触的大人都对他说恭维话,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满足他的要求。有时还单独带他出去玩(据他自己说他到过多个国家)。而小Y到学校后,同学不卖他的帐,老师也不会无原则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其次是小Y的前任老师的教育加剧了失衡的心理。前任老师刚从师范毕业,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她看到小Y纪律散漫,常闹事,她很着急,想立刻制服他。然而她好心办了坏事,要明白一个还没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老师想要立刻制服一个“问题学生”那是不可能的。老师的操之过急使小Y造成了错觉:老师是仇视他的,对他有成见。倔强的小Y天真地认为:只有自己不断反抗,才有机会“胜利”。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他觉得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

  [干预策略]

  多管齐下以诚感化对小Y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务必多方位强化管理。于是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量,期望小Y暂时离开“宠境”,与父亲生活在一齐。小Y的父亲很支持我的观点,当即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当时小Y怎样也不答应,理由是爸爸经常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太孤单,没伙伴。于是我找了许多有关“父亲带孩子的好处”的资料给他看,并在放学后对他倍加关心。我还暗中指定几位学生放学后去小Y家,同他一齐下棋、打球,以减少他的孤独感。当同学们反映小Y乒乓球打得不错时,我有意与他一齐去打球。打球那天,小Y开心得不得了,中间休息时,小Y对我说:“杨老师,我们来比赛,三局二胜,如果你能赢我,今后我就听你的。”我答应了他的要求。很幸运,凭着我儿时参加乒乓球训练队练就的老底,这次比赛我赢了,这一赢为小Y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耐心激励换位认知“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必须条件下,能够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则要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自小Y转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透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常采用“主角换位”这一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

  量才而用建立威信小Y很乐意当小干部,为了较好地约束他的行为,消除其一些不良的意念于萌芽状态。我有意让他当值周班长,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并设计一堂班队课。在我的协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很出色,不仅仅夺得了纪律、卫生红旗,还设计、主持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队课。小Y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收获与启示]

  此刻小Y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本学期他与同学只打过一次架,事后他主动承认错误,自我检讨,还写了近千字的反思,挺感人的。平时小Y还能主动与我讲心理话。

  应对小Y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务必紧密结合,构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务必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透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善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十二):

  基本状况:我在担任九年级(2)班班主任的第一天,老师们就告诉我:“李刚在你们班,他但是个不好对付的主角,你要注意啊。”其实,不用他提醒,我对这个大名鼎鼎的李刚也是早有耳闻:品行不端,说话也是不干不净;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唯我独尊,大大咧咧,不服管教。

  报到的第一天,教室里的几十位学生中,我一眼就看出了李刚: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衣服穿得歪歪斜斜,纽扣不扣,里面衣服大,外面衣服小;站一站晃几晃,身子晃,腿晃,头晃,手臂乱摆,目光是游移不定,一看就明白不是个好孩子,整个一个社会小痞子,小混混。

  一、他的个人背景和分析

  1.家庭背景: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很辛苦,打零工挣钱,溺爱自己的儿子,起早贪黑没时间也不会教育孩子。他不太听从母亲的管教,与社会不良人员有过来往。在家缺少父爱,与母亲缺少交流。

  2.学校背景:他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品德不好和有不良行为,不遵守纪律,所以挨批的事都能找到他,他对老师有敌对情绪。与同学相处时经常使用一些污言秽语,随便拿同学东西,不拘小节,同学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多数同学对他是畏而远之。缺少老师的关爱,缺少与同学用心的沟通。

  二、措施方法

  1.欣然地接纳。既来之,则受之。接纳任何一个孩子,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

  我假装对他以往的历史,一概不知,先让自己从心理上认可他,把他放在与其他同学同等的位置平等地看待,一切从头开始。一开始,我就不露声色地关注着他,他的眼神、动作、着装,的确是与众不同。他警觉的目光不时地观察和提防着老师,好像在琢磨着老师会怎样的和他过不去。但当他投我以警惕的目光时,我投给他的是信任、期盼、友好、温和的目光,我想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老师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当他目光游移不定,坐姿不正时,我会主动帮他纠正坐姿,微笑着鼓励他,长大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从此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同时,抓准时机利用休息时间及时总结评价表扬鼓励。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友好和关爱。

  2.真诚的鼓励良好的沟通

  开学初,我让每位同学做一个自我介绍,资料包括你的性格、爱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愿意在班级担任什么职务、初中三年的目标、人生的目标等。他的介绍是喜欢打篮球,想当历史课代表……抓住这一点,赶紧找他谈心,告诉他“你是一个热爱生活、有上进心的孩子,当了历史课代表,你就应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做同学们的表率。老师相信你,只要你想做,就必须能做好。”因为他喜欢历史,那也就应喜欢历史老师,所以,我就立刻去找教我班历史的吴老师联系,让吴老师做他的指导老师,在思想和行为习惯上引导他,学习上帮忙指导他,帮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我们约定以周记的形式进行思想交流。

  3.适度“惩罚”帮他养成常规

  虽说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要从宽。长期构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正过来的。有时也要对他出现的违纪行为予以适度的惩罚。开学两周后的一天,有同学告诉我,李刚打了(1)班同学的水瓶,还威胁人家。我的处理办法是让他自己写明事件的过程,重点写清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作为。如果你是对方同学,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应当承担的职责。是男子汉就应当对做过的事勇于负责。

  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如眼保健操不好好做,上课接老师“话把”,扰乱课堂纪律等,就让他到讲台前讲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而一旦出现打闹打架现象,除了写心理报告书之外,还要罚跑步或做俯卧撑。我采取的这些处罚方法的原则是:不会让他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任何的伤害。讲故事或唱歌能够锻炼他的口才、自信心,还有助于塑造自身形象;跑步能够锻炼身体;写报告书能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并且在处罚的过程中,老师采取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帮忙他,完善他,提高他,努力想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4.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透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该掉的,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我从不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必须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齐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会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三、教育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衣着整齐了,语言礼貌了,口头语少了,群众观念增强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进步了。

  对待问题学生务必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要欣然地接纳,要对他充满用心的期盼。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能够交心的朋友。这样,老师的真诚、友善的表扬和批评才能被他乐意理解。

  滴水穿石,长期持久的支持信任很重要,一旦放下,他就可能会重蹈覆辙,自暴自弃,我们的工作也会前功尽弃。所以我认为还要坚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的转化工作。这样,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相关文章:

问题学生教育心得(通用10篇)08-31

问题学生总结10-21

案例教育心得体会02-05

教育教学案例-尖尖春笋08-05

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09-16

事故案例教育学习心得11-18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精选15篇)12-26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02-25

用安全案例教育心得体会10-14

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有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