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5 23:16:2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范文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的第一节。本章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三节内容、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心。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两部分内容,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本节在本章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习和理解下面的内容。城市是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既与前一章紧密联系,又对后面的学习起着启下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

  课标: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

  (1)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及其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及其功能分区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3)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三、学情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此外,从课程以外的媒体中,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具体城市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居住在城市中,具有对城市的体验性知识。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以具体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2)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变化与变化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难点:城市功能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六、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讲述、归纳总结。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教师展示一些自己曾拍摄过的城市形状鸟瞰图,引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城市形态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悬念进而引入课题。

  【板书】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节课中。

  【活动设计】结合课本设计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及引出不同的功能分区。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提问】

  1、根据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北京市的城市用地分为哪些类型?

  2、阅读教材P18,回答什么是集聚效应?

  【板书】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合作看图2、1找出有哪些功能分区?以那种功能区为主?

  【板书】3、城市主要的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住宅区为最广泛的功能区。

  【提问】结合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功能区之间有无明确的界线?如何分清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哪种功能区?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提高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对知识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抽象概括及表达能力。利用学生居住的城市提出问题,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P19—20 内容和图2、2—2、4,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掌握人文地理学习思路。

  【活动设计】结合P21“活动”,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的一般步骤;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分析步骤:

  (1)阅读图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区。

  (2)分析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尤其要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解释原因。

  (3)归纳其分布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2

  一、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本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和解释”,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分析城市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结构,并能够对其形成原因加以解释的水平。本课标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即达成该标准的条件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实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写来看,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人教版是从城市的外部形态引入,进而对因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特点加以分析,并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加以重点讲述,并附带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最后,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城市结构的变化。北师大版以探索的形式引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自然因素,再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功能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的特点,并重点从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山东版是在城市化、城市区位和体系后,再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的。本教材首先是以北京城市功能分区及原因引入,进而对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特点加以简单分析,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重点是从历史、经济、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加以分析。

  三套教材的共性和差异:都分别对几个功能区特点加以了阐述,但详略程度有区别;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里,都涉及到经济、历史、社会、行政因素,但侧重点不同,人教版以经济因素为重点加以分析,顺带其他因素,而山东和北师大版则几个因素都具体分析。

  各版教材对比分析后的理解:对于功能区的特点,可以重点落实到对城市最普遍的三种功能区(住宅、商业、工业区)加以分析,对于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应该是最主要和最经常性的影响因素,在课堂上,应该是重点,同时,因为每个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而,对其他影响因素也不可忽视。总结起来,一个城市其空间结构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要求学生能够以抓住主要矛盾和全面的观点相结合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

  三、教学达成的目标

  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过程。

  2.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城市具有的功能区及其分布特点。

  3.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主要特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结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策略

  从人教版的编排上看,首先是安排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分布特点,然后具体对几种功能区特点和分布加以阐述,再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加以分析,最后以动态的观点分析城市的发展变化。在教学中,把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相结合,再依据影响功能区分布的因素分析功能区的特点。即先引出城市的功能区,接着分析这些功能区分布是否有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再分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各功能区的分布有何特点?最后以动态观点来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以学生在广州市生活的经历,引出本章的内容

  课件投影:广州城市特色图片

  课件展示:第三章:城市与城市化

  [提出疑问]:在中国地图上看广州,与在广州市的旅游地图上看广州,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比例尺上看到的城市是不同的,在旅游地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广州市的街道名称、房屋等等事物,说明广州市是占据一定空间的,并具有一定形态的,这就是广州的城市形态。

  [提出疑问]:世界上包括我国现在发展了很多城市,城市的形态也各具特色,那么,有哪些具体的城市形态?其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展示地图]:

  [提出问题]:

  1、上面几个城市分别呈什么形态?

  2、你认为哪个城市最有可能在平原上发展起来?为什么?其他两个城市的形态形成又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3、你认为这三种城市形态在交通、环境和市政建设方面分别有什么利弊?(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分别呈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第一个城市最有可能在平原上发展起来,其他两个城市分别受河谷、河流、丘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城市的形态形成与地理环境中的地形的影响关系密切。从利弊角度分析,第一种城市交通便利,市政建设费用相对较低,但易受到污染;第二、三种城市交通联系压力较大,市政建设费用相对较高,但城市更易于接近自然。

  [引导过渡]:(分析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上面我们知道了城市是具有一定形态,占据一定范围的,在一个城市内部,土地可以有哪些用途?(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城市土地可以用来建住宅的房子、建设工厂、建造店铺、建设道路……(板书)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绿化用地……

  [过渡总结]:在城市中,土地的利用方式是不同的。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的。比如如果要你开店铺,你会在城市里选择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

  举例商业用地:交通较好、客流较多的地方容易用于商业活动→店铺多→吸引更多顾客→吸引更多店铺和服务行业→服务范围增大,顾客增多→商业活动的规模增大→集聚效应→形成专门用于进行商品交换功能的区域:商业区。

  [总结过渡]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这些不同的功能区在城市里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城市一般有哪些功能区?

  [展示地图]:

  问题:

  1、上面三幅图中所示的是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请说出画圈的区域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

  2、在这些功能区之间中,是否有明显的界线?试举例验证你的答案。(学生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区域分别具有商业活动、住宅、工业活动的功能,因此分别形成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功能区没有明显的界线,如北京路、上下九主要是商业区,但其中有住宅区。因此,某一种功能区以该种活动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但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只是其占的比率较低。

  [过渡]:各功能区没有明确的界线,那么,各功能区在一个城市里的分布,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

  [展示地图]:

  问题:如果在所画的圆圈的范围建设工厂是否可行?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不可行,在这些地方建工厂,除了带来环境影响外,还受到经济条件如地租条件的制约。

  [展示地图]:分析影响地价高低的因素。

  问题:你认为导致图中圆圈所示的区域地租昂贵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大多在广州市中心,又有便利的交通联系这些地区,使得全市的人口可以方便地在这些地区集散。

  板书:

  [展示图片]:分析地租水平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加上交通的影响曲线变化。

  问题:如果要正确地表示出地租水平与市中心距离,你会选择哪条曲线?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教师总结]:应该选择曲线d,首先是地租水平随着离市中心越远,地租会明显下降,但由于受到交通的影响,在某些地区出现波动,即在某些离市中心较远,但交通便捷的地区,地租要比某些离市中心较近,但交通通达度较差的地区高。

  [引导过渡]:假设现在北京路有块空地,政府对社会进行招标,现有一个农民想来这里种地,一个商人想来这里开间大商场,一个企业家想来这里盖房子办水泥厂,你觉得谁最可能得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块土地究竟给谁用,关键是看谁能够支付足够多的地租。哪种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呢?

  [展示地图]:分析各种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受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问题:

  1、图中哪种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受离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哪种影响最小?

  2、如果只考虑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教师总结]:商业活动付租能力受离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工业影响最小。OA段商业付租能力最强,最可能成为商业区,AB段住宅付租能力最强,因此最可能成为住宅区,BC段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因而最可能成为工业区。考虑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如以O为圆心作同心圆,向外依次应该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下图)。

  [引入过渡]:上面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只是考虑到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仅仅受到地租的影响吗?下节课我们分析各种功能区的特点中再来看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第一课时结束)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来考虑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依据这种情况,由城市中心向外依次应该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这些功能区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地图]:

  问题:

  1、根据商业的付租能力情况,结合广州市商业网点,你认为商业区一般应该分布在城市的哪些位置?

  2、根据商业区地租的情况,结合广州市情况,你认为商业区的建筑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3、请你根据北京路商业街的情况,你认为商业区人口数量在昼夜有什么变化?

  4、天河中心区除了进行商业活动外,还有什么功能?(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处,其建筑一般高大密集,并且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当商业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如金融、贸易、展览、旅游机构、娱乐设施也集中到商业区,从而在大城市就出现了中心商务区,天河中心区就可以算做广州的中心商务区。

  [展示图片]:引出影响城市内部功能结构还受到历史、行政因素的'影响。

  问题:北京路的建筑除了广百、新大新等比较高大外,其他的多数建筑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北京路的建筑主要受到历史因素影响,历史上就是商业中心,其建筑一直沿用至今。骑楼是岭南的特色建筑,而广州市为了保护这种特色,并没有适应商业的需求,刻意拆迁这些建筑,因此,还受到行政因素的干预。

  [展示材料]:分析工业区的分布趋势、分布特点。

  材料:广州硫酸厂原来位于广州老城区之一的海珠区,处在城市主干道新港西路和东晓路交汇处。附近有中山大学、市97中学、广医附属第二医院等单位,以及众多的住宅区,经过多方的努力,该厂终于得以搬迁,并在原厂址建起了高级住宅区。

  展示图片:

  问题:你认为广州硫酸厂搬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随着广州城市的拓展,你认为原先在广州市区的工业很有可能向城市的哪些地方搬迁?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广州硫酸厂的搬迁可能是地价上涨使得工厂难以负担,但很重要的原因是硫酸厂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使得其外迁。从城市发展来看,由于地价的上涨,工业污染的加剧,使得工业有向城市外缘迁移的趋向。

  [引导过渡]:工业区往城市的外缘迁移,一般安排在城市外缘哪些地方比较合适呢?

  [展示图片]:

  问题:我们在学工期间参观过了广州石油化工总厂,你认为广州石化以及附近的广州钢管厂,广州本田汽车公司、珠江冶炼厂等等厂家安排在黄埔区,有什么优势?(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工厂安排在这里,一方面考虑到环境问题和地价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交通十分便捷,有广园快速与广深高速相连,有铁路线通过,可以直接和黄埔港相连。因此,工业区一般安排在交通(公路、水陆、铁路、空运)便捷的城市外缘地带。

  [引入过渡]: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和周围,往往分布着住宅区。请说出你们居住的住宅区的分布位置,说说他们有什么分布特点?(学生举例回答)

  [教师总结]:对很多城市来讲,城市的住宅功能比较普遍。住宅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

  [投影图片]:区分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的差异

  问题:

  1、从交通、环境、服务设施、建筑密度等方面比较图中两种住宅区的区别。

  2、请你举出广州是否有这种分异的住宅,并请你分析导致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高级住宅区一般具有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全等特点,而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老城区,或在工业区附近,二者在方向上有背向发展的趋势。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收入的差异导致,即是经济因素产生的这种社会结果。

  [展示图片]:引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问题:图中圆圈描出的区域,是广州市海珠区原来的工业发展集中区,工业大道的名称就来源于此。现在,工业大道还名符其实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发展,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出现交通拥挤、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工业也随之外迁。工业大道由原来的工业密集区到了现在主要是住宅区为主的转变,说明了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本课总结]:

  课后练习:请以广州市为例,分组收集资料,说明其空间内部结构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03-18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模板10-20

城市的标识优秀教案设计08-26

城市设计师教案03-26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08-28

假如我是城市设计师作文10-06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精选)教学设计08-18

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