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鹅》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鹅》教学反思 篇1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在初读后,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并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在细读课文时,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进行阅读感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如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体会鹅叫声高傲。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行对比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从鹅见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出鹅的高傲。经过读文──看画面────再读文的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鹅步态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同时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部就班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
《白鹅》教学反思 篇2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
我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较脱离口语化,书面性较显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诌诌”。这些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教法,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大胆的联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对白鹅真挚的喜爱;让学生模仿表演,加深对白鹅的高傲的认识,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让学生试运用书上精彩词语帮白鹅做自我介绍……
《白鹅》教学反思 篇3
《白鹅》是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的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一篇优美作品。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顾了上组课文有关童话的内容,进而转向本单元关于动物的学习。我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动物说给大家听,并简单地阐述理由。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与动物之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白鹅》,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想象以前学过的关于鹅的课文或诗歌,学生背诵古诗《鹅》,从“曲项向天歌”一句中引出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
然后,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做上记号),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回答:A:鹅的吃相使我印象深刻!B:好一个高傲的动物!C:鹅的叫声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很好,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了!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齐读,怎样将这句好读好呢,要找出重点词语,然后重读就能读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高傲”是个什么意思呢?高傲就是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哦,高傲是这个意思,怎么看起来好像作者是在贬低白鹅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接着往下面看!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白鹅的高傲的呢?你能快速找到吗?你是怎样快速找到的呢?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课文是否仅从这三个方面写的呢?还没有其他方面呢?——姿态!
阅读第1自然段,找出表现白鹅姿态高傲的词语: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启示下文)然后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阅读第3自然段,学习白鹅叫声的高傲。首先,找出变现白鹅叫声高傲的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读一读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白鹅叫声的高傲!
这些词语都说明了白鹅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提问:那么白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的'呢?哦,鹅是在有生客进来,或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叫的。那么鹅是在干嘛呢?——鹅在看家护院。我们知道一般是什么动物帮助人类看家护院的呢?——狗。哦,那狗在有生客进来、或篱笆外有人走过,有什么举动呢?——狂吠!而鹅的“引吭大叫”怎么样?(不亚于狗的狂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对比!通过对比来表现鹅叫声“大”和“严厉”。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写鹅“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并不是贬低它,而是为了说明鹅很“尽职”!
好的,大家理解了作者这么写的意图后,再来读读这一段,体会鹅叫声的高傲!
下面请大家按照学习鹅叫声高傲的方法来自学鹅的步态这一自然段!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找出表现鹅步态傲慢的词语。(“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毫不相让”)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鹅步态的高傲!
找出描写鹅步态的句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鹅的步调比作净角出场。
《白鹅》教学反思 篇4
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来设计本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牢记一个宗旨: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白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叫声,“三眼一板”指白鹅任何时候吃饭顺序都不变的'规矩,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白鹅走路的姿态,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净角出场的录像,把这些抽象的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白鹅”走路的高傲,就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效果。还有,教学中我利用学文与表演相结合。表演是兴奋,是催化剂,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语文是一门艺术,我想大概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吧,每节课多角度地突出主题的建构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时间还是舍内容,才是更应该权衡的。这一点也正是这节课我感觉最难把握的,既想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展示出来,又想把教学课文的每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寸时寸金的可贵。倒底在40分钟内如何取舍,我想这将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最后想说,教学本课后,心中存有许多留恋和些许遗憾。留恋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过的四十分钟,遗憾的是这"白鹅"还羽翼未丰,请大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同时让我们每天多些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白鹅》教学反思 篇5
进行本课教学时,我重要采用了对比法。即与《白鹅》一课进行对比教学。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色。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色,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色,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色。虽然两位作者都爱好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段,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色,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爱好。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色,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作风,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盛了学生的语言积聚。
在对比过程中,学生还不会使用名词术语,只是借用原文进行比较阐明,得需要教师辅助他们进行归纳。
《白鹅》教学反思 篇6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我在设计《白鹅》这节课时,侧重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一些、每一项都注意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尽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我在播放“净角”脸谱图像之后,问学生:“角”是多音字,在“净角”一词中读什么呢”,我认为,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语文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我请学生自己读两遍课文,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然后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我认为比较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提高了课堂效率。
《白鹅》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鹅的吃相时,有句话“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鹅的高傲?学生准确地划出几个动词。我随机问道,这几个连续动作作者用了那个关联词把他们连接起来?生答,并且。你能用并且说句话吗?一个男生马上举起手来“谁要是打了我,我就打他,并且骂他”,下面的同学开始偷笑。我也没想到孩子会有这种想法,是老师没有教育,肯定不是,多半是家长的言行给了他这样的观念。但是,我觉得不能立马批评他,他也许是受课文内容的影响才这么说。于是,我婉转的说,“你的反应真快,老师刚说完你就想出来了,句子造得没有错误。但是你想过吗,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我发现这个同学脸红了,低下了头。“同学们说改怎么做呢?”于是,孩子们纷纷批评这种做法,课堂一下子转移了主题。我只好慢慢把孩子们的`思路往回拉。“看,这只鹅的做法就像刚才大家讨论的那样,多不文明啊!从这里你体会到了鹅的什么特点?”大家齐说,“傲慢、霸道”。总算又回到课文中来了。
从这个小插曲,我感觉,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和社会也要担负起责任。就这节课讲,一个小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别处,也不可取,教学中尽量避免。这个词在这里也不是那么重要。
《白鹅》教学反思 篇8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结构简单,全文围绕一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进行描写,从白鹅的叫声、步调、吃相三大方面来展示了白鹅的骄傲。整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特别是反语(鹅姥爷)的运用引人发笑,妙趣横生。
在本课知识点的讲解中,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看出来的?”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词“高做、傲慢、架子十足”,然后从“高傲”入手,让学生读“好一个高傲的白鹅!”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鹅的高傲的?让学生通过快读、默读的读书方式去找书中的答案,去细细体会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现出的白鹅的“凶”和“历害”,实质是对白鹅的尽职、勇敢的赞赏。从体会白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感悟作者对白鹅由衷的.喜爱。
本课的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书面表达也较显著,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作者笔下的“白鹅”,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大胆的联想或想象和模仿,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品悟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整个过程都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
《白鹅》教学反思 篇9
《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像。
我在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教学“鹅的步态”,为了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我让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突出的特点,这样在对比中突出了鹅的“高傲”,使学生对鹅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其的'喜爱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能够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文的朗读方面,太过平淡,不够生动,不能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读课文,没有展现出作者的“妙趣横生”。最后,我觉得还应该改正的地方是:应尽量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的课堂时刻充满活力。
《白鹅》教学反思 篇10
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带着我的学生继续学习了一篇他笔下的文学作品《白鹅》。他笔下鹅的形象活灵活现,意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设计了《白鹅》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内化等几个方面。
一、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复习环节,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开始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进行阅读感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然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步态和吃相两部分内容。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行对比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经过读文──看画面──演一演──再读文的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鹅步态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在整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还将词语积累贯穿其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翅膀。我多次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以老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出些什么话来?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说说白鹅此时会怎样想?有的说:“小偷,你不想活了,敢吃我的饭!”有的说:“鹅,你大胆了,不想活了!”“快滚出去,谁让你进来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许你靠近一步……”还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起来。是呀,就是因为这样,鹅的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果真没错。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我引导学生边学文表加自己的动作表演体会作者笔下的白鹅。例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我让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其他学生朗读这段文字,两个同时上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运用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再利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整体回归,体验情感
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学生对文本有了感受,读得就有效果。在回顾课文后,学生对鹅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利用学习作文水平的提高,将阅读写作文紧密结合起来。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异步作业,一是感兴趣的话写一篇鹅狗争食童话。二是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并设置悬念,让学生搜集丰子恺的文章看。作业设计达到积累语言和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轻松有趣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兴趣深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复习环节用时控制问题,过多会影响耽误后面的教学,因此可删去一些。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以后应加强指导。
【《白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白鹅》教学反思07-06
白鹅教学反思04-07
白鹅的教学反思02-13
《白鹅》教学反思(精选24篇)03-30
《白鹅》教学反思15篇01-12
《白鹅》教学设计10-19
白鹅教学设计04-20
《白鹅》教学设计05-26
白鹅的教学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