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灰椋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灰椋鸟》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品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体会其壮观场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灰椋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很不简单!那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
师述:同学们,要想把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老师提醒大家带好三样宝物:
第一是我们的眼睛,要用眼睛仔细地看;
第二是我们的耳朵,要用耳朵认真地听;
第三是我们的心,要让心插上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生齐答)那好,让我们跟随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一)学习第四节。
配乐过渡:周围静极了,路两旁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同伴的一声呼喊,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那它是怎样归林的呢?同学们,让我们睁大眼睛,唤醒了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自由读第四小节,不论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读,圈画,思考。
3、学生汇报,师随即指导朗读,体会。
重点对下面两句进行交流品读:
4、师总结第四小节及写法:
同学们的眼睛不仅亮,耳朵还很灵。你看,我们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喉所演奏的一曲委婉动听的奏鸣曲。同学们,当作者置身于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欢快地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再一起。那么,作者想要把它描述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他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快地鸣叫,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这样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小节,感受感受吧。
学生朗读第4小节。
(二)学习第5小节。
配乐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整个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可是整个林子里的`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它们在林子里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畅。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眼、用耳、用心去感受吧。
1、读一读第5小节,哪些描写灰椋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了你,你最喜欢的,勾画下来,在旁边可以把喜欢的原因写下来,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交流。
2、学生边读边画,并做一些适当的批注。
3、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原因,老师随即指导品读。
重点对以下两句进行品读:
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②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师小结4、5两节:
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时候,那是一曲动听的奏鸣曲。那么,此时百鸟争鸣就汇合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我们现在不妨来静静地聆听4、5两小节,进一步去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吧。
播放4、5两节录音。
三、引读第6小节。
师述:是啊!此情此景出现在作者面前,作者不由地激动万分。他想了许多,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还是……要不……我被……竟情不自禁……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
四、总结全文。
是啊!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正是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才能那么快乐地生活着。而作者为了能够把这种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尽情地描述,可以说文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课后,同学们可以拿出你的笔记本,摘录一些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读一读,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灰椋鸟》教学设计 2
灰椋鸟是我们盐城地区常见的鸟类,但它的素朴与寻常,被人们所忘却,谁也不会对它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遑论感情。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鸟类却受到了我国环保战线上因公殉职的第一人徐秀娟烈士的关注,并写下了一篇感人的美文。是什么,促使徐秀娟拿起了她的笔,为灰椋鸟写照留存?灰椋鸟的什么特点令她感动?徐秀娟又是用怎样的文字为灰椋鸟“拍摄”下难能可贵的“倩影”?教者将领着学生先感知后感悟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实现灰椋鸟崭新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和建构。
第一教时
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
3、导入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
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
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不会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
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1、分段:读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是啊,老师多问了,不喜欢会写吗?那么,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第二教时
一、学习第一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为什么早没去看?既然灰不溜秋的又去看什么?什么那录像?我们自然无法欣赏,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观赏一番。
到什么地方看灰椋鸟?为什么林场灰椋鸟多?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灰椋鸟静谧优美的生存环境。
三、学习第二段
作者看到灰椋鸟归林了,心情会怎样?为什么?那么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鸟儿归林的(时间)。“陆续”换成连续行不?为什么?排空而至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意思?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浩浩荡荡?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指名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段
看鸟归来,作者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吗?
四、自由背诵最喜欢的部分
《灰椋鸟》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灰椋鸟(生齐读课题)
如果我们是初次见到灰椋鸟,高兴地叫――
看到灰椋鸟远远地非来了,和它打个招呼
灰椋鸟栖息了,睡着了,轻轻地读一下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1节
(大屏幕出示灰椋鸟图)请大家看,这就是灰椋鸟,它好看吗?
作者徐秀娟是怎么认为的?(打开书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认为它好看吗?(板书:不好看)你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情感读一下这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3节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一段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板书:归林)
默读课文3-4节,画出灰椋鸟归林的有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学生交流:
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投入”换成“飞入”好吗?你什么时候投入过哪里?这个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这段话中,你特别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数百米”有多长呢?!
椭圆形有多大呢?一只灰椋鸟大约有二十厘米,大约有多少只灰椋鸟呀!
此时的'天空中出现什么情景?(看图)――这就是“排空而至”
能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人有人的语言,鸟有鸟的语言,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它们在倾诉着什么?我们现在好像变成了一只只灰椋鸟,你会说些什么呢?
请说说你今天的见闻……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鸟儿们又会怎样的呼唤,怎样的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我呼:喂――你和――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条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
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
你认为这仅仅是写灰椋鸟多吗?假如你把它当作人来想,我们还能想到灰椋鸟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不仅此时它们是快乐的,哪怕是夕阳西下,它们也不愿休息。它们在干什么呢?
3、学习第5节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5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指名读。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为什么是“金红色”?
作者把灰椋鸟写得很美,回顾开头,作者认为灰椋鸟并不好看,板书:美
但是作者现在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后,它们在作者的眼中竟是那么的美!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读这一节,你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些什么?为什么说……俱乐部呢?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为什么喜欢?“似飞瀑”,“如惊涛”写出了什么?
置身在这个俱乐部里,作者会发出了怎样的欢呼?作者仅仅是在为灰椋鸟欢呼吗?
4、学习第6节
此时,她想大声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就是说:有了——————,有了————————,才有—————。你明白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1、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三、情感升华
是啊,我们要热爱树林、热爱鸟儿,学到这儿,你还觉得灰椋鸟不好看吗?作者先写灰椋鸟不好看,再写它们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鸟又这么地美了,作者情不自禁地为它欢呼,这样的写法叫――欲扬先抑(板书)
此时此刻,我们也和作者徐秀娟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群鸟儿,它们的名字叫――灰椋鸟(生齐读课题)。
只有真正爱鸟的人,才能走进鸟的内心。徐秀娟,她心中有爱,眼里有情,才能写出像灰椋鸟这样的生命的赞歌,她在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看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为鸟儿献出自己生命的女孩——徐秀娟(板书、齐读)让我们像她一样做个爱鸟、护鸟的人!
《灰椋鸟》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鸟儿的欢快。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情感目标: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句子。
三、设计理念: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课地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在作者眼中是什么样儿的吗?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读文入情,探究感悟
1、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板书:归林)
学生自由读
交流
相机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在投影片上写上:飞入):将“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欣赏、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重点理解“排空而至”)
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汇合。
同学们,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看看此时的感受还仅仅是壮观吗?
(生练读体会)
全班交流
小结:多美的归林图啊!我们再打开课本读读第四小节。
2、学习第五小节
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大家读读课文第五小节,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
(重点交流“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相机板书:百鸟争鸣
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什么呢?相机板书:闹林
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同学们把你的欢呼,你的赞叹,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
3、学习第六小节
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兴奋、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节)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资料交流,深化主题
1、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的人?(板书爱鸟)
2、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谁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交流
师: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3、flash动画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4、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一生来记住这句话!
(四)延情课外,行动落实
同学们,徐秀娟为了鸟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能为鸟儿做些什么呢?
七、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堂课,由复习导入,重点学习四、五自然段。教学中,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的到,展开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学生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它们像一支支很有纪律的部队一般。” “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诉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穿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
结尾,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灰椋鸟》教学设计 5
教学要求:
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造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
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
二、 读文感悟
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
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
成群结队(板书)
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点击:“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读出壮观的景象?
(赛读、齐读)
5、那么,我们能不能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出它壮观的景象呢?
好,大家自己继续练习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习)
愿意读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自告奋勇地站起来。
一开始要读得怎么样?(轻)(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6、教师谈话: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呢?(生答)
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可丰富着呢!(打出:第四自然段第四句到结束)(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边读边点击“好像……又像……”)
7、教师谈话:
你听,鸟儿叫得好欢呀!(放鸟叫声)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在林中,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鸟,此时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你回怎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让你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点击倾诉、呼唤、应和)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练一练(学生自由练习)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林中?(请学生答)
教师:说得真好!送点掌声给他们。“把掌声送给别人,要把信心留给自己。”
8、评价小结
9、 打出:练习:
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10、教师谈话:那么,这样一幅欢乐的景象,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这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答:归林图(板书)]
11、教师谈话:很好,请同学们拿好课本,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
教师谈话: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此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自学第五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学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打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学生自由说理由
B、老师这里有一首曲子(放《百鸟朝凤》)
C、你听到什么?(自由说)(板书:百鸟争鸣)
D、真像课文所说:树林内外……(女生读)
E、谁会用这种句式来说句话?__________________,似 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
(2)打出“它们的羽毛全变成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把灰椋鸟写得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3)打出:“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么热闹?”
(4)、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
①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
②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
③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3、有感情地朗读
4、教师谈话:那么,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答:闹林图(板书)]
三、课后延伸,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习结尾)
1、教师谈话:作者在兴奋、感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节来读一下。打出最后的一段
2、把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
3、师: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怎会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她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
4、学了课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生答:热爱大自然、爱鸟(板书)]
(1)教师谈话:(点击)可是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走散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于是创作了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会唱的一起唱)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
四、总结拓展
教师谈话:好的,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跟随着作者来到了林场,一起观赏了鸟儿归林的两幅不同画面。
这一种读书方法对我们读书很有帮助,你说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的景象,我们不可能都亲眼目睹。但是,有许多的作家为我们把这么多的美景都写出来了,所以我们只要这样入情入境地来朗读课文,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作业:
1、设计两句爱鸟的公益用语
2、背诵四五小节
《灰椋鸟》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本课是烈士徐秀娟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所作,作者用浅显易懂、质朴唯美的语言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归林的热闹情形,表达了作者对鸟、对大自然、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课文的第3——5节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林时及进入林中后尽情欢歌、热闹非凡的景象,使整篇文章处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之中。
教学要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
第一部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部分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学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根据板书过渡:课文重点写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场面。课文写得非常美,特别是四、五两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场面恢宏。这是一道丰盛的美味佳肴,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尝。请认真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给了你比较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把一些描写鸟的句子画下来,可以轻轻地读上几遍,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收获。
四、自读自悟,品味课文
1、交流自读,品味文字,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为什么喜欢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读议结合,引导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引导体会投入的妙用。小结:这幅画面着重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板书:壮观)
(2)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你为什么欣赏这段话?(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好像........又像........一句。
小结:作者真是一个有心人,她不仅听到了鸟的叫声,还听懂了鸟的叫声。听,它们来了!(播放鸟叫录音)你听到了它们在说什么?尝试用上好像......又像......
小结:这是一幅欢快的画面。(板书:欢快)
(3)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①指导反复朗读,读出灰椋鸟的美丽,读出作者的赞美小结: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板书:美丽)
②引导与课文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对比朗读,引导体会: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作者因为喜爱上了灰椋鸟,所以原本并不美丽的灰椋鸟这时候在作者眼里变得那么美丽,那么可爱。)
(4)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引导品味这段文字。
②感受场面。(播放群鸟喧闹录音)
③激情:似飞瀑般的鸟叫声你听到了吗?如惊涛般的鸟叫声你听到了吗?看到这样的场面,谁能不欢呼雀跃呢!作者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④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赞叹,惊喜,放到你的朗读中去吧!个人练读——分男女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读出喧闹热烈的气势。
⑤小结:这是一幅鸟儿闹林的热烈的画面。(板书:热烈)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欢快,它们闹林时的美丽和热烈。
五、介绍作者,情感熏陶
1、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在回来的路上,作者这样想到:(引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读了课文,课文的作者有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不能够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简单交流,简单体会作者爱鸟,爱自然,爱生活。)
3、教师介绍作者。
4、艺术家被她的事迹感染,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播放flash)
5、(教师低沉小结)
六、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要爱护鸟,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课外阅读《鸟的天堂》。
3、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小报《鸟的乐园》
《灰椋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赏读课文,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2、通过课外精选片段的拓展与交流,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按明暗两条线索构文的方法。
二、品读、赏析、感悟。
1、引导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场面。
2、圈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批注,完成课后5。
3、教师小结:
只有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拓展、交流、积累。
1、交流自办小报《鸟的乐园》
2、指读小报上写鸟的最精彩的语句,品析、积累。
3、强调: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
四、迁移、练写、内化。
1、播放《百鸟奏鸣曲》。
2、引导说说感受。
3、发纸练写,鼓励运用积累的语言。
五、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读《鸟的天堂》。
《灰椋鸟》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第4、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句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
2、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TV)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出示照片及名字)。
2、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板书)。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提醒学生注意:灰椋鸟的“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出示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灰椋鸟吗? 请学生读一读《补充习题》86页上的'“灰椋鸟的小知识”
3、(出示句子):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齐读句子。
不管怎么说,灰椋鸟好看吗?
读了课文后,你对灰椋鸟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交流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水杉 绒地毯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翘首 应和 盛大
指名读,提醒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生字的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2)排空而至 整群整群 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自己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词语形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归林、壮观、喧闹、热烈等)。
2、过渡:这篇课文比较长,特别是一些长句子,你们会读吗?(出示句子):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分号的用法。再齐读句子。
3、理清课文脉络。
(1)按照:想去观看灰椋鸟—观赏灰椋鸟—回去的路上,把课文分成三段。
(2)你觉得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指名读,谈体会。
(3)围绕课文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作者一开始对这种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没有想过走近它。后来为什么又决定去看灰椋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2、一个偶然的机会,什么叫“偶然”?这是一部怎样的录像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3、不管是什么,反正引起了作者的兴趣,所以作者决定去看灰椋鸟。 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很多,请读一读这两个句字。(出示课后第3题)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4、作者与同伴来到林场,走进林内,这是怎样的林子?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5、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课外:熟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壮观
灰椋鸟 归林 喧闹
热烈
《灰椋鸟》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老师从家乡云南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
生:观看。
师: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灰椋鸟。
师:你很会观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2、师生共写课题。
3、指名读。评价:读的婉转。齐读。
评价:导入自然,评价及时而富有个性。
二、读文分析字词,理解文意(展示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
1、生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点评。
例:杉、毯
评价:读得流利正确。
3、师:想看看“刺槐林”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看教材134页插图吧!
生:细心观图,然后女生读文字。
师:读的很轻巧,“怀”字读正确了,再读自信点会更好,重叠词“郁郁葱葱”也读好了。
生:翘(qiáo)首
师:老师要表扬你,你把这个多音字读对了,还有一个读音?
生:qiào 翘翘板,一二组同学读一读。
师:同桌互相读,推荐你同桌读的同学把手举高点。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果然名不虚传,慧眼识英雄啊,读得十分自信。
评价语言丰富,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指导“棱”的读写。
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有马上扑楞楞地飞起。
你觉得这个句子哪个词最难读?
生:“扑棱棱”反复练读。
师:评价,读得正确,自信。
指导书写“棱”字,说说怎么记住它。
生:鸟的家园是“木”它们凌晨时飞出家园。
师:范写“棱”
身正、肩平、背开、足安(强调写字姿势)
生:描红。
师:巡视(写得工整、漂亮、写字姿势正确)
男生:读好“扑棱棱”有力的拍打声。
评价:重视难写字的写法与习惯的培养。
5、指导“叽叽啾啾”的读法。
师:读得再有力些,轻柔点,再热烈点,再响亮点。
生:读好带有“叽叽啾啾”词语的这段话。
师:什么是“深涧”。
生:齐读。
6、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读好了字、词句,思考一下作者对灰椋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默读,标画词语。
评价:默读有助于思考,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
三、品读析文、升华感情(精读归林时的场景)
(一)交流
生:讨厌——喜欢,从课文第4—6自然段知道的。
归林时的壮观,从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的。
生连读:我……我们……我……(4—6自然段)
师:让我们翘首遥望,凝神注视,盼着、等着,灰椋鸟赶快归林吧!
(二)课件:“归林情景”
1—4 归林场面
5—最后 问候场面
1、指导、理解“排空而至”
采用联想和观察会场人们的方法。
2、练读(读出精彩)
它们……有的……有的……
师生共读“叽叽啾啾”
3、归林(拿出手中的鸟让它们归林)创设情境,感受归林之美。
贴在图画上,体会“排空而至”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做一只“灰椋鸟”,教师配音说文。
4、拓展延伸,练习说话(课件)
我情不自禁地对同伴说 ……
生:归林壮观、发现美、我很丑,但我很可爱,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5、练习读“归林”句子。
生:反复读。
师:读的深沉,读的有力量,震撼人心。读的动容、动情,还动心呢!
生:齐读。
过渡自然,语言精练。
(三)学习“问候的场面”
1、师:你觉得前面的场景是壮观,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呢?
生:和谐、激动。
2、创设情景:大鸟会对小鸟说什么?
学生扮演,练习说话。
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渗透写法。(注重了读书结合)
师: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快乐的场景,作者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写法写出来的呢?
生:比喻。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不同意,应是想象。
师:这就是人与鸟的和谐美,你还认为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拟人,更活灵活现。
4、读好“问候场景”的句子。
5、教师小结,再指导读一遍。
四、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很长,要学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第4、5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会儿老师还会带你们继续学习,谢谢大家!
感悟:经过反复观摩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的高效,教师语言的精炼,以及巧妙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有读不好到读好,不理解到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等等,都让我为之震撼。特别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潘老师确实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努力学习,取别人的优点,认真扎实研究课标、教材,多关注学生。争取是我的课堂成为优质而高效的课。
五、板书设计
25 灰 椋 鸟
壮观 和谐
想象 拟人
《灰椋鸟》教学设计 10
一、学习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灰椋鸟 水杉 郁郁葱葱 翘首仰望 椭圆 互相应和栖息 地毯 翩翩起舞 扑棱棱 深涧 情不自禁
呼朋引伴
(二)我能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和”、“翘”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2.文中描写鸟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欢那些,好好读一读,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2. 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壮观”的词句。
3.想像说话:“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向归来的同伴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
【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请你为保护动物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诗词觅趣:唐诗觅“鸟””
请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鸟名,使之组成一句完整的唐诗。
(1)细雨鱼儿出,微风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尽马蹄轻。
(3)落霞与孤_____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身无彩______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蓬山此去无多路, ________殷勤为探看。
四、课堂检测
(一)语音世界(读拼音,写词语)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guī mó
( ) ( ) ( ) ( )
gǎn rǎn qīng sù qiáo shǒu yáo wàng
( ) ( ) ( ) hū péng yǐn bàn qī xī dì tǎn
( ) ( ) ( )
(二)巧手连线(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
挑着 箩筐 坚强的 基础
挂着 红榜 坚决的 立场
贴着 黑板 坚定的 态度
栽着 杏树 坚实的' 性格
(三)能力广角(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个像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向我走过来,把我扶起来。( )
2.岩石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 )
3.这时,好像在谁的指挥下,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
4.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山洪一样往里冲。( )
(四)难不倒我(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五)课文传真(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灰椋鸟开始归林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子里不停地鸣叫,好像在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好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急急地寻找自己的栖息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林中热闹极了,到处可以听到灰椋鸟的叫声。
1.仔细想一想,作者站在 观察灰椋鸟的。
2.这段话是按 顺序记叙的。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3.在这段话中,最后三句话之间是 关系。
4.用“﹏﹏”划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1. 摘抄课文中10个词语抄写两遍。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把它们积累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
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教学设计 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教学设计 12
一、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板书:归林前:静得出奇)
归林中:
师:那灰椋鸟归林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圈出关键的词,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有什么特点。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4)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3.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理解“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4.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二)探究二:
归林后
过渡:归林前是安静的,归林中是热闹的,那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
悟:再读读,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灰椋鸟归林是怎样的。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作者是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从中你看出归林后是怎样的?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又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还有吗?(刺槐林和竹林比作俱乐部)可想而知作者通过两个比喻,将归林后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出这样的热闹。
3.“这上万只灰椋鸟……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4.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是喧闹而又热烈的,谁能将这种喧闹热烈读出来,我们来试试。
(三)学习第六小节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这鸟有什么好看的呢?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这样美的景色,是哪里来的呢?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指名读。
2.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林场工人为灰椋鸟创造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便在哪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师:正是由于林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鸟儿们才有了现在美好的景象。也正是有了像徐秀娟这样的爱鸟护鸟的卫士,我们和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5.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三、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大爱 大美
归林前 归林中 归林后
和
人——林——灰椋鸟 静得出奇 热闹非凡 喧闹热烈
【《灰椋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灰椋鸟》教学设计05-03
《灰椋鸟》教学设计10篇06-15
《灰椋鸟》教学反思10-06
灰椋鸟教学反思10-07
《灰椋鸟》教案02-27
《灰椋鸟》教学反思15篇10-07
灰椋鸟详细教案10-05
《灰椋鸟》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10-07
《灰椋鸟》教后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