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2 08:55:1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他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相关教学课件。

  2.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感动是学习的动力。

  1.同学们,当你在炎热的夏天,按动遥控器便有徐徐凉风的时候,当你躺在沙发上舒服地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打电话与同学聊天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路甬祥,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你读了课题后,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风唤雨?——指名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和控制大自然,多么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

  B.是谁在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呢?——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幻灯片出示) ( ),()靠()()。

  (设计意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以引起孩子们对本篇课文的好奇。——因兴趣而感动)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感觉):感觉是学习的入门。

  默读训练是四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我在这里着重引导学生能按要求正确默读课文,并在默读中认真思考问题,在书中划一划,也可以写上感受,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幻灯片出示)( )世纪,( )靠( )呼风唤雨。

  2.交流,填空。

  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问)(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说点明中心、中心段)师引导:我们学课文《颐和园》,学到了文章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叫什么?(前后呼应);学《给予是快乐的》的时候,我们学到了在课文的结尾点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开头点题)好,老师把这个句子抄在黑板上,你们抄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相机复习写作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能力的提高。)

  三、问题讨论(感知):感知是学习的基础。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幻灯片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板书: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幻灯片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在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出示纤夫图:如纤夫拉船,多费力啊,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呢?一个人在外地,想念家乡的`亲人,又可能在幻想什么呢?他们想去外地,可是走路多辛苦啊!他们又可能在幻想什么呢?……)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可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材分析(感悟):感悟是学习的升华。

  1.过渡: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幻灯片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2.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可提示: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板书:发现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发现: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这个分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举例子)

  3.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冰箱,炎热的夏天就能喝上冰凉的资料啦!冰箱使我们的生活很舒服。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提示学生: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

  4.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设计意图: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农耕社会和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农耕社会没有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接着让学生联系现代社会,说说20世纪我们拥有了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力求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在感悟中得到升华。)

  5.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

  6.文章中还用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文中用来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所以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能用喜悦的心情给大家读一读吗?学生齐读这句诗。

  7.把我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排比: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对比:上百万年间与20世纪对比。)〗

  8.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

  9.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出示:这是( )的一百年。

  10.所以,(幻灯片出示这句话)有一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五、课堂练习(感恩):感恩是学习的境界。

  1.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引读课题:现在让你来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感情来读呢?(自豪、激动、高兴)

  2.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呢?(学生可能回答: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以后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栋梁。)

  3.总结升华: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迅猛,如果我们不学好文化知识,将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科学奥秘,做一个有出息的现代人!

  4.布置作业:小练笔

  ⑴你的科学梦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实现你的科学梦?

  ⑵与爸爸妈妈交流后写下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要求:请你任选一题写一段话,题目自定,内容要具体,想象要丰富。

  (设计意图: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在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之后,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并立下将来要探索科学的远大志向。在学生说出他们将来要怎么做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空间。——感恩是学习的境界。)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路甬祥

  作比较

  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发明发现地球村+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对我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和挑战,没有设计和把握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或者科学常识课。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姚伟文局长的“悟学式”教学法,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认真读了姚伟文局长的论文,并在网上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在备课时,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还上网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思考存在问题。

  我上课时主要是运用了姚伟文局长的“五感”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上课的思路主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让学生上网搜集现代科技的变化和向长辈了解以前的生活。第二课时我先由谈话引出课题,请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点出课文的中心句,再请学生质疑,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归结到解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着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交流读后所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就是人类在20世纪前后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些变化都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然后把这两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又回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在总结时,我通过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话,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孩子们特殊的时代性,他们未必能深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他们上网搜集或者向长辈了解这方面的资料,不过,始终是了解得不够透彻,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就是在感动中得到感悟。我始终坚信,让孩子们学有所获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题目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练习。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会读):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2)、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生字

  3.写生字。分析字形。板书赖,指导拿笔姿势及书写姿势。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第1自然段),齐读。

  2.读一读,想一想,是谁来呼风唤雨?又是什么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第二自然段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提问一人读,其他生思考)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3、老师听**同学读课文时发现两个词,谁能告诉我怎么理解“发明”“发现”?

  发现:原先存在的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和规律,现在被人们探索出来了。

  发明:原先不存在,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练习

  4.默读课文,用“_______”画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1)提问生答。上百万年历史又叫什么社会?——农耕社会板书

  (2)农耕社会有什么特点。——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提问。谁还能举两个例子?

  (3)那时候什么都没有,那人们怎样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呢?——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提问

  谁能和老师分享下这几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腾云驾雾”指能乘着云雾在天上飞。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这几个词语在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种美好愿望用课文中一个词来说其实是一种什么——板书幻想

  (4)齐读课文揣摩农耕社会生活状况。(从那时候到美好愿望)。

  (5)可是到了20世纪这些幻想纷纷变成了什么?——现实。(板书)

  (6)美好愿望从幻想变为现实,文中用了哪一句诗来描写的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范围之广,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一项不到的惊喜。

  什么写作方法?------引用。大家写作的时候可以加以运用,会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有感情朗读诗句。

  5.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20世纪有这么多的成就,大家想一下农耕社会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到了20世纪分别靠什么来实现的呢?——望远镜,电话,飞机

  回过头来看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生活状态,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板书作比较。写作要加以运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提问回答。齐读。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呢?齐答。

  科学技术。(罗素引用)

  7.科学技术将20世纪变成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咱们现在的21世纪呢?

  火箭、机器人等等

  8.你收获到了什么?

  好好学习,创造更多发明发现

  (四)拓展延伸

  1、课后搜集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看谁搜集得又多又好。

  2、课下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农耕社会科学技术20世纪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

  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习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教学设计(通用5篇)10-1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5-0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4-08

呼风唤雨世纪教学设计06-2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5篇)10-1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篇06-2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篇)06-21

呼风唤雨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10-12

人教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0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