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4 13:50:3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小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草》教学反思

  《小草》教学反思 篇1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鉴于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扣题整体感知

  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就生活实际畅谈:自然界中的小草和大树各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从形象方面不难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树则很高大。随后,我质疑:如果小草和大树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们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着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树则象征着高贵显赫的人。

  反思:本课以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作为课题,比较接近学生生活,所以,我先让学生就课题畅谈自然界中这两种事物的特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通的,这样设计,便于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为下文学习铺垫。随后,我再质疑,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小草和大树分别代表着什么样不同身份的人。

  二、聚焦文学,思索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在学生掌握本课生字并且读熟课文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所写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的成长经历。聚焦文学一词,随后我总结质疑:从课题上我们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树则可以代指身份高贵显赫的人。如果从文学这个角度上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可以代指什么样的人呢?

  这样的问题,由于前面分析课题时,学生已经从身份地位上对小草和大树的代指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不难总结出:就文学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学方面没有成就的人,大树则指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识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内容,随后聚焦文学一词,再引导学生从文学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树的代指。这样的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并且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也易于调动学生的思考。就内容而言,也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质疑:是小草还是大树?

  根据上文的学习,在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夏洛蒂 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还是大树?以此问题让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在仔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理解了,这篇课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谓的小草,后半部则是大树。随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这篇课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一开始是小草,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变成了大树。

  反思: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四、小草到大树所受挫折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的教学,我主要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指导,如:

  第二小节:在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帮助学生归纳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三姐妹在艰辛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从未放弃过学习、写作。

  第三小节,这一部分内容,我将它分成这样几部分来指导学生学习:

  首先,我指导学生理解夏洛蒂将信寄出去后,她内心的期待与惴惴不安,鉴于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虽然夏洛蒂她生活贫困,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写作,对她而言,写作是多么重要啊!当她将信寄出后,这时候她内心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她会想些什么?

  反思:以这样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随后,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理解信中骚塞所说话时的那种傲慢与训诫。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读出信中的那种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这段文字之后,我再创设情境:夏洛蒂满怀信心的将信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却收到这样一封回信。此时,夏洛蒂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对待这封信呢?让学生就此问题畅谈,在此基础上学习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词语、句子,体会她们三姐妹的坚定的决心。

  随后的教学,我将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六小节,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写作的内容上,引导学生抓文中的词语体会夏洛蒂姐妹为了写小说付出了很多努力。让学生边读文字边想画面,了解三姐妹的刻苦与争分夺秒,理解成功来之不易!

  课文的最后,也就是三姐妹取得成功的内容,这边的教学,我主要通过书中的已有的语言文字,再适当补充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三姐妹在文学史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最后,总结课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⑴、本课三姐妹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思考并把它写下来。

  ⑵、想画面: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⑶、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收获呢?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交流。

  反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作业是一节课的总结与延伸。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更加多元化,不应该仅仅关注字词的掌握,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

  《小草》教学反思 篇2

  小学语文六上第9课《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最的成功的故事。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如何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设计教学才能避免把这类文章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品德课,为此,我决定从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着手,设计以“提取关键词”这一阅读方法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具体做法为:

  一、理解“小草”与“大树”的含义,初识“关键词”。

  首先,让学生说说课题中“小草”和“大树”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小草”指默默无闻的人,“大树”指事业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树吗?学生说夏洛蒂三姐妹没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树。然后,我又追问:小草要想长成大树,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个词语来告诉我吗?学生开始快速读课文,然后有的学生说:“罕见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钢铁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一些词语,我们只要理解了它,读一读它,就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这类词语我们就叫它“关键词”,“关键”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这些词语的旁边,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关键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初试关键词刚才,我们认识了关键词。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思考一下:这一节的哪个词可以作为“关键词”来使用?学生通过朗读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艰辛而又壮丽”,然后抓住“逆境成才”来学习体会本节比喻句的恰到好处。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关键词。

  课文说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经历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读课文,进行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夏洛蒂经历了三次逆境。)我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几节写的,然后再让学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寻找一个恰当的关键词来括。学生一开始找的不太准,慢慢地他们体会到了关键词的找法。围绕找关键词去教会学生阅读文本,让我感觉整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信心,因为提出的问题有思维含量,所以学生也读得投入。

  《小草》教学反思 篇3

  1、全文共节,前三小节转折、条件关系的句子表明小草虽渺小却为天地间献一点绿色,作一丝奉献,而且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朗读这三小节时,前半句的声调要抑,读出小草自责的心情;后半句的声调要扬,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第四到第六小节描绘了小草在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第七小节描绘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表现出小草的自豪和生机勃勃。

  2、在讲授四、五小节时,学生对小草“防风、固沙”的.贡献认识不足,感受不深。教师应该结合实例,对小草的这些作用适当介绍一番。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汇报时,基础差些的同学,进入讨论角色有一定难度,更不懂什么是自主学习,回答问题不全面等等。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培养。应将后进生合理分配到各组,实现优秀生带后进生的自学模式。生让学生从不懂向懂一些去转变,然后懂得更多,一步步走向发展。

  4、课堂纪律的把握,有待以后进一步实践、总结、加强、改进。

  《小草》教学反思 篇4

  《小草向前走》这是一篇散文,它用生动的语言对小草进行了描写和赞美,其实质是对人类的呼唤——环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感情色彩浓厚,富有感染力。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时我先分别出示一组绿草如茵和春草的图片,让学生从眼到心的去感受小草的'魅力。其次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小草的了解,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在他们各抒己见之后,以一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总结出小草顽强的精神。最后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入课文。“小草为我们人类做了那么多的贡献,它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将课文知识到学生的生活中。

  通过这节课的导入教学,我反思到:一篇课文的导入教学,就是要找到课文的切入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导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于课文的学习便会兴趣盎然,效果甚佳。

  《小草》教学反思 篇5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不同老师的眼中、面对不同的学生,绝对是不同的。

  北师大张东娇教授来校指导校园文化课例,郭云老师上的就是这篇课文。她曾在指导课中反复强调:丰厚文本,深度教学。提出让师生读读相关的`书籍。

  当我现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很自然地不收课文的限制,文本的教学简单而轻松,我把时间留给文中主人公带来的书籍资源。

  从学校图书馆,孩子们借来了《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废寝忘食地阅读起来。读中,她们找到了简爱的原型,发现了与作者的相似之处,阅读课上品评人物,就成了最热火朝天的情形。不要担心落伍者停滞的脚步,无法交流时的尴尬,会无形中督促他们奋蹄阅读。

  从课内走向课外——这就是我对这篇课文最大价值的发掘。

【《小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草教学反思 《草》教学反思11-04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9-24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3篇10-30

《小草和大树》语文教学反思02-27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0篇02-19

小草教学设计09-22

朱自清《小草》教学设计12-24

小草小草作文03-06

乌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