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灰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灰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灰雀》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灰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灰雀》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列宁喜欢看树林里的美丽灰雀,有一天不见了,着急的找遍了。后来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列宁耐心教育,男孩放回了灰雀,列宁也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会写12个必写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写的:灰雀的美丽,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灰雀从“有——不见——回来”的过程和男孩“心虚——知错——改错”心理变化。
3、感悟列宁耐心教育的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事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几次语言的变化以及他怎样自觉改正错误的。感受列宁用爱心去感化小男孩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出示灰雀的相关图片,观察后引导正确朗读课题。(会读,书空)
出示列宁的图片作简单见绍。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内容激起学生对学生的兴趣,进入课文,了解文本。)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下去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引导合作朗读生字和词语,同桌研究如何去识记。教师设计先让优秀学生领读,再自由巩固朗读。(注意翘舌音:渣、者、诚。)
教师小结:出示: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带领学写:胸脯。(注意月字傍的写法。)【设计理念:练习写字是小学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写好每一个汉字是很有必要的】。
4、利用胸脯作为线索的起点,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注意板书
a、 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朗读分析得出:灰雀的美丽。
(从粉红、深红、跳动、婉转歌唱去体会。)
b、灰雀的美丽吸引的列宁,那他是怎样对待灰雀呢?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有层次的朗读指导。(每天、都要、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找遍了、他怕冷、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从这些你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c、一天,列宁所喜欢的一只有着深红色羽毛的灰雀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老师配合男女同学分。)
教师引导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没、、、、、、没看见”(心里害怕,不知道怎么说,所以说的吞吞吐吐。)
列宁自言自语的说:“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知道错了)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决心该错)
温馨提示:教师在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应该利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以便可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列宁爱灰雀怎么做,男孩怎么做,它是在谁的帮助下改正错误的?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设计理念:新课程阅读教学课非常注重学生朗读的个人感悟,针对这点,教师设计了丰富的个性化句子朗读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列宁、小男孩彼此的内心变化,明白列宁的教育目的。】
四、小结教学内容
1、开火车形式朗读生字,每个生字组词朗读。
2、选择和老师一起分析过句子中的一句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说说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设计理念: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激发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落实目标,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收获。】
3、教师小结:列宁喜爱灰雀,也欣赏小男孩。男孩喜欢灰雀,在列宁的耐心教育下知错就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五、延伸练习
1、课文中写红的有:粉红、深红,你还能写出那些红?
2在课文中摘抄四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和两句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每天 心虚
总要
经常 知错
文本框: …… 找遍了
、 改错
【整体感想: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翻滚的今天,教师必须革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教学事件。在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学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我时刻把握着语文教学的四大要素,课堂教学中包容了听、说、读、写训练,让语文课真正做到语文味十足,同时贯穿了一定篇幅的情感教育,让人文性也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阅读课堂。设计中每个环节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时刻准备着课堂中有精彩的生产。这一个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诞生的健康“产物”!】
《灰雀》教学设计2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灰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3、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⑵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理解词语:
《灰雀》教学设计01-16
灰雀教学设计05-31
灰雀教学设计05-01
《灰雀》教学设计11-07
《灰雀》教学设计(15篇)01-20
灰雀教学设计15篇05-01
《灰雀》教学设计15篇12-29
灰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21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