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 推荐度: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推荐度:
-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课前准备中,我特别注意文中所蕴含的思维因素,但对于学生是不是能体会感悟到这一点,我有些忐忑。
课上,首先认识了几只灰雀,学生在朗读描述灰雀的句子后感受到灰雀活泼,健康,惹人喜爱。我问:“如果你看到这么可爱漂亮的灰雀,会怎么对待它呢?”有的说:“逗他玩,给他食物吃,天天来看它,听它歌唱。”“还给它们做一个木房子”有的说“想把它捉回家,在家里好好地养着,可以随时看到它。”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在这里我没有对孩子们的说法做出评价,而是顺势请学生看看课文中列宁是怎么对待灰雀的。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我又特别提示了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重点词。并在朗读的时候读得重一些。而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找遍了周围的树林的,却没找到,这时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向他询问见过灰雀没有,男孩说:“没……我没有看见”我让学生表演读这句话,并提示性地设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他说了两个‘没’,还打吞(吞吞吐吐,不连贯)。”我进而发问:“为什么吞吞吐吐呢?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呢?”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心里有鬼,犯错误了。而列宁注意到这一点了没有呢?这时孩子们有的说注意到了,有的说列宁没注意到,争论不休。我提醒孩子们还知道哪些列宁的故事,他们马上联系《蜜蜂引路》这一课,认识到列宁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他一定注意到了男孩的这一个细节表现,由此推测出列宁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小男孩知道灰雀的去向。接着读列宁的话,猜想列宁真的认为灰雀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吗?学生马上反驳说:“不是的,因为老师在前面介绍过灰雀适合在这里生活,它就不会被冻死”“再说列宁每天都来看灰雀,还给它们食物,它们也就喜欢住在这里,不会随便飞走的。”“对呀,昨天都还欢蹦乱跳的,今天怎么会突然冻死了呢?再说就算是突然死了,也应该有尸体呀,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所以我觉得不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列宁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我认识为他后面的自言自语也并不是真正只对自己说,他也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他是想表明自己很为灰雀担心。”我觉得孩子们越来越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了,而且还注意抓住人物惯有的特点来思考。我惊叹于孩子们思维的细致,我为先前的.担心感到多余。
我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灰雀去哪儿了?”马上有学生抢着说:“是被小男孩捉走了!”我反问:“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这么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候,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我是从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看出来的。如果不是他捉走的,怎么会这么肯定地说会回来,而且知道还活着。”“还有,就是列宁问他:‘会飞回来?’他又很肯定地说了一次‘一定会飞回来’可以看出就是他捉的”“最后说‘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说明小男孩说的是真的,而且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就知道了跟他有关,是他捉走的,而不是别人捉走了他要回来的”。我追问道:“小男孩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列宁灰雀的去向呢?”“因为他开始已经说自己不知道了,现在不好说明白了。就只好用行动来表示(放回灰雀)”。
我觉得学生已经读懂课文了,于是引向认识道理上。“那么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吗?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因为他看到灰雀已经回到了树上。”“但列宁没有追问小男孩,因为他看到灰雀还是欢蹦乱跳的,说明小男孩可能也是太喜欢灰雀了才捉的,并没有伤害它”。“他还看到小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错误了,没必要再说他了。”
这时候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读课文,他们读得可带劲儿了,感情处理也很到位。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由于经验不足,明显存在:
1.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比较不敢放手,引导过程中较为急促,学生思维的训练玫有充分发挥。
2. 忽略了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3. 没有切合学生的学情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通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由于这课是选学课文,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中得知,做人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言而无信。所以我基本放手都有学生自己去解决。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
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在说到最后我结合自己班级的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说说自己身边的守信的事,让说的`孩子知道这品质的高尚,让被说的孩子知道,原来自己这样做在别人的心中是个那么的好,从而教育他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参与面很广,发言很积极。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呢?执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一、 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复习之后,去游乐园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所以我设计了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环节。不过我在出示主题图后直接给学生抛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继而学习新知。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结果,在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实课堂学习内容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口算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因此本节课学习了口算之后,我又加上了例2估算的知识,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四、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的'知识很容易弄懂,但是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可以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提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
五、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错。
在教学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不要担心学生出错。很多时候学生出错也是一个教学契机。如在练习时出现5006=300.正可以利用这个题提醒学生计算时也会计算出0,所以这个题应该等于3000。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尽管是善意的点拨。
在学习估算的时候,出示298,问要想知道够不够,怎么办?、298我们没有学过呀等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想到用估算的方法。在教学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用30去乘8等于240,其实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学契机,但是我还是过于拘泥于教案的设计,非要让学生说出估算两个字,有点儿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这时可以在学生说完后问其他学生他怎么用30去乘呢?你知道什么意思吗?,从而引出把29估成30这一知识点。
3、加强估算方法的训练,理解算法
从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习惯把三位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没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进位乘法,导致错题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先把三位数估成整百数。虽然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把一个数估成整百数,但仍有学生不熟练,因此在教学与联系时应继续提醒学生。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这些天发生了一些事,严重影响了我的情绪。本来今年我不用再上公开课了,可是却又安排我讲,而且是很大的规模。既然无法改变,要做就做最好!即使时间短暂,也要全力以赴上好。本来已是带着伤来准备,可谁知又来了一场小雨,我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好,不够圆滑,但率真的表达真的没有恶意。但还是换来最不想看到的结局。眼泪,从没有因公开课流过,眼泪,我从不会轻易挥洒,可是那时还是不禁落下!做人,真的`挺累的!不想做的事还不得不做,还必须要做好,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啊!于是心越发不静,于是头脑不再清醒,从没有这样的状态,于是课上出现问题,与自己的情绪也有直接的关系吧。永远不要带着情绪上课,给学生的永远是一张坦然的笑脸。
一直以来,自己已经习惯在教育教学上踽踽独行,艰难跋涉。不是不想一起探讨,不是不想其乐融融,但现实总是回我以冰冷。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自己不够主动。教育学生头头是道,临到自己却忘乎所以。学问学问,一边学也要一边问。一直以来,“问”被自我摸索代替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人能脱离集体而成功。哪怕是最弱的集体,也要胜过一个人的力量。记住,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在教学课文之前,我深入孩子中了解了孩子对故事的了解情况,发现大多数孩子以前都听过或看过这个神话,所以,我想在教学时学生想要理解故事内容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想要把这篇课文上好,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我反复思考,决定把教学重点摆在训练学生能力上。
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1、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在板书课题之后,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通过齐读解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总结为三个: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哪吒是怎样闹海的?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会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标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通过观看动画让学生理解“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有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边读边思考。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渎,圈画出关键词语,弄清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同时,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同桌学习第三自然段,自学第五自然段。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整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注意用词的准确。如“跳进”“取下”“摆”“掀起”“摇晃”“机灵”“一闪”“躲过”“气冲冲”“举枪便刺”等,强调这些词语也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复述课文时能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抓住了文章中的“留白”,想象说话,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复述。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我们常常更注重于兴趣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本课时,在兼顾兴趣激发的同时,我侧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设计各种评价方式,以此来训练英语课堂常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达,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热身阶段,我通过改编生日歌曲,把Good morning巧妙地放入歌曲中,引入课题。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达到了铺垫新知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学习内容,我通过介绍Amy的一天学生家庭生活,让所学的句型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穿插在故事中,即联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次听课教研活动的主题涉及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差的习惯让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我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设计了各种活动,比如炸弹游戏,拍手游戏等来巩固所学的.新知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完,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我还通过各种评价方式,调控课堂的同时,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通过这一堂课,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一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顾忌使用,有时候中文的提示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my的一天这个故事,没能充分利用好,可以在巩固拓展环节时,和学生一起,把故事复述一遍。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整节课下来感觉“前紧后松”,前半节课节奏很快,但新单词未深入,导致后面学生很难在真实场景中运用,难点难以突破。板书设计可以更科学,应把三个重点句型一直贴在黑板上,起到提示的作用。最好的Homework全是英文,学生看不懂,不应该为了展示而去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要。
通过万老师的点评,我受益匪浅,感觉到我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因为课堂始终属于变化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只有不断反思,教书育人,记录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体会教育感受,才能不断提高。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第二段教学时,我首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找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学生很快找到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相距上千里”等词,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出示了这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然后,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时,学生说到了孔子一路上的艰辛,从这个“风餐露宿”可以看出来;也有学生说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从“日夜兼程”看出孔子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在走着;还有学生说“从‘走’字也可以看出孔子有多么的辛苦,因为他没有坐车,而是用脚走到洛阳的,句子中还写了他走了几个月呢”;另外学生还从“相距上千里”看出了曲阜和洛阳隔得很远,从而知道孔子一路上的辛苦,还有他很有毅力。应该说,对于孔子的不怕苦,一心想要拜师求学的的迫切心理,学生的理解是很好的,说得也相当不错。因为想要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吧,我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呀,为了快点见到了老师,孔子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那你仿佛看到了——?”(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旨在让学生模拟出具体的画面,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孔子途中的艰苦。)
我本来以为学生可以勾画出很多的画面,比如晚上寒风呼啸,孔子在瑟瑟发抖;他走了很长的路,因为口渴,嘴唇也干裂了;下雨,他甚至连伞也没撑,冒雨继续赶路;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下雪了,……可是学生连上面的任何一个画面都没有描绘出来,他们想到还是孔子虽然很辛苦,很累,但他继续赶路;他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一直在赶路,就是没有具体的影像。后来,因为时间上的不允许,这个环节我也就不了了之,敷衍着过去了。
课后想想这样的“冷场”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我自己。学生那么小,对他们来说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是他们无法凭空想像的,因为他们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实在是无从想像起。假如当时我在预设中能作一个小小的铺垫的话,也许就能唤起学生的一些合理的想像。如:
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孔子……
师:大雨哗哗地下着,孔子……
师:北风呼啸,卷起漫天的尘土,孔子……
师:大雪纷飞,孔子……
我想,这里我并不需要帮助学生设计好每一个画面,只要给学生一个导向性,他们应该就能心领神会了。记得在听许爱华老师上这一课时,在许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们众说纷纭,描绘出了很多感人的画面,让我不由得佩服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看看自己的课堂,那哑口无言的场面,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一副茫无头绪的样子,现在想想真的是成败一念间啊,同时也明白了名师就是名师,内在的工夫不是我们随便就能学会的。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我不得不承认预设的重要性,课前一定要考虑周全,只有精心准备,才能在课堂中有精彩的生成。另外,在课前我还高估了学生们的能力,认为只要我这样一问,学生中一定会有聪明的孩子率先垂范,其他学生也就能顺势而上了。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地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更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随意地拔高他们的能力,从而造成“冷场”现象。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周长的含义,自己去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寻求策略、尝试计算、交流、讨论,自己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能力。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更具体的感受,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伊始,让学生带着做花边至少需要多少边框料这个问题,展开求周长策略的探究,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和取舍。
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接着,学生自主量一量,算一算,在交流算法时,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使思维得到共同提高。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迸出了火花,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时遇到了下列问题:
1、海水有深有浅。
2、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该题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是不同的。“深”在第一个句子里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的意思。当然,后者还可以理解为“时间很晚”的意思。
经过认真研究之后,我为学生补充了下列句子:
3、鲁迅先生的学问很深。
4、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
5、这件事影响很深。
6、他们的感情很深。
7、这件衣服的颜色是深红的。
8、河水有三尺深。
其中,第三个句子的“深”是“知识广博”的意思;第四个句子的“深”是“深奥”的意思;第五个句子的“深”是“深刻”的意思;第六个句子的“深”是“感情很好”的意思;第七个句子的“深”是“颜色很浓”的意思;第八个句子的“深”是指深度。
从《新华字典》看,“深”共有五个基本义项,两个引申义项:
1、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的,跟“浅”相反;
2、从表面到底的距离;
3、久,时间长;
4、程度高的;
5、颜色重;
6、深度;
7、说话的分寸。
总而言之,“深“主要表示三种意思:
1、深浅;
2、时间;
3、程度。
经过一番研究,我回想起一次听崔丽老师汇报外出学习体会时提到贾志敏老师在《我不怕鬼》一文时处理的句子:
1、鬼点子;
2、日本鬼子;
3、鬼头鬼脑;
4、真鬼;
5、见鬼去吧!
句子中加点的字含义也是各不相同。
看来,必须对课本深入钻研,才能得心应手。过去那种认为“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上课模式早已落伍,何况现在电子技术日益深入课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新的营养,才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的直接以色彩知识为主题的课。蓝色黄色还都认识,但本课有更多的要求: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和相邻近的其他颜色,感受颜色的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地、随意地涂抹色彩,到有意识地去运用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这节课的内容很多,要三年级的学生同时接受黄色和蓝色这两种原色的所有知识点有些难,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图片使学生能在感观上理解黄色和蓝色,并知道黄色和蓝色分别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从而去深入让学生明白,黄色是属于暖色调而蓝色是属于冷色调,一幅黄色为主的画面是不是所有黄色都一样,一幅蓝色为主的画是不是所有的蓝色都一样呢?从画中让学生明白无论黄色还是蓝色,都随其深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蓝和黄,在作业中让学生能了解到画一幅黄色或蓝色的画,不是从头到尾就一种颜色,而是随着深浅的不一样,有变化。
由于这是一堂知识性比较强的课,课堂气氛有些呆板,学生在主体参与课堂中来,虽然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缺乏活力。美术课程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植根于生活。如果教学能让学生多接近自然,多从孩子生活出发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感悟:
一、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
角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们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实物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数学离不开细心观察
在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导学生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数学离不开有序活动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动手做一活动角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角,然后再来指一指这一个角,这里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想办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变小一些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最后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活动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与扇子(或剪刀)的打开与合拢有关。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
不足之处:
1、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因此在今后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
3、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9课的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因患了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下她从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的故事。《掌声》一课作如下教学反思。
掌声”以后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掌声”的探究。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境中。正是这精心的情境设计,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接着,我以故事形式导入,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出重点段第23掌声的内涵,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爱除了可以用掌声表达外,爱还可以用什么表达?”最后再体会英子的来信,寄托美好的心愿。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方法独特新颖。“”掌声也是一种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掌声所蕴涵的是同学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爱,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同学之间的那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语言实践。
没有扎实的语言实践,情感教育的说教自然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语言实践时,我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如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句子,感悟掌声所蕴涵的爱,体验爱。读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骤然间”等词语,从中品出了同学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爱;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涵的意义,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我通过拓展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可以给英子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也可以抄一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加强了学生写的训练,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浩瀚的宇宙中这蓝蓝的星球是谁呀?(地球)
2、师:地球上大片大片的蓝色代表的是什么呢?(水)
3、师:对。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今天就要来探究关于水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观察水。
3、生汇报。
4、小结: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
5、师:除了水的样子,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呢?
6、学生质疑。
7、观看动画片《水的故事》。
8、学生汇报。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老师把水藏在7个袋子中,这些袋子中装的也可能是:石块、木块、树叶、醋、牛奶和空气。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认?
3、生汇报。
4、出示记录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脑海中对水的零星感性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面上,并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这一领域时,就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质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以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本着观察、体验、验证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在立足学生个人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逐步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以四个活动贯穿始终:
第一个活动按照教材原有的网状图的设计思路来执行教学,对“关于水你知道什么”谈话就进行活动,通对水的观察以及观看动画片,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从零碎的回答到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如何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物体,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第二个活动操作前的方法交流和引导是实验操作有效开展的铺路石,根据三年级孩子们对事物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对研究缺乏耐性,因此观察方法的引出和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试着从众多物质中去找出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保证了学生的活动的有效性。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三个活动让学生根据上一个活动对七种物质的了解进行分类,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本堂课,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课堂学生合作的效益。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
本文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即我班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教学过程。这课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对简短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具备理解课文和分析课文的一些能力,因此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来完成教学任务应该不会有难度。本课我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抓住老山羊的几次说话,分析狼的表现从而识破狼凶恶狡猾的本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顺序,分析语言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老山羊的几次说话,了解狼的本性,帮助学生分辨善恶。难点则是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复习旧知学习新课。我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狼和山羊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学生的回答既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感知,又是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然后再让学生读课题,提问“狼会不会摇尾巴?”这课书里的狼为什么会摇尾巴?这样的激趣导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就是新授环节了即学习新课。我把课文的内容根据狼和羊的三次对话分为三部分来学习。先让学生找出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图片,看看狼和羊的表情什么样?从图中理解词语“怎么也爬不上来”“老实和可怜”,结合段落内容分析狼的心计。然后学习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这时候的狼又怎么样了,让学生通过图来观察狼的神情变化,并帮助学生揭露它的伪装。并结合课外知识告诉学生狼和狗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戳穿狼的狡猾之处。并在朗读技巧上给学生特别的指导,对中重度学生采取故事情境的模拟提高朗读水平。最后出示图片三和图片四,让学生从图中观察狼为了伪装自己的言行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狼不耐烦的心情和本质的一点点流露。用故事的结果充分向学生证明狼的凶恶,蒙骗伎俩从而也来体会老山羊的机智勇敢,从而解决学习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我安排的是学习提升环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试着模仿狼和羊的声音进行分角色朗读。尊重学生对动物性格特征的认知情况,同时给予朗读技巧的指导,既要读出狼的凶狠狡猾,又要读出羊的温顺机智,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教育学生不要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读的同学要感情饱满,听的同学可以看图展开自己的联想。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布置作业即学生对这节语文课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讲给家长听。并让家长对孩子的复述过程给予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有益的健康情感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了语言发展。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学习中收获了道理。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深刻。并且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个别化训练的机会和过程,我都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生动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有不妥之处,详略不得当,因此学生朗读的机会较少,指导朗读的环节没有凸显出来,但板书的设计课件的设计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些,这就要求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更加钻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与环境。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相信自己的提高必将带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1-0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06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04-04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06-04
三年级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19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04
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4-1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