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高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3 10:51:3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比身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身高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身高教学设计

比身高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学生己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由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掌握的旧知识,尝试解决小数加减这一新知。而且,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 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 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正方形纸、课件、投影、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情境图,激趣导入。

  列出用一步算式解决的问题。

  〈一〉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二〉小黑高多少米?

  〈三〉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交待目标: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课题。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2.4的意义

  二、直观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 统一单位来计算(2)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3)直观图形法计算

  (4)列竖式计算

  师总结:a.体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进位加法的计算。

  b.小数加法的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方法。

  c.从低位算起

  师归纳:鼓励学生用竖式来计算。

  2、小黑高多少米?

  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2)直观图形法计算(3)列竖式计算 师:十分位上的被减数不够减时应怎样办?

  生:通过图形的操作来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

  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6米-2.4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根据小数的意义化成整数变成小数来计算。(3)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计算。

  4、比较、归纳:

  在类似的题中,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义。尤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中。何时是加何时是减,通过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汇来判断。掌握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整数末尾填上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练一练:

  1、画一画,算一算。

  根据上题中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本题的计算。注意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书14页第2题。

  四、 巩固与应用: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计算淘气上次的体重,根据题意用这次的体重38千克-增加的体重

  2.65千克就是上次的体重。

  淘气上次的体重=38千克—2.65千克

  第3题:学生根据2题的计算方法独立计算3题,集体订正。

  五、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六、 作业

  第14、15页 练一练3、4、5、6、7

  七、 [板书设计]

  比身高

  小花

  2.4米

  小黑 比小花矮0.8米

  鹿妈妈 我比小花高1.7米

  鹿爸爸 6米

  八、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运用小数的意义,借助直观图,列竖式等多种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加、退位减、小数末尾需要补零退位减法的算理,通过多种方式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分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被减数是整数不够减时,在整数的末尾填上零再去减。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操作。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很积极。在课堂上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进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身高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身高情况,经历对原始数据分析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会填写简单的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

  2.结合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会从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感受数据分布的特征,解决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重点

  1.经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正确完成统计图表;

  2.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方法有序整理原始数据。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题单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比较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且根据各自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跟统计相关的知识。

  师:淘气的班上最近要订运动服了,需要向服装厂提供同学们的相关信息。淘气同学收集了他们班同学的.身高信息。(PPT)你对这些数据有什么感觉?

  生:乱、多、杂

  (二)整理数据

  1.排序

  师:确实,这些数据又多又杂,不好直接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整理一下。

  师:整理一下,那要怎样整理呢?

  生:可以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排序。

  师:如果我们把身高按顺序整理好,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直接看出最高的和最低的身高是多少。

  师:是不是比整理之前更容易找到最高最矮的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2.提出分段整理

  生:还可以分段整理。

  师:同意吗?那你觉得几厘米为一段合适呢?

  生:2cm/3cm/5cm

  师:10cm一段可以吗?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要合适,2cm、5cm、10cm或者100cm都是可以的。这里我们整理数据是为了帮助淘气班上完成订运动服的任务,服装厂对分段有什么要求呢?(PPT)一起读一读。

  生:某服装厂按身高每5cm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

  师:有谁知道型号是什么意思?

  生:服装的大小。

  师:为什么要分型号呢?(生说)

  师:目前,服装市场一般选用人体的高度(身高)、围度(胸围或腰围)再加体型类别来表示服装规格。体型类别指正常、偏胖或者偏瘦。比如150/76A,表示的是?生:身高为150cm,胸围76cm,正常体型的服装规格。

  师:再来读这句话,淘气班选择的服装厂是根据什么确定服装的型号的?

  生:身高。

  师:所以,我们就要对同学们的身高进行分段整理。

  (三)统计表的绘制与分析

  1.完成统计表

  师:服装厂提供了一个统计表(PPT),你能看懂吗?如果你要买这种服装,应该在哪个哪个型号?

  师:这一段有几个数字?(生说)

  师:现在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完成统计表。

  (生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你是怎样整理的?

  【做标记】

  (1)不同符号做标记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好在哪?(便于检查)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容易数混)

  (2)相同符号做标记

  师:你为什么想到用相同的符号标记?(清晰)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说的?(不便于检查)

  【画正字】

  (1)依次在对应段画正字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画正字与做标记结合

  师:跟前一种画正字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师:大家都想到了自己的办法来整理这些数据,那你怎么就知道这些数据没有多也没有少呢?

  生:可以把每一段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总数是不是和原始数据的个数一样。

  师:在完成的表格后加一加,检查一下有没有数重复或者数漏了。

  (PPT)这是整理好的统计表。

  2.分析数据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又能看出什么信息呢?

  生:可以看出145-149这个段的人数最多,140以下的人数最少。

  生;还可以看出每个段的具体人数是多少。

  师:对比原始数据和整理的统计表,是不是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更多的信息了?

  (四)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1.完成统计图

  师:请根据整理好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观察,这个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生说,注意单位)

  师:联系上节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独立完成。

  (生完成统计图并交流)

  师:(条形统计图)你用一小格表示多少人?说说你的想法。

  (师重复)

  师:(折线统计图)这样画可不可以?上节课我们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生: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师:大家觉得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身高情况更好呢?

  生:条形统计图。因为这里只是需要知道每个身高段具体有多少人,不需要知道它们的变化情况。

  师:读图,你能从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分析数据

  师:现在根据统计图回答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读一读这3个问题。

  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45-149这个段的人数最多,140以下的人数最少。

  师:你是从统计图还是统计表看出来的?(生说)

  生:淘气在班中所处的位置应该是中等的。

  师:还能说得再具体点吗?是中等偏矮还是中等偏高一点?

  生:中等偏矮的,因为140以下到149的总人数是少于高于155cm的,说明155cm以上的人数比149以下的人数多。

  师:你是从统计图还是统计表看出的?(生说)

  师:第三个问题,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班订运动服提一些建议吗?

  (五)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整理数据。

  师:我们是根据什么进行整理的?(身高段)也就是分段或者分组整理。

  师: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

  生:做标记,画正字…

  师:在数据整理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什么?(收集数据)

  师:最后,我们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把整理的结果表示出来,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身高的情况(分组整理数据)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比身高教学设计3

  课题:比身高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掌握了小数基本的加减法之后,进行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学习。学好此内容,不仅为将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比身高”“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等情境,引出小数退位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学目标预设:

  1.创设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观察法、自我探索法 师生课前准备:PPT 教学主要流程:

  (一)导学:

  口算:

  += += += += = += = +4= = +=

  (二)自学:

  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体检,你们还有印象吗?瞧!长颈鹿一家正在进行体检呢!我们看看去吧!(多媒体课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从这个情境里你能收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2)小黑高多少米?

  (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三)共学: 2.解决问题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注重解决第2个问题,小黑高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试着解答。

  =

  (米)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试着解答。= 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0在小数的末尾对小数的大小没有影响。

  总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6= 全班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 米呢?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学生这时候可能会提出整数怎样减小数的问题,可以引导班级的其他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引导学生发现,6=区别在于6米精确到整数部分,而米精确到小数部分,精确度不一样。

  3.完成教材第14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与应用

  1、口算。

  (除了书上出现的6道题外,再加6道题:0.52+0.48= 1—0.34= 0.9+0.6= 3.40+1.6=

  6.9—5.9= 5.3—3=)

  2、教材第4题 森林医生。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前两道题是由于小数点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最后一题是学生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有的学生还可能得到1.23。让学生在计算时,在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添上0,按照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可能会减少错误。

  3、教材第6题。

  4、教材第7题。笑笑买完文具后,又和好朋友到书店去买书了。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这节课上,你收获了什么?

  (六)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6元5角2分+8元零9分 8千米-5千米20米

  2、一本趣味数学元,一本少儿百科书元,一本动物世界元,一本童话书元。这4本书小华都喜欢看,但他最终只买了两本书。他付给售货员18元,猜一猜,他买的可能是哪两本书?如果小英有19元,他可能买哪两本书?应找回多少钱?

比身高教学设计4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比身高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掌握了小数基本的加减法之后,进行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学习。学好此内容,不仅为将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比身高”“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等情境,引出小数退位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学目标预设:

  1.创设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观察法、自我探索法 师生课前准备:PPT 教学主要流程:

  (一)导学:

  口算:

  += += += += = += = +4= = +=

  (二)自学:

  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体检,你们还有印象吗?瞧!长颈鹿一家正在进行体检呢!我们看看去吧!(多媒体课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从这个情境里你能收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2)小黑高多少米?

  (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三)共学:

  2.解决问题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注重解决第2个问题,小黑高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试着解答。

  =

  (米)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试着解答。= 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0在小数的末尾对小数的大小没有影响。

  总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板书:6= 全班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 米呢?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学生这时候可能会提出整数怎样减小数的问题,可以引导班级的其他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引导学生发现,6=区别在于6米精确到整数部分,而米精确到小数部分,精确度不一样。

  3.完成教材第14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与应用 1、口算。

  (除了书上出现的6道题外,再加6道题:0.52+0.48= 1—0.34= 0.9+0.6= 3.40+1.6=

  6.9—5.9= 5.3—3=)

  2、教材第4题 森林医生。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前两道题是由于小数点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最后一题是学生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有的学生还可能得到1.23。让学生在计算时,在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添上0,按照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可能会减少错误。

  3、教材第6题。

  4、教材第7题。 笑笑买完文具后,又和好朋友到书店去买书了。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这节课上,你收获了什么?(六)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6元5角2分+8元零9分 8千米-5千米20米

  2、一本趣味数学元,一本少儿百科书元,一本动物世界元,一本童话书元。 这4本书小华都喜欢看,但他最终只买了两本书。他付给售货员18元,猜一猜,他买的可能是哪两本书?如果小英有19元,他可能买哪两本书?应找回多少钱?

【比身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身高》教案01-09

可恨的身高作文02-24

身高的烦恼作文02-20

大班科学《比身高》教案08-26

大班数学量身高教案04-24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教学设计04-19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设计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