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散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散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1
【课文说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莫怀戚,是一篇文质兼美、歌颂亲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其中包括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子女对长辈的敬爱。亲情是人世间最永恒、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身边事,诉心中情,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领悟课文中浓浓的亲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课文中的语句和片段所体现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点拨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让爱住我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认识亲情:
1、听课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找生概括文章内容。
师:课文已经听完了,下面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在一个春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终我同意跟随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按照孙子的意思走小路,这一家人非常的和谐。
师:谁能概括的在简练一些?
生:我们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和谐。
生:幸福。
生:温馨……
三、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并画出你认为文中比较美的句子来。
2、小组内进行“美点寻踪”。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画了很多优美的语句,我们给你们所画的起一个名字,就叫“美点寻踪”。什么是“美点寻踪”呢?
师: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辞美;句式美;用词精当美;景物美;文章结构美;句子含义深刻美……(出示幻灯片)现在就请四人小组谈论一下你们小组所找到的美点,并说一说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的句子很美。
师:那么还有其它景物描写吗?
生:文章第七段写母亲看到小路的远处的景物。
师:那我们给它归纳成为四个字:美在景物。请其他小组再来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点。
生: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儿子虽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们把它归纳为句子美。
师: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吗?我们给这样的句子起个名字,你们觉得应该叫什么?对,就叫对称句,它的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生:老师我还认为这一家人很美。
师:我们应该把它概括为美在温馨的一家,你们认为呢?
四、研讨课文,拥抱亲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的权利最大?
师:课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这样美的环境下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生:发生了分歧。
师: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的最好,谁的权利最大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我认为文章中的我的权力最大,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的权力最大,因为儿子听从母亲的话要走大路。
生:我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最大,因为最终我们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大。
生:我认为在这个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权利的大小。
师:是这样的,这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亲情链,他始终是链在一起的,
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2、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学生质疑。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我们心中涌动的这份深情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师:谁能替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是抚养我的人,我的儿子是我要抚养的人,母亲和儿子同样重要,所以说,他们两个就是整个世界。
师: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
3、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们要尊老爱幼。
生:我们要关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师:文章体现了尊老爱幼这样一个主题。
4、归纳写作手法。
师: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
见大”,也可以叫“小中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运用到这样的写作手法。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国的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读最后一句时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1、观看幻灯片,谈感受:
师:其实当我们慢慢的闭上眼睛的时候,头脑中肯定会闪现过很多很多感人的画面――到底是谁在日落昏黄的时候倚在窗口焦急的盼我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的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多帮父母干一些及所能及的活,为父母分忧。
生:我们应该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生: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最亲的人,我们应该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
2、教师小结:
师: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要忘记你的父母。生活中亲情的体现,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悄悄滋润我们的生命。
师:爱是责任,亲情是忍让与付出。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1、比较阅读《三代》;2、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把这份厚重的、特殊的礼物送给你的父母。
七、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师:亲爱的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横批:相亲相爱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师: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最后请同学们和我共唱一首《相亲相爱》。
《散步》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 母亲 作者)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 可爱 机灵)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
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 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
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
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 生自由朗读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 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DD(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75、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5、(课件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 师生齐读《懂你》
《散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亲情)
三、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多媒体展示: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谁)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孝”字的演变)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假如你是儿子,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启发?——孝顺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爱的教育尽在不言中。)
3、他们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和睦)
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解决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
1、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负责背母亲,妻子负责背儿子?这样安排有什么目的?想告诉读者什么深层含意?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理解“传承的关系”。
2、“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个世界”?
中年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一方面要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一代;另一方面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所以中年人肩上是一份重大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从老年人身上接过来
五、体验亲情
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六、教师心语,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附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承前
我、我的妻子 责任重大
我的儿子 启后
《散步》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的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延伸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同时,因为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是课外阅读,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兴趣调动起来;其二,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于细微处见真情。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⑴音准。
⑵句逗的停顿。
⑶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师生互动,形成板书。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
学习第一节:多媒体投影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第一节)
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读体味作者的创作,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时间再次阅读。)
(生轻声读。纷纷举手。)
(既让学生猜想,自然给以一定时间。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平常习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⑴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⑵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也就是有举轻若重感觉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
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⑵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⑶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⑷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词语:
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如: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情感,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托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强化发现
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⑴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散步》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设想:
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亲情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在课堂上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当一回法官,评判家庭是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没良心》,在课堂上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当一回法官,评判家庭是非。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请复述课文内容。(略)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2、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
2、“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八)布置作业:
课外写一篇有关亲情的作文,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
九、教学反思:
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学生的亲情教育,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但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渗透感恩教育,让课堂成为亲情教育的阵地,成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的事件,反映出一家人之间的温馨和谐,同时也颂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学生都比较容易把握,如果按照传统的串讲法,会稍显平淡。如果让学生就家庭生活的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一个课本剧,不但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气氛的的活跃和对文章主题把握非常有帮助,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3.通过分析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配乐)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
2.知识抢答
读过课文,老师来考考大家:
(1)散步时间是?(初春)
(2)散步地点是?(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件什么事?(分歧)
(5)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6)请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探究
1.赏读美句
要求: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母亲――善解人意 我――温和稳重
母子情 珍惜亲情
夫妻情 珍惜生命
祖孙情 互敬互爱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懂事
3.感悟作者的情意
大家说了如此美丽的句子,现在老师来大家一起赏析这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
――尊敬老人,爱护孩子。
4.请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本周的周记。
《散步》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书法还是传统中国画,线条都是其代表性元素和主要的艺术语言,而本课更是做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借德国画家保罗·克利的艺术主张和他的圣经之语:画画是“拉一根线条去散步”。用西方的思维创作形式,融合东方的笔墨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画画可以是拉一根线条去散步。用水墨线条的形式自由涂抹,感受中国笔墨宣纸之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悟水墨线条之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或音乐情境中自由随性地运用墨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拉根线条去散步》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侧重比较随性地拉变化的墨线,在故事和音乐的情境中去自由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情感,发挥想象,添笔成画。学生在《拉根线条去散步》的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体现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感受水墨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故事和音乐情境,让学生自由随性地拉根变化多端的水墨线条去表现画面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由随性的水墨表达活动过程,培养对中国水墨画的兴趣,自由表达的创造力,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故事或者音乐情境中,大胆运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使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工具材料、水墨范作若干、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水罐、毛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探线之美
(丝带舞)师:在舞蹈家的手中,一根丝带千变万化,你也来试试,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挥舞手中的彩带吧!(播音效)
一根细细长长的彩带(教师画)在大家的手中,造型各异,谁能向老师一样用墨线来画一下,
刚才你的彩带挥舞出了怎样的轨迹?(学生画)
看来线条的变化真多,今天我们就拉着线条去散步,看看,会遇见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丝带舞的视频,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再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勾画出舞动彩带的轨迹,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
二、随乐舞动
感受线之灵
1.画一画(一次作业)
师:大画家克利曾说过:拉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个大家族,有好多好多的家庭成员,而且长相各不相同。下面,我们来点儿音乐,跟着感觉走一走,画一画,看看谁找到的家族成员多,好不好?(学生画)
2.评一评
师:同学们很厉害,找到了不少家族成员。有直线、各种曲线等...曲直
我们的毛笔分为笔根、笔肚、笔尖三部分。
(1)(粗细对比的两张)在画这两条墨线时,你是怎样利用毛笔画出粗细不同的感觉呢?
粗细:中锋用笔,利用笔尖部分提、按可画出粗细不同的墨线(边讲解边示范);
(2)(浓淡对比的两张)在画这两条墨线时,又是怎样办到的呢?
浓淡:刚才我们用中锋,现在我们来试试侧锋。侧锋用笔,利用笔肚部分接触画纸,毛笔中墨的多少,我们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效果(边讲解边示范)。
干湿:毛笔中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画出干湿不同的效果(边讲解边示范)。
【设计意图】
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画出了各种灵动、有趣的线条,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并加以点评,从学生的作品中凝练出线条的曲直、粗细、浓淡、干湿的线条特点,是对本课知识点的一个补充,更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
3.看一看(教师示范)
水、墨、毛笔能画出这么多丰富变化的线条笔触,真是了不起,他们一起组成了我们的线条大家族,你看?(添画五官变成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学生随意性的线作品添画,让学生明白,原来看似随意的线条就可以组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脑力比拼
发现线之趣(游戏:蒙面猜猜猜)
师:果然是个大家族,大家真是了不起。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蒙面猜猜猜!
游戏规则:看局部,猜全部
你觉得这个笔触像什么呢?为什么你会那样想呢?
粗线——树干、山石、粗壮的、坚强的、有力的……
细线——头发、丝线、精细的、软弱的……
淡墨痕——一朵云、一地水、雾气、轻软的、朦胧的……
【设计意图】
游戏环节的设置,再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是事物和场景。
四、练笔成图
体会线之魅
1.欣赏
师:这幅图来自我们的书本20页,来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你觉得这幅作品用了怎样的线条笔触,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
书本上学生的作品更贴近学生的绘画实际情况,因此带领学生欣赏书本上的范画,更有利于打开学生创作思维,帮助后面创作。
2.示范
师:老师今天也拉了根会变的水墨线条,让我们一起去散个步吧!
今天,阳光明媚,我带上心爱的小狗,一起去野外、一起去郊游。走过青青绿草地,小草柔柔,花儿朵朵;看见一颗大树,好高好大,摸一摸,树皮又硬又糙;风一吹,叶子哗哗地歌唱,小狗也乐了,汪汪地叫;抬头看,天上白云飘啊飘;哎呀,轰隆隆,打雷了,乌云来了,我们赶紧躲起来;雨点噼里啪啦下来了,我发了愁,大雨哗哗,我怎么回家?咦!太阳出来了,彩虹出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真呀真美丽!小小雨点还在飘,可是我的心情却很好!
3.作业
师:小朋友们,你要是带着线条去散步,会遇见什么呢?来到太空,看见宇宙飞船?快乐的蔬菜家族正在跳舞?正在教室里开Party的同学?还是,吹泡泡的小朋友?你们愿意用墨线表达你的各种心情或对大自然的感受吗?让我们也用线条在画纸上跳舞吧!”
(提醒学生注意,用丰富多变的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顿挫、轻重缓急等不同的水墨线条笔触,不必太拘泥于真实物象的形态质感色彩,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作业要求:(1)拉根会变的水墨线条去散步。
(2)画出花草风雨,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觉得美在哪里?
评价要点:(1)你的画里水墨线条会不会变?
(2)你觉得有没有画出故事的情境和自己的心情?
(3)你觉得你的水墨画面是否有水墨画的感觉,美不美?
【设计意图】
评价时注意,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作品中的线条之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欣赏自己活别人的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
五、学会应用
享受线之乐
今天我们拉着会变的墨线去散步,表现了一路的花草和风雨,表达了一路的欢乐和辛苦。水墨线条是不是很厉害?看,中国书法作品中就是用这样变化的线条,体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其实很厉害的水墨线条还跑到了瓷器、衣服上。因为水墨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语言。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墨,让我们一起期待。水墨线条会变、会散步,还会变什么?
【设计意图】
将水墨线条引向书法艺术,再将艺术联系生活,感受水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激发对水墨画的热爱和兴趣。铺垫下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继续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拉根线条去散步》是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是水墨一条线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侧重用水墨线条的形式,自由涂抹,感悟水墨线条之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或音乐情境中自由随性地用墨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已初步接触过水墨画,自由尝试,画各种富于表现力的水墨笔触线点,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其中,如何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尝试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故事或者音乐情境中,大胆运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使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体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尝试体验、感知水墨的韵味。
本课的教学体现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通过创设故事、音乐或舞蹈情境积累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提高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在拉根水墨线条去散步、舞蹈或歌唱的游戏形式中运用传统水墨画媒材创造作品,增强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体现了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特征。通过创设美丽的故事、音乐、舞蹈情境,通过水墨游戏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散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⑴扫除字词障碍。
⑵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⑴ “我”劝母亲散步;
⑵全家一起散步;
⑶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
⑸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⑴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⑵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⑴ 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⑵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散步》教学设计10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同学们,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幸福、温馨、美满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的阳光,你能谈一下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吗?
对,同学们,亲情不仅在生死离别中体现出来,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小事中,像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看电视、聊天、散步都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
1、看图片,听朗读录音,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
2、检查预习作业:(显示题目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⑵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人外出散步的事,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三、精读赏析
同学们,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那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请大家齐读课文6~8段,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讨论)
1、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的浓浓亲情。所以“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顺从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呢?(学生发言略)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说明“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设置情境教育,放映幻灯片
同学们,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孝顺的孩子,希望各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的非常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学生发言略)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挖掘课文主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五、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从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谈你在尊老爱幼方面做的好的方面,也可以谈你做的不好的方面,以及今后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映造幸福、美满、温馨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最后,让我们高唱《常回家看看》,来歌唱和赞颂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相关词句,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正音、释词
嫩芽(nèn)熬(áo)
霎时(shà)分歧(qí)
拆散(chāi)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思考:(学生听配乐朗读)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个人物?(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4个人)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朗读、探究、简析
1、学生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为母亲身体着想)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感悟:蓬勃的'生机,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B、“我”是怎么解决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
C、结果又是如何?(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她的孙子)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齐声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明确:“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4、朗读课文
五、课文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字词读音和释义,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含义……
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
作业布置:
1、精读课文,为下节课重点研读做准备
2、“读一读、写一写”字词注音书写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感受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几个月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尚小,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验还比较欠缺。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互爱,提高认识,学会关爱家人,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3、自主探究法——积极实践,巩固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谈话导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说一说: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学生听读课文,说出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感受。(和谐)
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总结概括。(“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齐读最后一段,小组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
根据提示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巩固学习成果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品味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而且欣赏到了生机勃勃的景物,更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美,我们也被这一家四口久久感动着。阅读《三代》并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个更感动你,理由?
2、课堂小结对比阅读,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散步》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
1、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一、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 )shà( )时chāi( )散各得qí( )所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你就背( )着我我背( )上的嫩( )芽
2、根据原文填空。
(1)母亲____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3)我的母亲又____过了一个严冬。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_着,有的浓,有的淡;
(5)小家伙突然____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6)我的母亲____高大,____很瘦,____不算重;儿子____很胖,____幼小,____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____,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修饰词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课堂导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1)默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一家人散步遇到了怎样的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
(2)、从这篇文章中,你读懂了什么?(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的角度你会懂得不同的道理,你会有不同的联想)
(3)、一次散步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想到了很多,这是因为每个人物身上都闪耀着亲情与道德的光辉,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小组选定两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予以评价。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字面和“我”的思想态度两方面思考)。
4、课堂展示。
5、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的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三、拓展延伸: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啰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电话,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
(1)多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2)读了《散步》和《北风乍起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你自己会怎么做?
四、课堂检测
以“家”或“亲情”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给家庭或给父母写几句心里话,50字以内。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仔细体味文章所蕴含的亲情。
2、同学们,你们一定感受过亲情的温暖,品尝过亲情的甜美。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两件蕴含亲情的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份亲情。(400字左右)
《散步》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通过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节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的节奏。
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一张,双响梆子6个,圆舞板6个,大鼓1个,钹2个,三角铁6个,铃鼓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模声学念图谱
教师导语:
一天,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去郊外散步,你们听,谁来了?(录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提问:
①谁来了?
②小青蛙是边走边叫着过来的,它是怎么叫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的叫声吧!“准备出发”(教师用脚给幼儿踩节奏点,以给幼儿节奏标准,“准备出发”每字为一拍)
2、引出小马,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除了青蛙还有谁呢?我们仔细听!(录音放马步声)
提问:
①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发言)
②小马走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图谱)
教师:小马可开心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有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还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散步呢,“准备出发”
3、连接前两句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玩着玩着还高兴的唱起歌来了,它们想一起合作给大家唱首歌,小朋友们跟它们一起唱吧,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4、引出雨声,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正当小伙伴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你们猜要发生什么事了?
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朋友听到的雨声可真好听,嘿嘿,原来是雨姐姐听到大家的歌唱的这么好听,也忍不住要唱上几句了,我们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师:雨越下越大,一声巨响,吓得小伙伴们赶紧躲了起来,大伙都偷偷地钻出脑袋看,都在猜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雷电公公也被大伙的歌声吸引了,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了。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一个很响很响的声音来表示打雷,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说出轰隆隆)
5、出示混合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渐渐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电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马,但是他们还没玩够呢,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他们两个走在一起的声音可好听了,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的脚印都画下来了。(呱的笃|呱的笃|)
6、出示两声部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时间过的可真快,一会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呱呱|呱—)的笃的笃的笃—
二、幼儿模声完整演绎图谱
(一)幼儿第一次完整演绎图谱
教师:刚才王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小青蛙和小马散步的故事,它们一路上这么开心,你们一起玩的开心吗?大家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给我听吗?大家一起来,和小青蛙小马散步去了。“准备出发”
(二)第二次演绎图谱
教师:不仅小青蛙和小马的歌唱的好听,王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但是还有一点点不整齐,我们再来讲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图谱
教师:跟着小青蛙和小马玩了这么久,我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青蛙、小马、还有雷电公公和雨姐姐,我来当指挥,分角色来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现在要看指挥了,“准备开始”
四、幼儿徒手拍打节奏练习2次
教师:这个故事用嘴巴讲的这么好听,你们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讲吗?(用手拍打节奏)
小朋友想出了个好办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还可以用手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五、用乐器来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师: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来跟我们一起讲故事呢,你们看都有些谁啊?(圆舞板、双响梆子、三角铁、大鼓、钹、铃鼓)
1、幼儿给角色配对演奏乐器
教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乐器朋友,乐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谁来扮演谁了。但是它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声音很像,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来找到适合它们演奏的角色吗?
2、幼儿第一次用乐器演奏,幼儿
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帮它们分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我们一起用乐器朋友把故事讲的更好听吧!“准备开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听到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可开心了,它们还悄悄地跟我说,下次它们还要出来散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还想再听一次小朋友们讲的故事。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5-19
散步教学设计02-09
《散步》教学设计01-25
《散步》的教学设计范文04-09
有关《散步》教学设计04-09
《散步》教学设计范文04-08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0-22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4-30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3-16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