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中国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提高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xxxx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
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3、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20xx年3月一周的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吗?
(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天的平均气温,还能很快看出哪天的平均气温最高,哪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周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察
b)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每天的平均气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平均气温在上升)
①在这张图上平均气温上升还有吗?
②那么它们上升的情况一样吗?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③除了平均气温上升的情况,还有没有其它情况?(气温下降)
能具体举例说说吗?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①学生看书
②选择图上相邻的两天温度说说平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③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5)刚才我们看的都是这两天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那么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能不能说说整个一周的变化情况吗?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我从卫生老师那了解到了我们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
(3)小结:
2、这是一张*同学的上学期的`几次单元测验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我只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你从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结: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1)生说
(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联系生活
1、(1)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要用到一些统计图,比如上周我们开了校运动会,如果要统计我们四年级每个班的总分?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2)如果要统计我们班*同学入学以来的身高情况呢?
2、你能再举些例子,说说如果要统计某件事情,准备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3、小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4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1、观看科技展录像。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2、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呢?
3、课前我已收集了近几年来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表 20xx年4月
年份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人数(万人) | 24 | 18 | 30 | 36 | 36 | 54 | 60 |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三、实践应用。
1、分析折线统计图
出示马鞍山师范附小四年级春季收费标准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四、拓展。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师:孩子,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的统计图,看(课件出示树的年轮)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五、教学反思。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经历读稍复杂折线统计图、交流信息和进行简单预测的过程。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体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获得丰富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过程:
读折线统计图
1、打开书103页,看图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图。
2、让学生讨论“部分年份”的意思,并说一说这幅图的特点。
3、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4、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试着预测一下我国20xx年以后的水果产量。
讨论交流。
试一试
1、让学生看书读统计表,并提出制作图的要求。
2、交流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练一练
1、先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交流绘制的统计图,互相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大家知道吗?每年去参观的同学都非常多,这里老师收集了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出示课件)
二、合作学习
1、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再整理,画出统计图。看这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2、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回答)
3、提出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20xx年、20xx年相同)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20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4、师:其实根据这个统计表除了可以画出条形统计图之外,还可以画出其它的统计图。
5、现在我们还是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把表示年份和人数的线段制成这样的方格。(出示课件)
6、根据每一年人数的多少在方格图中描出相应的点,例如:1998年参观展览的有3万人,我们就要先找到表示1998年的那条线,再找到表示3万人的那条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描出的点,这个点就表示1998年有3万人参观,还要在这个点上标上数据。
7、会标了吗?那咱们就来标一标试试。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方格图上标出所有的点,看谁标得最准确。
8、展示学生的结果。(1)出示一个没标数据的。
师:同学们看,他标对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有数据的。
师:那这个呢?标对了吗?同学们仔细看,你能看明白吗?这个点表示什么?(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3)师:这也有个8万,这两个8万一样吗?(生回答)你是
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也就是说这个点表示既要看横轴也要看纵轴。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前面的点都是整数,这个点(20xx年参观的13.6万人)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师:很好,现在你们已经把各个点都找出来了,能依次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吗?动手试一试。(生活动)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学们创作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回答)
三、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启以引导:看看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课件出示: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到整体变化的趋势。)(板书: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的方法不同。)
2、师: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xx岁的身高统计表。(课件出示)
3、你能根据这个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吗?
4、请同学们完成教材1xx页统计图。
5、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③如果想要了解一下咱们学校这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最好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你喜欢的数据分析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然后今天的家庭作业是:
1、完成111页的做一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xx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0
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合作探究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a)独立观察b)小组交流c)、大组交流
(1)点: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1)生说(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拓展应用:
总结: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作业布置
108页1、2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近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逐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根据折线判断增减幅度的大小并进行合理预测。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考考你——用手势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吗?上升——下降——起伏不定,有升有降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这个学术报告厅,你知道是哪年建成的吗?不知道吧,老师告诉你——(课件)2003年。请问,2003年你几岁?生:??
师:在那一年的春天,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你知道什么是“非典”吗?
(课件)解释:“非典”也就是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传染性极强,一旦染上,就有死亡的可能。(展示图片)那时,医护人员,普通百姓、国家领导人都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每一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会播报疫情发展的情况。北京地区尤为严重,在这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病人人数。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2003年。
2、展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简单回忆。
师:这是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的情况。
为了能更清楚的看出当天病人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什么?(统计表)
这就是我根据这些数据制作的一张统计表,同时我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份有关这些数据的统计表。请看看,是每天都统计吗?”
生:不是,每隔5天统计一次。
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5月1日,6日各增加了多少病人吗?生:5月1日新增122人,5月6日新增70人。
师:对,这就是统计表的优点,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加病人的人数。
师:除了用统计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统计这些数据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这就是根据刚才这些数据制作的一张条形统计图,根据这幅图,你能很快看出什么呢?生:??最多??最少。
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它能更形象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课件)你能用手势,把条形统计图中病人人数的变化表示出来吗?
生比划。
师:如果把大家用手势表现出来的路线画出来会是什么样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新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折线统计图(板书)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比一比,找一找,你能发现这两幅统计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吗?
预设: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或它们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一个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中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这些点和折线各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板书:点、线)
解决点:
师:首先请看这些点,你知道这些点用来表示什么吗?生:表示数量。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吗?我们以第一个小圆点为例,这里的113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4月26日有病人113人。师:你是怎么看的呢?
生:(课件)看点所对的横轴和纵轴的信息就是这个点表示的数量。师:嗯,说得真好。谁来说说1
22、70分别表示什么呢?生:??
师:新增病人在几月几日最多?几月几日最少呢?生:5月1日最多,5月31日最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看点上的数字。
师:这是一个办法,如果点上没有数字(隐去数字),现在谁能看出什么时候最多?什么时候最少?
生:看小圆点,5月1日的小圆点最高,表示数量最多,5月31日的小圆点最低,表示数量最少。
师:原来通过看点的位置就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所以,折线统计图的点的位置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师:说得真好。(板书:点:数量的多少)(2)探究线的作用
师:研究完这些点,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线,数数一共有几条线段?生:7条。
师:这7条线段一样吗?都有什么不同?生: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生:倾斜方向不同。(有的上升,有的下降)生:倾斜程度不同。(有的倾斜度大,有的倾斜度小)
师: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有谁知道,折线上升和下降分别表示什么?生:人数(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师: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
生:26日到5月1日这段表示人数增加。其余的都是减少。师:结合点上的数据看的,对吗?生:对。
师:看来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是表示——数量增加。线段下降是表示——数量减少。
师:如果线段是水平的,表示什么呢?生:表示不变。
师:说得真好。(指着图说)那这表示人数减少,这也表示人数减少。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得最多?能看出来吗?(课件展示线段。)
生:5月1日到6日减少最多。(原因那条线段陡些。)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比较图中数量的大小(算出来的)。
师:(算出来,)除了比较数量的大小,我们再看看这两条线段还有什么不同?
生2:一条线段越长,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减少得多,一条线段越短,倾斜程度越小,表示减少得越少。
师:说得真好。(课件)(看来,线段的长度和倾斜度影响着数量增减的幅度。)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把折线统计图中线段的变化分成这五种情况。线段上升,又长又陡,表示数量——大幅上升。短而缓,表示数量——小幅上升。线段下降,又长又陡,表示数量——大幅下降。线段下降,短而缓,表示数量——小幅下降。线段水平,表示数量——保持不变。
所以,折线统计图中这些不同的线段反映的是——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从5月1日到6日减少了几人?(112-70=52)6日到11日减少了几人?(70-42=28)
师:通过验证,充分说明了,线段的长短和倾斜程度可以看出数量变化的幅度。
师:通过比较数量的大小和观察线段的变化都能看出新增病人数量的变化,你会选用哪种方法?
生:我会选看线段的变化,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数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还能从线段的倾斜程度上直接看出数量变化幅度的大小。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病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吗?
生:整体呈下降趋势。
师: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一下6月初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
A、会很少了,没有了。(大家说可能吗?)
有没有不同想法呢?(如果没有问:确定是下降吗?会不会增加呢?
1、不会:有的病人是潜伏期呢,可能会暴发了呀?会:也有可能。如果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人数下降的可能性大,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
B、会增加。(大家说有可能吗?)
大家预测的情况都有道理,不过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人数下降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从后来的事情证明,到了6月初,(课件)新增病人的人数确实是减少了,到了6月xx号就完全控制住了。
(4)你了解新增病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预设:
A、有新药物。(医学的进步)B、白衣天使。(对,一定不要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C、人们讲卫生了。(好的习惯发挥了作用)D、?师: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力量战胜了非典。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现在谁来用上语文课上学的关联词来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生: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又??)
师:说得真好。老师用一首儿歌来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解释儿歌表示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首儿歌表示什么
折线图,很常见。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制作的方法是:先根据数量描出点,然后把各个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后面两句说的是他的特点:既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再次齐读儿歌。
三、欣赏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图,很常见。你们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生举例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除了孩子们刚才举出的股市分析图和心电图。看一看,这是十年来中国黄金价格走势图,能看出它的价格走势是怎样?(上升)这是今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图,又是怎样的呢?(下降)这些离我们好像有点遥远,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课件)这是昨天我测试的我家网速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家的网速比较稳定。你看这些折线都只有小幅的变化。再看一个,这个统计图的变化就不稳定了。这是我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一年来在淘宝网进行网购的消费趋势统计图。在这个统计图里,你能找到在过去的一年中,什么时候消费最多?消费最多的还有哪个月?一个:我家装修房子。一个:双十二活动。(本来没什么必须要买的了,但网上的活动吸引了我。)
从这个起伏不定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其实是很矛盾的,你看,当我发现我用了很多钱的时候,我会克制自己一段时间不去买,但一段时间后,我又控制不住了,禁不起诱惑有下手了。根据这个趋势,你预测一下,今年下期,我会在什么时候再出现一个网购高峰?看到我这样参加网购,你有什么想说的要说给我听吗?
师:我一定虚心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合理消费,计划开支。
三、数据分析,实践应用
1、身高变化统计图
师:看了我的消费趋势图,再来看看你们。孩子们身体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请看,这是陈东的妈妈记录的陈东十六年来身高的变化数据,制成统计图是这样的。请睁大眼睛,静静的、仔细的观察。(课件)
师: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飞跃期,在这两个飞跃期中,身高增长特别快,你能发现在哪两个年龄段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0岁到2岁和xx岁到12岁,因为这两条线段倾斜幅度最大。师:12岁以后身高的增长呈怎样的趋势?
生:12岁以后身高增长缓慢了,因为12岁以后的线段倾斜幅度越来越小。(小幅上升,小幅增高)
师:根据统计图呈现的趋势预测陈东18岁时的身高是多少?生:172厘米,173厘米。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从12岁以后身高增长得缓慢了,所以不可能增长得太多。师:孩子们的想法很有道理,预测的`也比较合理。现在,请拿出你的右手,用手势表示出陈东16年来的身高变化的趋势。生比划。
师:嗯,不错,现在请你比划出陈东30——40岁的时候身高变化情况。(成年时期,身高进入平稳阶段,不再长高,所以比划的手势应该是水平的。)
师:60——70岁的时候身高变化情况。(这个时候是老年时期了,脊柱会变弯变短,老年人的身高就会有小幅的降低。)
2、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拿起手来,先找到起点,准备,春天发芽了,一直长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开始落叶了,落,冬天落完了。(不错,大家很认真)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出生时长牙没有?找到起点,准备,出生,开始长牙,长长长,长齐了,又换牙,到了成人了。不长也不掉。老年开始掉牙了,掉,掉,没有了。
3、(课件)毛衣衬衣统计图。
现在我们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这位粗心的会计。师:这是根据某商场去年7至12月毛衣和衬衣销售量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粗心的会计忘记给统计图添加标题了,你能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哪张是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张是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生:左边是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右边是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师:为什么?
生:因为
7、8月份热,买毛衣的人少,买衬衣的多;
xx、11月份天气冷,买毛衣的人多,买衬衣的少。
师:如果你是经理,根据这幅销售图,在进货方面你会做出怎样的安排?生:
7、8月份多进衬衣,少进毛衣,
xx、11月份少进衬衣,多进毛衣。
师:看来我们的孩子都很有生意头脑,是的,要让学到的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五、课后拓展
其实啊,统计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
课件:(统计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比如古人用“结绳记事”正是统计思想的一种体现。如今统计图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除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用扇形统计图、柱形统计图等等。人们的创造力很伟大呢。
师:除了人类,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统计方式,请看。树的年轮、鹦鹉螺的纹路、乌龟背上的纹路等等,大自然像这样的统计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借你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数学。未来的世界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4
授课教师:杨超
授课时间:xxxx.5.31
授课地点:四楼礼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xx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某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提问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听课感想:
杨老师从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入手,让学生说说这组数量的特点,说说一格表示多少,让学生从图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新授内容--除了用条形统计图反映一组数据外,还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折线统计图)。在这堂课里杨老师以问题串联整堂课,问题的设计精心有趣,总观整节课,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思维含量高,教学思路清晰,师生表达能力特别强,特别是杨老师倾听学生发言,能及时有效吸取学生回答问题的价值值得我学习。向优秀的杨老师致敬!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5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习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3-19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2-22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09-14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设计07-30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1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3-26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05-11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5-01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5-23